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94][成长分享]构建学习系统,打造行动力——再次认知自我

2015-05-11 Scalers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Scalers点评:这是成长会成员Lily在成长会第1课后写下的分析与总结。Lily是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和金融双学位学生。《构建学习系统,打造行动力——我的多领域学习训练经验体验》是今年1月成长会的第一课,我侧重分享了成长中两大重要的系统,并且结合自己多领域学习行动经验,做了全面分享。Lily是最近加入成长会并学习了1月的录音和材料后,写下了本分析材料。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透彻的自我剖析,通过学习系统、行动系统以及多领域学习的思考,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我在群论坛看到本文章后,专程请她做了一个整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启发。最后如果你想听这门课程,那就来成长会吧。

===========

这是在听了成长会第一次的课程《构建学习系统,打造行动力》之后对自己又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反思,听完之后再想,自己就是一张急需编织的网,漏洞百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勇气,需要割舍,更需要行动。

关于成长

S强调“成长是主动发起的突破局部的行为过程”,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我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极其微小的局部上,一开始就认定了自己是做不了、做了也做不好的,所以惯性选择就是不去做,不去尝试,尽可能地逃避。在劣势被无限放大的时候,自己可以突破的那些局部就被轻易地忽视掉了,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成倍放大的压力和痛苦,接着整个人的主动性都会被削弱,成长自然就缓慢了下来。“It’s more about flight, not yourdestination.”这句话戳到心底,自己在想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会太纠结于这能否可以达到我所谓想要的目标,不会去考虑这个过程中带来的成长体验,总以为达到终点就是完成终极任务,然而这种利益诉求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囚禁在一个死循环里了。

课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S说很多人还没有自己的观点。今天去微博上刷了n条消息,扭头去向别人吹嘘,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其实只充当了一个搬运工,把别人的正确的错误的偏激的中立的各种观点综合到一起,给出了一个所谓“不同的视角”,实质上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在看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表达之后,我们选择的就是一个印象深刻的,觉得似乎还挺有道理的观点”。必须承认,自己就是这么一种人,或更次,因为所有的观点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事不关己没意思。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常常选择逃避各种对话,因为我对这事儿根本没兴趣,没想过去了解。另一种情况是,关注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搜集材料,找各种说法,把所有的都过了一遍之后,自己反而没一点想法了,“大家说得都挺好的,我还说什么呢”,这就直接省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而且即使有,其过程也变样儿了。这不是在思考,而是在对其中自己赞同的别人的话语进行变相地复制转换,同时对自己不予赞同的观点也说不出个中不合理的理由。所以交谈的时候,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说的好的好在哪里,不好的不好在哪里。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儿,也就是S说的“自己没有货”,从我个人视角来看,久之就会对与人打交道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如果想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应该先在去看其他人的评论之前分清楚事实和观点、大背景和特殊场景,问问自己怎么看,理由是什么,这与什么相关……进行一系列的脑部活动之后,整理一下,再去看其他人的看法。再想想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合理和不妥之处都在哪里,我现在的想法又是什么……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或许可以从中找出自己缺失的是思考逻辑中的哪一环节。

与此同时一定要坚持记录,清楚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之前想对四月进行复盘,结果因为没有任何记录,就几乎想不起来我那天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人是不能太依靠自己的记忆力的,特别是在每天都进行多项活动的时候。记忆会选择性地清除,所以记录很重要。之前自己不去记录的原因是怕浪费时间,形成时间黑洞。但是,当这也成为一个习惯之后,就不会耗掉太多时间了,不要纠结于形式,怎么顺手怎么来,现在就正在去习惯记录。

关于行动系统

“Life you design for yourself”.

我是没有design的概念的,只有change。当亲历生活可以有多艰难和不堪的时候,我只想着该怎么去摆脱,急于寻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生活往往会在转角处都我一个不经意,或当头一棒。走进大学,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才开始意识到design:我是我,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思索不得陷入困境的时候,在看到别人外部展现的美好而有意义的生活的时候,在所有的压力痛苦都被自己狠狠放大的时候,心理防线最终崩溃,忧郁来得汹涌而猛烈。不是一般人都能思考哲学问题的,最终未果。只是心态更加平和了,基本上波澜不惊,也慢慢开始了自我探索的旅程。思索自己为什么没有价值感,发现自己是真的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提供给别人。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一种价值交换,当心理还没有强大到自己满足自己的认同感和需求感,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的赞扬的时候,就得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一点,有料一点。如果自己对别人没有价值,又怎么能感受到来自别人的肯定与价值的交换呢?没什么比发现自己更难了,没什么比生活更简单了(这只是两样对比而已,必须承认生活没那么容易)。所以既然design还是一个遥远的不可企及之时,就just do it

“行动的持续不断”是一个挑战,“状态稳定”更进一阶,“抵抗风险”基本无力,“机动灵活”远远做不到。就像这周,准备比赛和论文就把平时每天既定的计划破坏了。自己的思考还没有形成,一旦开始一项事情,脑子里总是想法寥寥,要去搜集很多资料来借鉴,借鉴越频繁,越是把自己推进了思考无能的死角,效率也就越来越低,持续行动就跟不上了。

