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开山辟路说的就是他们!土木人用8年时间修了一条路

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就要召开惹!20国元首齐聚一堂,想必又要放许多大招,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在G20召开的风口,土木公司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克尔至木尔坦段)项目的员工也欢天喜地,因为最近几天,他们住上了属于自己的“家”——PKM项目七分部主营地K746。


巴籍员工竖起大拇指说到:“像这样的工程,在巴国至少要一年才能完成,想不到在你们手里三个月就圆满建成,真是中国速度!佩服!佩服!”


其实,土木公司所创造的“中国速度”,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从2008年土木人走出国门那一刻开始,属于中建人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就在不断刷新。



2016年3月,在刚果(布)一号公路的通车仪式上,刚果(布)大工委主席让-雅克·布亚说:“一号公路的完成,耗时八年,期间施工队伍历尽千辛万苦,不畏艰险,终于圆了几代刚果人民日夜期盼的一号公路梦。”

8年来,中建五局土木公司中西非分公司承建了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1-2、3-1、3-2共三标段,线路全长206公路,约占总工程量的40%。

当年承建刚果共和国国家1号公路的建设者被当地誉为“劈山的人”。





据说,整条公路堪比穿越火线啊啊啊而其中三条简直是需要神功“护体”才行啊!

第一条火线是“适应环境难”


施工区域位于刚果(布)原始森林地带,当地除了山间土路,没有可供车辆行驶的公路,项目车辆、设备进场,全靠劈山开路,边修便道边开进,期间的艰险超出想象,休便道时,有时挖机挖下去竟然可以挖出10多条毒蛇;森林里蚊虫极多,手臂只要稍有裸露,马上就会被叮咬得红肿一片;第一批进场人员生活用品,如被子、洗衣粉、肥皂等都是自带,营地没建起前,在刚果(布)原始森林里搭一个临时帐篷,用竹子、木头围成一圈就是营地,用水取自山间积水,吃饭做菜没有辣椒、味精等调味品,只有一点盐巴,生活与土著人无异。


第二条火线是“资源组织难”


在经济社会落后、物资匮乏、对国内资源具有极大依赖性的刚果(布)施工,海外资源组装能力和水平对项目实施具有决定性影响,是项目履约面临的最大挑战。


刚果(布)项目进场之初,既没有海外施工经验,更没有海外资源基础,施工所需人员、施工设备、钢材等工程物资及试验仪器,乃至生活物资,完全依赖国内,物资设备海运13,000公里,从采购计划实施到物资进港,正常情况下也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刚果(布)第一批国内采购物资计划2007年12月编制上报,到首批物资进场,已是2008年3月28日,而开始几批物资从港口到现场,也是颇费周折,因为交通状况极差,从黑角到杜芒嘎(一期1-2项目部副营地所在位置)不到100公里路程,物资拖运竟然花费了5天时间! 物资到场之艰难可见一斑。


第三条火线是“属地管理难”


刚果(布)人口70%以上生活在城区,项目沿线为刚果(布)山区,人烟稀少,加上刚果(布)各部落、各省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就业地方保护,跨区招聘比较困难。此外,刚果(布)当地人工作习惯与国内不同,通常拿到工资就走人,等到钱花完再回来上班,给项目人员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土木人是如何打通这条“法国人都无法打通的马永贝原始森林”的?

践行“四步走”,走优质履约道路



高效组装国内外资源。以国内总部和主管部门为坚强后盾,项目致力于建立可靠的人员、物资支撑。通过海运、航运、人员携带三种进场方式,保证大宗设备、生活物资、急需配件等能够按时进场,保证了项目生产、生活物资供给。同时,运用属地资源和社会力量扩充资源,增强自身力量。项目深入沿线数十公里范围内寻找地材,经过艰苦努力,寻找到合格红土粒料料源地5处,石材料源地7处,施工水源地10多处,其中建成具有稳定供给能力的红土粒料场3个、采石场5个。成为项目土粒料、石材、水源等的主要来源。

统筹施工见成效。刚果(布)是比较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和雨季季节分明,对此,项目根据季节特点和公路施工特点,统筹旱季雨季施工,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分项工程实施,旱季通过“超英杯”劳动竞赛,开展土石方施工和路面摊铺施工,而雨季则着手进行大干的物资、配件、技术准备工作和结构物施工,有力促进了施工效率,并减少了资源浪费。


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五局承建的标段都是体量大、施工条件相对艰苦的“硬骨头”,项目将局标化管理和“六好六满意”的理念和要求贯彻于现场管理全过程,坚持优质履约,项目实施7年来,完成产值和履约信誉评价一直保持全线领先地位,先后获得总包考核评比第一名10多次。




