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11]当我们谈论口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三)

2014-01-12 点我关注→_→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导读】这是英语口语练习纲要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文章。


尽管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在内核生发,但是生活的经验教训也可能会告诉我们,一般来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不行的。借用Daniel Kahneman Thinking,Fast and Slow(《快思考与慢思考》)一书提出的概念,我们作个类比,如果不考虑语言的问题(即不存在想表达意思不知道英文怎么说或者回到中文环境),我们“口无遮拦”式的表达可以认为是快思考,这是书中提到大脑的“系统1”爱干的事情:把内心迸发出所有的想法,不加任何处理,就像太阳的耀斑一样喷洒到太空,让你周围的所有人都感受到这种原生的能量。这种真实是力量,同时这也可能是伤人的,像耀斑那样高能量但是致命的。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在说话表达前三思,通过得体、合理的组织,适配对方的实际情况,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话表达出来,则一般需要费一些周折,这是书中提到的“慢思考”的问题,也是“系统2”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给老板做汇报时,要以局外人的角度清晰地讲明,工作解决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写材料要干的事情;抑或,我在写本篇文章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先通过框架与模块搭起一个清晰的结构,以最大的努力把话讲明白。两种情况各有特点,各有其用途与威力,但是我们在以社会人的身份与环境交互的时候,第二种无疑会用到的更多一些。第一种情况在某些场合下也是很有力量的,这个就不在本文章讨论的范畴内了:P

 

从刚才的类比可以看到,从内核到发音,还会有一个过程,类似于一个中间的连接区域,我暂且称之为管道模块。在这个管道中,内核生成的东西,例如你的想法,要表达的意思,感受到的情绪,需要通过这个管道进行处理加工转换,最终结果送给表达,从而呈现出来。所以这还是个具有计算能力的“智能管道”。而这个计算能力,就是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来习得。

 

我把从内核里生成,经过管道处理,并适当地表达呈现的能力,称作叫口语能力,或者表达能力。

最后放图。图1中可以看到三大模块的逻辑关系。最大的圆代表每个人感知到的世界。红色的圆形代表内核,矩形代表口语表达,即上文提到的两个部分。这有点像操作系统的内核模式与用户模式:P。管道是内心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我们需要显式地处理内核的输出,以保证口语表达的得体、合理、合适。如果对比我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你会发现我重点对应到内核与口语表达模块。那管道呢?我会在翻译口译部分详细论述。

1口语能力要素结构示意图

 

 

最后,引一个今天看到中国译协的微博:

@中国译协:由外文局和译协提供的翻译职业的定义:运用双语技能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专业人员……

同时,人事部一级翻译达人给出了个英文的版本:

@COOBIE翻译洛兵乔布斯:Linguists wh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overcoming inter-lingual inter-semiotic,intra-lingual) barriers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 助人跨越语言(方言、符号等)间障碍,促进交流的专业语言工作者。

 

从译协定义的翻译的角度看,再回头看本文中笔者的论述的结构。聪明的读者看出什么来了么?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英语学习文章。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本文中提到的Thinking,Fast and Slow一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5457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