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3年航拍峨眉山96次,他用摄影告诉你不一样的峨眉山

王冠 峨眉山景区 2021-06-26


“摄影中的航拍,无非是三个视觉的呈现,一种是航游宇际卫星或宇航员在太空舱的拍摄;另一种是人搭乘各种飞行器的拍摄;第三种就是站在地面,操作无人机的遥控拍摄。”

——田捷砚


田捷砚,中国著名航空摄影家,航拍峨眉山96次。最近,2018年3月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用了期航拍峨眉山的照片作为封面。该期杂志在四川还一度洛阳纸贵,小编也是前两天才终于买到手。

△  航拍时的工作照                                            △  杂志封面


小编有幸受邀,带着许多人的好奇和疑问,前往田捷砚的工作室,与其畅聊胶片背后的故事,还得以见到大量未曾公开过的航拍峨眉山图片。



   航拍峨眉山96次,为何这般执着于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的福地”,曾在2002年凭借一组峨眉山金顶的照片获得了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该赛事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展览。


田捷砚视峨眉山为其摄影的起点,峨眉山金顶给他带来了全国摄影界的最高荣誉。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老前辈在给田捷砚颁奖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全国摄影(展)举办了20多年,许多(获得金奖的人)都只是昙花一现,你不要做昙花一现。”


△  当年获得全国金奖的组照作品之一


这句话对田捷砚影响至深,老前辈的希冀,鞭策着他一直努力、坚持航拍至今,从艺术和技术角度不断追求着新高度。


并且,随着拍摄的时间和次数增多,田捷砚越发感觉到摄影的无穷尽,“峨眉山是越拍越觉得不够,没有一张照片是一样的”



从1995年至今,23年的时间里航拍峨眉山96次,回顾历程,田捷砚将其分为了两个阶段。2006年之前,无论是拍摄设备还是金顶上的人文建筑都是“旧”的。


那时,由于胶片的感光度仅100,只能等待晴朗天气、中午时刻进行拍摄。而那时的金顶,房屋建筑较为陈旧,以实用性为主,难以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可观赏性亦不高。


△  2006年之前的峨眉山金顶航拍


2006年之后,进入“新金顶”时代。随着摄影器材的更新、技术发展,使得拍摄更加多元化,冲破了时间和光线的限制。于是才有了晨曦、黄昏下的金顶,也让人们得以看到云中行走的普贤、雾里探花的峨眉山。2006年,新金顶落成,四方十面普贤金佛光耀山巅。



新金顶让峨眉山更加耀眼,新金顶的航拍更能展示出峨眉山的雄秀天下,这时,田捷砚的航拍除了单纯的纪录之外,更是成为了文化自信的来源。




   在拍摄时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摄影的门槛很低,但进了门之后的路很长。”在这么多年的航拍中,来自飞行、气候、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很多,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的困扰也不少。但在田捷砚眼中,这些困难都未曾阻挡过他的航拍,反而成了一种动力,一种沉淀。



在空中由于极端干燥,鼻血流不停,直至最后用鼻血粘封胶卷;在云层里颠簸时,对设备、身体和心理的折磨;航拍青藏铁路时在飞机上缺氧,一度造成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多时……回顾这些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困难时,田捷砚只是笑一笑,特别淡然。好像真的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害怕,甚至是死亡。



马年(2014年)12月22日,田捷砚第八次航拍西藏阿里冈仁波齐时,飞机出现了较严重的机械故障,好在安全迫降成功,虚惊一场。


△  航拍的难度很大,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


“航拍让人大气、平和。”


然而他自己也未想到,2015年却是他航拍次数最多的一年,仿佛是一种涅槃,一年的时间里多达50个架次。那一年,成为了田捷砚创作的爆发期,也是拍摄时思考最多的一年。



这种思想上的沉淀,促成了一种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更深层次思考。




   航拍峨眉山的意义是什么?


