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地方新闻】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两周年,各地法院成绩如何?

2017-04-28 罗书臻 人民法院报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人民法院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两周年掠影 

        编者按 2015年5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全国法院正式实施。在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了有关中央新闻媒体,对全国部分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的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这些法院有的采取有效措施方便群众诉讼,有的利用信息化和科技手段提高立案效率,有的积极开展诉调对接有效缓解办案压力,有的为群众提供全面、周到、便利的诉讼服务,在立案工作、诉讼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浦东:“扫”出方便和效率


  图为浦东法院,一位律师正在扫描二维码立案。罗书臻 摄


  “嘀”的一声,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的张黎玮律师用手机对准展板上的二维码,扫描完成后,他在手机上输入相关信息,开始了一个案件的立案手续。这是4月18日,记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见到的一个场景。


  “二维码立案没有时间、地点限制,非常方便。”张黎玮的感受代表了许多律师的心声。


  2016年,浦东法院年收案量突破13万件,因收案量和结案量均为全国之冠,浦东法院被司法界戏称为“宇宙第一法院”。如何周全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访当事人、如何快速流转堆积如山的案件,是浦东法院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据浦东法院立案一庭庭长童凌介绍说,手机 “扫一扫”功能给她们带来了启示,于是扫码立案应运而生。据介绍,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浦东法院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完成立案22617件,占同期立案总数的18.18%。


  在浦东法院立案大厅,虽然立案人数众多,但记者没有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号声,回响的只有优美柔和的背景音乐。这得益于浦东法院近期开发推行的无声叫号系统,在立案大厅的每一个立柱上都设置有电子屏幕显示排号,排队者可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实时查看排队进度,系统还通过短信向当事人发送排队进程提醒。


  “无声排队系统下,当事人可以取完号先去办理其他事项,又减少对当事人和法官造成的精神干扰。”作为一名立案法官,童凌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深知嘈杂的环境对人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可能对立案秩序造成的影响,无声排队系统就是她的“点子”。


  目前,浦东法院自助立案数已超过立案总数的50%,“立案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也减少了法院的工作量。”浦东新区人大代表、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晨光表示,科技和信息化,让人民群众在立案工作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武侯:一揽子办理 一站式服务


  图为武侯法院工作人员正在辅导当事人填写诉状。罗书臻 摄


  小桥流水的园林小景、WIFI全覆盖、盲文版诉讼指南、温馨的母婴室、医务室、公众阅览室……4月21日,当记者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发现该院一揽子办理群众多项诉讼事务、一站式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承诺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功能齐全,关键是各种设施和服务都很人性化。”在公众阅览室里,四川扩信律师事务所的张浩律师在等候同事的间隙,查阅相关资料,为立案工作做准备。


  据介绍,武侯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分为职责清晰的四大平台:一是导诉分流平台,配备专门导诉员,为每一位来院群众提供诉讼咨询和引导服务;二是事务办理平台,采用开放式、低柜台的办公方式,将以往分散在各业务庭的101项程序性事务剥离出来,重新梳理后按照对接、办理、受理三大类,分区域分窗口处理;三是商务服务平台,引入银行工作人员和中国邮政工作人员驻点办公,实现现场兑付执行案款,完成支票转账及法院邮政专递的便捷查询,同时为来院群众提供复印和传真服务;四是自助服务平台,为当事人准备了书写台、书写工具及18类常用文书模板,并返聘有经验的退休法官,提供诉讼咨询、文书辅导等服务,书写台对面的电脑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方便当事人上网查询资料,收发邮件等。


  在优化立案配置方面,武侯法院动了不少脑筋:设置动态立案窗口,按需调整窗口职能;推行民商事立案“两两组合”新模式;针对集团案件立案时间长导致排号在其后的当事人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实行分时段办理,避免了立案拥堵;对不愿排号等待且不要求当场立案的当事人,通过立案材料接收窗口递交立案材料,由立案法官集中进行形式审查后,采取电话通知来院立案的形式缓解当场立案压力。


徐汇:“全科立案”+“黑科技”


  图为充满现代和科技气息的徐汇法院立案大厅。罗书臻 摄


  4月19日,当记者走进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股科技化、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立案大厅里,秩序井然。


  据了解,徐汇法院实行“全科立案”模式,即改变以往案件民事、商事、行政、房产类归口登记的做法,实行案件随机分配、随机接待,每个窗口均能受理各种类型案件。


  除了“全科立案”窗口,徐汇法院还设置了“绿色诉讼通道”等特色窗口,作为专为“病、急、弱”群体开通的“快车道”,进行“一对一”导诉。据介绍,立案登记制实施至今,徐汇法院当场立案率达到99.92%,来院当事人等候时间平均缩短30%,。


  “我们还严格落实一次性全面告知制度。对符合立案登记条件的案件,进行当场立案。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法官向当事人耐心释疑解惑,若当事人坚持起诉,则及时依法出具不予受理裁定,保障当事人诉权。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立案庭配合诉调中心法官,做到当天调解、当天立案、当天出具调解书。”徐汇法院院长吴金水介绍说。


  徐汇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里,隐藏了许多“黑科技”,很多是徐汇法院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导览留言机实现三维导览功能、留言功能、查询功能和评价等功能,可以让当事人既能方便地找到法庭,也能方便地找到法官;电子旁听证使诉讼参与人在安检身份登记时自动进行案件信息匹配,并赋予其相应的通行和查询权限;徐汇法院官方网站和网上执行事务中心,提供诉讼事务咨询、执行线索举报等近20项诉讼服务,其中官方网站设置“秦玲妹工作室”“海燕信箱”等特色信箱,由知名法官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多元化的线上智能载体配合“一厅一带”的线下服务中心,实现了法官与当事人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司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安岳:20分钟的承诺


