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千工程 | 谈超:与“最长、最难”结下不解之缘的90后项目总工!

谈超,2012年加入中建五局,现任武汉分公司河南三门峡国道310项目总工程师。6年的时间,从局最长水上特大桥到跨峡谷特大桥,从桥梁工程到局首个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成熟稳重的项目总工,这一名“正宗”的90后,与“最长”、“最难”、“首个”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不负青春、不忘初心,凭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先后获得局“优秀工程师”、公司“项目攻坚十大杰出青年”、公司“优秀员工”等多项荣誉。


展翅欲飞,技术新人成达人

2012年8月,谈超来到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武汉分公司吴楚大道项目。在这里,他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干起,白天去工地,对项目的质量隐患进行排查,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晚上则在办公室编写各类施工方案及技术资料,空闲的时候就学习施工规范与图纸,日复一日,不断地学习与积累。



2013年9月,项目正处于水上桩基施工起步阶段,摆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难题:要尽快确定水中桩基钢护筒入土深度。这个领域在国内当时无相关规范规定,只是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简单地说明水中桩基钢护筒入土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来定。


当时公司内部也没有很多类似工程经验参考,他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目前国内施工单位确定水中桩基钢护筒长度基本都参照《公路施工手册》中给出的一个经验公式。根据武四湖地勘报告资料,他连夜确定了每根水上桩基钢护筒入土深度。从接手方案到专家评审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反反复复不断推敲方案中的各个细节,确保专家评审不出一丝纰漏。



可是,第一次的专家评审会现场气氛并不融洽,鄂州市专家组参照前几年附近汉鄂高速施工时钢护筒入土深度,认为武四湖大桥水中桩基钢护筒入土深度过大,但是就方案本身的钢护筒入土长度计算方面他们并没有找到漏洞,所以第一次评审会还是以钢护筒入土深度过大为由没有通过。


随后,他再次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以往施工经验,充分证实了该方案中的水中钢护筒入土深度确定方法是正确的。在第二次鄂州市专家评审会上经过多番讨论,专家组最终同意了钢护筒入土深度符合武四湖大桥工程实际。


敢于在专家组面前“叫板”,勇于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一切都源于谈超专注后的“专业”,也是正是因为这份执着,由他主导或参与完成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9个、省部级及以上工法5项、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3300t单箱五室箱梁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雄鹰翱翔,黄土塬中“领跑人”

2017年5月,武汉分公司河南三门峡国道310项目正式进场,谈超被公司领导寄予厚望,调任该项目总工程师。



该项目拥有“又深又大又高又长”的桥梁,即青龙涧特大桥90米深的桩基、4050方的大承台、79米高的墩柱、160米长大跨度悬臂现浇箱梁,还拥有深埋大断面v级围岩砂性黄土隧道。同时,该项目主线路穿越几道黄土大峡谷,跨省道、河流,又有高压线与石油管路的重重阻碍,为公司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在建项目之一。



面对全新的挑战,刚上任技术总工岗位的谈超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常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初到三门峡,在总体的参详了施工图纸后,第二天他便组织测量团队一起沿着项目沿线进行详细的踏勘。



其中,周家窊隧道进口地形地貌是全线最为复杂的,进口右洞在峡谷深沟中,听当地村民说几十年来从没有人下去过,进口便道走向不论如何规划均需跨越一个将近40米的深沟,他当机立断、大胆决策,决定在两边架起一座跨42米峡谷的独立基础钢栈桥。他就这样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在陡峭的黄土高坡上开挖出一条蜿蜒的施工生命线。



同时,为了响应中建指挥部跑步进场的号召,他带领技术部全天满负荷的工作,先后主导编写了《项目策划书》、《项目平面作战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等前期重要文件,还提前完成了《项目驻地布置》、《项目1#大临布置》等临建标准化方案的编制。这不仅使项目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项目驻地、全线最大的占地近30000平的标准化场站建设,且曾在十天内接待了全线八个标段两次观摩。



此外,他还结合本项目合同的特点,细读图纸,优化设计,通过技术变更达到技术创效的目的,特别是青龙涧河特大桥主桥的变更,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工期,也为项目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搏击长空,学海无涯“领头鹰”

基于项目整体技术难度高,整体团体相对年轻化,尤其是黄土隧道施工经验匮乏素的考虑,谈超可谓是“掏空了心思”。


一是“化整为零”,坚持充电。技术总工的前期技术准备工作任务重,很难以挤出时间来 “充电”,但为了学习黄土隧道施工技术,他只好充分利用起零散的时间,例如,每天吃饭后、睡觉前、外出候车、坐车,都要好好“研究”。



二是虚心请教,坚持“走出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掌握黄土隧道的施工关键技术,他主动“走出去”,去附近的蒙华铁路隧道工程的项目进行学习,向经验丰富的同行、专家请教,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身的技术知识。


项目员工赴周边隧道项目学习


三是强化执行,坚持“教学相长” 。为了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使项目管理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各重点工程子项的关键施工工艺,他严格落实“四坚持”,即坚持所有技术方案集中会审、坚持首件认可制、坚持首件总结制、坚持技术交底与培训。同时,为了检验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工艺、图纸及规范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他结合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组织了图纸讲解、图纸规范考试、CAD制图等考核活动。



在“榜样”的带领下,短短一年的时间,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名局青苗人才,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学习和思考要永远在路上,我也坚信氛围很重要,正能量是可以被‘传染’的。”谈超曾在项目成长分享会上这样说道。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

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

我只想抓住现在,

用我现在的理想,

做我所应该做的。"

谈超时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坚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

专业化技术攻坚之路。

猜你想看:

百千工程 | 熊凡:不忘初心的“履约尖兵”!

百千工程 | 刘青:不断自我挑战,成就荆门市“优秀青年”典范

百千工程 | 唐勇:奋斗,以奔跑的姿态大步向前!


图文:周普

编辑:隆昌兵

审核:陈泓树


您点一个赞!小编笑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