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十二钗 · 下》(清华才女编写:哲学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
7、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
一切要从很久以前的那堂《政治学原理》说起。
那时,我还上大一。《政治学原理》课前有presentation,会加分。赤裸裸的诱惑下,我有天就大步流星走上讲台字正腔圆如ccav新闻联播主持人 般,做了一场题为《我不是女权主义者》的关于波伏娃《第二性》的读书报告。报告结束我颠颠儿走下讲台心里还直乐呵:效果不错,效果不错!后来,具可靠消息 来源,我班对我心怀叵测蠢蠢欲动本欲下手的几位gg,从此后一个个噤若寒蝉悬崖勒马猛踩刹车。他们私下里评价:这妹纸外表清新森林系,内心金刚又暴力。血淋淋的事实使我不得不承认:我!悲!剧!了!
各位以后当了爹妈,女儿青春期建议教材:《还珠格格》《一起去看流星雨》。吐血强推!
波伏娃和萨特这对雌雄大侠,我先认识的萨特。和认识大神斯宾诺莎一样,我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全集》,文集里收录了萨特的《墙》和另外一位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 《局外人》。1964年,瑞典学院决议颁发萨特炸药奖文学奖,可大侠萨特大手硬邦邦一挥:“我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拒了世人梦寐以求的炸药奖!其 实,做人如萨特般精明,当然知道拒绝领奖当然比领取此奖更能惹起世人的关注,更有轰动效应。不过,萨特视一大笔炸药奖奖金为粪土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滴。
萨特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他很小时爹爹就去世了。在哲学家文学家圈子里有一个经大量统计学数据证明的伪真理:想当大师,你爹是不是李 刚不重要,但你爹必须挂得早。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免父权的管制,不会形成“父亲——上帝”的观念,思想会享受更高的自由空间。比如咱们的卢梭同学、大仲马同 学、尼采同学等都经历过幼年失怙。
人不猥琐枉少年,萨特少年时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猥琐锉男:个子很矮不说,还是个斜眼儿。他锉就锉,还挺 色,从小就喜欢追逐姑娘,可惜自身条件太差,姑娘们都懒得搭理他。追不到妹纸的萨特内流满面,仰天长啸:“哥以后要成为司汤达和斯宾诺莎!”。多少年后, 他果真做到了一半文学家一半哲学家:他左手蘸文学之饱墨,右手提哲学之妙笔,由锉男萨特成功转型为战后“存在主义”江湖里义薄云天的大侠萨特,成为大侠的 萨特虽然还是矮个子斜眼但却再也不用发愁妹纸,只见他: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1929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习时,萨 特认识了小自己2岁的西蒙娜·德·波伏娃。与世间所有正当龄的小情侣一样,他二位也是:干柴烈火一拍即合山盟海誓私定终身;可与世间所有正当龄的小情侣又 不一样,他俩的山盟海誓惊世骇俗:“我们之间永不说谎永远挚爱对方,但我们永不结婚永不干涉对方同其他人的其它爱情!”从此后,没领证的萨特和波伏娃开始 了非法同居,他俩非法同居了50年,契约爱情了一辈子。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到底是个啥,还要从18世纪的哲学讲起,那时候哲学为了和神学 作斗争,为了否定神性承认人性,所有的理念都强调“本质先于存在”,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这种“本质”在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叫“理 性”;在托马斯·阿奎那那里叫“上帝知识”,在笛卡尔那里叫“观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到了萨特这里,他开始和传统的哲学决裂:他主张“存在 先于本质”,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客体世界荒谬荒诞,人生由此痛苦孤独。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却应追求自由,不断选择,我们在 自由选择时又应该承当责任,自由和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在的存在”,就是“物”的存在,它无意识无目的无理由,它就是 它,它孤立而偶然,因此萨特讲:现象即本质。另一类是“自为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有意识的存在,是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性,强调行动的永恒可变 性,它要改变自在存在的永恒性。个体的人没有不变的本质,他自身的现实境遇和自由选择创造了他的本质。一言以蔽之,萨特的客体世界是“自在存在”,主体世 界是“自为存在”,人边追求自由边承担责任,在行动中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
在萨特看来“他人就是地狱”,这句来自剧作《禁闭》里的名言曾 一度让萨特置身于口水战的中心。萨特这句话不是让大家去仇恨他人。他只是在研究“自在存在”“自为存在”的同时,探讨另外一个存在即“为他的存在”,研究 “人”就绕不过“他人”。在萨特看来,如果现实中你和他人关系恶化,那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如果你太依赖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如果你不能正 确认识自己,那自己个也是自己的地狱。面对这些精神地狱,人要以自由为武器,改变行为,打破依赖,我们不能作茧自缚,我们要砸碎地狱,凤凰涅槃!
20 世纪是萨特的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满目苍痍,道德理想幻灭,人们苦闷消极。萨特的存在主义一方面指出现实的荒诞,但另一方面又给芸芸众生指出 一条出路:自我选择。萨特的存在主义将哲学介入生活,哲学和人民群众可以来个亲密接触,哲学的亲和度也被发挥到极致。存在主义为不合理的现实找到了合理的 支撑点,于是,风靡一时。今天,存在主义的浪潮已经渐行渐远,然而,是浪潮它就会惊涛拍岸,它离开的力量有多大,它涌回的力量就有多强。当下的我们正生活 在是一个饶舌和平庸的时代,我们也许会将“郁闷”“悲催”“纠结”等词汇轻易挂在嘴边,但我们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存在主义那种激烈和极端的焦虑感,那种关于 痛苦和绝望的真诚情感。存在主义以极端的方式告知世人:每个个体都必须承担他无法放弃的自由!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西西弗几十 年如一日滚着石头上山,石头到山顶再滚下来,无论再虚无再荒诞再徒劳,西西弗还是哼着小曲不问明天。西西弗无疑是幸福的,他选择了自己命运,他又高于自己 的命运!
存在主义被萨特和加缪诠释得炉火纯青,其实早在他们之前,早在19世纪末,尼采、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位大师就已经在著 作中完整表现出存在主义的主题:绝望,虚无与荒诞。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借基里洛夫的理性自杀观表达了自由的逻辑起点必然导致自杀的结论:“谁如果 仅仅为了战胜恐惧而自杀,谁就证实了人的完全的,绝对的自由,谁就立刻成为上帝”。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结束这近百年的时间,西方文明 整体遭遇了黑暗时代。老子曾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陷入集体性苦难,文明内部也出现悖谬与慌乱,思想被迫对历史的悖 谬做出回应。于是,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它残酷却又伟大,正如萨特所说:“我抵制的恰恰就是绝望,我知道我将在希望中死去,而我必须为这种希望创造一个基 础。”不错,面对人生那虚无和荒诞的无限深渊,就让个体的自由选择接受考验!历史的残酷造就了思想的极端!
讲完萨特,我们讲讲波伏娃。其 实,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和咱们中华民族的相似度很高,它就是法兰西民族。这个民族和我们一样讲究口腹之欲,散漫无组织喜欢窝里斗,且爱俗世生活爱得死去活 来,世界上只有法式大餐可以和中华美食相媲美,当然法国人也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很自恋喜欢自我崇拜。这种自恋表现在文人身上就是——自传体。法国盛产自传 体,自传体回忆录基本可以信手拈来。比方说,卢梭的《忏悔录》,司汤达的《自我崇拜回忆录》,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等。到了女侠波伏娃这里,她将 自传体回忆录演绎得淋漓尽致,她一共写了七部!波伏娃的所有作品中,我个人感觉除了她获龚古尔文学奖的小说《名士风流》,和被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第 二性》不错外,其它作品有如鸡肋:思想上于萨特她略输文采,文字上于咱们的法国情人杜拉斯她又稍逊风骚。
波伏娃在思想上紧跟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在《第二性》一书中她提出世上本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女人本性:“女人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第二性》方一付梓,就立刻被罗马教廷列为 禁书,这世道什么都是越禁越畅销,一时间《第二性》搞得洛阳纸贵。波伏娃的《第二性》一书共分为二卷:第一卷“事实与神话”,她从经济学,生物学,历史 学,经济学等角度研究女性问题,向大家详细演示了妇女今天所处地位的演变史;第二卷“当代妇女的生活”,波伏娃分析了女人是怎么成为弱者成为第二性的,并告诉大家:女人不是月亮!女人应该走向独立和解放!
