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社群五年,会有什么变化?
持续力
公众号ID:scalerstalk
个人微信号:fscalers
(可加Scalers个人微信交流)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2 年开放报名,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 V2.0》。
Scalers写在前面:
近期,我们组织了一些已经在S成长会五年以上的小伙伴做公开陈述,分享这五年的一些体验感受与收获。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没想到,我们这个社群,大家在一块,已经共同行动这么长时间了。这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要知道,哪怕是很多同窗同学,也未必会有持续五年以上的联系。而一个在线社群却能做到,还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摘录部分反馈分享,也欢迎大家看看自己的五年,有什么故事。
相关链接:
@[S208]Lan
回顾过去,我发现成长会对我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线。是这跟线拉着我,让我在不断地自我挣扎中,跌跌撞撞走到了现在。
在加入成长会之前,我经历了人生最昏暗的时期。为了逃避自己的失败,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底,我就在租的几平米城中村小单间里宅着,躺在床上看网络小说,沉浸在虚拟的爽文世界里,每天一顿饭,基本不与人交流地过了一年多。在2016年盲目地陷入了炒股、网络投资等,欠下了对于我来说一大笔的债。被生活所迫,要拼命还债,就在2017年初重新去上了一遍Java培训课程(当时遍地都是学Java月入过万的广告),终于在2017年7月开始了新的工作。还记得新加入工作时满满都是动力、新鲜感,每天认真上班,还努力锻炼身体,记得那个时候就连加班都觉得很开心。这样过了差不多半年,但其实内心却充满了害怕,一方面特别怕自己又回到之前那种沉溺于看网络小说的状态中,另一方面觉得自己现在的“正常”生活是偷来的。
现在回看当时,能看出来自己非常割裂,一方面因债务所迫必须工作、向上,另一方面过去两年多的经历不断地拉扯着自己向下落,并且感觉很孤独,求助无门。其实到17年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并又开始看起了网络小说。非常幸运的是,在当时看到了成长会的三周年年会的报名信息、还有18年的招新,当时的主题是“持续行动,为三年后的自己,扎心地做点事情”。这个主题特别的吸引我,当时想要改变的我,立即报名了三周年年会,想要去看看这群人做了什么样的事,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我去参加了3周年年会,听到了S老师、各位嘉宾们的分享,现在已经不记得大家都讲了什么,就记得当时的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了大家的热闹,非常羡慕。又觉得这些人离我好像没有那么远,不是那么地三头六臂,也是一些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当时我就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立即就报名加入了2018年成长会。然后就特别期待,等待2018年1月1日的到来,想要开启新的人生。
这五年里,我也逐渐明确地意识到成长是自己的事,要靠自己,不能等待他人的拯救。但同时也知道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外来的助力,有些时候自己一个人无法从当前的环境中跳出来。相比之前,现在的自己知道要主动去寻找助力,而不是等待助力从天而降。而成长会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帮助我成长的外力。比如参加读书小组,会逼着自己跟着S读那些自己一个人绝对不会去读的大部头,而读书小组的“三个全面”制度会逼着我去读书、写作业,去复盘。成长会各位小伙伴的成长经历、成功案例,则是吸引我向前进的动力,对我来说是“啊,他做到了,我或许也可以”的激励。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集体里,纵然自己的成长速度偏慢,但也能够在集体的帮助下,提升自己的成长速度。也是在成长会里,在自己的行动里,在看到小伙伴的案例时,让我既看到了自己在成长会中取得的进步,也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
[S103]Sanyue
7年前的我,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对未来没有规划,莫名的焦虑和恐慌,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幸那时候有意识想要改变,遇到S老师和成长会,7年后的我,想的少了,做的多了;不知道的事情依然很多很多,但因为这几年在成长会读了一些书、做了一些事、见了一些人,所以也稍微了解一些事,相比7年前有几个非常大的变化:
① 我变得更加勇敢,不害怕很多事情,比如不确定、比如未知,比如问题。因为这几年跟着S老师看书行动和今年才开始的复盘,我大概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我知道持续行动和刻意学习可以爆破许多问题。我开始有规划的往前奔跑;
② 我的问题少了,以前遇到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总是很慌乱和焦虑。这几年听课,S老师讲系统、黑盒白盒、方向和边界、复杂问题等等,听的多了,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脑海中会自动蹦出相应的方法,听话照做就好了。
③ 变得更加坚定,信念感更强。在做事情时不再贪多和摇摆,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专注于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不再贪多,同时,也不因为没有看到成果而气馁。自己情绪消耗少了,心态变平稳了,可以集中兵力做事情。
留下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认可S老师,因为这几年的行动确实获益了,所以有什么理由不留下呢?分三点说吧:
① 在这个社群让我看到多样性,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山外有山,总是有更厉害更努力的人在前边奔跑,这样的榜样可以激励我自己去摘更高的桃子。成长会对我来说,是除了学校,社会上少有的如此踏实搞学问搞事情的地方。成长会对我来说提供的就是一片成长沃土,在这片土地上有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只要你去做,你可以在成长的道路上肆意奔跑的,但是最终长成什么样子还是靠你自己。
② S老师本人和他带的社群是那种少有的能够自证其说,目标明确,言行一致,逻辑自洽的人,他说的话是可以落地的,他教的方法是会带着你去走一遍,而不是只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好那样不好的人,是实实在在践行的人,比如持续行动、刻意学习可以爆破许多问题,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回看这些年看的书和做的事情,都是很好的证明。
