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C新世纪百佳 |《醉乡民谣》:六十年代的组织切片

2016-11-06 张三 葡萄槽电影
---《醉乡民谣》---阅片路

「BBC新世纪百佳第11名」


导演: 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编剧: 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主演: 奥斯卡·伊萨克 / 凯瑞·穆里根 / 约翰·古德曼 / 加内特·赫德兰 / F·默里·亚伯拉罕 / 贾斯汀·汀布莱克 / 斯塔克·桑德斯 / 亚当·德赖弗
类型: 剧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11-06(法国) / 2013-12-06(美国)
片长: 105分钟


文/张三


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人类禁书史上有添了一条新条目,1920年连载期间被指控淫秽,21年在美国、英国被禁,三十年代又被爱尔兰等国家列为禁书,直到文学界的几位大家作出担保,才在34年得到法院的准许,再度出版。


1998年7月由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以及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的编辑组成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评选小组”评选“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尤利西斯》摘下了第一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尤利西斯》的出版公司正是兰登书屋。


《尤利西斯》晦涩难懂,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任何语言的翻译版都能把任何一个阅读者逼疯,如果不懂古英语恐怕对英语母语使用者也是异常困难的。这本小说的内容套用某度百科的内容讲的是:

“文本以时间为序,描述了男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1天18个小时之内在都柏林的生活经历。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虚构去反映现实,虚构去浓缩现实。我们察觉不到空气,正如我们无法察觉到现实。对,我们察觉不到现实,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是被我们虚构过的,努力让我们那么好接受的“现实”。


尤利西斯,荷马史诗《奥德赛》主人公奥德修斯(Odysseus)的拉丁文写法Ulysses,没错,就是在《醉乡民谣》当中那只神出鬼没的姜黄猫。

有点扯吗?其实一点都不扯!


《尤利西斯》这部小说还和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内容一一对应,2000年科恩兄弟拍摄的《兄弟,你在哪里?》也是以荷马作品《奥德赛》为蓝图,故事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密西西比州。乔治·克鲁尼主演古怪的主角尤利西斯·埃弗雷特·麦吉尔。

“Swinging Sixtieth”,风雨飘摇的六十年代,一开始就以肯尼迪遇刺开始,伴随着“婴儿潮”的到来,“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还有“摇滚乐”开始了最辉煌的时代。



片名“Insideliewyn Davis ”直接指向了电影原型人物Dave van Ronk,范容克有一张唱片名为“Inside Dave van Ronk ”这和片中主人公那张卖不出去的唱片名字神似(当然也是电影片名)。而范容克的搭档和片中Liewyn的搭档一样自杀。至于范容克是谁?鲍勃迪伦的指路人。“民谣”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衰人衰事”,一个落魄的民谣乐手“一衰再衰”的故事。


其实不然,稍微有点音乐史的人都知道,片中设定的1960(1961)年我们所知道的“民谣”(Folk rock)还没有真正诞生,那时候的民谣是“传统歌谣”(Folk),歌手们唱多过作,所唱的也是民间流传的小调、歌谣为主。

比如Liewyn在芝加哥试唱的“TheDeath of Queen Jane”是一首十六世纪的英国小调。开篇那一首“Hang Me,Oh Hang Me”也是一首传统歌谣。那首圈粉无数的“500Miles”也是一首小调,版本无数,只是后来Hedy West确定了这首歌的词曲(尽管现在都把她称为词曲作者)。



Liewyn的形象和那时候的青年(尤其是这些酒吧歌手)是高度重合的,外形高仿了上文的范容克,睡遍认识人家的地板和沙发,这些经历在当时的歌手中司空见惯,鲍勃迪伦的传记里就曾经提到自己睡过范容克家的地板。而“穷”几乎是当时搞音乐的统一标签(现在中国高音乐的是装穷,笑),和我们的“北漂”、“横漂”十分相像。至于“不小心”睡大了“好哥们儿”女朋友的肚子,这和六十年代美国的“性解放”相契合了,那时候的美国青年,嗐,那开放程度,我都不好意思说。嬉皮士什么德行,你懂的。

所以?这个电影到底干啥?讲音乐?讲人生?