《第二性》用今天人的眼光看,估计也谈不上是一剂猛药,可放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它的出 现就是重磅炸弹,强烈的夸奖和恶意接踵而至。有人骂她“性冷淡”“慕男狂”“阴茎崇拜者”,因为在书中大量讨论了关于女人流产堕胎问题,她又被怀疑为: “堕胎狂”,更有哥们儿大半夜敲波伏娃家大门:“大姐呀,俺媳妇不小心怀孕了,无痛人流医院求推荐呀!”波伏娃差点得精神抑郁症!
波伏娃总会让我想起咱们国家一位也被众人骂得狗血淋头的大妈:李银河。话说咱们银河系大妈因为研究同性恋问题,一直饱受非议,嘴巴恶毒点的直接攻击她:“是不是 王小波死太早,大妈你难耐闺房寂寞,才研究这些床笫之事之事?”虽然,银河系关于同性恋研究的很多结论我不甚赞同,但她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学术研究的态 度与方法却是不容质疑。为此,我要很厚道地站出来替银河系大妈和波伏娃等女前辈说句话:你娃儿不要乱讲话,你晓得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不,不要粗鄙如东坡满 脑子都是坨牛屎,看世界都是牛屎!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我们一辈子所向披靡的存在主义江湖大侠萨特最后也败给了杀猪刀——岁月,他开始尿裤子,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最后的日子里,波伏娃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他。弥留之际,萨特紧握波伏娃的手:“哦,我亲爱的海狸,我爱你!”波伏娃上 前,轻轻吻他。不错,他曾经养美人,她曾经蓄面首,可他爱她,她也爱他。烈焰红唇,高跟黑丝,性感有余,可深刻不够,波伏娃是唯一一个可以和萨特茶余饭后 平等谈论存在主义的女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波伏娃于萨特,是过冬的衣服。萨特和波伏娃之间的契约爱情是精神高度契合之爱,这种爱不用每天说,也不 用每天做!
古来圣贤皆寂寞,还好,萨特有波伏娃!
平心而论,没有波伏娃,萨特仍然可以成为萨特,仍然可以在存在主义的江 湖里,和加缪平分秋色,星光熠熠!可波伏娃没有萨特,成不了波伏娃。一个女人若要和整个世界对抗,若要和整个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对抗,谈何容易!但是波伏 娃心无畏葸,当对手敌人上前挑衅,她手握女权主义的宝剑上阵迎敌,一招一式她挥得气定神闲,行云流水,因为她知道:她背后,萨特在!
古来女侠多寂寥,还好,波伏娃有萨特!
作为晚辈,我敬称波伏娃和萨特一声“雌雄大侠”,他俩曾经手挽手,肩并肩,在战后思想萎靡没落的文学界,哲学界杀出了一条存在主义的血路,成为很多人的思想 领袖。可作为晚辈,我还要不敬地称呼他俩一声“雌雄大盗”,不错,是“采花大盗”!我没准备为他俩的滥情私生活护短遮丑!萨特小时候因为个子小长得丑被男 生欺负被女同学嘲笑,所以成名后的大侠萨特也难以摆脱童年阴影,他总是喜欢周围靓男美女环绕。萨大侠爱哲学更爱美人,一辈子女友更换频繁,他潜规则女学生,他和养女不伦恋,他泡完姐姐换妹妹。而波伏娃是双性恋,她和萨特,萨特的女友们玩3p,她把自己的女友献给萨特,她为萨特拉皮条,她连萨特小女友的小 男友也不放过!面对一群文学女青年哲学男青年粉丝团,萨特和波伏娃相对一笑,笑容暧昧复杂又邪恶,他俩没事干办个“女权主义超女”“存在主义快男”大赛, 海选海选,前十名直接填充后宫。对此,我很客观地评价他俩为:
一对流氓!
是大师就了不起啊!是大师就可以随便耍流氓啊!一夫一妻制(monogamy)虽说在学理上有问题,但是在找到更合理的制度代替它之前,你俩就不能打着追求绝对自由,反抗传统的旗帜随便滥情。要是大家都向你们一样,那艾滋病绝对泛滥,人类迟早完蛋!
对于女权主义,我也颇有微词,尽管作为一名女生,我要向每一位女权主义前辈们鞠躬,感激她们为争取我们的应得权利做出的牺牲和努力。但我又不得不承认,女权 主义运动越走越偏,很难成大气候!如今,男人们一听女权主义,一脸睥睨:一群生理周期紊乱内分泌失调不男不女的女人们又上街骂男人骂社会去了!世人误解女 权主义,不怨世人,女权主义自己难辞其咎!女权运动队伍里如今鱼龙混杂,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看问题深度又不够,把女人沦为第二性归结为男人和社会,故 而,运动一不了心就流于形式,成了控诉男人诅咒社会的吐槽大会。其实女人沦为第二性,宗教,教育,环境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们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 的本质在于:私有制和生产方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里说得很清楚:“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 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当私有制出现,女人开始变成丈夫私有财产的那一刻,女人就开始沦为第二性!这就是为嘛儿在原始母系 氏族公社,生产方式以女人为主导,你想成为第二性都缺乏社会基础!
其实,在私有制还没被消灭掉的今天,怎样做女人和怎样写paper一 样,有难度系数但同样有技巧存在。我觉得女人没必要没事干就非得和男人们一较高低,一分胜负。较劲儿叫板儿,只能证明我们内心不自信,已然觉得自己个是弱 势群体了;也没必要一副大义凌然:泰坦尼克号都要沉了,男生们给你让救生艇的座位,你还学究气地讲男女平等,讲女权主义。殊不知,在自然界,遇到危险敌 情,雄兽都会第一时间保护雌兽和幼兽,道理很简单:保证物种延续性是第一!
萨特和波伏娃好炮友一辈子没结婚,当时的小青年们视他们为精神 偶像,纷纷东施效颦着,一时间法国结婚率骤降,离婚率猛增。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也因为资本的强势出场,吹响爱情婚姻家庭的资本主义化的号角,婚姻关系 悄悄异化着:有了裸婚、闪婚、隐婚,还有一部用2B铅笔写得《婚姻法》,夫妻婚姻是个啥儿,我还是槛外人,不敢乱发表意见。
但咱们的哲学男恩格斯在本质上定义了夫妻:“一夫一妻的起源绝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绝对没有共同之处……它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
唐朝文艺诗人李冶在情感上定义了夫妻:“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至亲至疏夫妻,说得再对不过,可到底还是太凉薄。我的想法是:人嘛,要么就活个难得糊涂,什么都太明白就没意思了;要么,就学习哲学,彻底认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然后,依然爱它!
8、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
(……)
(……)
9、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
如果各位像我一样曾悲催地准备过GRE,那么一定会对这么个拉丁文词汇记忆犹新:“annusmirabilis”,它的意思是“奇迹年”。
史学上称1905年为奇迹年。这一年,有一位长得像猴子的犹太青年发表了5篇论文,尽管这些论文后来推动了人类世界科学,哲学研究事业跑步式地向前发展。可在当时,这些论文的发表却犹如石沉大海,毫无波澜。多年后,这位犹太青年终于获得了炸药奖物理学奖,开始实至名归,扬名立万,连史学界也主动向他示好,以他的名字命名了1905年。
同样,在1905年,另外一位犹太学者发表了3篇论文,本来指望着拿点论文稿费,回家讨老婆欢心的这位苦逼犹太医生打死都没想到,他的论文在当时保守的德语学术界排山又倒海,男女老少群起攻之:“下流胚”、“色情狂”、“登徒子”。他开始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用来养家糊口的私人诊所也备受连累一时间门可罗雀。然而,多少年后,他也同样一不小心沦为名人,一脸青春痘的青年们都喜欢色迷迷地讨论他的理论,他的书成为了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
你猜的没错,第一位犹太青年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位就是本文的男猪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1905年发表的那三篇论文分别是:《多拉的分析》、《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性学三论》。又过了很多年,这两位已经在学术圈把握了话语张牙舞爪权呲牙咧嘴的犹太大牛在柏林亲切见了个面,谈话内容可以摘要为:《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paper》。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大家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总喜欢仰视膜拜熠熠发光的英雄,可却从未思考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星识英雄于未显之时。
开门见山,弗洛伊德是个居家好男人,尽管他的研究内容开放又前沿,尽管他著作中“性变态”、“性冲动”、“性倒错”之类的词汇高频度出现,但这并不能证明弗洛伊德就是个色老头色情狂性变态。弗洛伊德是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在最好的年龄谈了一次爱,结了一次婚,娶了一个老婆,一辈子琴瑟和鸣鹣鲽情深。虽说他的女学生中不乏香艳之流,比方说尼采同学一辈子的香飘飘优乐美:莎乐美同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美女弟子。可尽管如此,师生之间也从未有半点花边新闻传出来。然而,这世道总是如此荒谬,理论的怀疑批判总会上升到人格的怀疑批判,舆论放不过弗洛伊德,诋毁之词不绝于耳。为证明自己,苦逼的弗洛伊德不得不放下男子汉的尊严,他自曝短处:“哥不是色情狂,哥从41岁开始就停止了滚床单,有木有有木有!”
