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大海 I 故人犹在、往事依稀——吕元明先生二三事

魏大海 东亚评论 2019-04-02

日本文学研究会纪念专辑(十四)

缅怀吕元明先生



作者简介

魏  大海  Prof.Wei dahai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博导)。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期兼任秘书长至2018年)。主要论著:《私小说——20世纪日本文学的一个神话》。主要译著:《芥川龙之介全集》等。

第一次见到吕先生是大学毕业翌年的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负责日文图书的编辑出版。最初的文稿不是自己组来的,而是编辑部主任分配、下达的任务。初任责编,接手的书稿是黑龙江大学刘耀武教授翻译的《语言学漫步》,作者是日本语言学家田中春美。当时只知懵懵懂懂地看稿,对编辑这样的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时不时羡慕老编辑出差组稿。于是巧立名目,北上哈尔滨与刘耀武先生商榷译稿的修改。顺便也去了长春。认识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李长声,便相约见上一面。当时长声兄负责《日本文学》季刊的编辑出版,很酷。往来通信也透着沉稳和老到。相反,当时的自己没信心做成长声兄那样目的意识明确的编辑。

哈尔滨归程到了长春。长声兄接站诚惶诚恐。在其安排下,第一站便是去东北师大吕元明先生的研究室。先是见到吕先生的弟子刘春英,她带我们辗转到了吕先生的研究室。说老实话第一次见到吕先生,没留下太深的印象,只觉得这位先生说话的音调怪怪地透着地方口音,挺热情也没架子。李长声告诉我这是日本文学研究界的大腕儿,中文系出身。当时见面还说什么记不得了,并不知道先生的研究领域和专长,也没听他说过一句日语。

走进日本文学这门槛,自然托长声兄的福,不然连门儿都摸不着。当初我对这个圈子可谓一无所知。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反正好些事情尽心尽力了,有点儿作用便也知足。

第二次见到吕先生是在1985年洛阳外国语学院召开的第三届日本文学研究会全国年会上。当时在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李芒先生的研究生,与同窗李征、彭浩一起参加盛会。李征目前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现任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和副秘书长,学问做得风生水起;彭浩现为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其实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小师弟许金林,因故未参加那届年会。记得金林读书阶段好写十四行诗,后来成了新生代知名作家。扯远了。那么洛阳年会时的吕先生何等风采呢?不好意思,其实也没留下太深的印象。那届年会可真是大腕儿云集。都是当时中国日本文学界的风云人物。李芒先生是当时的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学会的法人代表,也是诗人,给人的印象气场超大,人越多越有风采。开幕式上气定神闲、挥洒自如的致辞令人叹服,动辄还吟出一首、两首汉诗、汉俳,令会员诸君唏嘘不已。哪像我等后辈,捏着个稿子还念不顺溜。惭愧。洛阳年会的大腕儿,吕先生自不待言。近年才了解到,这个36年光荣历史的国别文学研究会,竟是吕先生跟李芒先生两个人私下里“撺掇”起来的。洛阳年会的参会者还有卞立强(时任秘书长)、金中(副会长)、王长新、谷学谦、文洁若、李德纯、李正伦、吴其尧、孙立善、高慧勤、于雷、仰文渊、李长声、陈喜儒、竺祖慈等。现任会长谭晶华教授是否参加了洛阳年会,也记不得了。总之皆是“大先辈”。年龄相近的谭晶华、李长声、竺祖慈等也是“大先辈”。平生第一次参加的学术盛会好生热闹、新鲜,人数之多,气氛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左到右:李芒先生、高慧勤先生、吕元明先生

