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客世界|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小,邻居却越来越远了?

KK看大世界 纽约Gnome看世界 2022-05-28
原题:记邻居


说现代社会人活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虚拟,因为人们都盯着微信和facebook或者抖音。



这个趋势我很同意,但让社交软件背锅太肤浅,也太冤。没有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产品不是深深的联系到人性的。社交软件原本就是怎么将人联系在一起,符合的是人想了解别人了解世界的愿望,以及人表达自己的本能。我相信社交软件的初衷是让人有更多的社交而不是更少。只是现实当中人与人的社交在于社交软件提供的社交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一来是电子社交太成功,二来是人类本能的社交方式太脆弱。



生在八十年代,所以记忆中还有传统社交的影子。最深的感受是那时候是有邻居的,因为如果家里没有盐了妈妈会叫我

去楼上xx家借一点盐。说是借,但从来也没还过。

阿姨,还你上次借的一勺盐。估计会被当成怪小孩。



邻里之间的边界非常模糊。我妈买了零食回家路上都要藏起来,因为她说碰到别的小孩就要给他们吃……而我,也时不时会成为在路上碰到别人就雁过拔毛的弄到点吃的的人。那时候邻居间仿佛是没有秘密的,谁家出了点什么事都知道,谁家晚饭做了孜然炒牛肉也知道。隔壁的阿姨是小学隔壁班的班主任,所以我妈就知道的更多了。家里突然有事,把孩子在邻居家放一会,大人忙完了再来接再正常不过,没觉得谁麻烦谁,大家相互帮忙嘛。



如果微信在这个时候出来,我觉得不会有今天的火,因为不一定能竞争得过这强大的邻里关系。倒是以邻里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比如群,估计会为已经浓烈的邻里关系锦上添花。

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住上了商品房。邻居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因为我竟然连我们家隔壁叫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状况在10年后我们居住合肥的时候仍然存在,我仍然不知道我们家隔壁叫什么。对门的人有次主动找我们说话,因为知道我们要离开,说如果要卖房先找他,他介绍给同事……



到了上海,倒是对邻居多了些了解,因为他们愣是把走廊的一半给贴上了地砖,砌上了鞋柜,从地砖的颜色知道了他们的品味,从鞋子的多少能知道他们家有没有来客人,还有从味道可以知道,咳咳……

来美国之前设想着美国中西部大农村的大别墅,想象着温馨的社区,想必应该能找到久违的邻里关系。和年轻有为的导师通话,聊到了邻居。严导说,

我们和邻居也没什么交道,也就是能从他们家门口的车知道他在不在家。



心中的community的概念碎了一地。事实也给了当头一棒。楼下的大爷独居无业每天在家。在我家儿子蹬蹬蹬跑步的时候会用棍子戳天花板。我们对此深感不安,生怕他那天控制不住自己开枪打天花板。向物业反映后,无果。于是我们决定搬走。

这时隔壁搬来了一个阿姨,叫Jennifer,一看就是面善之人,来了就和我们开心的聊了起来,以后每次看到都会聊一会。阿姨是为了和女儿孙女住的近些才搬来的。为了孙女能开心的和她睡还专门运来了一张小床。来了发现小床已经用不上了因为孙女已经大了……遂将床送给了我们。Jennifer阿姨让我们找到了久违的邻居的感觉。


邻家女孩,Jennifer Aniston as Rachel Green

但我们还是搬走了,听说楼下大爷很快也搬走了,搬走前还拖欠了两个月房租。新的公寓在一楼,不会再有小孩吵别人的问题。帮我们找到新公寓的P姐就住在楼上,她家还有一个儿子和我儿子同岁。于是一瞬间,我们居然有了一个可以借盐的邻居!这几乎是我成年后邻里关系的顶点。有邻居可以串门,还可以孩子一起玩,生活的幸福感陡增。无奈P姐和儿子一年后就搬走了,邻里间又回到了我知道隔壁养了狗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的状态。

时间长了偶尔会想,这样的邻里的陌生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自己太封闭?也不是,我们也曾经很热情主动的想和邻居结交,无奈碰了一鼻子灰后学会了不强求。现代社会的人都能自给自足,的确没有强烈的从邻里关系中得到帮助的需求。而且关系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同时产生交往的意愿。假设一方有意愿的几率是百分之十,双方都有意愿的几率就只剩了百分之一。所以好的邻里关系就成了小概率事件。这样建立邻里关系的愿望随着社会的浪潮而不断减弱,不知于人类本身是进是退。



最后八一八现在的邻居。楼下的犹太人大姐,时不时喜欢摔门,感觉对人生充满不满。有一次我们在家训孩子,她跑上来泪眼汪汪的看着我们,说你们要stop。我赶紧把门关上,说保证不吵到你了。十分钟后,警察来了,说保护儿童协会接到报案怀疑有儿童被虐待,我来看看。我心中一惊,赶紧领着人看已经安稳睡着的孩子,解释我们在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呢,没打他。老婆眼泪都出来了,说,我太难了……警察语重心长的说,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尊重妈妈,要不他们长大了就会虐待女性……我想,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就是让他背书他不背书啊……算了,先把警察大哥给送走吧。



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犹太人大姐,人叫警察的意愿是善良的想保护孩子,但作为父母被误解又内心不那么舒服。另一个有趣的邻居是个埃塞尔比亚来的牧师。去参加他的牧师按立礼才知道他爸爸在他小时候离开了家,他高中辍学,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六年后又回去读高中,一路读到现在神学博士,做主任牧师。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我们抱有一个观念,只有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嘛,在遥远的埃塞尔比亚居然如此神奇的呼应着,让我对这个牧师,还有这个国度平添了好感。
或许,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会在某个时候触底反弹。毕竟,大家都是人,都在一起或紧或松的联系着。远亲不如近邻,远亲哪能打电话叫警察来进行父母教育呐。


相关阅读:
  1. 【作客世界】读博如结婚,谨慎入围城

  2. 【作客世界】Badiraguato巴迪拉瓜托,毒枭之外

  3. 【作客世界】伯克利,与大麻的“第一手”接触

  4. 伯克利公园惊魂之一:这儿不仅有著名学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