  图为安岳法院立案大厅。徐 珊 摄


  “只要当事人起诉材料齐备的,均可在20分钟内予以立案。”走进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和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岳法院对20分钟立案的郑重承诺。


  4月20日上午,记者在安岳法院立案窗口见到了四川博鉴律师事务所的孟作品律师,他正在为某信用联社的几起借贷纠纷办理立案手续,“今天立案花了不到10分钟。”孟律师露出满意的笑容。


  据了解,针对案件数量激增的态势和群众普遍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安岳法院创新提出20分钟立案的初步构思,从自我主导转变为群众需求主导,通过有效整合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建立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立案流程,形成规范化、严谨化、流程化的20分钟快速立案模式。


  “除了规范的立案登记流程,我们的立案工作还要求人性化的服务。”安岳法院院长李一兵介绍,“为了减少当事人诉累,我们主动提供一些细微的服务,如提供诉状样本、不齐材料邮寄补交等。”


  根据规定,20分钟登记立案也作为人民法庭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各法庭通过开通热线进行法律咨询、电话预约立案,通过上门立案、巡回立案等方式,拉长服务链条,进行线下拓展,保证“20分钟立案”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安岳法院还设立了以“全国模范法官”梁山、“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杨选荣等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充分利用先进模范法官的品牌效应和丰富审判经验,调解矛盾纠纷、参与非诉指导。自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安岳法院实行品牌调解与登记立案双轨运行,采用分离与准入机制结合,使堵塞在立案环节的案件得以简繁分流,两个渠道相互衔接又互通。据不完全统计,实施登记立案以来,品牌调解室受理700余起案件,调解600余件,其中诉前化解400余件,调解率达80%以上。

普陀:与公证对接 与公正对接


  图为普陀法院工作人员在接待当事人。罗书臻 摄


  走进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台上一块“公证咨询”的牌子特别醒目。法院怎么提供起了公证服务?公证与诉讼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交集?这些都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记者看到,涉及遗产继承及相关家事的诉讼当事人,会在第一时间被引导到公证咨询窗口,普陀区公证处指派的值班人员在这里现场提供遗嘱继承、公证委托等相关事宜的咨询服务。据了解, 对于一些继承纠纷、婚姻家庭财产纠纷中,当事人举证困难或一方在外地等情况,实行诉前委托公证机构调查核实相关事实的方式,并出具公证文书,使部分案件在诉前便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直接解决,减轻了审判压力。


  2016年4月15日,普陀法院与普陀区公证处举行诉讼与公证对接协议签约仪式,“诉讼与公证对接工作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家事纠纷案件非诉调解及公证程序前置对接工作全面展开。该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接待咨询800多人次,处理相关纠纷400余件。


  最高人民法院在对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的回复中明确:“将以普陀法院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指导各地法院开展诉讼与公证的衔接工作,为下一步研究与立法提供基层样本。”


  普陀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张骏晔表示,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部分案件在诉前通过公证的方式解决,对诉讼案件形成了合理分流,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


  在普陀法院,诉调对接的内容不只在公证,为推进各类专业纠纷调处的常态化制度化,普陀法院先后与保险行业工会、商事调解组织、区妇联、医疗机构、总工会等部门取得合作,共同建立诉讼与调解对接专门工作室,目前已成立“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多个专业调解工作室,建立了“1+X”调解联动体系,有效在诉前分流一部分案件,节省审判资源,大幅提高了案件调解率。

东坡:诉讼辅导打头阵


  图为东坡法院工作人员在对当事人进行诉讼辅导。罗书臻 摄


  “第一次来法院,心里确实没底,诉讼辅导挺有必要。”4月20日,记者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的诉讼辅导室见到了一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她正在接受立案庭工作人员的诉讼辅导。经过一番辅导,她决定通过调解解决问题。


  “立案登记制度实施后,诉讼案件持续大幅增长,滥诉行为也不断增多,为摆脱困境,我们建立了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模式,在登记立案程序中置入诉讼辅导程序,既全面畅通了当事人诉求反映渠道,又对滥诉行为和无效诉讼进行有效过滤。”东坡区法院院长徐家雄介绍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纠纷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解决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有许多案件并无必要通过成本高、对抗强的诉讼方式解决。”徐家雄介绍说,东坡法院还强化不必起诉案件的分流,通过建立诉讼辅导机制,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把适合诉外解决的纠纷引导到非诉渠道解决。


  据了解,自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东坡法院引入非诉渠道解决纠纷的比例为31.68%,分流简案速审的案件比例为20.15%,最终交由审判庭精心审理的比例仅为48.17%。法官的工作量始终居于可承受的范围。


  “东坡法院聘请我来做特邀调解员,当我得知特邀调解室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等疑难复杂案件,我多年积累的医疗专业知识可以有用武之地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唐明眉曾任东坡区卫生局局长,被聘为特邀调解员的他,为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化解纠纷尽一份力感到很欣慰。


  为实现立案登记制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机衔接,东坡法院强化了登记立案前的对接,通过委派调解机制将纠纷在诉前分流至非诉纠纷解决机构化解,调解成功及时予以司法确认,调解不成依法予以登记立案。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东坡共诉前委派调解案件899件,分流率10.71%,调解成功776件,成功率86.31%。



编辑:韩绪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