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最爱你工作时的样子】吴文山 我亦无他,唯用心耳

2017-06-05 于元植 人民法院报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王庆坨法庭副庭长吴文山的家,距离单位36.6公里,每天驱车往返的时间要用近两个小时。


  “天天这样来回折腾,累不累?”


  “嗨!习惯了!有时候身子会有点乏,但咱们不能让心偷懒呀!”吴文山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换上制服,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精神抖擞的吴文山

  法官的办工桌上,永远不缺少的就是卷宗。吴文山的一天从阅卷开始,一天要开什么庭、联系哪些当事人、会见什么当事人、要不要调查取证、怎样做调解工作等,用吴文山的话说就是“要心里有数。”

吴文山在阅卷

  开庭前,他会和书记员沟通好,提醒一些注意事项。开完庭,他和书记员一起认真核对庭审笔录,防止出现纰漏。

吴文山与书记员核对笔录

吴文山指导青年干警

  实践中,吴文山更喜欢用调解的方式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结案的案件卷宗虽然看着薄,但是工作量可不小,遇到的困难也难以在纸面上反映出来。


  2013年4月26日,吴文山受理了一起涉及400多人的耕地纠纷,当事人之间矛盾尖锐,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械斗,一度把法庭里里外外挤得没有下脚的地方。


  更为紧迫的是当时正处于春耕阶段,如果错过播种节点,将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矛盾会更加不可调和。形势紧迫,吴文山拍着胸脯向数百人保证:“5月1号前一定处理好这个案件!”


  接下来的24个小时里,吴文山坚守在法庭,反复地阅读和整合案件材料,一步步分析案情。捋清了整个案件台前和幕后的脉络之后,他开始制定解决纠纷的方案,一遍遍地站在各方当事人的角度分析思考,一遍遍地查缺补漏。同事回忆第二天见到他的情景:“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和我们说着说着话,鼻子就流血了,他自己都不知道。”


  随后,他稍作休息,又开始了连续3个昼夜的奋战。别人问起那三天他都做了什么用,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听他们说和让他们听我说,最后让他们都同意我说的。”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发包方、转包方、承包方、被雇佣方,四个不同的群体共四百多人,要让他们接受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是很不容易的。吴文山或是上门入户,或是邀到法庭,或是电话沟通,有时和一个人谈,有时和三五个人谈,有时和数十人谈,三天三夜没怎么合眼。

吴文山打电话通知当事人到庭调解

  5月1日,吴文山果未食言,解决方案获得各方一致通过,纠纷化解了。


  事后,同事劝吴文山:“铁打的人也不能这样熬啊!”吴文山笑着说:“不熬不行啊,400来人万一冲动起来,那得酿成多大的事儿啊!再说,对我不过是熬几夜的小事,对人家来说可就是养家糊口的大事!”


  在二十多年的一线审判工作中,吴文山每年结案调解率都达到95%以上,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不计其数。同志们向他讨教调解秘诀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哪有什么秘诀,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多用点儿心就行了。”

当事人送的锦旗

  “我亦无他,唯用心耳!”这是吴文山的秘诀,也不应该仅仅是吴文山的秘诀……


作者:于元植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韩璋 吴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