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用来糊墙的纸片,竟是“镇馆之宝”


2012年2月的一天,一群考古队员来到福建省永定县虎岗乡的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群,进行文物考察。作为曾经的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虎岗乡保存了大量的红色革命遗址,但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和战乱,几十幢革命旧址大楼都已经残破不堪,部分甚至濒临倒塌。


在一间荒废的附属用房壁橱边的土墙上,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馆长王江龙仰头发现了一张泛黄发黑的纸张,抹去上面的灰尘,“法庭日刊”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谁也没能想到,这张用来糊墙的残缺纸片竟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红色法制报。时隔81年,它再度面世。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记者来到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司法足迹”融媒体报道第一站——福建龙岩。


闽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的故乡、共和国的摇篮,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为纪念早期共产党人在闽西中央苏区进行的伟大法制实践,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古田会议纪念馆在古田人民法庭联合承建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展览馆里一千多件历史文物展现了闽西红色法制的宏伟画卷。


4月27日的古田镇,烟雨蒙蒙,脚下的青石板路泛着光亮,放眼望去,连绵的笔架山在氤氲的雾气中更显得莽苍和壮美。笔架山下,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便坐落于上杭县人民法院古田人民法庭。



在展览馆的第五展厅,记者见到了传闻中红色法制报刊的鼻祖——《法庭日刊》,这张泛黄的纸张被陈列在玻璃展柜中,斑驳的印记和残缺的两角述说着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峥嵘岁月与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它对于研究中央苏区法制史,探寻共和国今天走向依法治国道路的历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土楼,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之一,闽西苏区的大型圆土楼、方土楼,更是福建土楼中的杰出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受条件所限,土楼的墙壁大都没有粉刷,为了避免来客衣服刮擦到墙壁上的泥土,长期以来,居住在土楼里的客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将看完了的报纸等刊物用来裱糊墙壁。正是这个习惯,使许多年代久远的土楼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2012年2月,王江龙和几个考古工作队的同事,来到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群进行文物考察。


走进闽西裁判兼肃反委员会旧址,在旧址隔壁一间荒废的附属用房壁橱边的土墙上,一张泛黄发黑的纸张引起了王江龙的注意。抹去上面的灰尘,“法庭日刊”几个大字映入王江龙的眼帘。


这是一张1931年的法庭报纸!察觉寻到宝的王江龙满怀兴奋,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将这张旧纸从土墙上揭下来,生怕弄坏每一张已经发脆的纸片。揭取报纸后,他马不停蹄地请来省、市文博专家进行鉴定。经专家们认真鉴定,认为《法庭日刊》第四期年代清楚、内容丰富、品相完整、保存良好。


《法庭日刊》一经发现,就成为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一种用玉扣纸单面黑墨竖式石印的小报,一期一版,刊名为《法庭日刊》,由闽西裁判兼肃反委员会创办。栏目主要包括判词、法庭消息、裁判执行情况、军事法庭布告等内容。


据福建省、市文物专家给出的鉴定意见,唯一存世的这张《法庭日刊》第四期,无疑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红色法制报。



“闽西是红色法治宣传工作的起源地,这里有全国最早的红色法制刊物《法庭日刊》,巡回审判、群众路线在这里都有生动的实践。”在展览馆门前,古田法庭庭长林建才动情地说道。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古田法庭积极推行“五区三化”工作法,分区设立法律联系站、法官工作室、诉讼服务点,实行差异化、定制化、便捷化服务;开展“审判案例”大宣讲,组建审判案例宣讲团,下基层、进百村,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案例进行普法宣讲,释法析理。


悠悠汀江水,巍巍武夷山。昔日苏区星星之火,今朝大国崛起东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闽西苏区“摸着石头过河”,开启司法宣传的优良传统,为新中国的法治宣传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望历史,今朝的法院人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红色文物<法庭日刊>发现记》,《人民司法》,2021年2月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文字:万紫千丨视频:赵炜烽丨编辑:赵炜烽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