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瞻望美高申请的未来
拜读了江顺意老师在“外滩教育”发表的美国中学申请趋势一文后,女先生颇有同感,在此为已经申高、准备申高、正在了解申高的家庭们分享一些对市场的想法:希望此文能令您从不同角度重审美国初高中申请的这一条不平凡的路。
首先在此罗列一下江老师文中提到的中国学生申请美国高中的趋势:
•趋势一:寄宿学校(特别是东岸学校)的申请竞争将愈发激烈,有不少学校已经明确表示托福低于100分,很难考虑
•趋势二: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控制中国学生人数,九年级以上的名额将逐渐减少
•趋势三:中国学生中也需要多元化,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学生机会增加
•趋势四:面试含金量增加
•趋势五:很难依靠传统“包装”法,让平凡的学生变得有特点
•趋势六:走读学校将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住宿安排方式也更趋多样化
•趋势七:优质初中也将愈加热门
面对愈发大众化的美国初高中留学市场,中国学生的竞争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私立初高中的学校不会同倍增长,造成严重的“供”与“需”差距。这个现象只会恶化,很多去年还录取托福80分的学校(例如Governor’s),2014申请季拒绝了不少把其当作保底的学生。
同样,中国家长心仪的“小常青藤”私立寄宿高中会更加棘手,面对上千的中国申请者,此类学校每年招收的名额都是低于5的个位数字。除非学生能力极为突出(平时成绩数一数二、应试分数超高、长期坚持并有显著成绩的课内外活动、英文沟通能力有如同龄美国孩子、特殊奖项或与众不同的亮点等等),否则不应盲目认为在此类小藤有任何机会。
录取的有些因素会超出你的控制,举个例子:几年前的学生,被Concord通知在候补名单上,校董的一个电话后当天晚上收到了招生办的录取信。这背后的细节在这不多讲,顶尖寄宿学校以及大学的录取有它本身不公开的规则。这种游戏规则绝对合法,但是难于驾驭。
国际学校和美国初中人群的竞争:中国的申请者不仅仅面临与其他打算留美的同学竞争,更有来自国际学校和美国初中人群的竞争。面对更加美国化的竞争对手,不要认为托福110+,SSAT 99%,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能进顶尖学府,毕竟分数只是太基本的一部分。
同样,很多8年级在读生在申9年级时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同龄人,还有诸多拥有更成熟的心智,以及更具挑战性的学业的9升9的学生们。 国际学校的孩子也不要津津自喜,今年很多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学生们的310结果都很不堪入目。
谁的错?绝对不是孩子、家长,甚至不是顾问/中介,只能说目前的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如果一家人下定决心要步入这个“战场”,那么学生对自己、家庭和择校的定位一定要清晰,这方面需要专业认证顾问的建议和引导。择校最基本的前提是需要客观分析孩子的全方面能力以及家庭的全方面能力,然后再定论申请学府的类型和匹配度。准备方案是需要按照一个合理并各方都满意的共同目标而去制定的。
这里的关键词是“合理”——我一贯是全力支持学生一定要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dream)并且设立远大的目标,但是切记: 梦想一定是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择校可以说是学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之一,因此,盲目的追求超出整体能力、遥不可及的“妄想”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且不专业的行为。
很多中介采取广撒网的申请模式,但此类不清晰的定位造成的就是超载申请15-20所学校,心里发虚,即使收到结果也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何必呢?