苦逼医科生弗洛伊德最有名的一本书叫做《梦的解析》,写完这本书时,弗洛伊德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在扉页上用维吉尔的诗题词:“假如哥不能上撼天堂,哥将下震地狱”。可怜的弗洛伊德打死都没想到,天堂地狱他到底没够着,唯一撼动的却是自己个了,因为这本书花了8年才卖了不到600本。这都怨当时的图书编辑不谙市场之道,要是打上个“周公解梦,预知未来”的小广告,怎么也不至于落个如此惨淡的下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我可以为大家简单概括为四部分:无意识理论、梦的理论、性本能理论与人格理论。其中,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所有理论的出发点。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弗氏又建立了梦的理论、性本能理论以及人格理论。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意识包含了两大类: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就是能为大家所认知的观念的集合体;而无意识潜伏在意识之下,不为人所知。无意识又可分解为:能转化为意识的前意识,压抑很深不能转化为意识的无意识(也叫潜意识)。弗罗伊德曾打比方说,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犹如冰山,那些显现出来的意识无非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无意识才是藏匿在水下冰山的绝对构成。无意识是人类行为背后真正的推动力!
关于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弗洛伊德有个生动的比喻: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一座三层小楼。楼顶住着意识先生们,他们温文尔雅高尚有道德;他下面住着前意识们,这些人比较安静守礼。在楼梯中间有一位警察站岗,但是警察叔叔对前意识们比较nice,他们可以经常上楼拜访意识先生们。住在最底一层一天叽叽喳喳,骚乱不休,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就是潜意识们,他们每天都企图逃过警察叔叔的监控,溜到楼上打扰意识先生。这群狡猾的潜意识们要么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前意识,要么就当夜晚来临,警察叔叔睡着了,他们就蹑手蹑脚偷偷溜了上去。
潜意识的夜间作案其实就是人类的梦。
弗洛伊德解释到:“梦,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和荒谬的;也不是像有人所说的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乍醒的产物。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梦者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如果要要一句话概括梦,那就是:梦是这群潜意识们愿望的冲动,梦的本质就是愿望的达成!
当然,这种愿望的达成不是那么地大马金刀直截了当,它有可能经过多层扭曲,又伪装地面目全非。所以你的梦面(manifestcontent)大多是隐秘晦涩、支离破碎、毫无逻辑,但经过福尔摩斯似地抽丝剥茧侦探一番,你的梦底(latentconten)正是你那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真实释放。将梦底变成梦面,会经过凝缩(condensation)、移位(displacement)、象征(symbolization)、退行(regression)等造梦工作,这些梦工场的工作大胆新颖,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于是,你发现你那五花八门梦面与真实的梦底总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着。
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曾说过:“凡是掌握精神分析学知识的人,无异于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懂了弗氏梦的理论,你就突然发现所谓的周公解梦,尽管是伪科学,但是它有着一定的科学成分。比方说“梦是反的”这句老生常谈,我就可以给大家做个弗洛伊德式地解读:晚上你做了一个噩梦,结果发现第二天你却吉星高照红鸾星动,于是你说:看吧,梦是反的!其实在潜意识里,你对第二天发生的那些事情过分看重过分忧虑,于是焦虑的潜意识夜间溜进意识层里行凶作案,成为噩梦。但正因为你在现实中的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这些事情可能才真正成功于是才有了吉星高照红鸾星动。再比如晚上你梦到自己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起来才发现自己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你失望:看吧,又是一场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梦是反的!其实,你是如此渴望成功渴望出人头地,而现实又残酷如碉堡,你很难攻下。于是,你渴望成功的愿望在梦中得到实现,但在现实里你依旧是卢瑟悲伤依旧逆流成河。
也许你会问,既然潜意识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人类的潜意识来自于哪儿?弗氏继续回答:性本能是潜意识的动力来源。性本能就是力比多(Libido),它是一种性冲动的机能,是对快感肆无忌惮追求的一种驱动力。性本能并不仅仅是生殖意思上的性。比方说,婴儿幼时对母亲乳头深深依恋,这种性本能,在婴儿长大成人后,可能就转化为抽烟,酗酒等行为,这种行为延续了婴儿在口欲中得到的快感。力比多就像人饿了要觅食儿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一种本能。在无意识的众多本能中,力比多这种性本能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力比多,就有了“俄狄甫斯情节”(恋母情结),有了“伊拉克特拉情结”(恋父情节),这都是性本能到了青春期,以亲属为对象,来发泄力比多。
弗洛伊德到了晚年,在无意识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人格三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本我”以追求快乐为目的,是力比多的大量储存器。它原始简单,无理性无道德;“自我”代表理性与常识,它来源于本我,又作用于本我,试图用现实原则来代替快乐原则引导本我。弗洛伊德说本我是马,提供能量;自我是骑手,驾驭着马引导马发挥能量跑向正确的方向。“超我”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是自我的高级部分。如果说“超我”是天使,那“本我”就是魔鬼,而“自我”处在良心与欲望之间。还有个很可爱的说法:“超我”是唐僧,“本我”是八戒,“自我”是沙僧。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黄色段子:“马克思与弗洛伊德都解放了人的下巴,一个是上面的,一个是下面的”。编笑话的人显然了解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但又浅尝辄止。马克思的理论不是解决吃饭问题,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不是主张性解放。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力,而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本能(即力比多)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我最喜欢的两个哲学家其实就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他俩的共同点很多:一都死了;二都是犹太男人;三后世对其的评价都毁誉参半。可谓石头与鲜花起飞,唾骂共喝彩一色。当然,如果你学哲学已学到到心明眼亮,你就会轻易发现,哪位哲学家的理论对现实影响最大,他的追随者和诋毁者就成比例上升。这就是为嘛儿有的哲学家外行都不知道是谁,内行也不过写paper时引用下;而有的哲学家却引来无数的反对者写无数的文章试图攻击他,但他永远比他的攻击者们都伟大。所以,马克思在我眼中是英雄,在他人眼里可能是妖魔。同样,有人认为弗洛伊德是科学大师,有人认为他是江湖庸医。毕竟Freud(弗洛伊德)离Fraud(骗子)也只是一字之隔。
因为马克思,我看清了社会和历史,因为弗洛伊德,我看清了人的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虽然不是玄之又玄的读心术,但掌握了它,无论本质藏得再深扭曲得再厉害,你都能轻松把握。于是你知道了:那些高傲的家伙内心其实是自卑的;那些打着开玩笑的旗子说出来的话里,其实都是有真实的成分的;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口误,其实你内心深处是希望这样的。因为弗洛伊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这群哲学家:萨特成名后风流成性,那时因为他小时候曾被妹纸们深深鄙视过,自卑心作祟他亟需证明自己个;叔本华厌恶女人甚至打骂女人,那是因为他爹自杀,他妈又是个强势自私的女强人,喜欢寻欢作乐且对一辈子对叔本华挖苦打击惯了;尼采说见女人要带上鞭子,这娃儿从小生活在聒噪的女人堆里,对女人他想靠近又充满恐惧。因为弗洛伊德,我们甚至可以弗洛伊德一下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晚年对名利异常地热衷,那是因为他年轻时家庭负担过重,书卖不出去,理论界又不承认他,他穷怕啦!