但吕先生仍未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吕先生是学会创始者之一,大元老,开幕式、闭幕式抛头露面是必然的。记得吕先生带着山东口音,煞有介事地尽量使讲话轻松、风趣。现场的互动却并不热烈。当时并不会想到其他,只觉得吕先生的气场不及李芒先生。李芒先生过世后,日本文学研究会的会长是高慧勤。高老师为人谦和、讲究原则,对于学会的影响力延续至今。吕先生对高慧勤的评价很高:“高慧勤和我相识已久。她也是第一届文学会的参加者,那时她不显山不露水。戴着一副眼镜,闪着理智的光芒。她做过数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看问题,处事,很沉稳,也很能联系人。我们一起在北京大学招待所写过大百科全书的日本文学条目,每当饭后遛达,我们也大小事都扯。”他还不无惋惜地说:“高慧勤一直身体很好,她也从没有说自己有过什么病,至少我没有听她说。她在主持青岛年会上,充满信心,很注意原则问题。谁料她的内心,出现了那么多折磨、曲折和风波,非常人所能理解。人的头脑,也许比地球还复杂。我回忆在北京大学写作的日子,头脑中翻看她形象和语言的页页往事,仍找不到她的莫名其妙的失落和顽疾致死的理由。她比我年轻啊。”高慧勤请辞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亦与学会创始人吕元明先生通过电话,两人就未来学会的种种安排交换了看法。电话内容,充满了两位先生的远见、苦心和信赖。以后,又在日本文学研究会青岛年会上见过吕先生。却来去匆匆,没机会跟吕先生有太多交往。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一度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当时共二百余会员(现在则有三百人以上)。如所周知,首任会长是林林先生,名誉会长是夏衍、楼适夷先生,第二任会长由李芒先生担任,第三任会长由高慧勤先生担任,吕元明、金中、李德纯等陆续担任副会长,第四任便是现任会长上海外大的谭晶华教授。其实吕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可磨灭,始自延边大学的第12届年会前后。

延边大会前,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第一部学会论文集《日本文学研究会三十周年纪念文集——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学术现状》,吕先生在文集中发表了洋洋洒洒万余字的回忆随笔《日本文学研究会建立时日的回想》。由此,我对吕先生、对日本文学研究会有了更多的了解。文中披露的许多人和事儿,我们这一代都不甚了解,更加年轻的会员或研究者,就更是无从知晓了。文章涉及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包括周扬和外文所前所长叶水夫,都在吕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着笔最多的,自然是吕先生和李芒先生哥儿俩。

吕先生在文章中说道:

……说我和李芒是日本文学会的种子,其实是不准确的。凡当年为日本文学会忙碌的人们、参加日本文学会创建的老师、学者、干部、学生,包括会务人员,都可以称为建会的种子。只有大家都做贡献,学会才能平地里建立起来。与会的人们,都是日本文学会的建立者,也都是种子。

对吕先生的敬仰之念,更关联于他“纪念随笔”中的如下一段描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长达十四年。我到日本去,发现好多日本人研究这段历史中的政经、军事、开拓团,而研究这段文化、文学的学者却很少,在中国也很少有人去触动。日本资料不足。中国人研究的是沦陷时期中国人的文学。在同一件事上,中日学者在认识上也有距离。我觉得经历这段历史的人有自己的亲历感受,不应将这段历史丢掉。丢掉了,后人也就难于补充。我开始从资料出发研究相关于这段历史的文化和文学,未料它竟成为我最后的研究。我为研究这段文化、文学,已无力顾及日本文学会等事务。这期间我和中、日学者的合作紧张繁忙。初始很有信心,但十数年过去了,却发现成就不多,还拖累了我的夫人,一家之主已无力支撑这个家。所以李芒那里的年会,我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了。我也向李芒请辞,他却断然拒绝——“怎能没有你?”

我不大了解吕先生关注的研究领域。但做学问就得这般忘我和执着,不计个人得与失。吕先生的做人做事令人产生敬仰之心。2010年第12届年会在东北的延边大学举行。我们执意邀请了吕元明先生,本来想请先生做个大会讲演,先生却执意不从。但之前之后的两件大事,却获得了吕先生的首肯和支持。一是为学会撰写前述纪念性回忆随笔,二是担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年会后的第二年,我有幸到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访问一年。那里有吕先生的得意门生刘建辉教授,还有与学会交往甚密的铃木贞美教授。铃木贞美是大学者,慧眼识珠。他早就认定吕先生做的研究极其特别、极具价值。我知道好些年前,他就和刘建辉邀请吕先生一起做相关领域的共同研究。2011年上半年,在日本日文研召开了一次相关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正好我在那儿,便去聆听了吕先生的学术讲演。吕先生的讲演令人震惊和感动!整整一个上午,吕先生一个人从头说到尾,没有休息,没有讲稿,娓娓道来。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与研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说吕先生常年来是没有研究经费的,好容易有了一点研究经费也不翼而飞。吕先生却不计较,继续自掏腰包从事自己认定的研究。“铁杵磨成针”。相关领域相关资料在哪个城市哪家图书馆或资料馆留存,先生如数家珍。他说,你要找什么资料告诉我好了,我告诉你去哪里查找,其他地方你不必去浪费时间了,我都去过查过了。哇!如何才有这般自信?在东北地区的伪满时代,何处何时什么人物有过何等事件,吕先生了然于心连细节都一清二楚。甚至在某处偏远小镇的某个位置曾经有过一个神社,都标定在吕先生心中的地图上。记得当时,铃木贞美先生和刘建辉先生都认识到,国宝级的吕先生应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将他多年的研究流传后世。否则,后世还有谁能替代这样的一个角色?

