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清华!为什么一定要去清华看看?

侯晋中 2022-04-02

记得第一次陪爸妈逛清华

我妈对小北语重心长地说

“回去复读考清华吧”



到底清华施了什么法术

让万千学子家长着了魔的向往

不仅仅

因为它是百年名校、庄严雄伟

也因为它绿草青青、树木成荫



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园林区的清华大学

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

熙春园(清华园前身)的历史

贯穿了从康熙到溥仪九代皇帝

反映了清王朝的兴衰

经历了中华民族在康乾盛世的

繁华荣耀和咸同光朝的衰败屈辱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近一个世纪以来

它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兴衰与共



跟随小北从西门进校

这一路夏日明媚的景致风物

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清华之美

绿草青青

古韵犹存



刚走进清华

你并不会觉得是走进了一个学校

而是像走进了世外桃园

满眼都是绿树成荫,苍翠欲滴

最先霸占你目光的是


近春园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

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

工字厅以东称清华园,以西部分称近春园



盛夏近春园荷花正在争相斗艳

90年前,朱自清先生曾漫步于此

写下了著名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近春园作为圆明五园之一

是清代咸丰皇帝的旧居

现在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代表景点之一


往东走不多久

就能看到


古月堂



古月堂是清华园的古建庭院

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

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门

至今还完好无损

门前两只白色石狮

院内宁静幽雅

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



“古月堂前一场相遇,旷世情缘一念起”

说的就是杨绛与钱钟书

在古月堂门口的相识相知

被传为一时佳话

如今才子佳人早已离去

但站在这里

那种浪漫也跨越时间扑面而来


工字厅


继续往东,工字厅映入眼帘

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

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

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现在人们提到工字厅

一般指以工字殿为主体的

那所古式大庭院

工字厅初建时

只是供皇室贵胄们别居享乐之用

建校后,便逐步具有了新的文化特色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

就曾在这里下榻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各校代表在此议决发起了

著名的六三运动

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转折



工字厅为清代康熙皇帝的熙春园

在乾隆时期为皇帝御园

后道光皇帝把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

此为以东部分

悬挂匾额上书“清华园”

系咸丰皇帝御笔

清华园由此得名



工字厅共有房屋100余间

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

庭院中既有曲廊萦回、雕甍绣槛之景

又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之姿

朱栏画栋之内

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相互勾连

水杉、石榴、海棠、樱花、松柏等

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荣

禽鸟穿梭其间,相映成趣

令人更觉清幽异常



作为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建筑

工字厅见证了清华的百年历史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

即是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

一直是学校行政管理中心、

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逛清华

最不能错过的还要属


水木清华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

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

这便是清华大学

最引人入胜的景——水木清华



湖畔小瀑布四季水流不息

宛若人间仙境



树梢驻足小鸟欢快高歌

令人心旷神怡



屹立在“水木清华”荷花池北畔的

朱自清纪念雕像

建于1987年4月

像高2.3米,为全身坐姿大理石质地

洁白如玉,象征着他的高风亮节



在荷花池东畔,有一座古式四角方亭

为1917年自今清华大学科学馆一带迁入

原名“迤东亭”

1978年4月,为纪念朱自清先生

改名为“自清亭”

内有金德年书“自清亭”匾额



再看水木清华露台

它原来是个戏台

康熙常来这荷花池边喝茶看昆曲

康熙60大寿时

各皇子在水木清华露台表演昆曲《长生殿》

康熙希望六十甲子又一春

故把此园取名为熙春园

对此地极为情有独钟

可康熙御笔“熙春”园匾,今已不在



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这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上前一步近看正中朱柱,其上悬有

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

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这是当年清华园景象的极致描述

时光流逝,百年之后

这里除了走出

一代代清华学子和诸多著名学者外

留下的还有清华的精神和文化


自西向东这一路

往其他旁的路径继续探寻

还可见到许多美丽的风景


位于清华大学荷花池东土山上的


闻亭



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

亭内有大钟一口,钟声清脆,远及海淀

        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

钟亭被毁

亭内大钟及明代铜炮被日寇掠走

至今下落不明

友人们为纪念闻一多先生

就于1986年被命名为“闻亭”

蓝天白云之下

闻亭高耸颇有君子之风

水木清华之侧

钟鸣釜宛若天籁之音

处处是风景与历史的交融

让你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禁陷入沉思


清华里头还有一片园子也很幽静,就是


绿园



绿园郁郁葱葱、植被齐全、风光秀丽

置身其中令人满心喜悦

绿园每年春天还会百花盛开

那时会有植物协会组织的认花活动

而此处也是夏天纳凉散步的好地方


而校园另一处适宜夏季散心之处要算是


情人坡



听名字就能猜出此处为何得名了

在才子佳人颇多的清华校园里

当然也少不了浪漫

而“情人坡”是首选的浪漫之地

它是万泉河西岸的一处绿地

挨着校图书馆

其实本没有名字

由于仲夏夜常有情侣成双于此散心

故得“情人坡”之名

阳光下的情人坡环境极其幽美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晚上

约上三五好友坐在山坡上

月夜、蝉鸣、谈天说地,人生如此,吾复何求


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风景

都让置身清华之人

迷醉其中,一眼万年



清华之美

中西合璧

千姿百态



除了风景

清华的建筑也是各有千秋,不甘落后

最标志性的建筑要属


二校门


工字厅东边的二校门

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

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常被人们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

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

有了新的大门(即西校门)

此后,就被称之为"二校门"