③ 成长会的活动和人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且的一部分,在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可以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奔跑的朋友,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勇敢的往前走,这个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我会继续待着。
[S576]冬冬Linda
我目前的工作是自由职业,从事教育行业,做育儿咨询和育儿社群,能满足温饱需要,也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五年前,我还任职于一家早教机构的时候,幸运地赶上了成长会的车,在2018年认真听完S的大课后,在成长会中成立了育儿小组,讲育儿方面的各种主题和概念,帮助自己梳理育儿领域的专业知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开始,奠定了我后面的社群基础,为我后面辞职并开启自由职业打下了根基。我一直想要找一份工作能够兼顾带娃,没想到,五年后的现在,我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而助力者就是成长会!在成长会的五年里,我还从一个假装学习和外部评价学习者,变成了务实和内部评价学习者;从一个有各种情绪且容易发脾气的人变成了现在这样淡定从容相对稳重的人;从一个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态变成今天这样有记录勤回顾常反思的状态……
下面我讲一下成长会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
一,输出倒逼输入。
早在2014年,S就提出要以输出带动输入,以行动驱动梦想,而成长会的各大小组设置基本都是遵循这个核心思想而进行的。2018年我加入成长会的第一年,虽然还不太摸得清楚情况,但是秉着不浪费钱的精神,我利用孩子午睡的时间,仔细听完了S讲的大课,并做了整整120页的笔记。育儿小组的建立让我开启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我开始大量看书,查阅资料,把自己理解的育儿理念和接触的育儿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和讲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论。按照S说的“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我更注重实操和落地,受到学员的好评。时至今日,我的育儿生涯规划群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和她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有特别多的深入交流,实际地解决了她们的问题。这也成为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帮助我实现上班带娃两不误。
二,凡事有记录,事后有复盘
成长会的各大小组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各个角落,我在19年开始尝试时间管理,20年就进入刻意复盘小组学习如何复盘。对我来说,计划-记录-复盘这个循环已经长到骨子里了,我自己尝试了奥野宣之老师的一元化笔记方式,并进行改进和调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把所有我觉得有意义有触动的东西都写在一个本子上,而这个本子成为了我忠实的好朋友。日复盘中常常有抗拒心理,在自己做得不好又需要复盘时常常逃避,于是实行了日复盘评级方式,帮助我长线看待自己,而这样的评级思维也在生活中育儿中带给了我很多启发。换做五年前,我可能很难想象每天计划着过,记录着过,我想,往后的日子应该都会像现在这样计划着过~
三,情绪稳定是沟通的根基。
五年前的我不算脾气多么暴躁,但是确实容易急,也常发脾气。这些年来,随着我研究情绪,尝试控制,又在生活中不断练习,我逐步找到了稳定情绪的要点,这其中包括自我负责,自我价值感,尊重彼此,守住边界。而神奇的地方在于,很多东西不算是S“教”给我们的,只是他在做,我们在看,不知不觉就模仿他,向他学习。五年后的我虽然偶尔也会发脾气,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稳定,哪怕孩子闹着不做作业,哪怕两个孩子打架,哪怕老公挑剔我哪儿没做好~我都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且安抚自己,做出相对稳定的应对。情绪稳定后,再进行的任何沟通都是有效的,和谐的。而我的这些改变,放到孩子眼中,就是他们有一个“爱笑”的妈妈。有什么评价抵得过孩子的这句话呢?
[S788]Selina飞飞
在成长会只要真正的努力过、记录过、学习过、付出过,总会留下痕迹被人发现。
在成长会的5年里,我明白了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遇事不要抱怨,不要情绪上头。先想着怎么解决,怎么让损失减少到最小。很难说是从具体的某个节点就顿悟出这些道理。现在回过头来想,就是在这5年里,书中的字里行间、课堂上的金句、一字一字敲打的作业里,体会出来的。我觉得它不仅让我正视了自己,也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积极。
在积极看待世界之后,我也懂得:想摆烂的时候就摆烂吧,不用内疚,不用难过。因为摆烂过后就会继续前行。周围的人都很优秀,你想和他们链接,就不能停下来。所以你看,既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休息,又有前进的动力让自己行动起来。
在每年的大课中,都能听到相同的主题,不相同的内容。这些内容只要稍加用心听、记在心里,就会鞭策自己在生活中进行尝试和改变。更重要的是,他不断提醒我,行动要快。要在行动中边走边改,而不是想好了再去做。对人的包容性阈限要低,死磕别人,不如死磕自己。当自己都做不到的时候,就不要去苛责别人去达到理想中的标准。就像我一直在看房,却因为犹豫、时机不成熟等各种原因没有下手,最后砍掉了其他标准,留下了最后几个核心要素后,很快在父母合力下,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而以前的我刚好是相反的状态:什么都想要,对别人要求高,达不到就生气,做不好就内疚、焦虑。10年前我的认知塑造了5年前的我,而在成长会的这5年,塑造了今天的我。回看着5年,真觉得一年比一年好。