弗洛伊德之后,文学界哲学界艺术界刮起一阵精神分析之风。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是弗洛伊德的忠实粉丝,他的画中充满着弗洛伊德梦式的呓语。2010年,导演诺兰拍了一部名为《Inception》(《盗梦空间》)的电影。这部大胆荒诞但又构思精致,推理缜密,充满视觉美感的科幻片看得我小宇宙蹭蹭爆发,倘若我有天失业在家,我定要当编剧为我们这个讲究现实的国家写点充满哲学思考味道的科幻剧本,或者写个哲学版《生活大爆炸》。《Inception》的理论支撑点其实就是弗洛伊德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理论,以及梦的形成理论。因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就有了片中的多重梦境,当莱昂纳多扮演的盗梦人Cobb试图进入目标人物的梦境时,根据弗洛伊德“梦的防御”机制,潜意识要保护自己,于是有了片中激烈的打斗枪战场景。
电影结尾,Cobb在对早已死亡的自己却在梦境中构造出来的妻子Mal说的:I’dmissyoumorethanIcanbear,butwehadourtimeIhavetoletyougo.Ihavetoletyougo.(我想你想到不能忍受。我们有过一段属于你我的共同时光,但现在我要放你走了,而我必须这么做!)看到这里,我直接泪奔。
其实,你我应该庆幸,我们都还年轻,世间七苦之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我们未曾全部遭遇,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不幸也无非是失恋挂科木有妹纸。人生这条路越往前走,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愈多折射现实的意识,也就会产生愈多我们本想隐藏却欲盖弥彰的潜意识。心理严重负荷,步履愈发蹒跚。所以,就让这条路走得轻松些吧,该letitgo的letitgo,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路人甲注定也只是路人甲。
当你遭遇不幸,总会有热心肠的人千篇一律地安慰:“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可说着容易做着难,何况有些坎儿真得高似珠穆朗玛。所以,《Inception》之后,且当人生是多层梦境吧,结束这个梦境,下一层梦境里你我照样全血复活精神焕发。连加菲猫小朋友都知道“梦想决定现实,我要多睡一会啦”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擦干眼泪,
然后洗洗,睡吧。
10、毒舌男叔本华
大文豪歌德过腻了万花丛中过,叶子总沾身的日子后,终于心定了来:他老人家娶了一位名叫乌斯庇尔斯的姑娘。这位姑娘年轻貌美可惜出身却非常贫贱,那时的德国上流社会虚荣成风,极其讲究门第出身,于是乎,歌德和乌斯庇尔斯就惨遭封杀。就在歌德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玲珑八面长袖善舞的上流社会交际花向他打开了大门,这位交际花正是当时风头正旺的宫廷顾问兼言情畅销书作家:约翰娜·叔本华。
感谢约翰娜·叔本华,因为她生了一个儿子叫亚瑟·叔本华;
感谢约翰娜·叔本华,她的自私冷酷虚荣,使得他的儿子成为一辈子持续不断地厌恶憎恨女人的唯意志论大师悲观主义者亚瑟·叔本华。
当歌德参加完约翰娜家的各种party沙龙,并与小叔本华交流之后,曾对约翰娜叔本华夸道:“您的儿子日后会有惊人成就的!”这句溢美之辞要是被别的母亲听到,定会涕泗横流:“华华呀,为娘高兴呀,你好好学习,妈咪这就给你去买脑白金补补脑。”可惜,约翰娜这位强势精明又自私的极品母亲,听完之后反而怒从心头起:哼,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还是公和母!于是在一次争吵中她残忍地将儿子推下楼梯,屁股摔成三瓣的叔本华眸中含水,牙咬双唇:“死老太婆,你给我等着,终有一天你会因为我才留名青史!”
叔本华说对了。很久之后,世人早已记不得还有位叫约翰娜的言情小说家,却会在提到叔本华时,顺便提下叔本华他妈约翰娜。
毒舌男叔本华是个富二代,他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他的家族和曹雪芹家一样富甲一方,全盛时都曾接驾招待过国王。然而,叔本华却没有像宝玉一样成为纨绔公子哥常年混迹于粉脂堆,出人意料的是,金堂玉马公子哥叔本华却成为了厌恶女人尖酸刻薄的悲观主义哲学家。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他爹和他妈那不幸的婚姻谈起。
老少配向来隐患多,叔本华他爹比他妈大20岁,他爹是精明商人冷酷寡言,他妈是文艺女作家爱幻想爱浪漫,二人婚后性格极度不合,约翰娜不爱丈夫,也不爱儿子,她热爱觥筹交错的交际花生活。此外,叔本华家族有精神病史,他奶奶疯了,他的二个叔叔也是疯子,叔本华他爹后来也因为饱受抑郁症自闭症的折磨,自杀了。叔本华将父亲的自杀归咎于母亲成天浪在外面不体贴照顾父亲,母子间,嫌隙遂生。从此后,缺乏家庭温暖的叔本华在悲观主义哲学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叔本华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绕不过三件事: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诋毁女人;三骂黑格尔是坨屎。叔本华将对母亲的厌恶之情很不理智地上升到对天下所有女人的厌恶,他说“只有男人的智慧被性冲动所蒙蔽时,才会称那些矮身材,窄肩膀,大屁股,小短腿的性别为美丽。”在一次和女邻居的争吵中,他粗暴地将对方推倒,导致邻居致伤致残,法院判他给女邻居支付一辈子的生活费,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老妇死,重负释。”
叔本华非常讨厌黑格尔,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一旦相逢就抽风,叔本华到柏林大学当老师时,黑格尔正在柏林大学如日中天,他的哲学课不仅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上还站满了人。为了和黑格尔分庭抗礼,顺便证明下自己,叔本华很自负地将自己的课程排在和黑格尔同一时间段。于是乎,这样的场景就出现了:上课时隔壁黑格尔班上门庭若市门都快被挤坏了,这边叔本华班上冷冷清清两三个学生。上课铃一打,还有一个学生一脸通红站起来说:“老师,不好意思呀,我走错教室了。”叔本华彻彻底底沦为了黑格尔的手下败将。从此后,叔本华骂黑格尔就骂上了瘾:“江湖骗子,精神怪物,屁眼哲学……”
叔本华养了一条狗,他这一辈子和人处不来,和狗感情到挺好,他给狗起了个名字叫“世界精神”。后世很多不懂哲学偏又喜欢仰视哲学家的人们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差距呀差距,我家狗叫旺财,大师家狗叫世界精神,大师不愧是大师呀。”对此,我很无语。“世界精神”是黑格尔的专有术语,在黑格尔那里世界历史就是世界精神的发展过程。试想下,当现实中黑格尔手下败将的叔本华看到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向自己摇尾乞怜,虚荣心终于能在yy中得到一番满足。
叔本华30岁就写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写完后,他出门旅了个游,内心焦灼不安地等待着大家的赞美或是批评,可悲剧的是,竟然没人搭理他,他的书完全卖不出动,最后都贡献给村头厕所当纸了。其实,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倒不是因为他们个个命运多舛感同身受,主要是他们太闲了,日子太平淡于是就有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可以去抱怨生活,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呗。除此之外,大家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哲学书,难得大家都能看懂。这本哲学书里没有康德学究式地概念,黑格尔的晦涩文笔,斯宾诺莎的高深几何学方法,它风格清晰明了,偶尔还有个小幽默,全文都紧凑地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人生就是斗争,就是一部悲剧的苦难史!”
我建议喜欢哲学的孩纸们,千万别错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看完此书,你会内力大增。比方说,情人节到了,你妹纸撅起樱桃小嘴向你抱怨:“隔壁实验室的mm,情人节收到gg送的200欧的包,你送我200欧的电阻,你一点不爱我。”这时,你就要气定神闲地回答:“来,妹纸,听哥给你讲讲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意志吧。”《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Vorstellung”被翻译为“表象representation”,这个词在德语里其实还有“剧本”和“歌剧表演”的意思,英文的翻译不是那么精准。叔本华认为印度教的概念“摩耶(maya)之幕”即“幻想之幕”才最符合他的原意,而“意志”与“梵天”最为匹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篇第一句就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在叔本华看来,整个世界首先是作为人类的印象而存在,对人而言,直接存在的不是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印象,花非花,雾非雾,人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花与雾。然而,在所有的表象之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个东西老宅男康德称之为“物自体”,“现象”能为人所感知,而“物自体”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叔本华进一步指出,这种“物自体”就是“意志”,“所有生物都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直到他们加快步伐”。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好比牙齿食道肠子是客体化的饥饿,生殖器官是客体化的性欲,意志总要把自己表现为可见的世界。
叔本华进一步指出世界就是意志,所以它充满着痛苦和狰狞。意志即是欲望,欲望总是沟壑难填。一个欲望倒下去,十个欲望站了起来。娶了红玫瑰,白玫瑰成了床前明月光,红玫瑰沦为墙头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红玫瑰成了心头一颗朱砂痣,白玫瑰沦为一粒饭渣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范冰冰与李冰冰不能同娶,欲望永远不能满足,意志永远是饥渴的意志。对于人生,痛苦才就是基本刺激,而快乐无非是痛苦的暂时中断,如果你此刻没有被痛苦所包围,那很快无聊就会侵入。好比我们一开学就痛苦,一放假就无聊,“人生犹如钟摆,摇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如果你的痛苦比别人多,不是因为你感情丰富没事干悲天悯人,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最低等的生命能感受到很小程度的痛苦……一个人越是有智慧,他的痛苦就越多。”人家草履虫不怎么痛苦,是因为人家的感官系统还有待进化,而聪明人总是见多识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记忆力强,对感受的痛苦比一般人多,所以,天才其实最痛苦!
