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开放科学的挑战与因应:2017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
本文刊载于《科技与出版》2018年第2期P13-21
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订购我刊,邮发代号:82-65
摘 要
回顾2017年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市场各方的表现,总结开放存取运动的最新进展,探讨盗版文献平台、学术社交平台以及学术图书馆追求开放共享的最新实践及其影响。剖析爱思唯尔并购普拉姆(Plum)和伯克利电子出版社(Bepress)这两个案例,并对比爱思唯尔、数字科学公司、开放科学框架平台所提供的科研工作流程服务与产品,指出科技出版商由内容业务转向全面介入科研工作流程,试图重新定位为信息和数据分析提供商的战略转向。同时,梳理硅谷新力量——脸书、谷歌、微软介入科技出版领域的方式和可能带来的变革。最后,探讨开放学术过程中两个方面的重点:鼓励否定性结果研究与倡导透明的同行评议方式。
关键词
科技出版;学术出版;开放科学;年度盘点;海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科技出版在各个方面的开放都成为可能。2017年科技出版领域的主题无疑是开放科学(Open Science)这股浪潮对既有市场规则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回应挑战的最新实践。本文拟对科研人员、学术图书馆、内容提供商、研究发表过程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开放与分享:期刊订阅模式的终结?
2017年9月艾博斯科(EBSCO)发布的《五年期刊价格增长史》显示,2013—2017年期刊的订阅成本增加了25%[1]。期刊订阅价格的快速增长导致图书馆预算压力增加,出版业走向寡头垄断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6年欧盟竞争力委员会(Competitiveness Council)实施了一项重大举措,计划在2020年免费开放所有由欧盟公共机构资助的、在欧洲发表的科学论文。而今年,免费文献平台、科学交流社区、研究人员、学术图书馆风起云涌的开放与分享实践及其与出版商的冲突,都清晰地表明了订阅模式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独占鳌头的好日子可能已经一去不返。
1.1 “非法”资源库的广泛使用
目前,用户可合法获取的免费论文占所有论文的47%[2]。然而借助盗版资源库科学中心(Sci-Hub),这一比例可提高到69%(截至2017年3月数据——作者注)。Sci-Hub是全球最大的免费论文下载网站,由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于2011年创建,截至2017年6月收录超过6200万篇论文,并仍在持续增长。希梅斯坦(Himmelstein) 等人于2017年10月发表了对Sci-Hub规模的研究报告,发现该平台能即时免费提供所有8160篇学术论文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中期刊付费文章占比高达85%[3]。
从Sci-Hub下载的文章中,50%来自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威利·布莱克威尔(Wiley-Blackwell)这3家公司[4];其中爱思唯尔有97.3%的期刊文章都被存储在Sci-Hub平台的服务器上。2017年6月,美国纽约地区法院裁定Sci-Hub等盗版平台向爱思唯尔赔偿价值1500万美元的版权损失,但由于它的创始人亚历山德拉并不居住在美国管辖区域,在美国也无名下财产,因此判决对其约束力十分有限。早在2015年,美国法院就曾因其侵犯著作权而对其经营者发布初步禁令,但Sci-Hub通过修改域名避开美国法律限制,成功“复活”。另外,每次法律指控都会带来Sci-Hub搜索量飙升,实际上为它做了免费广告。平台下载量近年来不断提高,2016年突破7500万次。据估计,Sci-Hub和开放存取DOI服务提供的免费内容可覆盖全部论文的94.1%[5]。这无疑对期刊订阅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2 学术社交平台的版权争议
另外,随着研究门(ResearchGate)、学术界(Academia.edu)等学术交流网站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由研究者分享的未经授权的研究论文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创建于2008年的ResearchGate是一家总部位于柏林的营利性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学术社交网站之一。该网站用户超过1300万,论文数量接近1亿。用户可以向平台上传内容并和其他用户分享,内容包括发表的论文、书稿和会议资料等。贾玛利(Jamali)从ResearchGate上随机选择了500篇论文,发现其中有392篇并不是开放存取的文章。其中,虽然有一些是出版商允许作者分享的版本(例如未经编辑的手稿或预印本),但超过50%的上传内容侵犯了出版商的版权[3]。2017年4月,致力于学术推广传播的库达斯(Kudos)平台展开了一项针对5000多名科学家的公开调查,发现57%的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到了学术交流平台,而且超过60%的科学家认为不论出版商或期刊政策如何,他们都应该被允许上传自己的文章。与出版商关心专有出版权不同,学者关心的主要是论文的人身权或精神权利,即作品的署名权和保护完整性权利。对学者来说,学术文化即与同行分享论文,优先于版权文化即坚持版权保护政策。
