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换日记|湾湾对大陆知多少?
来到台湾的有段时间里,总会在朋友圈看到类似这样的动态:
文字:有钱人。
配图:茶叶蛋。
地点:台湾。
我不禁为这些敢于“直面自我、吐槽他人”的勇士们拍手称赞。虽然汇率在不断下跌,人民币在不断贬值,但我只想说:请再给我过来一箱茶叶蛋。
茶叶蛋|图片来自网络
“茶叶蛋”的梗现在看起来无疑是可笑的,但笑过之后,心底却暗暗生了几分疑惑:
现在的台湾人对大陆了解吗?又了解几分呢?
这个问题在来到台湾后一直在我心中萦绕,竟久久难觅答案。
在来到台湾之前,我对台湾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几年前台湾偶像剧风靡大陆的时代,什么恶作剧之吻什么王子变青蛙,了不起再加上一个《康熙回来了》和《我的少女时代》,总感觉除了说话腔调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地方台湾都与中国大陆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信息现在都这么畅通了,我们对彼此了解就算没有个十成,也有个七八成吧。
直到我真正来到台湾,真正接触那些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才发现,曾经的想法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
“啊,你们那竟然也有地铁和高铁呀!”
“对啊,我们的高铁能通往全国绝大部分省呢。”
“你们那是不是街上有很多卖盗版光碟的?”
“不是,我们现在都用手机app或是云盘看视频,不用光碟。盗版光碟早没市场了吧,哈哈。”
一位来自哈尔滨某所著名工科大学的交换生和一个台湾同学热切的交谈声从后方传来。在短短的10几分钟车程,这位热心的同学非常耐心,几近倾囊相授,也让我见识到了竟然还有人对大陆的认知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
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截图
来台后,留意和观察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看法、认识,成为我交换生涯中为数不多一个小乐子。后来,我渐渐发现,在我所接触的人群中,有些人是真的对大陆的现状一无所知,有些人是意识到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却持一种看“暴发户”的眼光去看待。
“中国这两年经济发展很快呀,几乎能在世界‘横’着走了。很多中国游客到国外那些免税店、名牌专柜一掷千金,有的时候甚至就专门对开放那些中国游客,让他们购物。有几次,我路过时,听见这些人高嗓门地喊道:这个牌子的香水还有没有啦,给我来20个!”
“为什么现在外企都爱设厂在中国呀,因为中国人口多,购买力还强,能赚一大笔钱。”我的某位台湾老师,曾在课上绘声绘色地再现过中国游客在免税店购物的情景。
这些被台湾媒体所嘲讽的“中国土豪”、“中国游客”,在媒体的渲染之下,竟成为不少人眼中经济腾飞后中国人的典型特征。于是中国人被刻板印象成,荷包鼓起来但素质却没丰满起来的样貌。课上,老师在讲完这个她“眼中的大陆”后,班上响起了大家揶揄的笑声。同是交换生一位男生,也笑了,他倒是说:“可惜我们没钱呀,但我们知道什么是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我想,他大概是想表达中国这么大,以偏盖全显然是不公允的。
图片来自《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原来真的如此浅薄,认识到这一点时,既有些始料未及,又好似早知会是如此。
与台湾同学慢慢接触后,才逐渐意识到我们信息交流的渠道,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通畅。事实上,在台湾,想要登录大陆的许多网站就如同我们连外网一样,需要“翻墙”;各种视频网站(诸如爱奇艺、优酷、b站等)也往往只授权于中国大陆,受版权的限制,台湾所能使用的大陆资源、所能接触到的大陆信息着实有限。防火墙的设立,增加信息共享的难度,可想而知也削弱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信息主动获取的兴趣。
这道墙看似无形,又有形地阻断了我们的一些沟通渠道。但非常有趣的是,我们似乎又在某个地方通过某种方式,紧紧相连着。
另一方面,旧有的“亚洲四小龙”身份让不少台湾人有一种很难抹去的优越感:“台湾人还在用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眼光看待大陆。这是因目前没有机会去大陆或是对大陆的看法受到整个主流媒体的偏见式报道影响,而形成的误解。”
虽然仍有部分人以旧的眼光去审视今天的中国,但更多的台湾人开始慢慢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崛起,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一档台湾政论节目中,曾有这样的片段,前台被副市长李永萍这样勾画她所见到的大陆样貌: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每次在台湾的便利店掏现金支付时,我都特别想拉着服务员问:为什么不用支付宝,为什么不能微信转账!
线上支付、电商这些领域,在大陆已是十分普及且便利,但在台湾却是尚未起步。甚至在网购行业,淘宝还占据着台湾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支付宝也在慢慢进军这个区域,倒是听说,支付宝也要在台湾慢慢得到普及。记得和台湾的同学,谈起购物,发现不少人是淘宝的忠实用户。让我不禁想仰天长啸,壮哉,马云爸爸威武!
有次下课后,我与几个台湾同学一起走着聊天,其中一人突然转头认真地看着我说:“前两年,我当时不怎么相信大陆发展得很好了,总觉得还是那副有点破旧封闭的样子,而什么所谓的‘自由民主’和‘科技发达’都是官方媒体故意渲染出来的。直到去年我妈去了一趟北京,回来跟我说大陆现在发展得可好了,生活特别便利,整个氛围也挺自由的。”
我告诉她,作为一个搭着90年代末班车出生的90后,小时候也算是经历过一段比较落后贫穷的日子的,火车是破旧的绿皮箱,房子是低矮的平房,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电视,上一趟馆子搓一顿就觉得特别开心。直到千禧年一来,生活变得天翻地覆,一天一个样貌。高铁、飞机成为大众出行的工具,智能手机代替了小灵通和座机,淘宝和微信成为生活必备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生活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因为互联网,我们的政治言论自由度也更高了。
确实,中国这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前进着,但世界看中国的眼光却时常还停留在过去,也许中国需要时间,世界也是,需要时间去适应今天的中国。
“中国大陆这几年经济真的发展得非常快,如果你们有机会到上海、广州、深圳去看看,会发现大陆早就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不像我们传统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刻画的样子。”
“那里科技很发达,城市很繁华,交通也特别便利,有许多知名外企和跨国公司。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推荐你们去那里工作。”台湾清华大学某位教授这样对班上的同学说,当然,他最后幽默强调,“我不是在‘亲共’或者‘统战’啊,同学们。”
文|二分之一
编排|汪一口
(借用闲宝表情:)戳戳下面的大拇指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