人生说到底,就是斗争!自然界弱肉强食,每个物种都在为物质空间时间而战,螳螂捕蝉,自有黄雀在后;而人世间,也充满着倾轧冲突,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的战场牢房刑场。既然人生就是意志,意志就是斗争,意志就是痛苦,那如何消解痛苦,摆脱意志呢?叔本华提出了两条道路:一通过艺术审美来暂时遗忘痛苦;二通过理论和行动彻底摆脱痛苦。在意志和表象之间有一个中介:理念,而认识理念世界的方式就是艺术。通过艺术审美,人类会暂时忘掉个体的物质利益,把心灵上升到对真理的无意志高度,艺术通过瞬间表现永恒和普遍来减轻人生的痛苦,在艺术的诸多表现形式中,音乐首推第一。音乐直接复制意志,它是意志的直接写照:“音乐绝不是表现着现象,而只是表现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只表现着意志本身。”叔本华的音乐观到后来深深影响了瓦格纳和尼采。
艺术对痛苦的消除,犹如一颗止痛片,药效有限,要彻底消除痛苦,还得通过理论和行动。在理论上,意志就是欲望,欲望引起苦难,只有扼杀欲望,提倡禁欲主义,才能否定意志。禁欲就要做到不近女色千金散尽,印度教中苦行僧就是对生命意志的彻底否定;在行动上,我们要学会同情和博爱,既然世间万物都统一于意志,那万物之间就应该消除界限,正所谓落地皆兄弟,何必骨肉亲?我们要同情所有生命中的苦难,把一切生命的痛苦看做是自己的痛苦。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其实就是三种理论的混合物: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与印度佛教的智慧。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倡理性,黑格尔将理性主义推向了极致。在讲究理性主义的西方哲学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甫一出场,根本得不到任何重视。然而,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人们的价值观幻灭了,理性主义灰飞烟灭,绝望和忧郁的唯意志论闪亮登场,哲学开始在理性背后发现本能,发现欲望,一种崭新的哲学精神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让叔本华这么晚出场,其实我有私心。试想,他老人家要是上学期末出场,那时的你我正为期末考试折磨的死去活来。倘若你感觉一学期碌碌无为必定要挂科,又感慨世之多艰要过年了还是没钱没妹纸,你此时要是心理脆弱点,信了叔本华的忽悠,没事干跳跳楼投投湖耍耍刀子,多少人得跟着你心惊胆战啊。受叔本华悲观哲学影响,自杀的人太多了。如果各位真的认定人生就是悲剧,那不妨像我一样学马克思吧,马克思会告诉你,悲剧的根源不在于意志不在于欲望,问题的本质要回归到经济历史阶级层面上:不是妹纸太物质,不是高帅富太霸道,是爱情抵不住资本的诱惑,早已异化了。
当然,你也会说:“滚丫的马克思,老子挂的科就是马哲,一提到马克思就想吐。”如果真是这样,我啥也不多说了,含泪推荐你转投尼采门下吧。尼采一定会摇头晃脑地说:哼,
悲剧又何妨?
哥就是小强。
想要消灭哥,
门都不要想!
妹纸不听话,
鞭子抽得响!(尼采名句“是去找女人么?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尽管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人生就是悲剧,但二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叔本华付诸于消灭意志,尼采付诸于强力意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于是,老舍那么个老实厚道人,因为叔本华的消灭意志,一不小心连肉身都消灭了,他投湖了;周家老大鲁迅,无论面相还是文风都深深弥漫着悲观倾向,可人家因为读了尼采,不再为难自己个,转而为难他人了:骂梁实秋骂胡适骂林语堂,我骂你,你更红了,我也紫了。
如果尼采也满足不了你,你依旧对叔本华情深意重,依旧讨厌这个悲剧的人生依旧想自杀,那我友情建议你把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往下挪一点吧,对,再往下。OK,there,就是there,好了,你可以尽情挥刀了。从此后,你身残志坚,但你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机会:身体力行地去钻研另外一部探讨人的意志和行为关系的哲学旷世巨作《葵花宝典》。
叔本华一辈子活得很辛苦,除了嘴巴毒舌不招人待见外,他还是严重自恋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华讨厌所有人,但惟独爱自己,只要自己做不成的事,那都是别人的错,黑格尔费希特比我红,那是因为他们是骗子;我的书卖不出去,那是因为别人看不懂。叔本华永远刚愎自用骄傲自负,有着一个接一个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华还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有可能谋杀自己,他时时处处提防着他人:睡觉时枕头边必定有一把匕首或者手枪;理发时坚决不让理发师的剃刀靠近自己的喉咙;值钱东西全部藏好,这个藏书里,那个藏到墨水瓶里,所以叔本华死后不仅为后人留下无情无尽的哲学精神宝藏,还留下了一封用拉丁文写的财产藏宝图。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本华的惜命如金终于起到了效果,1831年,柏林鼠疫肆虐,叔本华的死对头黑格尔不幸染上鼠疫,不治身亡。叔本华因为跑得快逃过此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叔本华在黑格尔死后不久,渐渐开始走红起来,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通过学习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斗争史,我们可以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想当大师,一定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充分条件:有一定的学问;
必要条件:活得长;等知道你底细的人全部挂了,你就掌握话语权成大师了。
1860年9月21日,毒舌男叔本华在吃完早饭后,安静并永远地闭上了嘴巴。他这一辈子在某种意义上很幸福:继承了大笔遗产可以心无旁骛地搞哲学,虽说垂垂老矣才声名鹊起,但到底还是获得了“大师”的称号,生时就被世人敬仰。然而,叔本华这一辈子在某种意义上又很不幸福:没老婆没孩子没家庭没朋友有妈等于没妈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人缘极差。
尽管叔本华的一生落落寡合神经敏感乖戾暴躁爱吵爱跳,不招人待见,可他在我心里,其实就是一个小孩,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一辈子缺的都是:爱。
11、恩格斯:好基友一辈子
如果说马克思是张扬洒脱文科男,那恩格斯就是严谨收敛理工男。
马克思行文:文思如泉涌,肆意汪洋,洋洋洒洒,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损人不带脏字,批你没有商量。
恩格斯行文:干净严谨,逻辑清晰,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一板一眼,无可挑剔。
马克思的文章犹如热气沸腾重庆火锅,丰盛可口,辛辣扑鼻;
恩格斯的文章则是温吞精致阳春面,简约舒服,沁人心脾。
张爱玲曾说过,《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马恩两人的才情虽不及曹雪芹高鹗差距之大,但二者文章读多了,还是能够依着味道嗅出差距。所以,当有天,我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二编第十章《批判史》时,突然心生诧异:“咦,恩格斯这厮嗑药了,怎么写得这么high?”回到序言一看,原来这章是老马忍不住手痒,提笔捉刀了。
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到了马克思这里: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和另外一个会挣钱的男人。
燕妮虽说非常支持马克思,但到底是贵族小姐出身,不会持家,马克思又没有正经工作,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恩格斯为了不让马克思为这些生活琐碎所羁绊,无奈之下,不惜身沾铜臭,重新当起了资本家,挣钱养活马克思一家。于是乎,在马恩两人卿卿我我的鸿雁传信中,马克思经常严重感激恩格斯的牺牲,恩格斯又严重表示自己的惭愧,不能赚更多的钱使马克思没有后顾之忧。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不少文章,可恩格斯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从来不抢马克思任何风头。中国古代描写君子之交有:管鲍之交杵臼之交金兰之契谊切苔岑,马克思无疑是管仲,而恩格斯是鲍叔牙。
若是德国也有个太史公,《马恩列传》想必会这么写:
马克思者,德意志人也。少常与恩格斯游,恩格斯仰其才。马克思常贫困,恩终济之,不以为言。
马克思曰:“吾一生贫困,恩未嫌厌,知我无心名利也。恩敏而好学强闻博知,然,为吾而贾,吾心戚戚然。吾尝与恩撰文著作,恩甘名位吾后,淡然以二琴手自居,吾心常愧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恩格斯也。”
恩格斯因为要赚钱养活马克思,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在著作数量上稍逊马克思,但他文章质量绝对不差。其实,只要你看看恩格斯的书,你就会发现恩格斯那些一百多年前在著作中猛烈批判的,今天,却依旧在中国社会肆无忌惮地上演着。
读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你知道了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私有制的产物:“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于是,你发现,在资本强势的中国社会,家庭早已吹响资本主义化号角。婚姻关系如此复杂,有了闪婚、隐婚、裸婚,因为资本,谈个恋爱都如此麻烦,于是有了那么多剩女剩男。爱情正悄悄异化着:本来两位小年轻心生爱慕,相互拥个抱的简单事,现在也要“非诚勿扰”。恩格斯说过,工人阶级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不错,当爱情不需要房子车子票子所打扮时,她的真谛才释放出来。
读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你知道了国家其实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于是,你需要做个反思:什么是爱国主义?试想如果日本鬼子当年侵华成功,建立一个国家,叫你爱国,你爱么?你会斩钉截铁地否定。那如果可爱的新疆“羊肉串、羊肉串”大叔们,哪天暴乱成功,建立一个国家,叫你爱国,你爱么?你可能会心生犹豫:“这个,这个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应该可以爱吧。”说到底,你关于“国家”的概念不清晰,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混淆了。国家永远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为什么,“six?four”事件,那群聚集在广场的热血小青年,可能有的初衷也不过是烧烧包更新下状态发个微博,有的不过跟跟风扎堆斗个地主,结果一不小心被那位春天里,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爷爷下命令开动的坦克压成三明治肉饼了。我这样说也许会被某些人质疑不爱国,我爱国,我爱这片厚土爱的深沉,爱国主义需要弘扬,但永远要记住爱国主义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国主义不是爱政府爱政权。爱国主义不是筐,不是什么能都装!