对此,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M Publishers)代表超过140家出版商在2017年9月建议ResearchGate实施一个无缝的自动化系统,帮助网站用户确定一篇文章是否受到版权保护以及是否可以公开地或者在私人之间合法共享,但双方未达成共识。其后爱思唯尔和美国化学学会于10月在德国地区法院控诉 ResearchGate未经授权分享受版权保护的论文,后者迅速移除了网站上的多篇文章作为回应。然而,免费的文章分享已经渐渐嵌入到科学工作方式和研究流程中,出版商仅依靠法律诉讼无法在根本上遏制这一趋势。一些出版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希望能与平台联合起来创建合法分享文章的系统——“合理分享(fair sharing)”系统。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追踪科学家在网上分享付费文章的状况,同时也能确保出版业务的可持续性。施普林格·自然与ResearchGate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试图找到一个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便于分享期刊文章的解决方案。
在出版商与内容分享平台的法律斗争过程中,一些研究者对他们使用的分享交流平台以及这些平台是如何运作的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者们担忧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从他们身上收集的元数据可能会被营利性公司所利用。针对此种忧虑,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盖尔特纳(Geltner)于2017年11月创建了学术中心(ScholarlyHub)[6] ——一个由学者控制的非营利学术交流网络和出版平台。创办者试图使之成为营利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替代方案,从而真正改变科学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1.3 学术图书馆与科技出版商的战争
近年来学术图书馆的预算有明显的收缩趋势,而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出版商为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而相互兼并。但是供应商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单个企业体量的增加,而大供应商意味着更强的议价能力。根据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 Planck Society)的估算,全球学术图书馆为获取每年新出版的所有150万~200万篇论文而支付的订阅费约为76亿欧元,每篇论文的价格在3800欧元~5000欧元之间。这给爱思唯尔等大型出版商带来了巨大收益。
因此,过去两年里近200家德国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了统一联盟——DEAL项目(Projekt DEAL),试图迫使学术出版商接受一种基于“出版和阅读协议”(publish and read deal)的新型商业模式。具体做法是每年联盟的成员机构各自一次性向出版商支付费用来获得所有相关出版商在线内容的访问权,同时让这些论文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存取。支付的费用额为德国研究机构所属人员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篇数乘以合理的单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德国学术研究成果的可获取性,也可以减少成本。
2017年年初,Projekt DEAL开始与施普林格·自然和威利谈判,并与两家出版商达成了基本协议;但是其与爱思唯尔的谈判一直步履维艰。原因在于DEAL联盟的目标价格与爱思唯尔目前提供的价格相去甚远。根据2017年披露的荷兰期刊订阅费用(见图1),DEAL联盟的目标价格是1300欧元~2000欧元,而爱思唯尔期刊论文均价为4000欧元,是威利与施普林格·自然的近3倍。
为了增加对爱思唯尔的压力,联盟成员表示2018年它们将停止续订爱思唯尔期刊。10月,德国9名顶尖科学家接连宣布辞去爱思唯尔期刊的编辑职务[7]。Projekt DEAL的谈判在欧洲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斯洛文尼亚的馆长联合会议(Slovenian Rectors' Conference)通过了一项决议,在2018年与施普林格·自然和威利的谈判中应用Projekt DEAL的方法。
2 出版商的战略转向
开放科学的趋势以及图书馆预算的减少,让内容提供商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版权内容来实现盈利增长。虽然内容生产业务发展依然强劲,但出版商们正在减少对内容出版发行业务作为增长引擎的依赖,转而追求更大、更新的增长点。2017年,科技出版商在市场中的并购行为体现了其对自身产品与服务重新定位的战略需求,其中尤以爱思唯尔最为典型。
2.1 收编开放存取出版商及其他
