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9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美国突然宣布大消息,一场科技风暴要来了!

当国人都在热议刘强东和马云的时候,在美国突然宣布一条消息,很可能将在不远的将来,引起山呼海啸般的巨震!

IBM宣布:研究了数十年的量子技术,终于要成功落地了!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将于三年后面市,进入到实用环节。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以前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量子计算机,一下子就逼近了人类的身边。

量子计算机有多强?

这么说吧,一台台式机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达到乃至超过今天最先进的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举个例子: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超级计算机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花上不到3个小时!

在量子计算机面前,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传统电子计算机,就相当于以前的算盘,显得笨重又古老!

无论生产、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世界将会经历一场颠覆性改变。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那么牛?

归根结底,在于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所运用原理和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有传统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单元,一个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特定的状态,要么0,要么1。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特有的“叠加状态”,采取并行计算的方式,终极目标可以让速度以指数量级提升。

这样说,估计很多人都要晕菜了。内参君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中国有一个寓言,叫“杨子见歧路而哭之”。杨朱听说有一只羊在道路分叉的地方走失了,不知道走哪条路去寻找,难过的哭了。传统计算机解答问题也是这种套路:只能是先走一条路,然后再走另外一条路,做不到两条路一起走。

量子计算机,则不一样了,它可以像孙悟空变出很多个小孙悟空走不同的路一样,搞平行计算。这就相当于,一台计算机,一下子化身成千千万台台计算器,同时开工做算术题。

从电子计算机飞跃到量子计算机,整个人类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就将出现上千上万乃至上亿次的提升

这真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邂逅!

IBM量子计算机的即将面世,来得正是时候:5G已经成熟并接近运用,大数据也在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来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

如此这般,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能会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很快,一款款冷冰冰的量子计算机,将拥有了像人一样的自学和思考能力,而且回过头来,还能秒杀人类。

一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将比我们曾经最激进的想象,来得还要快得多。因为两者将出现正向回馈。

奇点正在迅速到来。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将不断迭代出更高级的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的斜率将一下子陡峭起来。

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在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面前,就可能像蚂蚁面对人类一样无力和脆弱。

与量子计算机落地消息接踵而至的,还有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就在刚刚,美国军方的研究部门宣布:未来五年将投资20亿美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的新项目。

这委实让很多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日内瓦举办的、有超过七十个国家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武器公约会议上,一段被公诸于众的可怕视频吗?

在这个视频里,它曝光了人类史上一个恐怖武器——手机器人!

这个杀手机器人,其实是一架体型很小的智能无人机,就跟蜜蜂一样大,但它的处理器比人类快100倍,可以躲避人类各种追踪。

然而,蜜蜂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它全身的黑科技:广角摄像头、传感器、面部识别,应有尽有。只要把目标图像信息输入它身上,它就能手术刀般精准找到打击对象,戴口罩、伪装统统没用,它的识别率高达99.99! 


再次,每个杀手机器人配有3克浓缩炸药,确定目标后,一次撞击可以毫无压力爆头,摧毁整个大脑。而且它还能穿透建筑物、汽车、火车,躲避人类子弹,应对几乎所有防御手段。总之,这个杀手机器人目前是bug般的存在!


如果把一个造价仅2500万美元的杀人机器蜂群释放出去,就可以杀死半个城市的人。只要你把敌人挑出来,定义每一个人的面部信息,蜂群就能发起针对性打击了!

现在,美国军方居然开始研究人工智能项目了,其中很可能,就包括这种人工智能杀手可以想见,一旦这种技术广泛运用,就会把战争冲突升级至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人类将很难控制住局面。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科学家因为私心在代码里面加了一行毁灭人类的指令,或者人工智能突然变异成反人类的品种,整个人类或将被机器人横扫,甚至灭亡!

这就是为什么,伊隆·马斯克接受采访时,声称:我们确保人工智能安全的概率仅有5%到10%。马斯克说了:“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这也就是为什么,霍金最近再次告诫人类: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我真的很害怕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成为新物种!

未来已来!今天,我们再次抵达了命运之门!