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你知道了,道德永远是阶级的历史的社会的,永远不要抽象地谈论道德。当富士康的员工连续做着抛物体运动演示地球引力,世人大批特批富士康老板没有人性,富士康员工居住饮食条件猪狗不如时,你想过没有,这些老板可能都是讲“五讲四美”牢记在心的好公民,可当涉及到阶级涉及到利益,他们永远是资本的代言人,降低员工的居住饮食成本,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为《反杜林论》,“小悦悦事件”,你义愤填膺,但你永远不要再苍白无力的说:“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九斤老太几十年前就絮叨着:“一代不如一代”。可如今,社会依旧纠结地向前发展着,将道德和世风人心联系到一起,你的解释永远软弱。你需要知道,道德不是抽象,道德是谁的道德?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就已经批评过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这世上没有“普世的爱”,没有所谓的“普世价值”。基督教到是抽象地讲“爱”,可它喷再多香水也永远遮不住十字军东征与宗教法庭的血腥味儿,西方政府每天“自由”“平等”挂在嘴边,可人家撬你国门时,永远目中无人,颐指气使。
总有人问我:“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错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曾经迷惑过我,要是马恩真错了,那人类历史将面临灾难。但后来一想,这个问题其实很幼稚,因为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老宅男康德》篇里,关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争吵一辈子没解决的难题:“认识能反映客观现实么?”即如何证明马恩对错?如果我们还是从理论出发推理演绎一番,那照样跳不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窠臼。理论能否反映现实,还是马克思说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曾经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成功过,但又都失败过,他的成功失败说明了社会主义之路的确道阻且长,溯游从之,目标依旧宛在水中央。
也总有人问我:“为嘛儿搞社会主义?人类历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都是随着社会条件的成熟,自发更替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亦会如此,我们干嘛要人为地费这么大的力?”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马恩二人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有过论述;“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说到底,在人们没有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之前,社会形态更替可以自发,但当人们把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要利用这个规律,变自发为自觉!
恩格斯的一生是潜伏的一生,他其实就是《潜伏》里的余则成,一辈子潜伏地很成功。恩格斯虽说出生在资本家家庭,后为接济马克思又干起了资本家的营生,但他却早已背叛自己的阶级,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搞垮资本家!恩格斯的那些生意伙伴打死都想不到,这位头脑灵活,生意成功的大胡子,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全世界工人阶级领袖!
恩格斯早在写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后,就明确表示对资本主义虚伪法律规定的夫妻制度表示厌恶,此生不婚。后来,恩格斯遇见爱尔兰女工人玛丽,恩格斯很喜欢这个出身凄苦的姑娘,并全力支持爱尔兰的民族解放事业,但到底二人没结婚。再后来,玛丽病逝,玛丽的妹妹莉希与恩格斯相爱,可惜莉希红颜薄命,临死时她想要个名分,恩格斯侠骨柔情不忍拒绝,答应了莉希,可怜的莉希在举行完婚礼数小时后,微笑着撒手人寰了。
恩格斯对马克思这个朋友相当仗义。马克思要是感激恩格斯,一定会说:“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恩格斯在马克思活着时,从金钱到精神全方位支持马克思,甚至当燕妮因为马克思的私生子和马克思一哭二闹三上吊时,恩格斯都不惜自毁名声说那个可怜的娃儿是自己滴。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又停止自己手头上的一切工作,去编排马克思的《资本论》二,三卷。
今天,当曾经歃血为盟两肋插刀的朋友之情被解构成:朋友是用来被插两肋时。马恩二人的友情,再次告诉你,世界上还有个词叫“兄弟”!
列宁说,马恩两人的友谊超过人类历史上关于友谊的一切传说!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溘然长逝。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演示了什么是:“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他去世很久很久以后,在中国,有位张氏女弟子,叹其德才,填一阙《江城子》,以示倾慕:
高山流水诉流觞。基友情,万年长。资本出场,挽手著文章。纵使后世人多谤,胸坦荡,真理扬。
一生襟抱藏他后。无艾伤,为卿狂。沧海巫山,除却又何妨?满腹疏狂话沧桑,一瓢酒,泪千行。
12、胆小鬼笛卡尔
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是累死的;
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是累死在一位名女人手上的;
那位女人芳名:克丽斯蒂娜,瑞典女王;
如果瑞典中央电视台有《感动瑞典》节目,那笛卡尔同志一定会在此节目上被授予“感动瑞典十大杰出人物”之“人民的哲学家,女王的好家教”等荣誉称号。
其颁奖词为:从数学到哲学,从几何坐标系到“普遍怀疑”,从《方法论》到《哲学原理》,从法国到瑞典,五十四载春秋风华,一遇女王香消玉殒,他思故他在,他就是近代哲学的掌门人——笛卡尔。
笛卡尔同志的光辉事迹被全球媒体大肆渲染,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感动倒了无数哲学粉丝,却令其他哲学家心生不忿,其中罗素和萨特纷纷表示不满,于是向组委会提出申诉:哥经常上几百人的大课,经常搞万人演讲都没被颁奖,这厮不过就是教了几天哲学课,还是小班制一对一面授,怎么个就被评为劳模了?
对此,组委会的回复是:你丫要是死了,我们明天就颁奖给你。
罗素和萨特于是堵在组委会大道上,抗议裁判的不公正待遇,嚎啕大哭,导致后续比赛延后1小时举行。组委会在不得已之下,授予罗素和萨特“哲学精神特别奖”。不过话说过来,这种给女王当家教的好差事,为毛儿就能把笛卡尔活活累死?这事儿我们还要从头讲起。
笛卡尔是个早产儿,他先天不足,能活下来基本就是个奇迹了。于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当别的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时,笛卡尔躺在床上睡觉,当别的小二郎背着书包下学堂时,笛卡尔依旧躺在床上睡觉,因为身体孱弱,笛卡尔得到了早自习和晚自习的豁免权,于是乎,他一天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萎在床上坐月子,并一辈子乐此不疲。恋床癖患者笛卡尔在温暖舒适的床上,被滋生出无数灵感。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的,他躺在床上一抬头看到屋顶墙角蜘蛛在织网,于是受启发遂创立了笛卡尔几何坐标系;再比方说他躺在床上太久一会儿做梦一会儿清醒,似梦非梦,似虚还实,怎样区别梦境还是现实?于是他又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我思故我在”。
所以,当喜欢温暖的笛卡尔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严寒立刻让他哆嗦地吃不消了,加之尊贵的女王殿下偏又喜欢早上五点起床听哲学课,于是可怜的笛卡尔最后连恋床和睡懒觉的优良习惯都无法保持下去,四个月后,笛卡尔终于累倒了,他被诊断为肺炎,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谈起哲学家笛卡尔,我们中国学生普遍耳熟能详,因为这厮在我们中学政治课里上镜率极高。比方说:下面哪句哲学命题体现了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人是人妈生的,妖是妖妈生的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我思故我在
D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官方正确答案:C
什么?有同学提出质疑,D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拜托,请认真审题,是西方!!!D是慧能说的。
而实际上,这道题并没有正确答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中学政治课里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主观唯心主义”,老师会告诉你,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是非常片面地,反驳的例子也可以随手拈来:植物人机器人虽然不思考,可不是也存在么?