从2007年施普林格收购生物医学中心(Bio Med Central,BMC)始,跨国学术出版商的策略是打不过就买、阻止不了就收为己用。2013年爱思唯尔收购门德利(Mendeley),开放科学支持者对此愤怒不已。Mendeley资深员工杰森·霍伊特(Jason Hoyt)愤而出走,联合创办了新型开放获取出版平台Peer J[8]。2016年,爱思唯尔又收购了全球经济学、法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深受欢迎的预印本仓储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再次引发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反对和抗议。并且,一些社会科学家和图书馆员联合起来,与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合作开发了新的社会科学预印本仓储SocArXiv[9]。
鉴于爱思唯尔似乎并不将开放存取当成目的,而是视为因应商业环境改变的对策,2017年8月其收购开放存取机构仓储公司伯克利电子出版社(Bepress)再一次让学术界群情激愤。这次收购让爱思唯尔一跃成为开放存取机构存储领域最主要的参与者。伯克利电子出版社最初是由伯克利的学者于1999年创建,目的是帮助期刊加速同行评审过程。现在,伯克利电子出版社不再聚焦于期刊出版,而是将重点放在建设学术交流的基础设施上。公司首席执行官班克尔(Bankier)对公司的定位是“研究成果的陈列柜”。目前伯克利电子出版社的标志性产品是一个基于云的机构存储库系统——数字共享(Digital Commons)。作为一个基于云的平台,它提供存储库功能、元数据结构功能、访问接口和跨机构聚合与发现功能等。同时,该平台不仅支持预印本,还支持日志发布、特殊收藏集合和其他资源类型。公司声称Digital Commons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约为50%,目前有超过500多家机构使用。它的相关配套产品是专家库套装(Experts Gallery Suite),在某种程度上是Digital Commons的附加功能,允许机构展示他们的学者的工作和专业知识。爱思唯尔收购伯克利电子出版社将有助于推广其研究数据管理工具,而后者将受益于爱思唯尔的技术和分析能力;两家公司合作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通过将爱思唯尔的数据整合到伯克利电子出版社的机构存储中,机构可以得到譬如一篇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或者它在推特上发布了多少次等信息。
学者和学术机构很难彻底弃用Digital Commons。目前,至少需要两个或更多替代方案才能取代其全部功能。而出版商和服务提供商向支持研究工作流程的策略过渡,对学术机构而言意味着科研基础设施将被进一步外包。学术图书馆和学术团体对此是感到满意还是不满?应该设置怎样的底线?提供什么样的保护?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2.2 向信息与数据分析企业转型
爱思唯尔虽然从历史渊源来看是一家科技出版商,但现在它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义为信息和数据分析公司。在将公司从期刊出版商转型为研究和科技数据管理企业的大目标之下,爱思唯尔在2017年2月并购了研究指标分析企业普拉姆分析公司(Plum Analyics),表明了其对于建立研究评价指标的雄心。近几年,学术度量标准迅速发展,爱思唯尔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指标和分析服务提供者,积极构建和发布了一系列与学术评估相关的工具,包括SciVal和普雷(Pure),旗下Mendeley的“统计”(Stats)等。2015年,爱思唯尔收购学术信息平台Newsflo,为研究者个人和研究机构提供跨媒介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服务[10]。2016年12月,爱思唯尔又宣布推出用来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新指标CiteScore,直接与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竞争。
收购Plum将会进一步增强其在学术评价指标领域的实力。Plum成立于2012年,是最早的评价指标数据聚合器之一,汇集了适合所有类型学术研究成果的适当的研究指标,致力于为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建立下一代标杆——PlumX Metrics。PlumX Metrics分为5个类别,分别是:使用(Usage,指点击、下载、阅读等)、捕获(Captures,指书签、收藏、喜爱等)、提及(Mentions,指发表博客、评论等)、社交媒体(Socail media,指推特发布、分享等)和引用(Citations),并通过比较方式进行分析。
2.3 全面介入科研工作流程
随着内容业务增长的放缓,成熟的内容提供商已经注意到通过全方位地支持科学研究工作流程,可能带来全新的增长领域。工作流程(workflow)是指一组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的活动或过程,可以分为两类:研究者工作流程(Researcher workflows)和大学业务流程(University bussiness processes)[11]。研究者工作流程将重点放在个人研究过程上,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发表传播等。大学业务流程则强调机构行为,例如建立研究策略以及帮助研究者获得资助、遵守出资人要求等。
