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一年,日本报纸中的“佐幕”与“勤王”之争

安平 东亚评论 2019-04-02

明治元年的空气



安  平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聘客座研究员,主任记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新闻史、东北文艺期刊史,在《抗日战争研究》《日本研究》《历史教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传播》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胜利日》(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年版)为“光明书榜”2015年9月上榜图书;另有译著三部,散文数十篇。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等。




一八六八年是庆应四年,也是明治元年。这一年的日本列岛,德川幕府与天皇政府并立,政治动荡,物议沸腾。“情况已然乱到极点”,福泽谕吉在自传中回忆说:“武家则不消说,就连文人学者、医生、和尚也在大谈政治,人们如醉如狂,彼此一见面就谈起政治来。”(福泽谕吉著、马斌译:《福泽谕吉自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63页)街谈巷议自不待言,以普罗大众为对象的官版、民办报纸也应运而生——这些大众报纸迥然分为“勤王”与“佐幕”两派,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于是,以报纸传媒为代表的公共领域,在近代日本社会首次“被迫短暂开放”。



一月三日(西历),在萨摩、长州等强藩主导的倒幕派推动下,明治天皇在偏安已逾千年的京都发动政变,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直接宣告废除统治日本265年的武家政权——德川幕府,命令第15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当天下午,倒幕派在京都成立了由总裁、议定、参与构成的最高行政机构——太政官,总揽新政府大小事务,准备武力实现天皇权威与权力的统一。为了强力引导社会舆论,抨击幕府旧势力,二月二十三日(农历,下同),新政府在京都公开发行了木版印刷的政府公报——以太政官职命名的《太政官日志》。


图|《王政复古大号令》


《太政官日志》专门刊登天皇敕谕、政府人事和组织情况、军情战报,发布新法令和施政方针,及时传达新政府的信息给民众,可以说是日本官报之鼻祖,不仅信息量大,印刷量也很大,甚至发行到了讨幕军征战的东奥等地,成为民众了解政局、政策、政令和内战双方信息的主渠道。在创刊号上,《太政官日志》占据制高点,先发制人,就外交和舆情通报发表新政府声明:“日本方面,天皇亲政后外交关系无变化,外国方面已然知悉,(中略)将重视舆论,完成太政官的职责。”(《太政官日志》创刊号)同时又发行了《太政官日志》的江户版,努力扩大报纸的覆盖面,将“勤王”的信息扩散到幕府心腹之地。


图|《太政官日志》


经历了伏见、鸟羽战役和天皇军的大举东征,日本内战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在幕府海军奉行胜海舟的斡旋下,德川庆喜宣布投降,顺利实现了“江户无血开城”。《太政官日志》随即发布信息——《庆喜表示恭顺退往水户 奉还三百年城地》,


一边对幕府将军口诛笔伐:“庆喜自去年二月欺犯天朝,率兵进犯皇都,连日开炮,犯下重罪。派遣官军追讨后表示了恭顺、谢罪”,

一边又刚柔并济,恩威并施:“鉴于德川家二百余年治国大有功绩,水户大纳言勤皇有功,赦免庆喜死罪,准其退往水户”


等信息(《太政官日志》四月号),充分显示了新政府的力量和谋略。应该说,《太政官日志》对普及新政府的政策、宣传新政府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引导社会舆论向有利于新政府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足的是,《太政官日志》仅提供政策政令等新闻信息,没有新闻评论功能,(佐佐木隆:《メディアと権力》,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3年版,第40-41页)这对鼓动民众、引导民意非常不利,也凸显出天皇新政府方面缺少高水准的新闻评论人才。




德川庆喜|左· ·右|胜海舟


在新政府一方,《太政官日志》并非孤军作战。适应民众对战争信息的强烈需求,也是时局动荡中,操办报纸无需“官方批准”,在京都和大阪出现了一批支持天皇新政府、持“勤王”观点的民办报纸。如大阪的《各国新闻报》《内外新闻》和京都的《都鄙新闻》等,影响力较大。其中四月十七日创刊的《内外新闻》是一份周刊报纸,由大阪浪华知新馆创办,总计发行了10期,他们猛烈抨击“佐幕”报纸,积极发布有利于政府军的战事报道,并称幕府军为“贼军”,只要是有利于幕府的消息,就一概予以否认。