在读书活动的不同的主题中,我发现自己的三观有被影响到。可能以前我并不知道三观是什么,也感知不到国家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很强的爱国情感。大家都想着怎么“薅社会主义羊毛”,没有人告诉我们羊是怎么长大的,怎么变成领头羊的。我长大的时代,还有“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潮。如果有人说在外国读过书、留过学,可能都会高看别人一眼。从读《院士思维》和《毛选》开始,我了解到近100年,我们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我们如何把枪杆子拿在自己手中,我们祖辈如何从战争中解放出来,我们走过哪些弯路、遇到哪些挫折,经历哪些苦难。从一穷二白到成立新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到现在我所生活的时代,我了解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困难是机遇的先行者”、“核心技术要撰在自己手里”、我体会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比其他国家更方便,国人腰杆子挺直了我关注到国家发生了什么,在历史中看现实,不做愤青、激进派,我们仍然在前进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每个活在时代的我们,用行动推动了国家的发展。那些院士们书写的报告和文章,激励着我在属于我的年代,应该做好我应该做好的事情,我不仅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份子,我应该生根于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价值。时代总有人付出生命和代价,也有人获得红利和殊荣。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毫无保留的奋斗和前进,才能够配为中国人。
我曾经在写不出作业的时候,想过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么劳心费神的活动来折磨自己。和最开始的时候直接想放弃相比,我学会坚持、跟下来。如果不是制定出很好的群规则以及自己还有点上进心,我是很难看到坚持下来后的自己是多么的好。这种好是别人看不到的,甚至有时候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评价。那些持续行动的背后,就是自己给自己生长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别人给不了也抢不走的。5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认为还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在等着我,甚至可能有更低的低谷在等着自己。但是我却不会像5年前那样,面对困难就迎难而上吧,只要能够活着,不放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参加成长会1年我也比较热衷于推荐周围的人来参加,现在我不会主动跟别人介绍成长会。我只是低调的看个书,学个习。该生活的时候生活,在社交的时候社交,但是会留出一点点时间和空间给成长会,它是我的后花园,能够在喧哗中看看花园的风景,能够在快乐中给花园添添色彩,能够在悲伤中在花园里抚慰自己,能够在困难中感受花园带来的生机。不希望它被人打扰。
在成长会经历过的、学习过的、已经成为过去。我觉得还有很多,可能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在发生。我不敢说下一个5年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每一年都是值得努力和期待,或许我还将是个普通、平凡的人。能够在这里记录和成长,是很有意思和值得期待的。成长会见证我从低谷中走出来,他在我深陷泥潭中拉我一把,在我不想努力的时候推我一把,在我收获快乐幸福的时候,会为我喝彩。我觉得很值得,有人说,没有成长会,说不定你也可以获得现在的种种。我觉得这种假设没有意义,当你选择了一条路的时候,你就做好,不要想着其他的路会不会更好。我更愿意说,我和成长会一起成长,见证彼此越来越好。
[S104]hotline
这六年,身份和职业发生了变化。辞职前,我在游戏领域里的一家创业游戏公司上班,主要做游戏美术管理、游戏运营和领导交代的琐碎工作事项。辞职后,去年升级为一名全职妈妈,日常主要是育儿、读书、绘画,绘画方向主攻儿童插画、商业插画。六年里,成长会日益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2014年,跟着创业老板从北京大都市转到南方小县城,幸好有公众号,使我关注了S老师。初次相识有些忐忑,忙碌的三年观望了三年。三年后的2017年,受困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于是加入成长会寻求解决之道。六年已过,幸好加入成长会,最初的困扰已经解决,个人能力提升一直在行动中。之前总迷茫于自己没有能力优势,来到成长会后通过做事情,我逐渐找准插画技能发展方向。
回看过往,以前的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刷手机、刷剧,刷来刷去变得越来越无聊。对于行动力薄弱的我来说,有了成长会才能使自己做到自我提醒,该紧张起来就别一味贪图安逸躺平,能做一些事情就别无聊刷手机。加入成长会后,我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逐渐发生变化,除了工作,还额外做了读书、参加小组等一些有意义的事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最明显的是没有任何活动时,生活总是过得很快,一天总感觉啥也没做就过去了,一周过着一天一样的生活。参加成长会活动时,回顾一天的事情会发现除了平常做的事儿,额外又多做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明明是一样的24小时,当有了秩序感和计划之后,一天的内容总是丰富的。在成长会一次次越来越成熟规则下的行动约束中,行动力越发增强。但我也深知自己在成长会里属于走得比较慢的人,除了生活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在绘画成果、灵活应用读书内容、打破小透明方面还有不足,日后仍需努力。
刚加入成长会时,一开始参加活动选了好几个,但都没能坚持下来,有的还被踢出群。初期的活动和规则让我意识到,自己野心勃勃,欲望多样,实际行动力超弱,一年的结果并不如意。后来受教于S老师的指导,即做事情必须完成一个周期,我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读书期间外出总带着厚厚的书,见缝插针地写作业。期间遇到多种困难,比如写作业没条件只能手机写,出行的路上思考作业题目一有机会就抓紧写等,想办法克服问题只为完成作业。
曾经我对书籍充满着美好的幻想,想象着休闲的时候拿起书,不知不觉已看大半,好不惬意。然而当时的我总是翻看几页书后就将其抛之脑后,将工作忙碌无暇看书作为正当理由,新买的书一年也翻不了几页,就被丢在某个角落落灰。参加阅读活动前,书籍就是那个我搬个梯子还差一点才能够着的枝头梨子。这根本的原因还是欲望大,行动力不足的表现。而后加入成长会,一直跟着S老师带的阅读活动,目前已完整得跟读完12期读书活动,并已加入思想史。S老师的题目总能让人回归到自身的思考上,这种内省之法让我越来越能看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边读书边答题的行动过程中比自己之前提高了思考力和辨别力,将之前分散的精神力逐渐凝聚在自身,从而提高了自我觉察的能力,降低了情绪内耗力。跟着一起读书,了解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扩展了眼界、认知。如果不是参加这个集体,我很难看清楚自身情绪变化的根本原因,也不容易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如果未参加该集体,我也很难改变自身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可能日常都在刷手机、刷剧和生活的琐碎中度过。回过这六年最起码可以对自己说幸亏多做了一点事儿,不错,继续努力。