爱思唯尔收购伯克利电子出版社进入开放存取机构仓储领域,意味着它几乎已经参与到学术工作的每个阶段——从研究开始的引文管理,到出版,再到存储,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者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12-13]。
在过去10年中,爱思唯尔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来拓展业务边界,并开发了大量的服务于研究人员工作流程的产品。例如收购并进一步发展了实验室管理产品海伍本奇(Hivebench)、文献管理和学术社交平台门德利、研究管理及分析产品(Pure)、SSRN等各种面向科学家的产品与服务。爱思唯尔目前所缺少的是手稿提交和管理工具。但其专利“在线同行评议系统和方法”(Online Peer Review System and Method)将在未来几年转化成产品,以完善工作流程构建。爱思唯尔目前正在尝试集成这些工具,并通过一套完整的工具将科学家锁定在一个无缝的工作流程中。尽管这些新业务仍处于投资模式中,爱思唯尔已经被定位成最重要的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社区提供实验室管理、研究人员工作流程以及研究分析服务的提供商。
除爱思唯尔之外,私人股本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和施普林格的姊妹公司数字科学(Digital Science)同样采取了融入科研工作流程的策略。Digital Science是爱思唯尔强有力的竞争者,旗下拥有有大量初创企业,包括辛普利(Symplectic)、数据分享(Figshare)、阅读立方(ReadCube)、Altmetric和实验室大师(Labguru)等,并不断谋求内部整合。2017年12月,Digital Science旗下研究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商Symplectic和数据存储服务提供商Figshare进行整合并推出新服务。如此,在这两个系统中分别存储的研究成果可以自动同步共享到另一个系统中,从而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并为机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4]。但这些公司与爱思唯尔相比,缺乏出版工具和流程。这可能会是其未来发展与竞争中的弱点。
也有学者担忧允许任何一个实体商业机构完全控制整个学术工作流程,会给未来的科学研究实践带来严重风险。而且,工作流程本身是由研究人员的工作驱动形成的,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流程差异巨大,因此一个既定的框架不会适合所有人。作为一家非盈利的科技初创公司,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与爱思唯尔不同,其愿景在于创建一个基础设施和提供服务的框架,而不是成为服务提供商本身。为此,它提供开源的开放科学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OSF)来替代商业企业所提供的支持科研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这个框架鼓励开放和协作。它与其他面向科研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相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科研用户在其中能够自由地连接和使用他们喜欢的工具,从而实现最大的可用性。
3 来自硅谷的新玩家——变革的可能性
2017年以来,美国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审查和监管。脸书(Facebook)雇用了成千上万的新员工监控社交媒体内容[15]。对于社交媒体来说,监管可能意味着巨额利润和无限增长的终结。当这些庞大的媒体公司无法实现增长,其注意力就会转向其他可靠的商业模式。这个趋势已经开始。大量来自硅谷的投资去了ResearchGate等科技出版领域的企业。新玩家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支持学术品牌,来进入这个新的领域。
3.1 脸书涉足论文数据挖掘
脸书创始人设立的慈善机构“陈-扎克伯格倡议”(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在2017年1月收购了多伦多大数据企业麦塔公司(Meta Inc)。麦塔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阅读科学论文,了解其中内容,并实时向研究人员传达分析结果,以此帮助他们了解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动态、预测科学发展方向。举例来说,麦塔可分析一篇文章,预测该文章在未来3年里会获得多少引用[16];作为其副产品,也极有可能改变科研产出的评价方式。当今是一个科研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每天有4000多篇科学论文发表。这其中的大多数文章都不会被阅读。后果是科学家们很难对世界各地不断涌现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掌握和理解[17]。麦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经过同行评议的新研究进行分析,判断领域内已知的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这无疑会改变科学研究的路径和方向,并加速科技进步。