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

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

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

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

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

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

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





二校门上的“清华园”三字也历史悠远

乳白色的石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纵向的流畅弧度与横向的方正线条完美结合

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


清华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清华大学中部

与二校门隔大草坪相望

是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核心

也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

如今,成为了各院系学生节的举办地

平时,也常有各式精彩的电影放映

或有讲座在此举行



在清华近现代校史上

大礼堂见证了

多次反帝爱国运动在这里酝酿出发和凯旋

1949年以前,这里是支持共产党的青年学生聚会的地方

他们被称作“大礼堂派”

年深日久,它成为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

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


西体育馆



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位于校园西北部

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

历史上有一些重大事件与它紧密相连

“五四”运动爆发之后

清华学校学生在体育馆前召开全校大会

高呼“收复失地”、“废除21条”等口号,决定6日起罢课

之后又在馆内举行“国耻纪念会”

“一二•九运动”期间,体育馆曾做过保护进步学生的“掩体”

  而20世纪50年代初期

清华体育馆曾一度成为毛泽东主席冬季游泳的场所


老图书馆



这是全中国最讲究的图书馆

也为早期“四大建筑”之一

是清华人为之自豪的图书馆老馆

最早落成于1919年3月



看这温暖的红砖墙

古色古香的拱券外廊

还有馆前水池中古朴的铜质喷水塔

让晚上的图书馆显得尤其美丽



据说钱钟书自入学之日起

就立下鸿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

其夫人杨绛先生也曾说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

而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而且,曹禺的不朽之作《雷雨》也诞生于此



  若沿着老馆东侧的环形楼梯漫步而上

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廊

一批两千年前的珍贵竹简就保存在此

一行行古朴的文字在默默诉说着

中华文明那悠远而神秘的源头

  它静静地伫立在这里

永远是清华人精神的家园


说了早期“四大建筑”其中三个了

这最后一个就是


科学馆



清华大学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

与同方部遥相对应

建于1917年4月至1919年9月

科学馆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

红墙灰顶,黄铜大门,显得大气雄伟

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

楼下设有巨型风机,可使全楼空气流畅

科学馆和大礼堂、图书馆等组成了

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

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

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艺术博物馆

 


在清华校园参观了图书馆、科学馆

自然也少不了艺术博物馆

它是目前高校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一座

占地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展厅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

在图书馆阅览群书

科学馆研究天文物理

艺术馆熏陶心灵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校园生活更美好的


而且,清华校园的教学楼也颇为讲究


清华主楼



主楼正对东门,高12层

建筑造型仿照苏联莫斯科大学主楼造型

这里经常承担着接待校外重要来宾的任务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是清华的第一批建筑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

著名学者曾在这里任教

这里孕育出一辈辈才子

是老清华人的精神家园


理学院



生物学馆前象征“生命”的DNA螺旋雕刻

物理系与数学系之间的衔接窗体

数理化三楼环抱的下沉式广场

共同构成了理学院区独特的学术风格

有一种让文科生都想去学理的冲动


美术学院



美院大楼前经常举办

毕业生作品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各类雕塑展等艺术活动

将行政教学与艺术生活完美结合

在清华,足以满足你所有文化艺术上的需求呀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在清华里学习

都会更加积极、不知枯燥呢?


除了以上建筑

园子里还有以“斋”命名的,最著名的是


清华八斋


清华园内有八座比较有名的书斋

分为“前五斋”和“后三斋”

“前五斋”指的是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

均建于新中国诞生前

“后三斋”指的是强斋、诚斋和立斋

均建于新中国诞生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斋

建于1930年

被称为“新洋楼”,共三层

全楼亦呈凹字形,四角设门

曾叫做四院,原为男生宿舍



  “在止于至善”——善斋,建于1932年

曾叫做五院,原为男生宿舍



 “在新民”——新斋,建于1934年

曾叫做六院,原为男生宿舍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斋,建于1932年


静斋是当时的女生宿舍

因其外观酷似炮台

故有“炮台”之称

又因其管理制度严格

男生很难进去会客

故被男生戏称为“堡垒”

“前五斋”中,只有静斋因是女生宿舍

而独处于近春园之侧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平斋,建于1934年

曾叫做七院,原为男生宿舍



强斋是供女学员使用的

所以和同为女生宿舍的静斋相距不远



诚斋为男生宿舍,在清华图书馆北侧




立斋原为男生宿舍

与诚斋前后排在图书馆北侧


宿舍都如此讲究

清华人生活真是充满了幸福

最后不能忘了清华的白色巨人


天文台



天文台前身是建成于

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

在白昼交替、春去秋回中

它见证了清华的发展、困阻、屈辱以及振兴

它如同一个白色巨人,坚挺地站在那里

历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沉默、坚忍

又充满了耐人回味的故事

从姓"气"到姓"天"的改变

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或几个学科走过的道路

更体现了清华人的"气"魄

与他们对人定胜"天"的信仰

  



一轮红日与天文台遥相呼应

大气庄严幽美壮观


清华秀丽的风景、宏伟的建筑让你对它足以一见钟情

而清华的文化底蕴、精神风貌则会让你陷得更深



清华之美

自强不息

薪火相传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

清华这首校歌

表示了中国文化之精神

同时也展现了

清华精神、名校文化

相信这也是吸引学子的根本

一起感受一下


校徽

清华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

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

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校花



2014年《清华大学章程》正式公布

把紫荆和丁香作为校花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丁香花则寓意勤奋、谦逊

象征了学校的良好校风


校风



日晷上刻着的“行胜于言”

正是清华的校风


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这种百年文化的熏陶和校风校训的鞭策下

清华大学人才辈出

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2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有8位是清华校友一百年间,清华培养的优秀人才17万人均在自己的领域各领风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