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到王者:孙中山创业了好多次,为什么每次都能融到资
他不是一个擅长战场拼杀的斗士,但长于作战和暗杀的黄兴甘当配角,即使后来闹掰了也尽量表达对他的敬重。
他在海外活动感到事业绝望的时候,别人起义成功后,请他回来担任临时大总统。
他是一位众筹高手,一位路演大人!
他让飘零海外的中国男子欣然为他敞开钱袋,让温婉美丽的各国姑娘欣然为他解下衣带。
他就是孙中山!
一个数次被打败,又数次卷土重来的革命家!
且看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没有钱,不会打仗情况下,靠着口才、眼神、朋友和魅力,如何征服天下!
从小透明到大V的自我包装之路
一首“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去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令“江左梅郎”的名头响彻江湖;后来更得名麒麟才子,令各路争夺天下者个个试图延揽。
孙文先生也曾满腹才华希望面见李鸿章,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显然此路不通。
后来的人生就从“见大V”谈合作,变成了“自己当大V”。
1896年,孙文因为从事革命遭到清政府在全球范围的追查,10月在伦敦被捕。在伦敦朋友的帮助下,孙中山很快被释放,并把自己的被捕过程,写成了一篇《伦敦蒙难记》,经英国媒体发表引起巨大的国际反响。
自述性的爆款文章+外媒的推广+从满清统治者的抓捕中脱逃,三件事代表了孙先生的能力和影响
孙中山被很多青年人视为偶像,有了一批拥护者。有实力的粉丝可以进行大数额打赏。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出身江浙财团,年轻时候以孙中山为偶像,许诺没钱可以找他。直接打电报来,要钱暗号为:A代表一万大洋;B代表两万;C代表三万;D代表四万;E代表五万。后来孙中山发动广西起义,没钱。先发了个A,要来一万,又发了个E,很快五万也来了。
不谈期权的创业合伙都是耍流氓
在“人人都把中国前途问题横在心上”的晚清,孙中山曾经用股份制描述他的创业前景: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好比做生意,帝国是东家生意,民国是公司生意。东家生意赚了钱,只有一个人享受,但公司生意赚了钱,股东都有份。中华民国人民,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
他生于广东,长大在夏威夷,商业文明耳濡目染,对钱并不避讳。和他相比,许多生于内陆省份的革命者就显得更富有战斗气息,比如:“若要中国亡,除非XX人死绝!”这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和深谋远虑的领袖的区别。
众筹高手 靠的是利诱还是情怀
革命事业像创业一样,都得烧钱。香港兴中会宣言里作了号召会员买“革命股票”的规定,每股收银十元,收银后发给入股者一张“银会股票”,革命成功后,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中山还即兴加上了一句广告词,大意是:买革命股票,于公于私都有益,比起跟清政府捐官、买顶子有利可图多了,能够获得十倍的收益,机不可失。孙中山从中筹到港币1.3万元。同盟会曾在美洲发行了“金币券”,售价是券面金额的一半,而捐助了军饷的人,能享受“优先国民”待遇。
孙中山更多是在海外募款,接受海外华侨以及留学生的资助。海外洪门致公堂就长期资助孙中山,有的给别人洗衣服的苦阿姨认捐五元,但当时没有现金,就托人写一张白条给革命党,自个儿慢慢还。
据洪门大佬司徒美堂的后人回忆,司徒美堂曾抵押了美国致公堂四处堂产为孙中山筹得15万美元革命经费。
民国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孙中山先虽个头不高,但生相貌堂堂,眼睛深邃。
晚清民国的政治知名人物大多相貌醒目,比如:
↑↑↑袁世凯↑↑↑
↑↑↑黄兴↑↑↑
↑↑↑宋教仁↑↑↑
↑↑↑汪精卫↑↑↑
与之相比,孙中山面部线条温润,且身材匀称,无论长袍还是立领西装,穿起来都得体好看。而黄兴体态丰腴,穿着西装和大衣时很难合体,有些坐姿或者侧身照片难以藏拙。
孙中山国字脸,五官端正,大眼睛、双眼皮,极富亲和力的面孔,和留着黑髭、小缝眼的黄兴相比,演讲时也格外有优势。
举人出身的吴稚晖原以为孙中山不过是“绿林豪杰”或者“刘秀、邓禹之流”,不愿相见,后来见到孙中山如此“温和端正”,特别吃惊。
在西方选举中,直接选举推选出的总统往往身材堪比运动员,比如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而间接选举的议会制国家就容易推选出胖子,比如英国的丘吉尔和德国的科尔。作为一位直接向海内外爱国同胞众筹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可谓相貌身材皆属上乘。
一个成功创业CEO的语言天赋
生于广东的孙中山母语是粤语,平日跟部下和同志们说国语。他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他早年在檀香山和香港受过教育,也多次前往日本,曾经有过一位日本妻子,后来又和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宋庆龄结婚。据说孙中山还能听懂客家话,粤语和客家话都是和海外华侨交流的利器。黄兴曾经留学日本,日语也很精通。
外语在当时未必是必需品,不过在表达某些复杂概念时就挺有用。就像如今许多老板谈论“长尾效应”和“互联网加”,同样令员工们钦佩不已。
革命成功的秘诀:演讲与技巧
孙中山是个真正的演讲达人,演讲稿就出了好几本。他提倡“日日出而演讲”,“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折断手指的黄兴黄克强哭倒在地)。”
许多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忆,他们正是听了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才投身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曾说过:“余少时练演说,对着镜子练习,练语气、练姿势……”
▶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865t7w5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被实战将军推崇的“空想家”
孙中山一直因为多演说少动手而被评价为“空想家”。
黎元洪就认为:“世人对孙逸仙有错误的认识。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他根本没做什么实际的工作。他返回中国时,革命已经结束。除了一些道听途说的模糊印象外,我几乎没有听说过他这个人……孙逸仙离开中国时间长,与这里的任何势力均无关联。他在国外名气很响,因此他似乎适合这个位置。我从未听说他对革命工作提供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
与中学历史课本上“莫害我”不敢革命的形象不同,黎元洪实际是一个有声望的军官,手握兵权而且疼爱士卒,但这样一个人虽然不服,却非常自然地把位子交给了孙中山。
↑↑↑黎元洪↑↑↑
即使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虽然觉得孙中山是一个吹牛的书生,却在和孙晚宴时受到他的感染,大家对着互呼对方万岁。
“我会回来的”放在别人嘴里说的未必为真,但是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他做到了!他靠着坚定的意志、卓越的口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拳拳的爱国情怀,征服了天下。
链接阅读: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眼里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