4月,CZI又投资了生物学预印本服务商BioRxiv,后者正致力于开发推广一个自动化工具,目的是将发布到其平台上的科学论文转换成更适合网络应用、传播、处理和存储的格式,如XML格式[18] 。这些文件格式更适合应用文本挖掘和分析技术,同时也为麦塔进行后续分析提供了便利。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同时也能促进预印生态系统的发展。
虽然科技出版领域每个人都在谈论数据,但大多数出版公司的数据实践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些收购也许能够让更多出版商日益深刻地意识到,数据科学也许代表着科技出版下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3.2 谷歌学术插手科研用户入口业务
在学术出版领域安营扎寨的不仅是脸书,谷歌也有两个切入点: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以及其与斯坦福大学高线出版社(High Wire Press)合作在大学的智能平台上推出的校园订阅激活入口(Campus-Activated Subscriber Access ,CASA)。高线出版社在分析研究人员工作流程时发现,由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限制的影响,一些研究人员离开校园网后,由于需要通过代理程序等额外步骤访问大学购买的合法文献数据库资源,因而会转而使用Sci-Hub等盗版网站。因此,合法的科技出版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必须提高访问的便利性。CASA是一个聪明而简单的解决方案——因为用户不必改变工作流程或学习任何新的东西就从中受益。CASA建立在谷歌学术的订阅链接程序之上,研究人员通过校园网访问谷歌时,它会记住研究者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当用户离开校园网时,他们可以通过CASA继续无障碍地访问和阅读合法的文献数据库。
CASA让谷歌参与到了研究人员的用户身份验证业务中,其与谷歌学术相结合,将成为谷歌获得大量科技用户信息的强有力杠杆。
3.3 基金会助力开放存取
2017年1月1日,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要求所有赠款接受者将他们发表的、经过同行评审的科研成果立即开放存取,如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或者在开放存取仓储中存储。这是继许多国家的政府实施开放存取强制政策(mandates)以来,民间促进开放存取的重要举措。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和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共同推进开放存取出版和科学交流[19]。AAAS敦促基金会资助的多个科学研究领域的作者在知识共享署名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下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此外,基金会还在2017年6月推出基于云的出版服务平台柯罗诺斯(Chronos),以帮助学者收集学术期刊信息、匹配符合政策的期刊;帮助作者将研究提交给相应期刊,从而简化发表流程。随后,基金会又在2017年第3季度推出自己的内容平台 —盖茨开放研究平台(Gates Open Research)来发表其资助的研究[20]。
除盖茨基金会之外,惠康基金会也致力于开放研究,其推出的惠康开放研究平台(Wellcome Open Research)鼓励作者发表协议、软件研究和否定性结果(negative results)等难以在传统期刊上发表的科研产出。
基金会对开放存取的要求正在改变科研资助机构、赠款接受者、出版商等各方之间的互动方式,对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有着真正、切实的影响。
4 研究与发表——可重复性与同行评审危机
开放科学运动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出版物的开放存取上,其目标是使科学研究过程的所有方面都更加开放,包括研究本身和同行评议过程。
4.1 奖励否定性结果
2016年,《自然》期刊向1576名研究人员调查了可重复性研究问题,数据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研究领域存在可重复性验证危机,超过70%的研究者在重复他人实验时失败,超过一半的研究者无法重复自己的实验[21]。但是,研究者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去完全地消除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而是提供和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因为探索科学前沿本身就意味着并不总是能得到肯定的结果(positive results)。科学研究的自我修正需要全面的信息。否定性结果和可重复性研究会带来各种隐藏的信息,在许多领域独立的重复验证研究本身就被视为一种进步。例如,药物必须通过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测试来验证初步研究结果,从而显示它们能否被广泛而可靠地应用。一些研究者表示曾试图发表验证性研究,但期刊的态度是消极的;加之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学者进行重复性验证研究的动力不足。
