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六年,双双辞职来读博,这对博士夫妻太硬核!

枣子团队 四川农业大学 2022-04-27

在川农动物营养所有这样一对博士夫妇:2009年,他们来到川农攻读动物营养研究所的研究生学位,于研一相识,随后相知相恋;2012年,他们毕业后一同前往杭州打拼并买房安家;2018年,工作近6年后,他们选择辞职重回川农携手攻读博士学位。






志存高远  相互扶持





“行业更新换代很快,研究方向不断增加、饲料培育时间不断缩短,让我们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用。”提到考博的原因,侯嘉和柘丽如是说。侯嘉和柘丽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分别是猪方向、家禽方向,毕业之后他们选择在杭州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为了提升自我,也为了给两个年幼的孩子树立榜样,他们又在3年前决定回校读博。



起初,二人决定由侯嘉工作养家,柘丽准备考博。但后来,二人分析现状、剖析利弊,决定共同考博。既已下定决心,侯嘉和柘丽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准备,他们一边上班、一边备考。在3个月左右的备考时间里,他们每天下班之后就在公司准备考试,几乎每晚十点才回家。


与人们想象中的备考焦虑不同,工作后重新进入高强度学习状态于侯嘉和柘丽而言并不困难,反而“乐在其中”。一者,他们已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六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有家人帮忙照顾孩子,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考博的道路上,二人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






川农情结  回归母校





经过慎重地比选考量,侯嘉和柘丽决定回到实力强劲的母校深造,并且以入学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上岸”。



“母校的猪营养研究和家禽营养研究在国内一流,在国际上也有较强影响力,川农强劲的实力可以使我们更多更好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科研”。在选择博士攻读方向时,侯嘉和柘丽决定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分别选择了对方曾经的方向求学:原来在猪方向求学的侯嘉选择了家禽方向,师从张克英教授;原来在家禽方向求学的柘丽则选择了猪方向,师从方正锋教授。


离校六年,重回母校,提起川农大的变化,侯嘉欣喜地说:“我们能够感觉到,川农的科研实力仍然在不断进步,学校引入了许多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也多次获得国家的奖励。然而,从未改变的是川农的凝聚力,任何一个成果的取得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的合作奉献。”



侯嘉和柘丽认为,受益于恩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启发,他们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处事风格,永远按照进度完成学习与工作。柘丽佩服侯嘉的认真严谨,做一个PPT或是写一篇文献,侯嘉甚至会仔细检查标点符号和错别字,不通读三遍,绝不示人。侯嘉敬佩柘丽“拼命三郎”般的劲头,不研究明白、不学习到位绝不罢手。互相帮忙录数据、做实验、做观察……二人携手并肩,不断在各自领域精进。






投身科研  奋斗不息





带着新身份回到川农,侯嘉和柘丽丝毫不敢怠慢。


2018年9月博士生入学,柘丽提前4个月便回到学校,一边上课、一边进行科研实验。娇小的柘丽面对200公斤左右的母猪也是困难重重。非洲猪瘟期间,柘丽为母猪采血,为了生物安全,柘丽只穿鞋套不穿鞋,结果一头母猪在采血时反抗,踩到柘丽的脚,当场将柘丽的脚指甲踩翻。除此之外,为母猪接生也是一大难题。情期间,许多工作人员无法返校,柘丽和一个同事便扛起重担,抚养一百头母猪。母猪生产期间,柘丽和同事整夜在产房巡逻观察,既要照顾母猪,又要照顾仔猪。“一个母猪平均会生十头仔猪,而我们有一百头母猪,你可以想见其困难程度。”柘丽如是说。



侯嘉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后,前往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课题研究。2020年4月,侯嘉在川农的科研基地引入一批蛋鸭,进行蛋鸭实验。配制饲料、饲养管理、采集样品、维修厂房……每一个环节侯嘉都亲力亲为配饲料时,原料重达六吨半,程序十分繁琐,侯嘉便严格按照程序,反反复复搬运这六吨半的饲料进行制配,确保配比准确。


由于科研实验太过繁忙,今年2月寒假期间,侯嘉、柘丽把自己的父母、孩子接到雅安来一同过年,科研、团聚两不耽误。


提及未来,侯嘉和柘丽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若能在2022年顺利毕业,柘丽会前往丹麦继续深造,侯嘉则开启新的事业旅程。



侯嘉和柘丽表示,他们会永怀热忱、肩负责任,积极投身于动物科学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在这条充满荆棘、亦充满风景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




往期推荐
全体川农人,快来打call!说一句我爱我,再换个角度看世界这场一万人参与的颂唱你看了吗?


文字|李佳怡 张樊

图片|刘思敏

编辑|郑梦媛

责编|唐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