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一旦中美闹翻,有没有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

【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一年前丁丁在上海

身价破亿,局长爷爷,中国最大受益者为何铁杆反华?

卧槽!“AI一键脱衣”软件又卷土重来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查看原文

周健|老人摆地摊捐20万,慈善会27亿捐款上缴市财政

周健 周健野谈 2022-11-22

结果人性周报 · 社会杂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周健野谈


2月10日,我看到两则新闻

一则是,人民日报说:

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了她毕生的积蓄20万元,支持防疫之战。

一则是,中国社会报说:

武汉市慈善总会将社会捐款27亿元,分多次上缴市政府财政。


87岁的老人倪素英,独自租住在一个老旧的门脸房里,平时靠摆摊卖小百货补贴家用。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多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这笔钱老人攒了30多年,眼看着它们从少到多、从零到整,一共20万。

老人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倪素英女士捐出30多年攒下的20万

一个身居窝棚的老人,30年攒出20万,捐给了慈善会支持一线防疫。

武汉市慈善总会,你们怎么这么不要脸,一个口罩不买,直接把27亿元善款,拱手转给市财政。

你们这么乱搞,连民政部下属的《公益时报》都看不过去了,已经找专家在撸你们要走法定程序。

老人倪素英和她的家

老人的住所很小很破,旧日历糊的墙,塑料布绷的顶,桌子上铺满灰尘的瓶瓶罐罐是老人每天要吃的药。捡回来的沙发大洞小洞,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颜色。

沙发的另一头紧挨着老人睡觉的床,床上是红色的毛毯和深色的被子。

这个窝棚里冬天很冷,但捐完钱的老人心里很热。

老人自己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30多年攒下20万。她没有留给自己儿子,她哆哆嗦嗦地把钱从床下的纸箱里掏出来,捐给了慈善会。

不知道收钱的人你们算过帐没有,老人省吃俭用一个月攒几百块钱,连给慈善会的领导吃一顿饭都不够。

我就想问武汉慈善总会一句:当你们鼠标一点,把这些善款转到市财政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觉得对不起这些老人?

老人倪素英女士,用她积攒的20万元震撼了这个社会,为这个寒冷的冬天送来一束温暖的强光。不知道倪素英女士的“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的壮举,能不能感化武汉的那些政府官员。

武汉防疫工作后勤保障的不足,已经半月有余。前几天略有改善之后,这两天各大医院又开始在网上求助。前线缺少呼吸机、缺少防护服、缺少护目镜、缺少口罩这些基本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

我算过一笔账,武汉慈善协会上缴给市财政的27亿元,可以买上亿只口罩,可以买上千万套防护服,可以买上万只护目镜或几十万台呼吸机。


很多老人可能还不知道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捐款已经上缴了市财政,他们常看的“新闻联播”只会正面报道穷人捐巨款,很少言说武汉缺物资,不缺钱。

从疫情爆发开始,正是这样正面典型的报道,让无数贫困老人慷慨解囊,与国家相濡以沫。

2月1日,安徽阜南县一位双目失明老人为武汉捐款1000元,刚脱贫不久,想回报社会。


山东日照东港区西湖镇的一位花甲之年的环卫工人,捐出自己起早贪黑攒下来的12000元。


在四川,家徒四壁的环卫老大爷,捐出5年积蓄的。



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名退休工人,丢下的箱子里的50万现金,转身就走。


杭州市的一位退休管道梳理工人,把自己积攒的十万元捐赠后,卡里只剩13.78元。


在晋江市,98岁的阿婆,自己用的是缝制的口罩,却把兜里的1000元捐给社区。


93岁退伍军人捐款一万五千元,其中五千元还是找女儿借的。


义务打扫社区36年的中国好人,给武汉灾区捐出全部积蓄五万元



老人对记者说:“一定要用到抗击疫情最前沿,国家有危难,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手来,国家大事重要还是个人重要啊,我觉得还是国家重要!”

重点是武汉慈善总会根本没有把钱花出去,他们把27亿善款已经拨给武汉市财政。

武汉市财政缺钱么?他们一年财政收入1560亿 ... ...

武汉现在明明是后勤供给混乱,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都要自带干粮。

武汉不缺钱,武汉缺的是管理,武汉匮乏的是物资,武汉缺乏的是能力。

但是,这些老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还在拼命地为慈善会、红十字会捐钱,掏不出多钱,就失望,捐出一大笔钱,就欢喜。他们很单纯,他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们怀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

像武汉慈善总会把27亿元善款上缴市财政,而并没有用来买口罩、买护目镜、买防护服、买呼吸机的事情,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不会报道,只有《中国社会报》这样的专业媒体会提一嘴。

老人不知道红十字会已经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他们只知道还有人在给慈善会、红十字会捐款,他们不明白,人家捐款不是捐款,人家是用爱心铺路去结交当地的政府官员。

所以,请媒体不要再忽悠不明真相的老人捐钱,请慈善会摸着良心想一想,不要再收老人的捐款。

老人捐钱,其情可叹,其途当悲。

那些写出煽情报道的记者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卡上只剩下13块钱的老人,这个月怎么过活?

捐掉一辈子存款的老人,他们生老病死,拿什么钱住院买药?

你们的报道没感动不作为的慈善会,却把老人忽悠了。老人把钱捐给慈善会,把拮据的生活留给了自己。

国难当头,武汉困难不困难?武汉当然困难;武汉需不需要帮助,武汉当然需要帮助,不仅武汉需要帮助,湖北大部分地方也需要帮助。

庄子说: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句话什么意思?富人有难,你别拉着穷人上船。虽然武汉有难,但老人过得也不容易,让老人用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武汉,还不如让他们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真心希望媒体不要再做这样的报道了,真心希望慈善组织不要再收这样的老人一分钱,

他们要来捐款,我们给他们一个充满敬意的拥抱,然后彼此相忘于江湖。

我说过,中国今天不差钱。

在中国,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中国的问题现在需要用心去解决,用温暖,用包容,用爱,用我们人性中的光辉去解决。

国难当前,记者们可以不报道阴暗面,但你不能忽悠贫困老人和武汉相濡以沫。

国难当前,慈善会你可以不收捐款,你可以不干活,但你不能欺下媚上,直接把老人的捐款上缴财政。

老人捐款实着是能高兴一阵,但我不喜欢看到老人未来悲惨的样子。


关联阅读:

1、含泪的微笑
2、我和李文亮的168小时
3、不要外婆等死


文末插入硬广:如果有人想支持“守护者后盾行动”, 请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可以捐款。




作者介绍

周  健 ,曾用名才让多吉,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公共政策与公益评论专栏作家。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 | CC讲坛《梦想的力量》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