而2017年的两个研究奖项表明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是由欧洲神经心理药物学会(Europ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于2017年11月发布的,奖励1万欧元给临床神经科学的否定性研究结果。另一个研究奖项由国际性的脑电图组织(Organiz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发布,奖励2000美元给对人脑神经成像领域有影响的重复性研究(不论结果积极与否)[22]。除此之外,荷兰政府于2017年7月对9个尝试进行重复研究的项目拨款。到目前为止,共有300万欧元拨给了此类研究。科学家的积极响应也表明,如果能得到支持,研究人员对进行重复性验证研究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
4.2 倡导透明的同行评议
2015 年,施普林格共撤下113篇来自中国的论文,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有组织地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服务,甚至直接伪造全文。2016年,因为同样的问题施普林格·自然又撤回了58篇来自伊朗的论文。2017年4月,施普林格宣布撤销开放存取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所发表的107篇来自中国的文章。之后《分子神经生物学》(《Molecular Neurobiology》)也陆续撤稿了10篇中国医学论文。原因均为同行评议造假。据撤稿观察网站统计,从2012年至今因“同行评议造假”问题,全世界被撤稿的论文超过了500篇[23]。
开放的科学实践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发展,特别是随着开源软件的普及以及推动开放存取研究各个方面的新出版模式的出现。透明的同行评审越来越多地被讨论,成为推动科学进一步公开化的一种方式。2017年的同行评议周(Peer Review Week)以及每4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性同行评议大会(Peer Review Congress)都深入讨论了同行评议的透明度问题。开放透明的同行评审意味着透露必要的信息,例如评议者的身份信息或评议内容。这将使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同行评议过程,也能提高评议质量,从而从总体上提高研究的可信度。特别是随着出版过程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让机器参与到同行评议过程中,这对评审过程透明度有更高的要求。开放的同行评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掠夺性期刊的辨别问题,通过查看评议内容,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区分信誉良好的期刊和不充分进行同行评审的掠夺性期刊。
5 结 语
开放科学的浪潮改变和调整着各方的关系,在为传统出版商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科技出版发展进入下一阶段注入了活力。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出版商将广泛地从内容出版发行业务向学术支持和数据、信息分析业务方向转变,媒体和科技公司也将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科技出版和科学交流活动。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开放、科学研究流程的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也将持续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 EBSCO. Five year journal price increase history (2013-2017) [EB/OL]. (2017-09-27) [2017-12-22]. https://www.ebscohost.com/promoMaterials/Five_Year_ Journal_Price_Increase_History_EBSCO_2013-2017.pdf.
[2] Piwowar H, Priem J, Larivière V, et al. (2017) The State of OA: A large-scale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Open Access articles[DB/OL].[2017-12-22]. https://doi.org/10.7287/peerj.preprints.3119v1.
[3] Himmelstein DS, Romero AR, McLaughlin SR, et al.(2017) Sci-Hub provides access to nearly all scholarly literature[DB/OL].[2017-12-22]. https://doi.org/10.7287/ peerj.preprints.3100v2.
