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评价变革:变评价之念,评能力之髓

评价变革:

变评价之念,评能力之髓


浙江省第二十九、三十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导语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部门学校围绕减负增质的相关话题热议不绝,教学评价的变革是“双减”落地的内在驱动力。区别于传统的分数评价,“无分学评”破除“唯分数”的单一评价,不以分数为导向,学生不分类,学科不分界,建立多元、综合、立体的学习评价。紫薇小学从“无分学评”的内涵出发,聚焦关键能力,从无分命题、无分测试、无分综合素质评价三个方面推进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真正发挥评价引导教育教学发展的功能,以评导学、以评引教,以评促研,以评优管。


一、案例背景

针对现有的教育评价方式,提出教育三问。

第一问:教育评价要追求什么?性格上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思维上的理解能力,高阶思维;技能上的角色职责,合作交流,归根结底是学生能够带走的能力。

第二问:现在的评价存在着什么不足呢?内容上比较机械,非实作能力;技能上缺乏思考,孩子们会做题,但不会做人做事;维度上评价学习,片面智能化;这样的评价是不够全面不够美丽的。

第三问:“我们”需要怎样的评价呢?内容上综合性强,考查能力的形式更多元化,更整合性;目的,评价学习,评价学习;

综合这些,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评价与我们希望孩子的发展方向是有些不太一致的。基于这样的评价现状和现有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于是,我们提出无分评价(如图1)。




以数学为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读题情况、对分数的感觉及家长对学生能力的了解情况如下所示(如图2):

图2



可见,目前小学数学的题目存在着以下问题:现有的题目一般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很少;考查知识比较单一,知识之间的连接较少;实践性比较低,学生体验感不足;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体现;评价很单薄,针对性和导向性不明显;分析不明确,或者说没办法分析出学生个人情况和整体情况……




二、解决问题的特色做法与经验:

从知识育分到能力育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学校从整体出发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发现教材可以将课程整合,将单元整合,于是,我们就产生了思考:能不能进行题目的整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大量查阅课内外资料,围绕“如何开展能力点测评”展开,聚焦“能力”,在实践中展开对能力分项评价、能力对比评价、活动实践评价、导向引培评价这四区域块的思考,结合本校的综合评价体系尝试提出“能力”评价框架模式(如图3)。

(一)细化素养能力分项


无分评价是一种通过评价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方式。它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分数”,摒弃一直以来的“分数论”。

同样以数学学科为例:在研读课标后,结合课标,针对小学数学,我们归纳四大能力和十三个能力小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情、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对能力点进行了分解,每个年级专注不同级的能力点。具体分解如下图所示(如图4)

如果教育的多维目标可以对应到各能力培养上,教育效果的评价也要聚焦能力的评价,要建立有效、实用的评价标准,把不同水平或层次的能力水平区分出来。

能力是智慧的核心,智慧是教育的主题,而教育的目的是问题解决。想要用无分评价来检验教学或活动达成的效果,活动的过程,所有教与学的评价设置也应该围绕能力点的分解去做。这就要求无分评价要体现与教学评价一致性,包含对教学环节、学生练习的能力评价。这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能力情况,方便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补救与调整(详见表1)。 

(二)资源整合对比评价


针对现有练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试图通过题目,综合学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什么样的题目能够达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目标呢?我们从题目的知识点容量,题目的表达,题目的字数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具体如下:

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一道题要考查几个知识点呢?要考查哪些能力点?在查阅大量的毕业卷,发现还是有很多类型的题目适合进行整合,调整,作为能力点测评的题目。

(三)综合评价拓宽视野


单纯的书面无分评价,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即以“无分学评”为突破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力,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借着学校科技节开展之际,我们小组进行了“神奇之船”跨学科项目活动。

同时,设计评价标准

指标一:知识应用能力、画图能力。

A级(高于标准):画出的船只设计图:利用作图工具、有具体的文字和数字标记,船只设计图漂亮、工整。得三颗星。

B级(达到标准):能画出完整的设计图,有 清楚的数字和文字标记。得两颗星。

C级(低于标准):能画出设计图,较完整。得一颗星。

指标二:计算能力,生活能力。

指标三:评价能力、数感,及团队协作能力。

A级(高于标准):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出别人地设计图,并且有理有条地给出建议,并对自己地设计进行改进。得

B级(达到标准):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出别人地设计图,并且能提出建议,并对自己地设计进行改进。得

C级(低于标准):能够评价出别人地设计图,并且提出建议,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得☆

指标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乐于分享的品质。

A级(高于标准)

按正确步骤实践试验,小船能朝特定方向;

正常行驶,能够用流畅地语言表达自己地设计作品;

并突出自己地优势。得

B级(达到标准)

按正确步骤实践试验,小船能朝特定方向,

正常行驶,能够用流畅地语言表达自己地设计作品。

C级(低于标准)

实验步骤不流畅,能够表达自己地设计作品。

  


(四)尊重学生促学导教


学生喜欢这样的无分评价方式。一方面,保护了自尊;另一方面,从能力角度评价,不同学生的优点更容易被发现,学生对自己跟有信心,不再是以分数论英雄,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优点。

导教性作用:改变教学观念,评价不再单纯停留在试卷和分数了解学生的能力优势和劣势,促使教师教学更有方向性,教师在备课中,考虑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对应能力。

培养性作用:家长从不了解到一目了然,从无法督促,不知如何培养到了解孩子能力生长点,明确目标。沟通有了路径,培养有了方向。

联系性作用:评价促能力,能力促学科,拥有的能力是不限于一节课,一门科,能够触类旁通,相互通用。学科之间能够相互融合,促进能力生长。

从接触认识到实施拓展,确定能力,最终形成了学生能力,教师能力、家长能力和学科融合的一个闭合回路。无分只是一个载体,如果我们关注到了学生的能力,那么身边的每一个事件都能进行无分评价。


三、问题解决的成效与社会影响




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县域四个方面来看,无分评价对于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无分评价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1.利于知识掌握

无分试卷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和应付考试。学生不再只为了得到高分而盲目地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这种深度学习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的能力。

2.促进能力提高

无分试卷注重学生的思考、信息筛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题目的答案。无分试卷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考能力、信息筛选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将得到提高。

3.评价方式发展

无分试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没有具体的分数评价,学生需要主动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并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自我评价和他评,清楚地了解自身地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二)无分评价改变教学模式


1.关注思维过程

无分评价鼓励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改变教学方法

无分评价可以激励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推动他们采用更多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置对应作业

无分评价也能够推动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作业转变为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任务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凸显自己的思维。

(三)学校形成可借鉴、多元受益的无分评价模式


1.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无分评价可以推动学校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仅注重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校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能力发展、知识达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2.跨学科的发展

无分评价鼓励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通过项目学习、无分试卷等形式,实现跨学科课堂的发展。

(四)县域内实施“无分学评”改革


无分评价在县域内36所乡村学校实施,覆盖1.6万名学生,对于测评指标体系、试卷命题方式、星级阅卷方式等方面进行许多改革和探讨。另外,评价方式多样化、动态评价等都推进了精准评价。有助于提升县域的教育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能力的传递,而能力体现为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行为。因而,知识、能力、动作技能,以及态度、品格、审美、价值观、素养等教育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指向问题解决的行为上。基于对“能力是教育最根本目标”的认识,他们提出,教育目标达成效果的评价,应该归结于能力评价。









图文:贾璐璐 李晓莺

一审:羊英君

二审:麻建辉

发布:教务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县紫薇小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