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奇:少找方法,多下硬功夫——不是听一个方法就能达到改变 | 晨读反馈

2016-07-04 Scalers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Scalers点评:这是#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成员雷奇的一篇感悟。这是雷奇在课程上的笔记摘选,原文有1万多字。这大概是我在每天早上上课会提到的东西,分享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个人进步的东西,不是听了就有用的,该做的就是得踏踏实实地做。

晨读反馈:

Priscilla:上一次的突破,将是下一次的开始 | 晨读反馈

糖卷卷:参加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的一点点感悟  | 晨读反馈

四十多岁参加#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给我带来什么改变?| 晨读反馈

我很喜欢标题(S君)的这句话。我总习惯问别人方法途径,就像约谈“在行”的行家一样,行家说,关键是你想干什么,要做方法多的是。我常常为知道一个新方法而喜悦,觉得得到了一个大秘密,然后把它抛在脑后,继续自己的日常生活,徒增心理安慰。S君点破说:别相信别人兜售的技巧,首先要有行动量。

参加晨读团,拿到一篇VOA的文章觉得好长,一个月怎么会练得下来?如今三十天,每天两句,慢慢啃下来,并不难。貌似一个大任务,细细分解,居然可以慢慢搞定。这次我体验到了慢慢瓦解大任务的快感,好像登山几步一停,终要把它征服了似的。一个月练下来,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今天我练习全文,再听听初练的录音,发现原来念文章的大量问题:词,重音不对,s、ts发音完全错误,元音不饱满;句,语调一直上提,而不是抑扬顿挫。当时练习了三遍就觉得能拿出手,如今听起来觉得怪怪的。S完全颠覆了我发音的方法,用方法切入英文而不是发音技巧。也许一个技巧拿出来可以在某个音上炫耀,但综合全局那零零点点的炫却没什么卵用。

所以,提出自己想做的目标不难,难在如何为这个目标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每日任务,每日任务需有意义、有强度。比如晨读英语,是你在公园拿一篇精选的文章每天读全文?还是坐在实验室里随便选一篇每天精雕一两句?我偏向于后者,那种一点一点能积累、可比较的明确的小任务,看起来不难,就能长久地坚持下来,而不是一口气一次性透支所有体力,然后无法持续行动。多个荒废的暑假都是一堆宏大的目标,然后虎头蛇尾地告终。还有,每日的目标应该划分梯度,而不是平均分配给每日重复的事情;像流水线做完一遍就结束,没有升华。给总结预留时间,烧自己的脑子才有效,总结要自己做。如果学习是开环,没有回练,一直往前走进步一定很慢。只有自己尝试去修正发现的错误,不断迭代,才能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练习一个月的几点总结

模仿的进阶,从发音到语调到停顿换气,分享给大家

练习发音准确。

写下每个word的音标,看着音标,一个word一个word读,感觉口齿的气流。某天早上晨读群播音出了Bug,恰好利用这半小时,自学了一下/l/,/r/,/s/,/ɜː/ 的发音,跟着早起晨读群里的描述,看着嘴形,练习舌的各个部位,发现音能发饱满(像原音那样好听)并不难,只要发音部位正确,不省略音(尤其是l),分分钟上升一个台阶。

慢慢雕刻每个word

连起来快读就难注意到每个word音是否发全,所以还是一个一个停顿着慢速读。练到一个词的每个音标都发满,一个词放在句子里,仔细练习语调,二十来次才有一点感觉。几天前单练的每一个音标,日后再读就会格外注意。掌握方法只能是做好的肉,不断练习肉才能长在自己的身上。练到后期,能感觉到舌位不同带来的发音不同,舌的前中后,卷平翘,位置对了发音很自然。原来根本看不进去的音标读法,现在越看越有劲。越来越喜欢这种专业(准确)的感觉,晨读如是,游泳如是!