吕元明先生在学会三十周年的纪念文集“随笔”中最后说道:

今年是日本文学研究会建立三十周年(1979—2009),日本文学研究会还很年轻。我真没有料到,日本文学研究会这样年轻,我会这样苍老。三十年对一个人来说非同小可啊。在这里,让建会者之一的我,深怀尊敬的心情,祝愿日本文学研究会和研究会的人们取得长久的、经受时代磨练的翻译、著作和活动成果,祝大家健康,快乐!日本文学研究会建会以来三十年,先后逝世的有李芒、黄源、雷石榆、叶水夫、高慧勤、季羡林、刘振瀛、李正伦、黄瀛、吴元坎、平献民、仰文渊、柯森耀、卞铁坚、金中、王长新、莽永彬、赵乐珄、宋世宜……谨向他们祈祷!

余音尚存,尊敬的吕元明先生亦于2014年年终与世长辞。光阴荏苒。自然的规律无人能抗拒。吕先生的一生赢得了同好、晚辈和国际学术界友人的尊敬。

鉴于此,在吕元明先生葬礼上,我们(会长谭晶华、常务副会长魏大海、常务副会长李征)代表日本文学研究会所有同仁,给吕先生发了一个唁电。摘要如下:

惊悉吕元明先生仙逝,不胜哀痛。

吕先生是我国相关学界泰斗,本会▪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创始者之一。吕先生终生勤奋治学,老而弥笃;道德文章,堪称楷模;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惠及国内外学人,激励后学在相关的学术领域拓荒耕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其创立的学术课题,今后亦是后学的研究方向。吕元明先生的逝世是我国相关学术研究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谨代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日本文学研究会,对吕先生逝世表示深切、沉痛的哀悼,尊敬的吕元明先生精神不朽!

  2015年7月13日于穗谷

日本关西外大学研都市


下期预告

日本文学研究会纪念专辑(十五):

陈多友 | 缅怀恩师——王长新先生


日本文学研究会纪念专辑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一)杨伟 | 关于恩师黄瀛的回忆

(二)郑民钦 | 忆林林先生

(三)文洁若 | 缅怀李芒先生

(四)文洁若 | 高慧勤先生的幸福

(五)谭晶华 | 从稚嫩木苗到绿树成荫

——日本文学作品翻译四十年

(六)谭晶华 | 怀念前辈大家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40年感言

(七)于长敏 | 从吕老的专著到我的“社科项目”

(八)谢志宇 | 怀念高慧勤老师

(九)吴念圣 | 三前辈、九大会和一些交流合作

——兼述我和日本文学研究会的缘分

(十)祝振媛 | 洛阳年会逸事

(十一)刘春英 | 清贫年代的革命激情

(十二)李强 | 记我的日本文学启蒙老师

——刘振瀛先生

(十三)陈喜儒 | 记刘德有先生

(十四)魏大海 | 故人犹在、往事依稀

——吕元明先生二三事


(点击链接即可阅读相关纪念文章)


更多精彩推荐,请点击以下关键词    







日本论严绍璗叶渭渠先生逝世五年祭王奕红王勇高宁王晓平袁剑|邱雅芬|程巍(一)(二)|孙歌(一)()()| 王中忱王志松王向远(一)()| 赵京华张哲俊孟庆枢秦刚(一)()| 刘研于长敏周阅| 潘世圣(一)(二)又吉直树杨伟《茶之书》节选  尤海燕译董炳月(上)(下)徐志民(一)(二)秦岚牟学苑吴岚铃木将久李炜裴亮林少华 | 佐藤春夫 | 武继平 | 小川利康 | 霍士富 | 李圣杰 | 谭晶华 | 陈多友 | 于桂玲 | 徐一平 |郭勇 |翁家慧 |姜建强 |张翔 | 林璋




感谢关注东亚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