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提出一个好问题?

赞赏Scalers 持续力 2023-01-06
 

持续力

公众号ID:scalerstalk

个人微信号:fscalers 

(可加Scalers个人微信交流)

关注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我有五个个人微信号,而且是开放验证的,只要加了就能给我发信息。每天我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我会回复,有的问题我没有回。


回复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我认识的或者社群的小伙伴,我会优先回复,二是提问质量较高,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的,我会先处理。不回复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问题提得不好,表意不清,二是消息多正好没有看到,然后被刷下去了,三是有的人我回复以后,对方会认为我闲了于是开始和我聊天,我一忙又没回复了。


我这样做,不在摆谱,是实在顾不过来。加我好友的人不少,在没有主动推广的情况下,我去年被动加满了两个微信号(现在用的微信号是fscalers,也快加到千人了)。若干年后,我出门要带上所有的个人号,会变被人当成修手机的。


你看,当你想要向我提个问题,对于你来说,你就是想要一个问题的答案,而且往往是“现在”“马上”“立刻就要”。而在我这一侧,我会在一堆的未读消息列表里看到一行小红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好问题太重要了。对于你来说,问题问得好,更容易得到回答。从我的角度说,问题问得好,我能马上解决,而且也省心。


什么样的问题是个好问题?假如你要向某个人提问,而你们之间又不是很熟悉,甚至可能只是初次建立联系,以下要点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01

初次沟通要做简明的自我介绍,

表明身份,最好能找到共同点。

我遇到一些朋友,加上好友后说“您好!”这个“您好”的确很有礼貌,但是作用是什么?是纯粹打个招呼,还是等着对方回复“您好”,再开始发问?如果对方不回复,那你就一直憋着,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另一个极端就是,加上好友后,发上一长串的自我介绍,洋洋洒洒几百字,手机要刷掉两屏。这样比“您好”会更进一步,但其实也不够好。假如我正好有空,我可能会把介绍复制,保存在你的备注或者描述里,但是如果文字太长了,放不下,就很麻烦。文字太多了,很多人不会看。而且很多人会给自己加很多无意义的标签,比如各种“第一人”。


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当然要带上称呼。比如,“X老师好,我是Scalers,《持续行动》作者,通过XX加您好友。”


注意,这个通过XX加您好友,是说明来意的,这一点很重要。有时候你可能是通过在某个社群里添加了好友,有的时候可能是在某场演讲上,有的时候是经过他人介绍,简单注明一下。加这些信息的根本原因是寻找共同点,一般共同的朋友、共同的社群、共同的事件甚至读过对方的作品,都可以。


当然如果你还愿意再多做一步,你可以直接给对方发一条单独的备注内容,对方如果要加回你好友,就可以直接复制,不用选择。要记得,当你要麻烦别人的时候,如果让对方越省心,对方的时间就越容易放在重点上。


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总是更容易吹毛求疵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尽量做到让对方舒服。


02

问题开门见山,一次说清,

不要小短句喋喋不休,不要发语音

我遇到一些新认识的朋友会以聊天的方式,一条一条把消息发过来。这是在凌迟么?比较妥当的方式是,用简短的话把问题说明,然后一段话写好,排好版,必要的时候加上空行以及编号,发送过去。


还有一点相信很多人提到过,不要发语音消息,哪怕你以为自己的声音再好听,也不要发语音。除非你们的关系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时候语音反而是一种亲切的表示。


最重要的是开门见山。什么意思?“S老师,我今天就是来和您打声招呼的。”这就叫开门见山,也就是你提前告诉对方,不会有什么事情要麻烦。“S老师好,今天有个问题想请教。XXX”这也叫开门见山,我知道你想要和我聊一些事情。


但是千万不要做的一件事情是“登门槛”!什么是登门槛?就是最开始装作是要来打招呼,结果先问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问一个中等程度的问题,最后再问你一个大问题。小问题两句话能解决,中问题如果要解决好可能要讲十分钟,大问题如果当成咨询或者课程,半天以上起。如果你这么做,我就知道一个白嫖的来了。


我遇到过一些人自以为聪明,一上来先用拍马屁的方式客套两句,接下来先问一个小白的问题,接着就问你是怎么做的呀能不能教教我呀,再接下来就摆出了我找你做个咨询的架式。而且完全忘记了这是刚刚才加的好友。


人和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这就意味着,你不可以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然后就去开房,即使你是PUA也做不到的。同样的,你也不能在微信上加到一个人就开始要让教你,要和对方讨论深刻问题。


我们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是客观存在的。这个距离的拉近需要时间、需要你的诚意。当然如果你很着急,那你可以用金钱来表达你的诚意,通常这是可行的。