词的发音与语调相辅相成。

练习读句子,先是每个词纠正发音,连起来念的时候却容易忽略练单个词要纠正的错误。如果开始输入的时候仔细读正确,后期也不会为前期“擦屁股”哩!这不是不可改,而是需要持续地练。持续练习可以解决80%的进步问题,迷茫困苦的本质就是五行缺练。读整个句子的时候更要用脑,既关注每个纠正的词,又关注语调,进得去(读准每个词),又出得来(关注语调,单词脱口而出)。每天一句练半个小时,勉强跟得上原音。听读结合,利用录音,双向训练。越读得慢越能发现问题。

跟读用自己的速度,跟上原声的速度

快速会让自己掩盖不会读、读不准的问题。不会发音?不心急,慢下来,发现问题。我听到S君这句脑子里出现的是一幅打太极的场景,练瑜伽的场景,慢下来,感知身体的每个变化,慢下来,听自己的每个发音。类似于慢动作回放,纠正每个音,不是照葫芦画瓢,得到好像快速完美的结果。举个栗子,原来学习蝶泳,总想一下子练成惊艳的那样,做出来却丑的像只蛤蟆。认真练习一个个动作,发现一个个盲点,纠正它。以省时间为目的,快速完成很多事情,结果肯定是一堆夹生饭。练习朗读的量大约是——如果说好一个句子需要掌握20个点,第一遍可能只兼顾15个,第十遍可能顾此失彼漏掉三个,练到一百遍可能平衡地比较全面。

跟着原音练习音调

不只是上下调,还有平音,觉得平音最不好练,得刻意发出,声调的曲线不是倒V形,而是长圆弧,平音就是圆弧的顶部;接下来就是停顿,长短根据意群来定。调整气息,朗读也是体力活。之前没有放水的练习确实有些成效,接下来的方向就是和原音共振。

读到后期,最难的是发现自己的盲点,容易开始沾沾自喜。此时需要几人一起练习,相互点评。把自己放在评价者的角度,既可以发现自己的盲点,也是检测自己的听力与掌握程度的好途径。因为不同的人,视角和发音不同。很多播放的录音在我看来标准的时候,S君点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节奏、音的饱满问题。当自己对别人的表现觉得没什么挑剔时,自己也就差不多是那个水平了。所以那些盲点都是自己设置天花板/满意度后不易发现的。这事需要外界的输入,来点醒自己还有更好更高,来提升自己的标准。照着一个比你厉害的人走,因为山顶下的人不能代表全局。

几点自己的思考:

当然,晨读团不仅仅在玩晨读,还在修思维,以下是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与旧

人们喜欢学新知识,不喜复习旧知识;喜欢结识新朋友,不喜巩固老朋友;时间长了,那些旧的、老的,渐渐淡出变得和自己陌生,却提不起兴趣再把他们变成新的要熟悉的对象。熟一点扔一点,自己的蓄水池永远没有变大。温故知新,即谓温习旧知识、老知己,习得新认识、新情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关于刻意练习

从一个较低的姿态(白纸心态)学习,即无偏见地学习,持续行动,才能达到刻意练习的效果。像创作一幅画那样,拿一张崭新的白纸可以任意遐想;若是拿一张涂抹过的旧纸,总要顾及之前的斑斑点点,束缚手脚。放下自己的节奏,相当于抛弃旧有习惯的方法,走出舒适区,去接受另一套不熟悉的方法。所谓兼收并蓄,总需要刻意地接收新方法,着重练习。

关于学习安全

不要怕没有收益的投入,建立学习安全感。全力投入,用脑用心,是稳赚不赔的事。学习进步就像打怪升级,积累点数到了才有可能下一步。游戏里的点数是轻易赚得的,而身体力行地做却没那么好晋级。在游戏里要靠小时熬出来,目标是既定的,可参考的,心中有数;而现实因人而异,对未知的恐惧让多数人停下脚步。所以每次做完一件事(如复习),别人会先问:你多久做完的?好给自己一个参考,决定要不要做。迈开腿,走下去就行,不用因为别人如何做而改变自己的节奏。也不要想开挂,如果你有投机取巧的本事,一定比现在过得好。

关于最合适/正确

当你做成一件事,所以自己走过的路用过的方都是最的,就是那些你能想到的好词。困扰于选择,停滞徘徊,还是实地踏出一条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关于格局

三个词:视野、目光、定位。视野是你目所能及的数轴,目光是你在数轴上的走向,定位是你在数轴上的位置。心灵导师常常说bird eye,就是开阔视野的意思,看得更远,对自己的定位就可以更高。目前晨读达到的暂时满意一定是自己眼界太窄,还没有看到更好的标杆。S君言:世界是一个数轴,不管处在任意位置往上往下看都是正负无穷(都能找到更厉害更傻X的人)看你的目光往哪放,如何要求自己。

最后,以S的金句做结:
单点连通世界,搞透一个世界会比你想象的更清朗 :)

加入晨读团II期请戳:

我们再来一发早起晨读——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读团第II期报名开放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微博@Scalers,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3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