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第一救命药丸”——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内幕!
说它是“第一救命药”,未必人人同意,但反对的人也不会多。这年头,年过50的,谁的床头不藏着一二粒“安宫牛黄丸”呢。
2006年北京“同仁堂”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何这次“安宫牛黄丸”又单独列入?
神丸的发明人吴鞠通明明已是“大内高手”,为什么迟迟不敢行医?
安宫牛黄丸外面裹上的一层金箔,是真金么?
安宫牛黄丸采用的犀角,用非洲犀角行不行?
看上去洁净如洗的珍珠,为什么必须用豆腐进行蒸煮?
若无大疫,吴同学还潜水呢
中医的四大经典医学名著是哪四部?说法不一。一种版本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伦》、《神农本草经》。另一种版本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伦》、《千金翼方》、《温病条辨》。
这《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字鞠通),另有一大名作,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主角,“安宫牛黄丸”。
乾隆年间,吴瑭即吴鞠通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秀才家庭。19岁时,父亲因病早逝,吴鞠通“愧恨难名,哀痛欲绝”。吴鞠通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
于是他开始遍览方书,刻苦研读,弃举子之业,而专事方术。一读就是十几年。26岁时,吴鞠通被选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子集医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在此期间,他进一步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名医学说,受益匪浅。
这包装,您或您家中的老人一定不陌生
虽然他学业日精,但他处事却慎之又慎,一直未敢坐堂行医,出手治病。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十七年磨一剑”的吴鞠通在亲朋的鼓励下,施以名家叶天士奋力抢救之法,“六经辩证,三焦论治,卫气营血”,在改良牛黄清心丸基础上,制成安宫牛黄丸等名药,一下子从危重病人中救活了几十人,自此吴鞠通声名大振。
嘉庆一十八年(1813年),吴鞠通在他终生的朋友汪廷珍(时任礼部尚书)的鼓励下,他撰写的《温病条辨》得以刊刻问世,“是书一出,大道不孤”,安宫牛黄丸也从此更为世人所熟知。
手工为安宫牛黄丸包金衣
“温疫门”首药便是安宫牛黄丸
细研安宫牛黄丸的名字。“宫”,指宫殿,君王居住在其中。如果用它来比喻人的脏器,那么心的作用即可被喻为“君”,而心包则可被喻为“宫”——“安宫”一词就由此而来。而牛黄则是这味药的君药(主药),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安宫牛黄丸共由十一味中药材构成,组方严谨,200年来的临床疗效也验证了它的科学性。现在安宫牛黄丸作为名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不能不提到制药名家同仁堂,这是有据可查的。
出身医药世家的同仁堂的创建人乐显扬,曾入清宫太医院,成为一名掌管医药档案的吏目。任职期间,乐显扬利用职务之便,阅读了大量医学典籍和珍贵的医案,对大量古方、验方、宫廷秘方和乐家的祖传配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创立同仁堂药室。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字梧冈),继承父业,将同仁堂移出家门,在商贾云集的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老药铺,同时,在他居住的打磨厂继续行医问药,前店后厂,形成了同仁堂药铺自制各种丸散膏丹,医药合一的同仁堂老药铺的格局。
同仁堂专家鉴别天然麝香
在同仁堂乐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系统地整理编辑过配方的详细记录。第三次系统的修订整理是在同治八年(1870年),由乐氏第十世乐平泉整理校勘,这一次他更把传统配本扩展到16个门类,增收至495种配方。其中所增加的第十六个门类正是“温疫门”,而温疫门中的首药就是安宫牛黄丸。
非洲犀角有热性,不合要求
根据《同仁堂药目》叙,同仁堂的创建人乐显扬曾说:“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
他的语言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药方是可以信赖和遵循的,但如若制药工艺不过关(“修合未工”),药品原料不合格(“品味不正”),就不能充分地显示相应的疗效了。
这个教导和告诫一直被乐氏后人和同仁堂的制药人所铭记。
安宫牛黄丸和其他同仁堂的药品标准就是六个字:“上等、纯洁、地道”。这六个字是有来头的——既是宫廷用药的标准,也是同仁堂制药标准。
“上等” 就安宫牛黄丸的配方来说,写明使用京牛黄、广郁金、当门子(麝香中最好的部分)、雄精(雄黄中的上品)、梅片(天然冰片),这些都是上好的药材。
“地道” 安宫牛黄丸中所采用的犀角,一定要用亚洲犀角,因为非洲犀角(广角)热性,不符合要求。
黄芩则要使用承德产的条黄芩,黄连要用产于四川的鸡爪黄连,还有栀子一定要用红色的,因为红色的栀子是成熟度最好的。
“纯洁” 关于药材的纯洁,主要是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给药丸人工蘸醋
就说鸡爪黄连吧,它虽是药效最好的黄连,可是根都簇在一块儿,里面混杂泥土和须根,所以就得把它扒开。去掉杂物的同时,还得把上面的毛给刮掉才行。
纯洁的目的是为了“净料投料”,使所有的药材都达到洁净,杂质一点都不能有,这才能彻底保证制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其他药材里的异物也是手工挑拣,比如朱砂里若有铁屑要用吸铁石吸走,麝香带着的毛皮要细心筛除。
还有看上去干净的珍珠为了彻底洁净,也必须经过“豆腐制”,即用豆腐进行蒸煮,以便利用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对污垢进行清理。这些都要在药材前处理工序完成。
一两黄金能锤展至一亩地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丸剂,丸剂为原粉制剂,从表面看并不复杂。但是不同质地的药材要经过粉碎、混合、制丸、包装等工序,这就包含了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和诀窍在里了。
手工制作的安宫牛黄丸,基本标准是一料药必须出160丸,正负只许差一丸。这一料药的分量大约是480克,大约相当于240克药粉加上240克蜜,折算出来则大约是3克一丸,可见误差得控制在这么小的范围才行。
同仁堂的药工们,据说在同仁堂生产144年安宫牛黄丸的历史上,从来都未出现过任何偏差,不仅是因为药料的贵重,而且还有那份制药人诚信和诚意。
安宫牛黄丸外面裹着的一层金箔,具有坠痰镇固的作用。关于这层金箔也有说法。
以前在大规模制药时,使用金箔入药是需要有关部门特批才行的,但即便是在世事混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为同仁堂制作金箔的黄金一直也没有断档,也一直是以同仁堂的要求制作。
要把黄金制成金箔,不仅需要极高纯度黄金,还需要千万次的锤制。听老药工们说,一两黄金能锤制延展至将近一亩地的面积,可以想见裹在安宫牛黄丸上的金箔之薄。
制作安宫牛黄丸,不论是下料、研配、搓制、封腊到包装,全部是手工完成。别看蜡皮包装那么简单,它可以保证药丸放置很久,保持药效。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故宫博物院方面曾派人去检查故宫里存放的同仁堂老药,据老药工说,故宫里存放的一些药少说也得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是打开蜡皮以后,里面的药丸柔软,香气俱存。
注:山西中药厂也生产安宫牛黄丸。(可能在那个年代,像青霉素一样,全国的中药厂都共享药方,普惠人民)
来源:河北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