独立思考并持有接纳性态度。在加入申高队伍前,首先要知道出国留学的原因与初衷是什么?这是家长的选择还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不要因为身边家长都送孩子去美国而随波逐流。在中国,教育的好坏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名次。所有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学校交到老师手里。
但是出国这种事儿上,如果您不调查,不分析,人云亦云,那么从一开始就输了。同样,如果您希望孩子成长为更具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难道一定只能去美国?女先生一直重申,其实瑞士有着更加国际化的教育,而美国只能说是美式教育。当年女先生申请美国私立寄宿高中是1998年,属于国内第一人,那时的竞争远远不像目前的白热化般激烈,而且校园亚洲学生非常少,完全属于“稀有动物”一类,得到的是百分百沉浸式美式教育,数年后的美高市场早已大众化,很多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都已经满额。
成千上万的申请者已经改变了升学的政策,学校也改变了对中国孩子的评估方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又不一定非要去美国,那么为什么不放开视野,探索全球的高端教育资源?几年前就已经有部分具有广阔思维的高端家庭,听取了教育顾问的专业意见后,决定把孩子送去瑞士学校,学习成绩优异的话,升藤校也更有优势,结果是皆大欢喜。
有关“补录”:最近很多家长询问是否可以接“补录”的孩子。这个问题令女先生很无奈,因为如果申请是由独立教育顾问服务的,那么他应该为您继续做补录的所有服务,包括争取所有Waitlist(WL)上的学校,并联络其它适合孩子的学校看看是否有机会等等。
补录是不应该单独拿出来收费的,而且学校也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同时,突然有另一位顾问(取代之前的顾问)代表孩子和学校对接,在学校眼里是很奇怪的,对孩子无利。一般不靠谱的中介会趁机利用家长焦虑的心情来收取另一笔钱,号称没有进的话退大部分费用,从而激发起家庭的侥幸心理。
事实上, 补录是没有技巧性可言的,完全取决于被录取的孩子是否决定去这个学校上学,以及候补名单上的学生数量。而且,候补名单上学生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排名而言(注意:每个学校的候补政策不同,需要独立教育顾问单独询问,有部分学校会在4/10左右收到大部分录取生反馈后排名候补学生),学校在有名额的情况下,会选择最积极表态愿意来上学,并一直与学校保持联系,证明自己发自内心的热情的孩子。
同时,如果有中介说,“我知道有一个孩子不去xxx,所以我可以为您的孩子争取得到候补转正的机会!” 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谬并没有依据的。学校不可能根据中介此类的推荐而选择候补名单上的学生。
当然,有和学校关系非常好的独立教育顾问,他们的话语权会大一些,但不可能是百分百的。当然,的确有特殊情况出现,例如资深校董或校友的一个电话,另某个孩子立刻转正,但这是极少数,不是常态。
女先生在此建议所有暂时还没收到offer的学生们(和家长们)不要慌乱,先让已经认真服务孩子一年并了解孩子的顾问帮忙想尽方法推进补录,并让孩子通过电邮表示对学校的热情,然后一直保持联系,好好学习,多参与和兴趣相关的活动,多展现自己的性格特色和强项,这是最好的方法。何必再花上一笔明知没有用的冤枉钱?
最后还是这句老话,合适自己的是最好的。家长经常问我,如何选择学校?我一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看。客观是你的竞争力和学校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匹配;主观是从考虑你的性格、价值观、学习习惯与氛围出发,然后匹配学校。
在此多唠叨几句:从SAT、AP的考试改革,招生办针对中国学生的录取政策等多方面表明,学校希望吸引来更加美国化的孩子,而不是包装成美国人的孩子。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这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理解,学习和接受。
升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父母观念、知识的更新和自身健全人格的榜样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家长学习、反省、完善自我的精神态度会无时不刻影响激励着孩子前行。唯有家长接受中美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在升学之路上引起的良性摩擦,才是成为孩子得力助手的关键。
女先生Nini
毕业后于摩根士丹利香港办事处任投资银行分析师,担任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国际部新闻编译。2009年,Nini于美国有线新闻网国际频道(CNN International)任新闻直播和专题节目的策划制片人和数字媒体制片人。
她也是泰伯学院的中国代表人、普林斯顿大学的前校友面试官,工作期间也一直协助高中和大学在国内的宣传与招生。
融尚私塾是国内顶尖的全外教国际教育中心
微信|shanglearning
微博|@融尚私塾
官网|shanglearning.com
北京
400 060 1010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华德公寓1段4层
上海
021-62609860上海市长宁区兴国路372弄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