如果笛卡尔的这句哲学命题这么容易就被人驳倒了,那他的近代哲学开山鼻祖的地位就是吹出来的了。然而,笛卡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培根、霍布斯、伽利略、斯宾诺莎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正所谓熟知不等于真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涵义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没有真正明白,这句命题不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那么简单,也不涉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句命题本是个认识论命题,笛卡尔本人也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一个强调精神和物质都是独立实体,且并存独立的“二元论”观点持有者。中学政治课本里给某一个哲学家“贴标签”的做法的确太简单粗暴,断章取义了。我们不能为了衬托“唯物主义”的高贵白富美形象,就非要将“唯心主义”刻画成瑕疵纰漏明显,令人嗤之以鼻的傻丑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早已不是简单的孰是“好人”孰是“坏人”的三岁小儿之争。殊不知,某些简单粗陋的唯物主义有时还不及精致的唯心主义对人类社会更有用些,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唯物主义。”另外,再容我客观地说一句,推动人类哲学史发展的,其实更多的是唯心主义哲学。
言归正传,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呢?先看两个问题吧。
问题一:看过电影《盗梦空间》的都知道,有时梦境和现实无法区分,在没有Cobb拥有的旋转小陀螺的情况下,那如何证明你我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切是现实而不是梦境呢?
问题二:看过电影《楚门的世界》的都知道,有时真实生活和真人秀场无法辨别,如何证明你我现在的生活是真实,而不是像Trumen那样正在经历一场业已被安排好的秀场?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正好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经常像笛卡尔一样经常喜欢赖床的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觉睡得多了,就似乎分不清哪个是太虚幻境哪个是真实人生了,笛卡尔纠结一番并擦掉眼屎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即用“普遍怀疑”来证明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法语为“Jepense,doncjesuis”,“思”翻译为“怀疑”更加准确。意思是:当我怀疑一切事物都是虚假的时候,那么正在进行怀疑的思维主体“我”必然可以确定是实际存在着的。也就是说,我可以怀疑一切事物,但“我在怀疑”却不容怀疑。
笛卡尔的“我在怀疑”并不是仅仅是对具体事物的怀疑,而是要对整个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通过绝对怀疑,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正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他的独门秘籍,笛卡尔的哲学历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时,问题来了。如何从“我思”证明或者推断出“我在”?
“我思”只能证明我思维的存在,却不能证明我肉身的存在呀?没错,如果你能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真正理解了笛卡尔的这个命题。笛卡尔的“我在”并不指我肉体的存在,而是指我精神的存在,心灵的存在。也就是说,我可以怀疑我的肉体存在或者怀疑有我生活的真实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怀疑存在。
从“我思”到“我在”,我们看到,在笛卡尔那里,思维的主体“我”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一个正在思维、在怀疑、在思考、在肯定、在否定的东西,“我”没有形体,没有物理肉身,我的存在只是我心灵的存在。笛卡尔是哲学史上著名的“身心二元论”的代表,在他的世界里,有两个独立的实体:身体和心灵。身体的性质是广延,心灵的性质是思想,世界就是这样一种二元世界。而人的身心之间之所以能够作用,笛卡尔认为存在着“上帝”和“松果腺”二个中介。“松果腺”是解刨尸体时在人脑袋中发现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相距遥远的身体和心灵交流时需要的媒介了。
笛卡尔拿着他的“普遍怀疑”的哲学武器,在确立了心灵的存在和身体的存在后,紧接着,他就要确立上帝的存在了。笛卡尔论证到,当“我在怀疑”时,就意识到了我自身存在的不完美,因为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认识上的不完美,我的不完美恰恰是相对于上帝的完美而言的。那么,完美的上帝观念来自于哪里呢?我作为有限的观念和不完美的存在物自然是不能产生上帝这个完美的观念,那么这个观念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东西也就是上帝置于我脑中的,综上,上帝必然存在。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形容笛卡尔“懦弱胆小”,没错,笛卡尔正是一个胆小鬼。他幼年体弱,恋床无比,自然较弱慵懒。成年后的他谨慎小心,循规蹈矩,他总是一身黑衣,外出不忘套上棉长袜御寒。他给自己制定了几项行为守则:“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俗,笃守我靠神保佑从小就领会的宗教,在其他一切事情上以周围最明智的人为榜样,遵奉他们在实践上一致接受的那些最合乎中道、最不走极端的意见,来约束自己。”“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
笛卡尔曾写了《宇宙论》来论证地球是运动的,宇宙是无限的,可他总忘不了布鲁诺当年曾被火刑伺候,所以当他刚一听到伽利略也被宗教裁判所的领导喊去喝咖啡时,他立刻紧张无比地取消了此书的出版。尽管笛卡尔一辈子小心翼翼,笃信上帝,不离经叛道,可上帝依旧不买他的帐。笛卡尔死后十三年,他的著作被罗马天主教会列为禁书。那为嘛儿笛卡尔又是辛辛苦苦又是讨好献媚地演绎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最后还落得如此下场呢?
原因就是:上帝本存在,何需你证明!
笛卡尔你以为你证明上帝的存在,你就是虔诚教徒了。你怀疑上帝存在本身就是大不敬,哲学本是神学的婢女,你却自作聪明地从哲学角度解释宗教,从“我”出发证明上帝,在宗教裁判所眼里你丫这就叫“高级黑”。
笛卡尔一辈子唯一一次放纵自己就是在巴黎游玩时,他那时刚刚告别家里温暖大床去认识世界,到了浮华绮丽的巴黎,就结识了一堆儿有钱公子哥,于是每天巴黎红灯区流连忘返,筵席不断,豪赌频繁。不过幼年时良好的教育和对学术的向往使他很快厌倦了这种徒掷年华,放荡乏味的醺醺大醉,于是,他决定去参军修行。别人参军强身健体,建功立业,笛卡尔参军是觉得军队的清规戒律生活很不错,而且不易被之前那些酒肉朋友打扰。于是乎他成为了一名不领津贴,不上战场,不做勤务的文职士兵。不知道笛卡尔是没有国家操守感,还是过早地拥有了欧盟意识,反正两年里他一个法国人先后当过荷兰兵、巴伐利亚兵、匈牙利兵。三十三岁时,笛卡尔开始蛰伏荷兰,隐遁乡野,为了不让昔日的狐朋狗友找到他,他东躲西藏,狡兔多窟,先后换过十三个城镇,有过二十四处住房。
笛卡尔,这位胆小怕事,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一点都不“英雄”的哲学家,却被黑格尔推崇为“哲学史上了不起的英雄”。黑格尔曾说:“从笛卡尔起,哲学一下转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范围,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挑剔龟毛的黑格尔和喜欢损人的罗素,面对笛卡尔,他二人都厚道起来:“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始祖。”笛卡尔究竟做了什么丰功伟绩,如此哲学青史留名呢?
因为,在笛卡尔的引领下,哲学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识论转向”。
在此之前,古代的哲学家苦恼于“世界是什么”的本体论的研究,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纠结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到了笛卡尔为首的这一辈哲学家,他们开始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唯名论的“个别”与实在论的“共相”究竟哪个才是实在,而是人们怎样做才能真正地把握实在。就好比你我小时候,总是天真地相信世界就是我们的眼见与耳闻,长大后,我们眼界开阔,发现课本上所讲的与现实并不一致,眼睛有时也会欺骗自己,于是我们开始总结思考,反思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从满足于认识到了“什么”到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个就是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而“如何获得正确的认识”正是近代哲学史上一次轰动的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分出胜负的著名辩论赛:
欢迎大家收看由罗马天主教会冠名播出的《欧洲哲学家辩论赛》。
辩论题目:知识究竟是来源于理性还是来源于经验?