践行“四步走”,走集约管理之路


2011年,项目指挥部编发了《指挥部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制度33个、20余万字,并于2014年进一步系统总结刚果(布)项目进场以来的施工管理经验,进行了整体修订,建立了项目统一管理的制度体系。2013年6月,指挥部根据局和土木公司要求,按分公司职能做实,加大了集中统一管理力度,实现了人力资源、物资设备、商务合约和财务资金四个统一管理,国内人员招聘、中方人员内部调动、护照签证管理、员工薪酬,国内物资设备采购、调配、运输,分包合同评审、签订,现场经费使用审批等在指挥部层面实行了集中统一;生产调度会、成本分析会、资金分析会固化为指挥部主导、定期召开的例会制度;项目班子绩效考核、季度综合检查成为指挥部推进项目班子建设、督导项目生产管理的重要举措;此外,指挥部还加强理顺管理关系,实现了与上级单位及相关方业务、信息、对接的归口。


2011年,借助一期项目的管理和资源优势,3-1项目顺利开工并实现首战告捷;2012年6月,3-2项目整合到土木公司,利用整合后的资源共享优势,实现了产值翻番,浴火重生;2013年8月和9月,以3-1、3-2的人员、设备等资源为后盾,1-2路面升级项目和2号路复线项目先后顺利开工。



践行“四步走”,走属地化之路



按照“吃、说、思、行”四字方针,对中方人员进行属地化管理培养。项目设置宣传栏,系统介绍非洲和刚果(布)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风俗民情,提高员工对所在地区的认知和认同;利用文化节等载体与属地员工、当地群众进行联谊活动,加深彼此尊重和了解,消除员工对人种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排斥心理;开展法语培训,使中方员工的语言沟通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现场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日常工作沟通,劳务工人带管属地员工比例达到1:5左右。为规范属地员工管理,项目建立了属地员工管理制度,完善了属地员工招聘、使用、薪酬待遇、奖罚、辞退等管理流程,同时通过加强属地化培训工作、创新属地化管理模式等途径,提高属地员工素质和工效。


几年来,项目培训了大量的属地试验工、测量工、驾驶员、机操工、修理工,使其大部分能够胜任岗位要求,大大减少了对国内同类岗位中国工人的需求;积极探索培养属地带班人员、协管人员,组建属地劳务班组等,提高了属地化管理能力,项目大部分保安工作,部分香根草种植和结构物施工实现了属地化管理。



践行“四步走”,走文化助推之路


作为海外项目,刚果(布)一号公路大力践行“信和”主流文化和超英精神,促其在海外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动力,成为项目传递正能量、创先争优的催化剂,在非洲大地彰显了我局“信和”文化的国际魅力。


为稳定属地员工队伍,项目一方面着力改善属地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先后为属地员工搭建活动板房50余栋、1200余间,搭建简易商店10多个,为属地员工营地建起供水和照明设施,为属地员工提供工作服以及防雨、防晒、防冻等劳保物资,并配置专门车辆接送属地员工上下班,解决了属地员工吃住难题,减轻了属地员工奔波之苦。项目还通过“信和文化节·海外行”的活动,力所能及为当地村民修建便道、便桥、维修宗教活动场地,方便当地村民生活;从国内采购文化衫、学习体育用品捐献给当地学校,改善了当地教育条件,播撒了中刚友谊种子。这些举措,改善了项目所处的施工环境,促进了中刚员工、中国人与当地人和谐相处。

品质履约,赢得更大市场


刚果(布)一号公路的修建,拉通了刚果的主动脉,成为了刚果(布)共和国交通运输的生命线;这艰苦奋战的8年,让土木人打通了“法国人都无法打通的马永贝原始森林”,有了博弈海外基础设施的资本和底气。


2010年,凭借一期工程1-2项目的良好履约信誉,项目积极跟进二期工程,得到了中建股份在刚主要领导及海外事业部、基础设施事业部的支持,确保获得3-1、3-2订单;2013年,有了3-1、3-2项目的履约基础,总包主动提出将国家1号公路连接线项目(即2号路复线项目)交由五局施工。该项目预计结算总价约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恩卡伊机场跑道试飞成功


巴基斯坦项目举行出征动员会

加蓬项目正式开工

2016年,公司再次中标刚果(布)恩卡伊市市政道路、加蓬利伯维尔及周边市政道路改造项目和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克尔至木尔坦段)EPC总承包项目,将海外的触角伸向更远、更广、更深。

这条花费8年时间修建的的刚果(布)一号公路,让G20和“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热词”离我们不再遥远,你看,那中巴走廊上正闪耀着我们PKM项目七分部主营地K746的光。


编辑:肖宇航       审核:蒋荣


关注五局土木
微信号:cscec5tm(长按复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