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学生呕吐引出真相:河南学校集中供餐采购几十亿元
人性周报 · 社会杂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周健野谈
11月23日,河南省封丘县戚城中学有30多个学生在吃完午餐后,出现了反胃、呕吐、拉肚子的现象。
戚城中学校长王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掩面而泣,观众能明显地看到流在脸上的两行泪水。王校长的视频让我开始怀疑,戚城中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还是在培养社会主义演艺事业的接班人?王校长如果被教育局开除了,转行做演员也是不错的选择。
戚城中学校长王永面对摄像机泣不成声,他事发当天正好不在学校,就出大事了。(图源网络)
对于河南省封丘县学生午餐后“呕吐事件”,封丘县发布的说法是初步判定为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县教体局副局长等4人被立案调查。
在公众事件中,地方政府最爱拿“立案调查”来解决问题,“立案调查”最能够表达当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决心,但简单的“立案调查”往往除了相关人员一阵“忙碌”外,很难探究事情的根源。
作为一个公益人,上个月,我刚好去河南探访了几所乡村学校。在河南的乡村学校,我看到了比城里学校厕所还脏的餐厅,以及像供“牢饭”一样的保温桶,一桶是面,一桶是汤。为此,我录了一个视频叫《食堂比厕所脏,穷人不应该这样穷下去》,只有几万人看了,插在本文中间,让大家见识一下河南乡村学校的餐厅。
我在河南乡村学校看到,乡村学校的餐厅都配有偌大的厨房和储藏室。据校长介绍,有些厨房修起来就没用过,有些厨房刚用了几个月,设备就被撤走了,改成统一供餐。
我一如既往地要向河南省教育厅提出几个问题,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吃的喝的用的,哪一样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而不是家长能够左右的。
在上面的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在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甘肃等全国大多数乡村学校都是自己的厨房自己做饭自己吃,为什么河南省修建了那么多厨房不用,空着晒玉米,要采用集中的方式供餐?根据封丘县的说明推算,河南省有上百个县,每年仅学生午餐采购一项就超过几十亿人民币。
河南省学校午餐集中采购,让很多乡村学校的餐厅以及配套的厨房都被“浪费”了。
在我看来,现在河南省乡村学校的集中供餐模式险象丛生,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做这个决定前,就没有稍微动一下脑花想一想吗?
先说采购环节,给河南省封丘县学生午餐供餐的餐饮公司,有北京的有深圳的有西安的就是没有新乡本地的,特别是那个在镜头前泣不成声的王校长,把学校的食堂包出去20年,毁约按投资款三倍赔偿的公司,居然是一个来自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名不经传的公司。
采购不说了,说说管理。河南的乡村学校修了那么多餐厅厨房,少说也花了几百上千亿吧?为啥说不用就不用了?那些厨房的设备都是国有资产,都去哪里了,是贱卖了还是送人了?乡村学校彼此相隔那么远,为啥不让学校自己做饭,要让教育局招标统一供餐,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是集中采购后,供餐公司提供给孩子的午餐。图片中,供餐公司的人,正在从放在地上的餐桶,一勺一勺地给孩子们分餐。
即便是集中供餐,北京城里的学校也是用饭盒一人一份装好,学校老师负责发放,每天都要留样24小时。河南的乡村学校是像“牢饭”一样用保温桶运来,放在地上,供餐公司的人负责给一个孩子来一勺,吃不完运走。
公共服务要最大化地保证安全,不是保证效率。这次在河南乡村学校看到孩子吃饭时的情形就让我想起了滴滴司机杀人的事情,要是餐饮公司负责送饭的员工想要报复社会,投毒简直易如反掌。不是我想多了,而是公共管理上的漏洞,一百次不出事,出一次事就是数以千百计的家庭遭遇痛苦。
上百平方的学校厨房,被废弃不再使用,屋子里晾晒上着玉米。
河南的面软,但人心太硬。不是我说得太邪乎,而是事实摆在这里。单说封丘县戚城中学30多个学生吃完午餐后,出现了反胃、呕吐、拉肚子的事情,如果每个学校都有留样,是不是很容易就真相大白?
每一次恶性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我们都不难找出直接原因,但对问题追根溯源才是推动社会一点点变得更美好的根本。
一个社会只有拥有完善的运营规则,严格的监管和执行才能保障所有人免受伤害。在河南“封丘事件”中,河南省教育厅在全国一枝独秀搞的“集中配餐”运营规则本身就不完善,就不能让封丘县“立案调查”几个当地教育局的小吏拍拍屁股就完事儿了,而是要追问河南省教育厅为啥要做“集中供餐”的决策?追问河南各地在“集中供餐”的食品安全保证制度是如何设计的等等。
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孩子首先是我们家长的孩子。学校出现“恶性事件”,家长不首先对教育部门发问,家长不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孩子,大家还想指望别人?
这就是好久不说话的我,今天要对河南省教育部门提出问题的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