其实都不是,学医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个名词叫做“组织切片”。那这部电影就是摇摆的美国六十年代的“组织切片”。透过影片,看到的是那个恐慌的、失衡的、溃烂的六十年代。


Liewyn失去平衡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失衡(想唱歌却得不到唱歌糊口的工作),过去与未来的失衡(挥之不去的队友自杀的阴霾)。伴随而生的还有对于没有前途的未来的恐慌,对于那个没有见过面的孩子的恐慌,对于那个Jean腹中孩子的恐慌。溃烂的何止是Folk,溃烂的还有人心不古,溃烂的还有那些尴尬的人际关系。

六十年代的美国,被冷战笼罩着的核恐惧,性解放和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社会的压力和动荡无处宣泄,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们决定虚度一生来抗议和抵抗不自主的未来。

Liewyn和尤利西斯失之交臂,与奥德赛奇幻浪漫的生活失之交臂;但屡次瞥见尤利西斯的影子,碰上一次又一次的“麻烦“。即使想要回到更为苟且的“海员生活”,却买不来一纸证明。



被浪漫与激情抛下,却被苟且和庸碌排斥。高斯柔光下世界,色调却是阴冷的。在我看来只有三处的真的温暖。

第一处是Liewyn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唱起那首“TheShoals of Herring”,那位老人只是摇头,眼神里却是一种光亮。

第二处是Liewyn在BudGrossman面前试唱的“The Death of Queen Jane”,在此之前,刚刚得知了自己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孩子。真情流露,选择了这首异常伤感,完全不适合商业试唱的歌,以至于Grosssman说:“Idon’t see a lot of money here.”

第三处在片尾,Liewyn唱“HangMe,Oh Hang Me”和“Fare thee well”告别自己的歌手生涯。Liewyn最后没有成为现实中范容克,而是在黎明之前选择了放弃。


电影的最后那个穿西服的朋友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鲍勃迪伦。鲍勃迪伦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Farewell”,一首离别告别了Liewyn。鲍勃迪伦就是民谣的黎明,(1963年)以他为代表的唱作歌手正式站上了历史舞台,Folk Rock迎来了最辉煌的六十年代。片中其他歌手都映射着后来民谣时代的那些风云人物(诸如PPM,Tom Paxton,RolandTurner等),他们相较于Liewyn都是上帝的宠儿。

多数人都成为时代里的炮灰与祭品。不会有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不会有生不如死的生活,都不过是普通人。


我们也不过是普通人。如果小说《尤利西斯》中,那个平庸的普通人。



PS:我个人喜欢的一些民谣乐手:西蒙&加芬克,PPM,当然还有范容克。

因为我的外语能力问题,我不敢贸然翻译一些外语字词,所以选择原模原样摘录下来。比如片名《醉乡民谣》是取自范容克的歌词“if I’d been drunk when I was born /I’d be ignorant of sorrow ”然而和片子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太过小清新和文艺腔了。当然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更为专业的朋友来考究了,谨一家之言,见笑于大方之家。


参考资料:

袁越《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

大卫-乔纳伊《美国流行音乐》

《剑桥美国音乐史》

《剑桥大辞典》

《牛津大辞典》


近期文章

热映|《奇异博士》:唯物神棍缚于镣铐亦可越幻想舞奇观

美剧 | 《行尸走肉 S07E02:饮水勿忘掘井人》

热映|《但丁密码》:搞毛!原著里的好东西电影都改没了!

美剧|《西部世界》:人类血泪史的前奏便是机器人的《圣经》

BBC新世纪百佳丨《隐藏摄像机》:在这里,生活像冰川,人像冰川,暴力也像冰川

52 29032 52 15287 0 0 2373 0 0:00:12 0:00:06 0:00:06 2782n>喜欢这一篇内容吗?喜欢就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微信号:funnygrape 吃葡萄不吐葡萄槽我们是一群电影爱好者,及时为你带来最新的资讯、电影测评。 如果想加入我们这个Family或是投稿的话直接在公众号里联系就好啦~!小编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