在这样大量的锻炼下,我对自己列计划、执行任务和对事情的判断多了更多的靠谱性,由此对自我的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六年已过,当初的奢望当下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常态,阅读已是吃到嘴里的梨子,只能说吃到真香。然后还加入了成长会的小组活动:想要减肥的时候,加入群内瘦下来和塑身小组,在小组的作用下科学减重,行动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加大行动力,提升约束力,减重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参加不同的小组,这让我体验到协作式学习的妙处,每个个体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利用集体涌现出的智慧又能督促和推动自己的思考和进步。经过这小组活动的熏陶,情绪化的第一反应逐渐减少,管理情绪的能力得到提升,对不同意见和看法能坦然面对和接受。所以总体来看,娱乐休闲虽然少了,但生活变得更充实而有秩序。因为读书、参加活动,无聊的日子少了,有意义的时间多了,自我满足感多了。睡眠时间少了,脑袋里装得东西多了,精神更清爽了,眼神更明亮了。每天做的事情多了,一整天的时间变得更充实了。
再说一下技能提升。辞职前因为在私营创业公司,又在山里的小县城,所以比平常公司更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常常一个人要干多个人的活,因此我在公司里做的事情比较杂,时间越长对自身优势越发迷茫。那时一心想着从外源寻找突破口,报了各种学习班,比如CG插画班、3D绘画班,甚至还报名了当地的素描课和一群上小学和初高中的小朋友一起学习等等,但最终都没能一直学下去,就这样一直迷茫着,直到遇到成长会,加入后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大课,直到《院士思维》读书活动才深知不能再总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导致参加活动没有完整性。当提高了重视程度,通过活动训练的自我省察的能力让我再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技能。受成长会的思想熏陶,当纠结迷茫的时候,从一件事情先做起来,做着做着就能自己想清楚了。我分析了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绘画技能的提升。目前已坚持两年,当下仍在学习和练习中,下一步学习新风格,加大练习度,期望能尽快出作品,今后将持续努力。
第三件对我重要的事情就是参加成长会的线下活动。线下活动,让我意识到S老师所说的打破小透明、多看海量信息、多参加小队活动、多见真人等等多种道理。打破小透明,多见真人,能帮助自己将言行落到实处,做到线上线下的言行一致。参加小队活动,行动的越多感悟越多成长的越快。通过参加成长会并跟着做了一些事情后,行动力增强了的感觉让我意识到主动行动带来的成长成就感。联动着生活中、工作上行动力也在增强。这种感觉比较微妙,它不是一下子改变整个生活状态,而是潜移默化地改变做事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整个人的浮躁感在慢慢减少,人的内心变得安静下来。
[S8]杨杨杨
1、只要给机会,我就上。在加入成长会之前,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职,那时候是被领导们硬拱上去的,直属领导在升职面谈的时候问我对未来的规划,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并不想做管理只想走专业的路线,因为我管不了别人,只想也只能管好我自己。但是加入成长会之后,只要领导敢给我机会,我就会上。这5年我一共升职3次——从主管到高级经理,管着一个十来个人的小部门,发生转变的原因是模糊的,说不清楚是我们一起读过的管理学的作用,还是S天天念叨的刀刃向内自己卷自己起了作用,亦或是因为这几年读过的其他书看过的故事起了作用。但是改变是真切地发生在加入成长会之后,我记得心理学专题读书有一句话“无论是在亚洲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下,绝大部分人对已做事情的会很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少”。其实我现在还是跟当时谈话的时候一样没有多大的野心,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一方面,我不想自己就做一个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对于自己来说,一直是处于”消耗“的人,不想自己每半年写下的总结都在说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另一方面,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到什么程度,能有点什么样子的价值。
2、警惕舒适。职场的前两到三年,我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并乐此不疲,但是现在我对舒适有一种过分的警惕。在这里的5年里,每年都有4位数的会员,透过文字我看到了很多种人生。有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而得到一些东西,而是因为刚好而已。进一步讲,即使是做对了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但是一切都是在动态发展着的,今天做到的事情,如果明天做不到了,对于特定的零和游戏来说,那就是0。所以太过舒适会让我担心,我怕我会慢慢失去维持这种舒适的能力——就像企业始终在追逐利润,舒舒服服的工作谁不想要呢?那么你在这个位置的壁垒是什么?这个因素是不是你自己能够掌控的,如果不是,你在失去的时候根本动弹不了。有得选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优先级还是比较高的。
[S952]森林
16年,18年至今我都在成长会,今年是第六年。只是20年以前,我是花了钱的资深潜水员。20年以前的尝试包括看过几十篇S的文章,资本论读书活动、传播学读书活动、新概念三小组,均因自己胡乱加码,行动崩盘。21年兴致勃勃,让朋友把生日礼物送成保险学和经济学的书,但是因为不关心群消息,错过了补管理学笔记的最佳时机,都没能上车,倒是顺利拿到了5万字的读书笔记。18年的时候,我还在夜谈问过辞职考研的事,S也给了建议,考就是了。我知道S的建议肯定有道理,但病入膏肓的人是无法吸收任何东西的。在成长会的五年,有四年的时间,处于很懵也无法融入的状态,甚至因为社群要求越来越高,行动崩盘后又回归透明状态,开始抵触社群,不去看任何群消息。改变从2019年底发生,19到20年疫情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看了很多心理书籍,企图自我疗愈,心态稍好些了。20年后参加了《毛选》、《管理学》读书活动,21年参加共读政府工作报告小组,瘦下来小组,以上给我带来了真正的改变。S说,先做好一件事,在行动量稳定的基础上再加码,听话照做别发挥,这是前四年的教训。重生发生在2020年。21年虽然行动上仍带着鸵鸟心态,但却在《管理学》读书中,遇到不放弃一个队员的小玉儿和缓缓队长。目前,这两位也是我很信赖和想看齐的榜样!(她们可能一无所知哈哈)21年雄赳赳地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小组,《持续行动》共读,都跟下来了。也是两位队长和成长会小伙伴的鼓励,写完5万字,顺利上了教育学的车,也第一次完成三个全面。
[S352]围棋
