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卖水果的公司,分别是 A 和 B。
他们分别给用户做了一个线上下单的系统,方便大家买水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A 公司决定改造他们的下单系统,以便和 B 公司进行竞争,于是把页面改成了这个样子。
系统会根据用户历史购买的水果,来智能分析他喜欢吃什么,然后智能下单购买新的水果。但目前逻辑还很简单,单纯通过数量来决定,比如某用户购买苹果的数量要多于橘子,系统就认为用户更喜欢吃苹果,于是便会智能为其下单购买苹果。大部分用户都几乎是严重偏好一种水果的,所以 A 公司的系统很方便地帮助了他们省去了下单时填写的麻烦。A 公司的用户量增长了很多,抢占了 B 公司的市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水果越来越多,不只有苹果和橘子,还多了香蕉。买水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有了不同的诉求,比如有的人就是想吃一些曾经较少吃的水果,来平衡自己的饮食。所以,智能下单这个功能,变得越来越不智能了,好多人开始倾向于去简单明了的 B 公司买水果。A 公司看情况不对,赶紧商量对策,于是增加了一些新功能。用户可以给之前买过的水果打标签,比如给苹果点击一个【喜欢】按钮,给香蕉点击一个【不喜欢】按钮。那么之后智能购买,就会优先选择用户标记为喜欢的水果。如果用户没有标记,则选择用户曾经购买数量最多的水果。不过如果这个最多的水果恰好是用户标记了不喜欢的水果,那就找倒数第二多的进行购买。慢慢地,A 公司的系统又变得智能了起来,换来了用户的增长。可好景又不长,有的用户发现,自己给苹果标记了喜欢,但下单后发现得到的却是香蕉。这个 bug 反馈给 A 公司排查后发现,原来该用户不仅给苹果标记了喜欢,还给香蕉标记了喜欢,而香蕉的购买数量又大于苹果,所以系统判断用户更喜欢香蕉。但该用户实际上是忘记了自己曾经标记过香蕉,所以标记苹果后,得到了不符合预期的情况。A 公司迅速做出调整,修改了原有的打标签逻辑,当用户给一个新的水果点击喜欢时,自动取消原来水果的喜欢标签。但这样做似乎又不太好,所以再次优化了一下,就是当用户给一个新的水果点击喜欢时,把原来有喜欢标签的水果,改为【上一个喜欢的水果】标签。然后如果用户取消了新水果的喜欢标签时,上一个喜欢的水果,将会再次更改为喜欢。但又有好多用户反馈,我就是喜欢两种水果,我希望每次购买的时候多种我喜欢的水果都能自动购买,而不是只取一个。A 公司没办法,但为了兼容原来的逻辑,只能给用户增加了一个配置项,让用户决定当给一个新水果打喜欢标签时,原水果的喜欢标签是去掉、还是保留、还是变成上一个喜欢的标签。
一鼓作气,A 公司又增加了一系列用户可以配置的选项,包括,让用户决定首选策略,次选策略,兜底策略等。比如,首选打了喜欢标签的水果,如果没有,再次选数量相对多的水果,如果也没有,那就在剩下的水果里随机选一个。A 公司很满意自己的方案,觉得自己为用户已经无微不至、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还有兜底方案。但又有用户对随机选一个产生了质疑,他们觉得,随机选一个,还不如给我提示一个错误,让我手动选,不希望将决策权完全交给一个未知的系统。但还有一部分用户说,随机选一个方案挺好的,省去了很多麻烦,还能增加一些趣味性,不好么?为了照顾不同的用户,A 公司再次增加了一个个性化配置,就是让用户决定,当所有条件都不满足,需要随机选择一个水果时,是完全随机选一个,还是轮询选择,还是报出错误将决策权留给用户。就这样,A 公司的系统做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而且还在不断优化、迭代。但是,新用户看到 A 公司的系统后,要配置好多信息,每次买水果时还要想着是否打标签,而且也不知道系统的选择策略是什么,学习成本很高。作为 A 公司系统的开发人员,也越来越难以排查问题,也不知道当一个用户选择智能购买时,到底会为其推荐哪款水果,因为逻辑已经太过复杂了。
虽然它需要手动输入水果的名称,但有 A 公司买水果经验的用户表示,这都不是事儿。A 公司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投入了那么多人力优化系统,而且几乎照顾到了各种用户的各种刁钻的需求,可最后还是败给了什么都没做的 B 公司。
- EOF -
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更多人
推荐关注「Python开发者」,提升Python技能
点赞和在看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