[4] Schiermeier Q. US court grants Elsevier millions in damages from Sci-Hub[EB/OL].(2017-06-22)[2017-12-22].https://www.nature.com/news/us-court-grants-elsevier-millions-in-damages-from-sci-hub-1.22196.
[5] Jamali H R. Copyright compliance and infringement in ResearchGate full-text journal articles[J]. Scientometrics, 2017, 112: 241.
[6] McKenzie L.A Nonprofit alternative to ResearchGate [EB/OL]. (2017-11-09) [2017-12-22].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7/11/09/scholars-plan-nonprofit-alternative-researchgate.
[7] Vogel G.German researchers resign from Elsevier journals in push for nationwide open access [EB/OL]. (2017-10-13) [2017-12-22]. http://www.sciencemag. org/news/2017/10/german-researchers-resign-elsevier-journals-push-nationwide-open-access.
[8] 任翔.“出版+互联网”:欧美出版集团的跨界并购与融媒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5(10).
[9]徐丽芳,刘遹菡.新定位,新目标,新挑战:2016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2):10-14.
[10] 徐丽芳,刘遹菡.学术内容分享与出版转型:2015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6(2):9-13.
[11] C.Schonfeld R. When is a publisher not a publisher? Cobbling together the pieces to build a workflow business [EB/OL] .(2017-02-09) [2017-12-22].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7/02/09/cobbling-together-workflow-businesses/.
[12] 池永硕.为科技医学出版注入新活力 [EB/OL]. (2016-09-12) [2017-12-22]. http://ssroff.whu.edu.cn/ info/1061/2185.htm.
[13] C. Schonfeld R.What is researcher workflow? [EB/OL] .(2017-12-13) [2017-12-22] .http://www.sr.ithaka. org/blog/what-is-researcher-workflow/.
[14] Wheeler L.Symplectic and Figshare offer new integration to improve institutional workflows[EB/OL].(2017-12-04) [2017-12-22].https://www.digital-science.com/blog/news/symplectic-figshare-offer-new-integration-improve-institutional-workflows/.
[15] Winsor M. Facebook to hire 3,000 more workers to monitor content amid surge of violent videos[EB/OL].(2017-02-09) [2017-12-22] .http://abcnews.go.com/ Technology/facebook-hire-3000-workers-monitor-content/story?id=47178969.
[16] Esposito J.What the acquisition of meta means for scholarly publishers [EB/OL].(2017-02-03)[2017-12-22].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7/02/03/ acquisition-meta-means-scholarly-publishers/.
[17] Callaway E. BioRxiv preprint server gets cash boost from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EB/OL].(2017-02-03)[2017-12-22].http://www.nature.com/news/ biorxiv-preprint-server-gets-cash-boost-from-chan-zuckerberg-initiative-1.21894.
[18] Molyneux S.Meta + The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Unlock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EB/OL]. (2017-01-23) [2017-12-22] .http://meta.com.
[19] AAAS forms partnership to expand access to high-quality scientific publishing [EB/OL] .[2017-12-22] .http://www.sciencemag.org/about/aaas-and-gates-foundation-partnership-announcement.
[20] Straumsheim C. Gates Foundation unveils Open-Access platform [EB/OL].(2017-05-23)[2017-12-22].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quicktakes/2017/03/24/ gates-foundation-unveils-open-access-platform.
[21] Baker M.Is there a reproducibility crisis?[J]. Nature, 2016, 533 (7604) :452-454.
[22] Pashley G, Getty.Rewarding negative results keeps science on track[EB/OL].(2017-11-21)[2017-12-2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7-07325-2.
[23] 吴跃伟.施普林格再撤下10篇中国医学论文:涉“集中撤稿”事件调查 [EB/OL].(2017-04-27)[2017-12-22].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9236.
徐丽芳 王 钰
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430072,武汉
科技与出版
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投稿
请登陆我刊投稿平台http://www.kjycb.com
订阅&合作
订阅杂志:010-62770175转3418
联络合作:010-62770175转3411-3413/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