我看完了星球上已经发出来的五年总结,看到成长变化都很明显的五年陈六年陈,感觉很多自己想说的话他们都说了,还说的特别到位。这里仅就自己的经历,提供看变化的一种视角吧。
变化一是,从大手笔知识付费,到持续行动付费。我把几年以来自己的知识付费项目学费成本进行了不完全统计,不算成长会及其相关课程付费,2016-2017两年间有五万!那时付费的内容,五花八门,感觉什么都要学都要专业咨询。其中有两个上万价格的项目,一个是自我管理体系项目,每周有2-3天5:15起来听课,也有些作业。那时妄想弯道超车学到什么自我管理体系,甚至还想以那些所谓的道术器,去做副业!想得有点多,反而没有聚焦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另一个是目标管理体系项目,让一个小团队监督自己的年月周目标制定和执行情况,妄想在别人的帮助下,自己就能实现目标。当时每周每月的目标制定和复盘都做的极其认真,对工作和生活的掌控感增强,但最终学到的还是制定目标和复盘本身的套路,而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没有真的变多好。现在看来,这些学习就是没有行动量的形式上的学习,对个人成长的作用非常有限。2018年以后,自己不再随性知识付费。付费的主要有成本会会费及其短期英语课程。但这些不能简单界定为知识付费,可以算是行动付费了。毕竟在成长会各个小组里,不是只听课就可以的,各种作业、复盘,不行动都不好意思联系S老师,也不好意思和其他小伙伴链接。现在的我,不再奢望花足够的钱就能让自己轻松实现什么目标,甩手掌柜很难做,想实现目标,只能自己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变化二是,对“财务自由”“啥啥自由”等概念有了免疫力,接受了作为普通人就是要一直奋斗和劳苦的事实。之前一直有“抄近道”的心理,就想着哪一天自己能在哪一方面实现自由,就能轻松过上好日子,人性如此,好吃懒做,总想天上掉馅饼。想来很可笑,那些教什么自由的,其实自己也并没有实现什么自由。我特别认同要活命长,就要持续行动,别想着什么一年顶多少年。在我所在的领域,经常看到很多资深教授,退休之后活跃在各种舞台,当专家评项目,各种调研,给政府和企业做课题做咨询,很少有人一退休就各地游玩不再做原来的主业的。又联系到《院士思维》里的院士们,年纪很大一样还到实验室上班,他们没有什么什么自由的概念,自愿继续奋斗和劳苦,因为心中有追求和信仰。
变化三是,明白了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贵人。看着2016年2017年的自己,是多么渴望通过知识付费进到一个满是贵人的圈子。只要付费,就可能链接到贵人,人家就会帮我成就。但事实上,自己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别人为什么会帮我?我能付多高的费用?付上几万元,就能成为一个“课堂上受欢迎的老师,科研上有建树的学者”吗?答案显而易见。一直在象牙塔里的我,想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接触高校之外的世界,但是我没有把投入用在最核心的地方。现在已过不惑的年龄,有最高学位的副高,基础一般,还想着带好娃,还能怎样让自己更好呢?如果自己的专业不够精进,大概率碰不到真正的贵人。其实就像在成长会,如果自己不行动,妄想以成长会会员的身份得到贵人的相助,简直不可能!当然,成长会里有一个贵人,S老师,还是会捞我们一把,前提是自己能跟上趟。S老师在用行动筛选小伙伴,他让大家自己把自己培养成贵人,这样,才会有持续成长越来越好的成长会。
[S152]娜娜
我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年加入的成长会,然后目前已经毕业2年,成长会算是伴随我走过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换。
1、读书活动让我跳出泥潭,养成早起习惯。读书活动是我发生变化的起点。2018年我其实整个人状态都不是很好,进新学校之后周围有一群在各方面碾压我的同学们,学习、科研,甚至平时的一些活动,都让我觉得压力山大。就有一种,突然发现我原来所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都很普通,几乎是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然后要强的性格又让我无法直接躺平,于是迫切的想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去改变下现状,或者说,去缓解下我这种情绪。参加资本论的原因我有点记不住了,可能是看到了公众号上面《大脑的未来》那期大家画的好看就清楚的思维导图,可能是被S老师的招募文案吸引,总之活动开始的时候,又激动又忐忑的报名了。当时的活动主打还是“早起读书现学现卖”,有个关键词就是早起读书,大家差不多早上5点多起来就在群里发自己书桌的照片,先读书,然后S直接群课堂讲当天读的内容。开始的时候我做的很好,每天爬起来拍照、读书。虽然有点看不懂也看不进去,经常是S一讲就在怀疑,我读了吗?我真的读了吗?大概持续了几周,我进入了行动上的疲乏,开始搞形式主义,早上起来拍个照继续回去睡觉,听课也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直靠底线任务苟着。后面苟着苟着一天早上在被窝迷迷糊糊听课的时候,S突然说是不是有人还在被窝,一下子被惊醒,非常不好意思,然后开始意识到这个自欺欺人的行为不太好,没啥意义。在思考了之后,觉得之前确实有点揠苗助长,从习惯性睡懒觉到一下子5点多起自己确实有点吸收不良,于是转变成逐步优化的策略,还是努力早起,但时间稍微比之前往后点,放到了6点半,难度降低了之后开始能做到,稳定一点之后再往前提,到最后活动结束,已经养成了6点到6点半这一段时间起的习惯。当然成长会有很多小伙伴都比我起的早,但我实验过后发现这是我自己能长期坚持的比较好的状态。生活节奏跟之前相比变好了不少,每天早上读完书听完课再跟室友一起去教研室学习,带着成就感整个人心情都会好很多,学习和科研开始有起色。
2、毛选读书让我第一次见识到“打破小透明”的力量。这期读书活动进行的时候,我正进入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将毕业,因为疫情的原因无一直呆在家写毕业论文。因为在家不用担心影响室友之类的,所以这期鼓起勇气申请了队长,践行下那年立下的深度参与社群活动的flag。申请队长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变化会那么大,因为我那会想的就是通过队长多做点事情,这样我毕业去北京工作之后,参加线下活动的时候也能有那么几个认识的人,不用那么孤独。真正被通知可以担任队长,被分到组员的时候,心态一下就不一样了,紧张的不行。就好像是我自己还经常800米跑不动,现在要想办法带着一群人跑完。当时脑子里也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就一个——“以身作则”。队员我基本上都不认识,也都看不着摸不着的,只能让大家看到自己认真行动,然后多一点进行下去的动力。原来读书读不懂直接就跳过去不想了,现在不行,因为我是队长;原来读完就忘吐槽几句就好了,现在不行,因为我是队长;原来事情一忙或者玩过头了就不想写作业,过后再补就好,现在不行,因为我是队长...我几乎是尽自己所能的做到了最好,读不懂就多读,还强装镇定跟队员讨论;读完就忘就理框架、做笔记,还给队员分享我读书时候避免忘记的方法;写作业则是,不管怎样我都要保证当天把作业给交了,有人不想写了我去鸡血满满的鼓励。站在队长的位置上,根本没有当一个“小透明”的空间。这期读书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的行动已经非常稳定了,各种疑难杂症都见过了,自己琢磨或者看别人都见到了解决办法,遇到意外基本都不用慌了。总之,“深刻”感受到了打破小透明的力量。