03

初识新朋友要有诚意表示

如果你万事不求人,那可以简简单单地加上好友打个招呼。如果你又想向对方学习或者讨教,那你要做的是“平时多烧香”,才能“临时抱佛脚”。平时多烧香的意思就是,假如你真的想和某个人建立相识的关系,你要愿意优先主动先付出一些价值。


这个其实并不难,你想结识任何人,你就看对方有什么业务,你就照着对方的业务,花钱买就行了。如果你买不了,那你帮助他扩展业务,也是可行的。这样你可以采用一种非常低成本的“公事公办”的方式获得接触的机会。


比如,你想认识一位作者,并且让他对你有所印象,那你可以去买他的书,如果你有条件,多买几本也行。然后你真的加上了作者的微信,你就说我买了你的书,发张一堆书的照片过去,对方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如果你买了某位作者1000本书,作者甚至会主动问,我能不能为你做点什么。


对于作者而言,另外一个有效的表达诚意的方式,是写一篇有见地的书评或者读后感。而且最好能写到作者的心坎里,这样作者会认为你理解了他的想法。如果你发在社交媒体上,作者还会帮你转发。但是核心前提是,你一定要认真写,写好。


再比如,如果对方没有出书,那你在提问的时候,可以先发红包或者先打钱。说到钱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功利,但是这真的是表达诚意最有效的方式。而且不仅如此,对方还可能会夸赞你,说你很体面,这又是一次传播。注意发红包或者打钱其实是一种姿态(不是做样子),这个姿态代表了你的尊重,比钱的数量多少更重要(当然如果你说发一块钱红包,也是不对的)。所谓的姿态就是你做好了你该做的,把选择权交给了对方。对方看到了这样的态度,就会更容易回应你。而且有时候对方不一定会收你的钱。


如果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意识到,问别人“在么”是很不恰当的,因为你没有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再说一点,表示诚意最好的方式是不显山露水地做这些事情。比如你想和谁产生链接,那你不要口头去说,你看我报了你的课,买了你的书,用了你的产品,现在你可以为我做点事情了吧。一旦你开始采用这种斤斤计较的心态开始做事情,对方会认为你只是在做交易。


付出者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付出并且不在意回馈。付出带给人最大的愉悦其实是给予的快乐,而不是因为给予后有回报。但是当你给予得多,你持续给予,你会发现,回报总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而这种回报,不是出于你的功利,而是你诚意地愿意做一些事情。


04

问题要体现自己思考的痕迹

如果你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查阅你的病历。病历的作用就是像上下文一样,让对方更好地了解你。


提问也一样。最好的提问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讲明你是谁

(2) 讲明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

(3) 讲明你目前对这个问题探索到什么阶段,做过什么事情,卡在哪里了

(4) 讲明除了卡壳的地方之外还想了解什么


很多人提问就是脑壳一热,问上心来,比如:

(1) 我现在很迷茫怎么办?

(2) 我看了你的文章写得真好,但是我是选A还是B?

(3) 我不知道A,也不知道B,还不知道C,请您指点。


对照一下前面的四个原则,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非常不友好。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老婆婆会做好事,帮助一些农民缝补一些衣服。有一天来了一位乞丐,希望也能找老婆婆帮忙。老婆婆问,您就没穿衣服,需要我帮你缝补什么。乞丐拿出一粒扣子说,我这有一粒扣子,麻烦您帮我缝一件衣服上去。


有一些问题其实是系统工程,这种问题就只能问问大思路。有一些问题是实操问题,这种问题可以给出具体的做法。但是有人喜欢结合起来问,让你针对一个系统工程给出具体的做法,就像前面说的乞丐一样,让人给扣子缝一件衣服。比如“您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您是如何才能做到XXX的”……这种都属于白嫖性质的问题。我在《持续行动》里面也说了,这些是“涌现”后的结果,你问一个结果是得不到答案的,因为我没时间给你展开讲。



还有人会说,“大道至简”,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给我讲清楚了,说明你态度不好,说明你水平不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立即投降,承认自己水平不够。


提问如果想要质量高,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思考过。而且当你真正思考过一个问题,你的问法会和没思考的不一样。在提问的时候,尽量呈现出你的思考,哪怕对方不看你的思考过程。我建议感觉自己有问题想找人问问的,可以自己按照上面四个方面自己梳理一下。一般来说,很多人梳理一下,就发现,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在全国各地组织线下活动的时候,有时候问题最多的,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社群的小伙伴,而是来自公众号的普通读者。有时候我会问社群的小伙伴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一般的答复是没有,我心里都有答案,不问了,今天来参加活动就是看看你长啥样。看到了我真人还是仍然选择留在社群,真是很包容了……


相反很多只是纯粹读我文章的读者,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我内心很感谢他们专程来看我,但是我也能看出来,有时候的提问,并不是在寻求答案,而是在寻求确认感。但是我从来不是知心姐姐,我是那个戳痛膝盖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