在幕府的大本营江户,“佐幕”的空气甚为浓郁。比较起新政府和主张“勤王”的报纸来,江户的“佐幕”报纸专业性更强,宣传能量更为强大。二月二十四日,即新政府创办《太政官日志》的第二天,著名的洋学者、旧幕臣、幕府开成所教授柳河春三就在江户创办了《中外新闻》,与新政府强势展开舆论对攻。这份“半纸二折册子型”的《中外新闻》是第一份由日本人编辑的日文报纸,(興津要:《明治新聞事始め —<文明開化>のジャ—ナリズム》,东京:大修館書店1997年版,第224页)主要内容是翻译、报道外国报纸新闻,五天一期。由于柳河春三的个人名望极大,且独立于官方之外,他鼓吹“佐幕”,发布有利于幕府信息的《中外新闻》,每次出刊必然再版,发行量竟然达到1500份,广受读者欢迎;社会影响力也急剧扩大,甚至扩张到了“勤王”报纸的地盘大阪。从内容、发行和影响力来看,有别于以往官版报纸的《中外新闻》,被称为是“最像新闻的新闻”。(春原昭彦:《日本新聞通史(1861-1973)》,東京:新泉社1985年版,第16页)特别是在创刊号上,《中外新闻》直抒胸臆,批判萨长二藩主导的新政府:

“此番朝廷的决定,完全是萨摩和长州的决议,如此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如果不是出自尊崇天子的本意,(中略)北方诸大名的不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时称700名萨州兵已经开赴江户,但是德川庆喜一心一意恭顺谨慎,不喜战争。(《中外新聞》庆应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创刊号)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外新闻》在报道新闻信息之外,还附加了大量的新闻评论,言论锋芒直指政治对手,更加强化了这份报纸的政治倾向性,增添了宣传鼓动的力量。


 

图|柳河春三与《中外新闻》


从四月份开始,《中外新闻外篇》刊行,“佐幕的政论性格”愈加突出,不仅发文讽刺新政府军和新政府,还极力颂扬“佐幕”人士的忠烈勇武。在外篇第13号上,柳河春三亲自手绘了一幅漫画——“群猴想扳倒根深叶茂的大松树”,(《中外新聞》庆应四年第13号)显然,他是把猴子比喻成倒幕派,大松树无疑就是幕府将军,寓意倒幕派的行动是“自不量力”。


四月三日,在“江户无血开城”之后,福地源一郎在江户仍然发行了具有“佐幕”倾向的《江湖新闻》。福地源一郎是柳河春三的好友,少年时代就在长崎学习荷兰语,曾任幕府翻译,一八六二年和一八六五年两度作为幕府使团成员访问欧洲,对兰学和英学甚为了解,特别是对“欧字翻译新闻”《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官版·海外新闻》和“邦字新闻”《海外新闻》《万国新闻纸》等极为关注,对报纸传媒的力量有超过同时代人的清醒认知。他创办的这份“佐幕”报纸,发行周期短到“隔日出刊”,注重市井百姓的兴趣,报道内容十分广泛:既注重发布面向大众的新闻,也翻译外国报纸、报道时事,包括官方传媒——御触书(江户时代的公文)、上书建白,以及市井闲谈、读者来信等等,在条野传平、广冈幸助、西田传助等一批幕末文化人的大力支持下,到五月二十二日,总计出刊22期,发行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令人瞩目。


图|福地源一郎与《江湖新闻》


最重要的是,《江湖新闻》多次痛陈天皇新政府的弊病,反对幕府将军“奉还大政”,为此不惜大量报道“政府军失利”的信息,诱导民众对政治局势的判断,如以“若松附近官军大败”、“庄内官军不利”来宣传幕府军占据了优势,用“读者来信”的方式质疑已经辞去步兵奉行、军舰奉行、海军奉行等要职的幕臣小栗上野介被官军杀害,主张宽大处置德川家族等。(興津要:《明治新聞事始め —<文明開化>のジャ—ナリズム》,东京:大修館書店1997年版,第6页)


在上野战争的报道中,《江湖新闻》以充满同情的笔触描写幕府军:“在江户爆发的战争,目前所看兵火之状,实为令人惊恐之变故。战斗中的死伤在各报转载,流言满天飞。(中略)德川家的武士自称彰义队,集结在江户东部、上野的寺院,和萨摩、肥前等地的官军对抗,乘机攻击他们。官军袭击了他们的集合场所,迫使其溃败退至江户城中,他们贴出告示‘老弱病者立即退往安全场所’,德川龟之助(庆喜的继承人)命令整理好先祖的牌位等重要器具……”。(《江湖新闻》庆应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图|上野之战


在第十六期上,福地源一郎匿名刊载了长篇论文《强弱论》,宣传明治维新也不过是政权从德川转换到萨长,推翻德川幕府不过是要建立以萨长为中心的新幕府而已。他还从日本历史出发,主张“诸侯会盟”,重新建立幕府中央集权体制:


“如西南诸藩过于专横,则容易形成战国割据局面吧。如此一来,谁能平定日本呢?(中略)日本国内相争恐怕是对外国有利吧,同心协力停止纷争,以振国威来报道皇恩才是第一要义的”。(《强弱论》,载《江湖新闻》第16期)


四五月间,支持幕府的洋学者们以江户、横滨等为基地,主办发行了《日日新闻》《远近新闻》《内外新报》《公私短讯》《海陆新闻》《新闻事略》《讽歌新闻》《公私杂报》《中外新闻别篇》《微风》《江城日志》《市政日志》《金川府日志》《外国新闻》《东西新闻》等数十种“佐幕”报纸,搅动舆论。在这场“幕府对政府”的舆论大战中,“佐幕”报纸不仅是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而且主持者的专业素质较高,在宣传内容和宣传技巧上也较“勤王”报纸更胜一筹,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些谙熟国外文化的洋学者们还发表了很多“精彩言论”——如神田孝平的《一致论》、平井元次郎的《富国强兵论》等,除了反对新政府的一面,还论及新制度的创立等内容,使这些“佐幕”报纸具有了政论报纸的性质,(山本文雄编著、诸葛蔚东译:《日本大众传媒史(增补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第11页)令人耳目一新,思想激荡,“佐幕”之风一时广泛传布,蔚为大观。



一八六八年日本公共领域里的“佐幕”与“勤王”之争,是近代日本新旧两股政治力量之间的第一次公开较量——支持幕府的德川家臣、洋学者们和天皇新政府的拥护者们,在公共领域大力营造有利于己方的社会舆论,为争取民心民意展开激烈的论争。无关宣传技巧和发行数量,最后还是以天皇新政府武力夺取政权的战争胜利方式结束了论争。

新政府已然洞悉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和利用不当的巨大破坏力。进入江户后,新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取缔了“佐幕”报纸。四月和六月,太政官两次发布公告——“严禁一切无官许之新闻纸”,( 榛村专一:《新聞法制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33年版,第10-24页)这是日本报纸媒体“官许制”的开端。在强有力的“言论弹压”下,攻击政府和政府军的一批媒体人接连入狱。四月,《讽歌新闻》的井上文雄和大神御牧被投入监狱;五月二十二日,在《江湖新闻》上发表《强弱论》之后,福地源一郎以“国事罪”被捕入狱,处监禁20天,《江湖新闻》制版遭没收,报纸禁止发行;六月八日,发行了45期的《中外新闻》也被禁发行。以此为开端,“佐幕”报纸从此销声匿迹。


图|《报纸刊行条例》


但是,随着天皇新政权的不断巩固,新政府愈发感到对报纸媒体“不仅是要禁止,还必须要利用”,使其在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工具作用,因此急需报纸媒体的大力配合。也就是说,既要制定强硬政策来限制报纸媒体的混乱、无序发展,使其能够在政府控制下承担推进文明开化、传达政令的宣传作用,又能够在保持对其控制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来延揽新闻人才,加强与报纸媒体的联系。于是,如果把目光从明治元年再延伸到明治二年,似乎意义又有些不同——当《新闻纸印行条例》公布后,曾经的旧幕臣柳河春三首先申请发行报纸,获准创刊了《官准中外新闻》,接着此前的“佐幕”报纸《远近新闻》《内外新报》等相继复刊;一八六八年新政府最有名的“反对派”,因煽动“佐幕”而入狱的福地源一郎,在木戸孝允协调下终被无罪释放,不久由涩泽荣一推荐入大藏省从政,以后又主持了《东京日日新闻》任主笔、社长,因为评论家、剧作家的宏伟成就与福泽谕吉并称“天下的双福”。


涩泽荣一|左· ·右|木户孝允


当然,一八六八年日本公共领域里的论争只是表象,从“被迫开放”到“言论弹压”,再到“有条件支持”,其中的废旧立新、文明开化才是潮流大势。这一点,明治天皇和他的拥护者们看到了,幕府将军及其促成“江户无血开城”的旧幕臣们也看到了,从“佐幕”中清醒过来的媒体人,也没有无视这一变化后的潮流大势,又再次出发,搅动空气,投入到了下一场运动中。






往期精彩


一位日本“叛国者”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约翰·道尔访谈|美国人是如何研究日本的

2019年日本天皇即将退位,玄机何在?



在这里,读懂东亚

思想|开放|学术|公益


思想观澜     28 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