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中财社心第十届学术年会!2019年12月15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第十届学术年会在学术会堂202举行。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辛自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贾玉革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钰研究员主持了本次学术年会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肖林副研究员应邀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报告。社会与心理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
年会全景
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 陈钰(开幕式主持)
大会开幕式上,辛自强院长进行了精彩的致辞。辛院长首先回顾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他提到学院的建设离不开一份执着与坚守,要依托学校的财经背景,致力于特色学科的建设;同时作为教师学者,要坚守热诚,不忘初心,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接着,辛院长对学院2019年取得的各项成就进行总结并提出赞扬,对学院的快速发展予以高度肯定。最后,他号召全院师生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 辛自强教授
随后,科研处处长贾玉革教授致辞。贾处长对本次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社心学院过去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并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殷切的期待。她指出,社会学与心理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我校整体学科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有可为。
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 贾玉革教授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芳教授的演讲以“从‘相亲鄙视链’、‘密集型育儿’到‘关系流动性与经济不平等’的作用”为题,她从关系流动性和经济不平等的角度,解释了婚恋中的计算性倾向、晚婚晚育、密集型婴儿等社会热点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肖林副研究员的演讲以“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与深层困境”为题,他结合丰富的调查经历和经验案例,回顾了中国城市社区的制度化历程和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论述了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分析了社区治理中面临的深层困境和需处理的一些重要关系。
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 丁志宏副教授(报告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王芳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肖林副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第十届学术年会合影
本次年会的先锋论坛主题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技术路径”,论坛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李国武教授主持。对谈嘉宾有北京师范大学王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林副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辛自强教授、孙铃副教授和方舒副教授。几位学者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讨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服务”、“三社联动”、“社区协商民主”等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和方案,现场气氛活跃,各位嘉宾见解独到、逻辑严谨、引人入胜,话语风趣幽默,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让现场师生享受了一场真正的学术盛宴。
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 李国武教授
先锋论坛
同学提问
论坛一
“金融与财政社会学论坛”于下午1点45分在学术会堂702会议室举行,由社会与心理学院艾云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何晓斌副教授的报告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金融素养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社会与心理学院赵思博讲师基于2015中国家庭金融数据,探讨了风险偏好和借贷参与对民众创业行为发生可能性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向静林助理研究员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个包含合约结构、治理体制和制度环境的多层制度分析框架,解释了困境背后的制度根源;社会与心理学院张澍沁讲师从社会关系结构的角度比较了中美两国P2P业态的发展路径差异,论述了在没有个人征信体系支撑背景下的中国P2P网贷平台何以获得爆发式增长之后又陷入发展困境;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张云亮副教授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负债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机制;社会与心理学院研究生丁冉冉同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数据,细致分析了居民借贷用途与借贷渠道表现出的城乡差异。最后,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李国武教授在论坛总结环节指出居民金融行为、金融组织发展和金融风险治理等都是重要的金融社会学研究议题,学者们的深入交流有助于这些研究的深化。
论坛一
论坛二
人口与发展论坛于下午1点30分在学术会堂606会议室举行,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丁志宏副教授、张现苓讲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婷副教授以低生育率背景切入,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网络舆情大数据来推断大众生育态度倾向的变迁,讨论了舆情大数据在人口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盛亦男副教授依据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普查与宏观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与 QAP 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流动人口迁移的网络空间入手对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社会与心理学院孙薇薇副教授聚焦于中国九省农村老年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探讨了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社会与心理学院赵思博讲师利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揭示了独生子女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真实影响效应;社会与心理学院研究生哈布尔扎萨拉同学基于社会空间视觉理论,利用质性方法,围绕环境、身体、心理三个方面对陪读老人遇到的风险和空间的再造进行了探究。论坛最后,社会与心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钰研究员发表总结讲话,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各位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也期待能有更多同学致力于人口与发展的研究。
论坛二
论坛三
文化生态心理学论坛于下午1点30分在学会会堂604举行,社会与心理学院赵娜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所任孝鹏副研究员以地域划分的三线理论为基础,从社会生态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人集体主义思想在地域上的分布差异;社会与心理学院张红川副教授对任孝鹏副研究员的分享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考古学的证据出发,从远因和近因两个维度思考,分享了他关于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看文化心理的发展与变迁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韦庆旺副教授从社会阶层角度探讨了社会心态调节的差异,发现高阶层个体更看重社会未来发展在提升人们能力方面的趋势,低阶层个体更看重社会发展中群体表现出热情方面的趋势;厦门大学吴胜涛副教授从文化价值错配的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对移民、社会阶层和人口多样性中文化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谭旭运助理研究员以“多维度获得感的建构与检验”为题,从建构和测量两个方面展现了对获得感的研究。随后与多位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文化心理学分会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论坛
论坛四
情绪与决策研究论坛于下午1点30分在学术会堂603会议室举行。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孙铃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刘聪慧副教授以心理学中评价方式的差异为切入点,提出在评价不同类型的自豪和社会地位时,自评和他评的信息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古若雷研究员报告了对特质焦虑和决策之间关系的再思考,他认为高特质焦虑不是对风险敏感,而是对损失敏感,区分了在决策中风险回避和损失回避的区别;社会与心理学院窦东徽副教授报告了空间距离能够增加客体的拟人化,即空间距离越远,人们越倾向于将物品拟人化,而其中解释水平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社会与心理学院吕杰妤讲师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报告了合作与共情的关系,详细介绍了使用元分析的方法进行文献筛选和梳理,并且将共情划分为“热共情”和“冷共情”;社会与心理学院李丹枫讲师报告了普通儿童的情绪智力和流体智力都能够影响他们在爱德华赌博任务上的表现,而超常儿童在爱德华赌博任务上的表现只与情绪智力有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生杜晓鹏同学报告了敬畏情绪对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影响,并且指出小我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社会与心理学院研究生丁书恒同学报告了恢复性环境对冲动决策的影响,报告指出以视觉方式和听觉方式接触恢复性环境能够提高个体的积极情绪,同时也可以减少个体的冲动型决策。
论坛四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学术年会是一年一度全院师生进行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重大盛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每年都得到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学校及职能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年会体现了社心人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激励和启发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大力推动了学院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
感谢社心学院研究生会及本科学生会同学对于本次大会筹办所做贡献
编辑|徐凯强、李越
审核|陈璇、王浩
图文来源|社会与心理学院研究生会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