是的,从今天起,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以太网中跃动的字节和CPU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一个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对人类社会来说,这或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海啸!这场革命的最大特征是,它不改变我们所做的事,它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如果说以前几次技术革命,顶多是人的手、脚等身体器官的延伸和替代,这次人工智能则将成为人类自身的替代。它对人类社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

最直接的,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类。这也意味着,大批的翻译、记者、收银员、助理、保安、司机、交易员、客服……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失去自己原来的工作。

对此,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历史碾死。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

有学者分析,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有三个选择:

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

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

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

新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近,我们必须有意识提升自己,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加油!!!

延伸阅读:

量子计算机的强大,为什么需要量子纠缠?

易五月


如果不用量子纠缠,量子计算机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很多人都知道,量子计算机的好处就是它算得快,比经典计算机快得多。为什么算得快呢?常见的解释像这样:

量子计算机,则不一样了,它可以像孙悟空变出很多个小孙悟空走不同的路一样,搞平行计算。这就相当于,一台计算机,一下子化身成千千万台台计算器,同时开工做算术题。

但是我需要强调一下,这种解释是大大简化的,遗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点。这个解释唯一正确的地方,是说明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并行计算。但量子计算机如何实现并行计算,这个比喻就约等于什么都没说了。

实际上,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巧妙的算法设计。典型的办法是这样:

对n个量子比特的体系,使每个量子比特都处于自己的|+> = (|0> + |1>)/√2态,那么整个体系的状态就是|++…+> = (|00…0> + |00…1> + … + |11…1>) /2^(n/2)。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0和1的所有长度为n的组合都出现在其中,总共有2^n项,刚好对应n个经典比特的2^n个状态。对这个叠加态做一次操作,得到的就是所有2^n个结果的叠加态。量子比特的一次操作,就达到了经典比特2^n次操作的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量子计算机实现了并行计算。但在欢呼之前,我们需要认清,这个巨大的优势并不容易利用。因为所有2^n个结果是叠加在一起的,读取出来需要做测量。而一做测量就只剩下一个结果,其余的结果都被破坏了。所以我们只能把这个优势称为潜在的巨大优势,真要利用它,需要非常巧妙的算法。


这样的算法只对少数的问题能够设计出来,例如“因数分解”。有些科普文章把量子计算机描写成无所不能,都快成神了,这是重大的误解。

一定要牢记:量子计算机的强大,是与问题相关的,只针对特定的问题。

现在你明白了吧,如果不用到纠缠态,只用n个量子比特各自的状态,你能做的事就非常少,这样的量子计算机跟经典计算机没有原理性的区别,而且由于成本更高,还会更不好用。所以,真正意义的量子计算机一定要用到量子纠缠。


第一,有点计算机知识的人都知道,计算机是用0和1来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确定状态的。如果粒子自己都处于不确定状态,它如何能表示确定的0和1?

第二,纠缠的粒子,状态一定相关,相关的状态当然就不独立,不独立的东西,就相当于相关状态的拷贝,怎么能表示更多的信息?怎么能进行不同的运算?

第三,所谓并行,是指将一个任务分解后,多个处理器同时完成不同的运算。我们且不谈有没有纠缠,就算有,这些粒子的状态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相当于多个处理器在重复着同一个运算,这是并行运算吗?最多是重复运算!

第四,信息是需要存储的,谁能储存光子?

第五,无论叠加还是纠缠,都是以获得、控制和测量单个光子或粒子为基础的。谁能获得并精准控制和测量单个粒子或光子?

第六,两个经典比特,能够表示四种数字状态,但它某一时刻只能处于四种状态中的一种,处于哪种状态,由要表示的具体数字决定。如果两个量子比特能同时表示四种状态,相当于我还没告诉它表示什么数字,它就表示出了所有的数字状态,那它就和我要表示的数字无关了。当我想让它表示某个数时,它如何和我要表示的数相联系呢?


一切以叠加态和纠缠为基础的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都是骗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因为量子力学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大错特错了。


实验测得的多种状态,不是一个粒子同时处于多个状态,那是大量粒子中,不同的粒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更不是什么测量造成坍塌。把测量和规律联系起来,是百年来科学史上的一大笑话。难道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规律会随之改变?难道在人类还没有学会测量时,没有规律?


这个世界不存在叠加态,没有什么东西能同时既在这儿,又在那儿。没有什么东西能既在这儿同时又不在这儿。最多是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或者是不同的粒子有在这儿的,也有在那儿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