3、线下活动让我走出自闭,认识到真人链接的魔力。我原本是个比较不喜欢跟人交往的人,除了周围的同学之外,很少去尝试接触其他的人。2018年,借着成长会举行地区线下活动的契机,我第一次尝试在大连发起了一次线下活动,去跟线上的小伙伴见面。当时我很紧张,不过小伙伴们都很好,见面聊起来之后就有种似乎是许久未见的朋友一样。印象最深的是歆歆学姐,听她讲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之后,我非常佩服,觉得她真的很有魄力,拿得起放得下,活得很通透。对我个人还是很有鼓舞的,因为我发现,原来对生活、对工作,完全可以洒脱一些,敢想敢干。之后19年去武汉参加五周年线下活动,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家人、朋友陪同的情况下,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玩耍,还是挺新奇的。年会的一切对我来说也都是从没有过的体验,现场听嘉宾老师的精彩又有趣的分享,听小伙伴讲自己的成长故事,看小伙伴们表演才艺,跟小伙伴们一起逛吃逛吃。在这次活动之后,我真的是由衷的觉得,跟只听S老师讲课相比,去见见跟自己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互相讲一讲自己的经历,见到那个立体的人,更加好玩,每个人都像是一本有趣的书,值得细细了解。从这个之后线下活动就真正“上头”了,但凡自己时间合适,都会去参加。这种真人链接,真的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充电方式,可以让自己跳出眼前的一切,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本人真的是从参加活动之后,比之前活泼和勇敢了很多,也更加热爱生活。
[S27]喵星奇奇萌
这五年,是我认识自己、重塑思想、缓缓前进的五年,是我工作重新开局的五年,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水面下暗流汹涌,我和工作较着劲儿,和生活较着劲儿,和自己较着劲儿。经过五年的行动与成长,谈不上脱胎换骨,但与五年前的自己相比,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把生活过的更好了。现在的我内心更坚定、处事更柔和、做事更加踏实和笃定、对未来迷茫和担心也少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源于,在五年的时光中,我行动了、看见了、成长了、相信了。
1、工作心态发生转变,快速成长
加入成长会之前,我在工作中也很尽责,但仅限于领导安排的任务,做完了就结束,不会想到要多做点什么。加入成长会之后,经常听S的教导,把自己工作的关键词锁定在“靠谱出活”、“扛事儿”、“积极作为”。在调整了工作心态之后,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都紧紧围绕这几个词开展。头几年,因为是进入新领域、新岗位,需要补齐的短板很多,于是三天两头都加班,年底更是连续加了三个月,尽管也会觉得累、辛苦,但憋着一股劲儿,只要分给我的任务,再难,我也会想办法做出来,而且做好。正是这份认真的坚持和对工作的执着帮助我在工作中踏出了一条路。
在参加了管理学主题阅读之后,我对工作的思考又多了一点,想要改变工作中被动应对的局面。我认真梳理了工作的细节,找到不顺畅的点,梳理了一套新的工作流程出来,并就改变的地方与部门领导、相关同事进行交流沟通,方案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如今,我的工作已经从原来的流程顺利切换到了现在的流程,没有增加别人的负担,而我的工作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加班少了很多,对上汇报的准备时间大幅缩短,干起工作来条理清晰。
工作是我这五年来的主阵地,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过程中收获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获得了荣誉,扎扎实实的成长了一大截,也增加了自己干事的信心。对此,我做的正是S教导的,在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着要找方法、找捷径。进入一个新领域,有人指导固然是好的,但是在没有的时候,要敢于迎难硬上、暴力破解,过程中可能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看起来很傻、不划算,但在自己“靠谱出活”、“扛事儿”、“积极作为”的过程中,做的多了,思考也多了,自己也能总结出适合的方法来。并且,做的多了,底气足了,工作中的情绪也越来越少,遇到事,分析、沟通、处理,没什么可纠结的。
2、跟着S读书思想境界提高了
进成长会5年,跟着S读了很多大部头的书,印象比较深刻、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院士思维》、《毛选》、《管理学》。
在《院士思维》中,我看到了院士们是怎样在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建功立业的。走进他们平常的工作、看到他们质朴的思考,更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他们是我工作和学习的榜样,不怕难,不怕苦,一心为国家和民族孜孜不倦的努力。对比他们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我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真不算什么。也因为读《院士思维》,这两年看着新闻报道院士的离去,而更受触动,更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幸福生活,是前辈打下来的,而我们也要努力工作,为国家、为后辈担负点什么。(这个考虑有点远,以现在的能力,负担好自己和家庭先。)
《毛选》,若非S,这是一套没有勇气翻看的书。读完之后,不禁感慨,伟人不愧为伟人,高瞻远瞩、判断精准,语言精练、生动且有力量。通过阅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等等一些经典篇目,更理解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的深刻内涵。读完毛选,更敬佩我们的领导人,更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读完毛选、结合平时里S分享的读政府工作报告的知识,再看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都比以前能理解的多一点,看到更多之前注意不到的层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同时,把毛选中学到的思想武器运用于自己具体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思想,打开了工作和生活中很多被动局面。
《管理学》的阅读改变了自己对管理的看法。最大的收获是,专业技术不是万能的,要做好管理,关键是管好人,管好人的行为、人的思想。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喜欢走技术路线,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做沟通、协调的工作,害怕表达意见——这样是做不好管理岗的。因此,读完管理学后,我也试着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从业务出发,梳理业务流程,做一些管理该做的事情。从小处着手,逐渐突破自己。第二个收获是,用PDCA循环复盘自己要做的事情。