正方:知识来源于理性VS反方:知识来源于经验
正方队名:唯理论VS反方队名:经验论
正方队长:笛卡尔VS反方队长:培根(缺席)
一辩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一辩洛克:心灵白板说
二辩斯宾诺莎:神即自然二辩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三辩论莱布尼茨:单子论三辩休谟:不可知论
正方陈词:一切知识来源于理性。比方说,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就是清楚明晰,绝对可靠的先天理性知识。我们追求的是普遍必然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天赋观念”,也就是说,是我们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是上帝赋予给我们的先天性观念和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演绎法,即从简单的观念原则演绎出人类的整个知识。知识怎么可能来源于经验?听说对方队长沉迷于实验,大冷天跑到雪地里试图研究冷冻术,往鸡肚子里塞雪,后不幸染上风寒,不幸牺牲,我方表示十分遗憾。再次强调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珍爱生命,远离实验。因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天赋”的。
反方陈词:报告主席,对方辩友进行人身攻击,实在有失风度。不过对方队长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大老爷儿们成天赖床不起坐月子,身子骨都那样了,还敢和瑞典女王画心形线闹绯闻搏版面……
主席大惊:素质,素质,注意素质。
反方继续:我方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得到知识的方法就是科学的归纳法,正是经验材料刺激人的感官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认识,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要看内心的知识和外界的实在是否一致。我方队长在世时,曾提出“四假象说”,即“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这四种假象正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道路上的拦路虎,故而我方队长提出要重视科学实验,观察自然,取得感觉经验,然后逐步归纳出公理原则,达到普遍真理。
……
其实,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纷争可以用一个荼毒所有中国文科生和考研学生已久的十分恶毒又恶俗的题目来概括,那就是:
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这个辩论赛最终没有分出胜负,直到很久之后老宅男康德上场和了稀泥,康德写了本《纯粹理性批判》,没有解决问题,但最终折中调和了唯理论与经验论。
笛卡尔生活在17世纪,那个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智力期。有识之人风云突起,人类群星闪耀:笛卡尔、霍布斯、培根、伽桑狄、斯宾诺莎、洛克、帕斯卡尔……笛卡尔能在众多哲学家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正是因为笛卡尔成为了一个先锋,整整铺陈了一个哲学时代。
1650年2月的一个清晨,给女王讲课累倒的笛卡尔因为生物钟使然,突然又睁开了眼睛:“现在几点了?”
仆人回答:“四点了。”
笛卡尔挣扎着坐了起来,刚说了句“该起床给女王讲课了。”就又倒下了,然后,他呢喃着说完了此生最后一句话:“灵魂该上路了。”
笛卡尔死后,一种强调“我”的主观性与自我力量,一种强调“思”的理论价值的哲学时代也开始上路了。
哲学,向着近代哲学,
大风乍起。
向我的专业致敬!向求是学会致敬!是你们,让我接了地气。
时:2012年发表于人人网
附录:
《不疯魔,不哲学——欢乐版西方哲学史》(原名《哲学十二钗》)序言及目录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让哲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 擅长诡辩的苏格拉底立马会反问你:什么是意义? 老实憨厚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会说:哲学是神学的婢女,我的哲学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信仰上帝,阿门; 笛卡尔会说:我的哲学是为了确立人的主体性; 黑格尔会说:理性主宰着一切,我的哲学是为了确定理性的至高无上; 马克思会说:他们都喜欢解释世界,我的哲学要改造世界; 维特根斯坦会说:哲学的争论是因为日常语言的错误用法,我搞哲学是为了不搞哲学; …… 思想不同,流派不同,答案斑驳迥异。 但所有的哲学家们都会在哲学的终极意义上达成一致:哲学是为了追求人类的至善和幸福,哲学关乎着人类的生存。
不过,这种宏大叙事般的终极意义对于那些过着普通平淡世俗生活的人们而言却遥不可及。对此,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云:“哲学是人生的保姆,她会照看我们——但不是奶妈,她不会哺乳我们。”克尔凯郭尔诙谐地讽刺着哲学家:“哲学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家伙,他们愿意帮助别人进入理论,但除了他们的荒谬而又呆板的严肃性和重视理论的态度,还有些关于他们的疯狂的事迹。他们同情那些过去的人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完善,并且不可能有公正客观的理论体系里,但当你询问他们新的体系时,他们总用新的借口搪塞你: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新的体系就快完成了,将在下个星期天前完成。”尽管如克尔凯郭尔般犀利的哲学家们善于犀利地自嘲,可在外人眼里,这群疯狂的哲学家们依然可以魅力十足地接受着后世的顶礼膜拜。 对于个体而言,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学习哲学也许不会使你升官发财,升职加薪,大多数哲学家本人也被思想本身折磨的痛苦抑郁,气质异于常人。然而,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哲学意义非凡,哲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类的尊严恰恰来源于人类的思想。人类该何去何从?为了满足欲望,我们制造工具,发展科技,生产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更多商品,然而这一切却并未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为了攫取利益,人类相互厮杀,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我们苦心钻营,人类也不曾料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沦为这些工具与商品的奴隶。为了避免沉沦,哲学以它从不懈怠的批判精神,指引着人类的进步,就算某天人类社会如桃花源般完美,哲学家们仍然可以从中挑剔出毛病,苛刻地继续完成他们的批判。哲学是一种超越,超越时代的缺陷与不足,超越人类的那些痛苦与孤独,指引着人类永远以夸父追日般的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终极自由与幸福。 如果你热爱思想,那些艰深晦涩的大部头的哲学著作却总令你望而生畏,止步不前,那你不妨尝试下本书吧。早些时候,当有人向我抱怨有心学哲学无奈看不懂时,我开玩笑地回答说我会给你写一本欢乐版通俗哲学史,于是有了早期信手涂鸦以网络日志形式写的《哲学十二钗》,意外的是,这种写作方式竟然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的读者,我也从此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写好每一篇。一路走来,我惊喜不断,惊喜于自己竟然能持之以恒地写下去,更惊喜于在这个功利的消费主义时代还是有这么多的青年人对哲学充满了热爱。这些网络日志后得编辑的青睐,故能集结成册,成为《不疯魔,不哲学——欢乐版西方哲学史》。 本书依旧采取《哲学十二钗》的纪传体编排方式,分为正册和副册。每一“钗”或是一位哲学家(如《毒舌男叔本华》),或是一双哲学家(如《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或是某个哲学流派(如《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哲学十二钗”正副册的划分也是依据各钗的思想魅力与影响力,所谓正册,也就是十二冠首哲学家之册了。当然,在排名顺序上免不了作者本人的主观喜好,难免有不客观之处,加之作者水平有限,肯请各位读者朋友们见谅并批评指正。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思想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把握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本书还设置了编年体的编排,这种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和哲学流派的划分,阅读完《哲学十二钗》也就对大致把握了哲学史的发展脉络。 最后,该如何使用本书呢?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本书重在思想启发与调动起大家阅读哲学的兴趣,当哲学家本人那些鲜活的思想被各种书本凝固化,本书试图提供另外一种认识哲学家们以及他们思想的新方式。本书更像是哲学盛宴前的开胃餐前酒,能够刺激读者们的欲望,滋补身心,健胃消食,拉近每一位普通哲学学习者与精深哲学思想之间的距离。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任何哲学学习者而言,严肃的原著阅读不可替代。 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能嘲笑哲学,这才真是哲学思维。” 最后,衷心地希望每位读者能在这次轻松的阅读中有所裨益。
(后来新写的没放在网络上,大家查缺补漏下,看看哪章没看过。)
纪传体排版
哲学十二钗正册:
*老宅男康德
*处女座的黑格尔
*马克思的幽灵 (附:管鲍之交:马克思与恩格斯)
*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阿伦特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
*磨镜片的斯宾诺莎
*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
*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
*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
*毒舌男叔本华
*胆小鬼笛卡尔
*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
哲学十二钗副册: *两颗启蒙星:卢梭与伏尔泰(附:互为死对头的卢梭与伏尔泰) *天才矮帅富维特根斯坦 *公知罗素 *落跑新郎克尔凯郭尔 *马基雅维利:枪杆子里出政权 *弗洛姆:人,艺术地去爱吧 *贪污犯培根 *古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我家有只河东狮 *古希腊三贤之柏拉图:逃出囚徒洞 *古希腊三贤之逍遥派掌门亚里士多德 *基督教哲学双台柱: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 *恶之花福柯 编年体排版(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与哲学流派) 哲学的童年:古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我家有只河东狮 古希腊三贤之柏拉图:逃出囚徒洞 古希腊三贤之逍遥派掌门亚里士多德 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基督教哲学双台柱: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枪杆子里出政权 近代哲学:贪污犯培根 胆小鬼笛卡尔 磨镜片的斯宾诺莎 启蒙时代:两颗启蒙星:卢梭与伏尔泰 德国古典哲学:老宅男康德 处女座的黑格尔 德国哲学的新时代:毒舌男叔本华 马克思的幽灵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 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落跑新郎克尔凯郭尔 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 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 分析哲学: 公知罗素 天才矮帅富维特根斯坦 二战后的政治哲学: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阿伦特 西方马克思主义:弗洛姆:人,艺术地去爱吧 后现代主义:恶之花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