“不要把未来过多的投射为当下的压力”这是一个未来与现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个人的注意点轻易就被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发散牵远,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心理学上,对一个心情不稳定的人说不要干嘛要干嘛干嘛,就相当于对骨折病人说,去跑步啊,你可以的。不过现在骨折都好了,就不是不能做的事情了,而是愿不愿意去付出精力和痛苦去做了。目前减肥很痛苦,但是不找那么多未来的理由给自己加压了,之前就是一想到减肥结束就可以怎样的时候,没有动力只有更大的压力,在听完那次的减肥心路分享之后,学会更好的面对自己的这种心态了,只找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就好。每一次坚持最后都对自己说:看,不是做完了吗,你可以啊。少了很多未来的压力之后,整个心理确实可以轻松很多。

关于学习系统

学习的这个系统性,懵懵懂懂中有一些想法,但是没有试图去串联过。主要是个人领域内的基础概念都没有完全弄清楚,一知半解,熟悉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大学,文科每次都是考前突击背诵,背完之后就扔,下学期再提到这个点就是一脸茫然了。对知识压缩融进脑子的时间根本不存在,而且也没有给自己。

逻辑推理与分析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痛,critical thinking差到无话可说。变量思考总是会漏掉很多项目,考虑一件事情时只会把眼光局限于这一点。究其原因,一是自己知识面不够,很多关联点不知道;二是忘记了这些事情与之前曾经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还有就是思维永远都只跳一步,在某个既定领域里跳,完全想不到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而且思考也是没有顺序的,杂乱无章,构建不起来一个整套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掌握熟悉,没有归类整合,没有总结复盘。概念中的某个看似普通的点会被自己忽略掉,再思考没有进行到一种可以生新的地步,更不要谈全局的视角观。

关于学习系统,只能给自己说:慢慢来,比较快。与每一个基础概念相关的不熟悉的领域内容都应该立即在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进行回顾查询记忆掌握,并把这也归到长期的任务中去。对所学习过的进行整合分类归并,建立起系统性关联。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想到这个还会想到哪个,能不能据此画出一套完整的系统架构来。这会很麻烦,很费时间,也很挑战精力,但是坚持下来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试试看吧。

关于多领域学习

其实自己现在就处于一个多领域涉及的情况下,对外汉语本身就是大杂烩,是英语和汉语言文学的混合体,加之辅修的金融,喜欢研究的心理学,也算是蛮多了……曾经以为自己哪样都可以学得差不多吧,后来发现实在是太多了,一门不精的话什么都算不上。顾此失彼是常有的事儿,现在看回头看,是因为没有重点,可能根据学校安排来说,偏向当然是主专业,但是自己本身并没有走心,看似挂在对外汉语的中鼎之上,其实是在悬空漂浮。S给出的“专注主领域,兼顾其他领域,齐头并进,主次分明”对我来说,是一直都在试图努力的事情,然而一直都只是在路上。说是时间不够,好吧,这个可以说有,真心有点时间不够;更重要的是找不到那个平衡点,把不同专业很自然而然地剥离对待了,而且这不同专业也成为了彼此的负担,互相排斥的力度还挺强的。看到S的评论说“用汉语给老外讲金融”,我也是一下子被这思路给震到了。撇开实际可行性不说,这确实是给了我另一种思路,一种思考模式的切换。将不同领域融合分析,逻辑上也总该有互相借鉴之处的。

专业领域的架构不敢想,怕自己一做就发现盲点多如牛毛,其实是又想逃避了……之前参加“挑战杯”,写一个学术论文,研究对外汉语的相关问题,这才深刻意识到专业课学得真是一塌糊涂,好多理论都不知道怎么用,更糟糕的是都不知道用那套理论去解决。这就是学习系统没有构建起来的弊端了,看到一个问题不知道用哪个框架去解决,也更延展不到其他的领域去。

多领域框架的构建和延展也是可以开始着手了,既然已经有这么多的资源了,就不要再去想着应该再去学些什么其他相关的,把这已有的相关性建立起来就暂时够用了。老是想抓得太多,就什么都抓不到了。而且在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时,也不要把心思再放在别处,比如说纠结我晚上应该吃什么饭、那个presentation还没做之类的。

几句话简单的话送给自己:现在开始着手,不逃避,专注时就专注一件事儿,常记录,多变着法儿问几个为什么,建立系统,复盘与总结。

最后的最后,不要总是被各种强大的理论说服心动然后不了了事,行动上持续跟进才是王道。成长会的我们专注于行动,相信大家一起都可以做得更好。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个月几年的事情,是一辈子的过程;也不是单一单向的活动,是多领域多视角的交错。在实现当阶段的成长之时,也应该清楚这依然是在过程中。相信自己,人终究是要百炼成钢。

Lily

201559



本文原文在http://scalerstalk.com/494-ego ,首发ScalersTalk



=========

本文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

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将被公开谴责并追究法律责任。


ScalersTalk成长会回复“VIP”查看.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B 4336865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