成长会的晨读就是一个宝藏,不要给自己设限,以放空的心态跟着S读书,总能有不少收获。
3、和父母的关系更和谐了
我和父母本来也是融洽有爱的,但我们会想要对方改变,偶尔就会闹点不愉快。
有一天,一个小伙伴在群里聊到父母平日喜欢看电视、看手机,想要和父母一起进步,看看书什么的,但父母不愿意,因此产生了矛盾来群里求助。大家就原生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开始讨论起来。S却说,“父母是用来爱的。”那一刻,我被S点醒了:和父母相处,用爱交流,少点要求。
自那以后,在遇到类似场景时,我就会想起S那句话,于是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想着去改变他们的观念;久而久之,父母感受到了我的变化,看到了我的成长,也不再努力想要说服我干什么了,正所谓“看在眼里,信在心里。” 如此以来,我和父母的沟通也变的容易了。
成长会就是这样一个金句随时掉落的社群,S思想很正,他对问题的看法,总能一针见血,然后不经意的就解开了我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
[S125]小玉儿
在成长会五年的时间里,最大的收获是行动上的稳定、心态上的平和、思想上的坚定。
2018年焦虑迷茫吃力跟上成长会脚步,2019年聚焦目标逐渐找到行动的节奏,2020年深入参与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2021年任务加载艰难度过适应的阶段,2022年全面渗入稳定生活工作的节奏。五年来,没有特别多的高光时刻和辉煌成就,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与细水长流的坚持,逐渐认识了自己,逐渐看清了自己的能力边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思想更加独立,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懂得为自己考虑,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且将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理念贯穿到生活工作的各方面。
1.看问题的不同视角拯救了我的生活
加入以前的生活状态几乎要将我吞噬,直到我加入了成长会,开始跟着读书,我逐渐找回了自己,因为要开始行动,我每天除了工作、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我还要腾出时间看书写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产生矛盾处理矛盾,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看问题的不同视角,尤其是心理学专题读书给我提供了一个视角就是不要忽视情境的力量,这个视角简直拯救了我的生活。这五年中,这种视角的转变和拓宽帮助我解决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不沉溺于细节中,不沉湎于情绪中,与其哀叹人生,不如奋起直追,即使石沉大海也要在大海中填满石头,给自己铺出一条道路来。
2.持续行动的经验帮助我快速切入新领域
2018年参加了4期晨读活动,同时也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折,从行政转向纪检监察专业,晨读活动的最大的收获是我意识到通过写报告的方式能让我快速切入一个领域。通过这种方式,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摸清了如何开展工作,然后把大家最怕的活揽过来做,很快便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壁垒,2019年的时候可以独自一个人支撑一个部门所有的业务工作。参与读书活动锻炼了我提炼小标题、梳理结构、理顺逻辑的写作能力,在日复一日地践行中,我将这些能力同步迁移到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撰写报告,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这个领域。自此,我们单位纪检监察专业领域相关的重要的材料几乎都是由我撰写。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需要同时写3份大报告,又遇到孩子生病住院,在这种情况下我依然在白天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往返医院,利用半夜或者早起的时间完成报告。这都是得益于通过读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行动系统在发挥作用。这么多年,我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富贵贫贱,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困境,而这些困境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去解决。
五年来,我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也没有过上以前想要的二人世界,现在的生活也还是一地鸡毛、一片狼藉,但是内心却是充盈的,精神的逐渐富足弥补了所有的缺憾。选择留下是因为我看到了成长会和晨读活动的价值,这种可以助力成长的价值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占据了仅次于孩子、比另一半更重要的位置,是我的精神港湾。我愿意继续留下,深入参与,共同发展。
[S133]张晨晓
情绪和心理方面,从原来的每天都要起起伏伏、光处理情绪就精疲力尽,到现在基本几个月时间里都一直稳定,并且对自己情绪的感知更敏锐遇到问题及时加以干预;心理状态从消极低落,容易胡思乱想变得开朗积极起来。19年参加了《持续行动》线下签书活动,S老师说跑起来就有风,先行动起来才会有改变而不是一直在心里想,把自己纠结死,到19年给自己定了钢琴考级和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目标,起初预计每天练琴6个小时,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从一开始坐15分钟大脑就开始胡思乱想,到后期可以一天可以练满8小时,并且为了提高通过率,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和钢琴老师协商每周从一节课改为连上两节课,让老师能多指导一些问题,就这样冲刺了一个月时间,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6级考试。考完钢琴紧接着准备教资,最终用不到一个月准备时间,科目一科目二分别以84/92分通过,虽然从时间上来看,说这是二阶持续行动都很勉强,因为加起来的时间还不到100天,但这两个小小的正循环事件,对当时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家庭关系这方面和刚才说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情绪的和心理上的变化,家庭关系变得团结起来,从目标不一致的分力变为现在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成长夜谈和交流群里也经常听到小伙伴咨询和家人想法不一致该怎么解决的问题,因为是一家人的关系不能因为想法不一致就甩手不干了,想要达成意见统一,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能指望家里人来帮自己拍板做决定,没有人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即便是最亲近的家人。