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助力脱贫攻坚!她获《人民日报》点赞!

枣子团队 四川农业大学 2022-04-27

3月21日,《人民日报》在教育版以《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为题,报道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校吕秀兰教授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事迹。

/////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


吕秀兰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农业大师,担任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葡萄首席专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和科技扶贫万里行水果产业技术服务团首席专家兼葡萄岗位专家。长期从事果树新品种选育、高品质生产全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长期以来,吕秀兰始终坚持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和增收致富作为初心,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历史使命,不畏艰难,踏遍巴蜀大地,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中,把实验室搬到深山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田地间。


每年200余天战斗在四川水果生产一线,在高原藏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深度贫困区服务天数达130天以上,在生产关键环节每天10余个小时忙碌在田间地头,让水果成为脱贫致富的“金果”。创新探索出“一村一示范一标杆,使之成为一亮点一看点一培训点,带动辐射整个区域”的产业扶贫路径。近5年带领团队在茂县、汶川、屏山、西昌、广安等地建立葡萄、李、甜樱桃科技示范基地40余个,审定、鉴定果树新品种27个,撰写水果地方标准28个,推广果树新品种150个、新技术32项、新模式10项,面积达70万亩以上,年培训土专家、田秀才和种植者4000余人,年带动5000余人产业脱贫,人均收入突破1.1万元以上,提质增效累计增收达40亿元以上,为我省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我校吕秀兰教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我省高校中唯一获此表彰的老师。这是吕秀兰教授继2019年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后的又一殊荣。




“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


“李子已经开花坐果了,花期的抹芽、病虫害防治都要重视!”3月初,四川省屏山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正带领团队培训农民。


成都、雅安、阿坝……从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归来,吕秀兰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水果生产基地,经常从早忙到晚。


“吕教授选育的新品种李子,果大、离核、脆嫩!我家种了11亩,一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早就脱贫致富了!”茂县凤仪镇水西村村民梁习全高兴地说。如今,羌脆李已成为茂县8万果农脱贫的主导产业。


“没有吕教授,今天日子就没得这么安逸!”四川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茶花村的葡萄种植大户李春霞,去年葡萄园亩产达到了3000余斤,120亩纯利润约200万元。可就在几年前,她和村里的葡萄种植户几乎颗粒无收。


当时,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夏黑”葡萄栽植密度上限为一亩150株,有村民却种了600多株,操作不当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授粉不良等问题。吕秀兰索性在村里驻扎下来,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果农,再让“大户”带“小户”,实现技术推广全覆盖。


“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每次到基层推广科研成果,送品种、送技术,吕秀兰不仅不收费,还给农民送去肥料等农资。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叫真本事。”这些年,吕秀兰和团队在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地建立了葡萄、李、甜樱桃科技示范基地40余个,累计推广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超过70万亩,累计增收达40亿元以上,每年带动5000人脱贫。


“既然我搞的是果树研究,就一定要拿出一点成果。让农民都富裕了,研究才算有价值。”吕秀兰说,自己的愿望就是用知识富裕农民的口袋,让农民甜蜜蜜地生活。


吕秀兰开展果树种植技术培训


/////


此前,我校田孟良教授为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走遍四川的181个县,为科技助农尽心竭力,此事被人民日报报道,并刊登于《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9日 19 版)中。


/////



往期推荐
传承百年荣光,这个标识你需要知道!权威发布!四川农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公布全球独一家!这个枇杷只在川农有

来源 | 四川农业大学 人民日报 园艺学院

编辑 | 詹心怡

责编 | 万艺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