“航拍的魅力,是能够拥有一个最开放的视角。”田捷砚经常在直升飞机上,打开左右两舱门,左侧是峨眉山,右侧是贡嘎。整个人近乎完全悬浮在空中,光线的运用更是自如,那样一种自由的状态让他沉迷。



最早田捷砚在进行航拍时,也会单独追求高度,认为航拍的魅力在于俯视。但是随着时间和拍摄的沉淀,他愈发觉得并非如此。



田捷砚认为,摄影从维度上讲分为俯视、平视和仰视,而光线是在这三个视角空间里的运用。纵观这96次对峨眉山的航拍,会发现他的视角在变化。转山之后,从最开始的大量俯视,到后期几乎全都是平行视角,甚至是空中仰视。



“空中转山”,这是一种只属于田捷砚的朝圣方式。二十多年的飞行里,也只圆满转山一次,唯一的一次便是峨眉山。


空中转山对飞行技术、拍摄技术和天气的要求都非常高,航线需要始终控制在相同真高的水平面上,拍摄角度近乎完全平视。



那唯一的一次空中转山也并非刻意而为,亦是一种缘分。转山圆满之时,田捷砚首先想到的,是敬畏。


这是一种摄影的心理历程,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我现在特别喜欢这种朴素的视角”。



“摄影,就是在做减法。”早期,田捷砚每一次航拍都要准备至少6台相机、20多支镜头,而现在最多携带3台相机。他认为,更需要花精力在思考“每一张照片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拍”上。要做到,每按一次快门都是带着情感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经过脑子的。



“航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亲眼见证着它们的变化。我曾在10分钟的时间里拍下了一条河从清溪到污流,非常痛心。但幸好,峨眉山一直保护得很好。”



“峨眉山是最适合航拍的一座山”,由于峨眉山山形的与众不同,其桌面山的构造非常独特,舍身崖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巨型瀑布,完全垂直,陡然落下。这样的壮观景象,只有在航拍中能够全方位展示。



不管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宗教信仰的重新认识,对摄影技术的深入追求和对艺术的内涵提升,还是对峨眉山愈发浓烈的特殊感情,都使得田捷砚收益颇丰。



“航拍峨眉山给我带来了特别厚重的文化自信。”当你看到,峨眉山一山独自当前,远处层峦叠嶂犹如无数追随者,这种霸气直震人心;而普贤菩萨佛像立于金顶之巅,四周层层云海如芸芸众生,那种威慑力使人诚服。


“航拍峨眉山的次数越来越多,整个人的底气越来越足。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航拍了那么多次峨眉山,我反而有另外一种深刻体会:更应该用双脚去丈量这座大山



接下来的时间里,田捷砚计划徒步登山,再拍摄一些比如以杜鹃花为主题的图片。



同时,田捷砚认为之前的所有拍摄都是素材的积累,在接下来的阶段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沉淀。带着感情去拍摄,带着思想去整理,才能出作品。





图 / 田捷砚

文 / 王冠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






花海佛国 · 美拍征集

2018年峨眉山春季随手拍

有奖活动正在进行

长按二维码参与

或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编辑 | 罐罐

    图片 | 田捷砚

    撰文 | 王冠

    版权 | ©峨眉山景区版权所有,转载注明来源

    投稿 | 来稿请投至:soo.13@qq.com



推荐阅读

来了!

峨眉山杜鹃花,开始啦!

仙峰寺附近的野生杜鹃开啦!还是峨眉山特有品种,紫色花系中的上品

全新万年索道将于4月5日开启,小长假有了新玩法

清明节期间,峨眉山万年寺将举行盛大的“万盏明灯供普贤”供灯法会

六家“入门级”网红店必须挨个吃完再走

首版《美食地图》上线,倘若周末来个峨眉山两日之旅的话务必吃完再走

回复“美食”,最近疯传去峨眉山的当地美食

回复“天气”,在线了解景区实时天气状况

回复“动车”,高铁攻略全知道

回复“温泉”,峨眉山养生氡温泉全攻略

回复“住宿”,了解景区最具特色的各类客房

回复“交通”,查看景区停车场分布

回复“票务”,了解景区各类票务详情

回复“自驾”,查看通往峨眉山的交通攻略大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