我原来自己心里有想法有倾向性的选择,但总是怕这怕那也不敢说,行动之前也总是顾虑很多,现在想想是因为自己没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害怕换了工作新的工作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好,害怕搬回城区之后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可以搞定,所以希望别人能来帮自己一把,帮自己做工作的决定,帮自己实现心里的想法。现在的我不再畏畏缩缩,会大大方方把自己想的说出来,如果想法不一样大家可以一起协商,为了家庭的将来越来越好,过程中坦诚布公,也增加对彼此的了解,知道对方内心是怎么考虑的,然后讨论怎么做才是对个人发展和家庭发展都好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现在我更有勇气去面对这些问题。
工作方面,从学生思维转变为一名职场人,迷茫中摸索出方向。互联网公司业务的调整非常快,今天还在全力推进一个业务,不到一年可能就全部关闭,在开始的时候自己并不能适应这个节奏,甚至还萌生了退缩摆烂的念头。这个时候s老师的一篇文章真正帮到我解决遇到的这个问题,S老师说读书活动老会员未必会比第一次加入读书活动的成员表现好,在之前的读书活动还没有要求日毕,在周末补完作业也不会被清退,但是现在要求严格了,老成员没准心里还对这一变化有抱怨,适应不了新的要求,新加入的成员不知道过去是轻松的,只知道一进来就是日毕的要求,那就按要求做就好了,不想那么多,反而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老会员不如新会员。工作上也是一样,不接受变化不愿意改变总拿过去的标准来说事,就会很危险,如果自己不是不可替代的或拿不出可靠的理由说明制度不可变,老板是可以换一个新的员工继续做事,推进起来也更容易。改变思想,面对新的要求或者新的业务方向尽快适应并配合业务才是正确的。
[S809]枫寒
一、先听话照做,行动量上来了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安排,然后在把方法论自己消化吸收,用到其他的方面。16年第一年加入成长会,动力特别足。我其实一直觉得自己还行,特别在学习上,能自学,能搞定绝大多数问题,没报过什么班。但是成长会的会费,我感觉物超所值。在这一年时间让我形成了一套应对新鲜事物的行动准则,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新形势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而是有模有样,兵来将挡。我们每个人是都不笨,但是总有比我们聪明的人,至少在某条道路上比我们优秀的大有人在。吸收他们的经验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弯路,哪怕还不理解,但是按照工程实现的方法,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这换到很多大公司也是这么做的:通过流程保证项目的成功,哪怕是一堆新人,只要有几个骨干,在统一的流程下,就能保证交付的质量。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情就是,在做英语听力练习的时候,开始不理解为什么是10次95%的正确率算作基础小组的出组条件,但是自己实际操作了一遍,有一种感受,刚到95%或者93%、94%的时候,经常是挣扎的:有些没听懂的,没听出来的词,拼着运气,达标了,或者没猜对,就没达标,过程心惊胆战;但是98%、97%的时候呢,整篇文章都听懂了,感觉很有把握,可是有些地方大意了,或者有新的情形导致了错误,这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可以算作两个程度的分水岭,应该是在无数次的小组实践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支撑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诸如此类的练习,包括听力,晨读,或者读书活动的每日问答,都是精心设计的一套东西,值得我们先照做,再理解。
二、成长会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愿意为课程花钱。之后我又报了不少其他的付费课程,还有一些付费的阅读或者其他。但后来发现,钱都白花了,啥也没学到。分析了下原因还在自己,在成长会,是铆足了劲干活,追溯阅读,成长帖,晨读练习,英语听力练习,主题系列读书,笔译等等,都是要花大量时间去做的。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来自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很大程度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行动。按部就班的大量去做,然后将感触和收获变成自己的流程和方法论,或者S说的第一反应,掌握它,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自然而然的面对无论新旧的问题。S今年打破小透明的理论,我觉得也是提醒我们,付出越多,投入越多,收获越多,只是看着是不行的。
三、我其实以前是很内向的人,去餐厅点个餐都能紧张到手心出汗。但是在网络上我很自由,看不出来有这样的问题。随着线下活动,接触很多不同行业的“陌生人”,现在我反而有些自来熟的苗头。线下的活动丰富多彩,对于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宅男来说,这样筛选过的靠谱聚会非常值得参加,是拓展朋友圈,接触不同行业人们的优秀实践接口。我们公司门口每天都是大喇叭播报警惕电信诈骗,不要刷单不要裸聊,谁谁谁又被骗了几十万等等,可见社会的险恶。而在线下活动,基本是可以放心的。在网上回帖交流,开始大家还是多少收着一点;一旦线下见了面,经常就放开了。参加线下活动我觉得还能缓解大量作业的焦虑,小组形式的管理也有类似的效果,在线上你知道有一堆人和你一样赶作业,但是到了线下或者组内,看着和你一样在赶作业的小伙伴,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了具体的人,说服力就大大增加了。多参加线下活动,多在活动中做点事情。一般有S在的线下活动,就是以S为中心,多吸收。S不在的时候范围就更广一些,多交流。我们喜欢听大佬讲课,但是自己的层次没到,很难同频率的交流。而遇到同样经历背景同步调的人,聊天就会很投机,也能印证自己的很多想法。
“中国思想史”的专题读书活动已经启动。欢迎扫码报名参加,共学中国思想史,每个专题只开一次。
往期读书活动书单分享:
近期活动
0、新一期读书活动《中国人到底怎么想?——2022年“中国思想史”专题(第15期)读书活动》即将启动。
1、我的第三本新书已经上市啦,欢迎选购。《来了!<学习的学问>新书预售启动!》,想训练自己的长思考,就一定要来。
2、2022年的全年S成长会2022,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
个人微信fsca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