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霓虹国的漫画你学不来!

李长声 东亚评论 2019-05-22


作者简介



李长声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专家

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

著有李长声自选集三卷:

《反正都能飞:文学及出版》

《况且况且况:历史与文化》

《雪地茫茫呀:生活并审美》





常有人抵制日货,其实是抵制不了的,因为好多made in China也含有日本的技术或元素。就连一些词语也如此,譬如漫画,古已有之,现而今我们通用的意思却是made in Japan,几乎把连环画一词也取代了。漫画,日本读若Manga,字正腔圆地收入牛津英语大辞典,很让日本人骄傲,因为这表明它走向了世界。起初也不是主动迈开双腿的,而是被亚洲诸国生拉硬拽才登上世界舞台。有意思的是,他们自己反而很常用英语comic,听来挺像“好迷糊”,似乎就少了点民族文化的底气。



据《日本漫画60年》一书,英语Manga“是指以科幻或奇幻为题材的日本连环画和卡通电影”,涵义跟日本不完全一样。说来这个词在日本就比较暧昧,有时也用作统称,但“好迷糊”与“阿你魅”(anime,动画片)还是两码事,前者属于出版文化,后者是影视艺术。



《日本漫画60年》是英国人保罗·格拉维特写的,写道:“西方人对日本漫画往往有许多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有的人物都有一双芭比娃娃似的大眼睛','那些漫画杂志像电话号码本一样厚','商人们在公共场所、在火车上贪婪地看这些书','这些书充斥着色情和暴力'。”

不过,我倒觉得这些说法都不偏,正是日本漫画在创作、出版、阅读上形成的特色,给见识过日本的外国人留下了印象。不消说,如今是网络时代了,此类印象也有些过时。作者申明“对日本漫画不作褒贬”,其实是予以全面肯定。但诚如作者所言,“日本漫画是如此的不顾后果和责任”,以致走上世界也不免尴尬。


例如,1991年在英国,“日本主办方不愿意过多展出具有成人色彩和令人难堪的漫画”,2001年又是在英国,“英国的评论家不断地提醒民众日本的漫画是色情作品,即使整个展览中只有一页图是露乳的。然而,这一页裸露画也被迅速遮盖起来,因为在布莱顿的家庭娱乐日展出时,此页遭到了投诉”。



日本为什么能创出独具特色的漫画呢?

保罗·格拉维特说“漫画,也就是连环画,如果没有西方卡通画、讽刺画和报刊连环故事画对日本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强烈冲击和瓦解,也就不会诞生现在的日本漫画”,这话似有点本末倒置。虽然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日本悠久的文化传统却不曾瓦解


《日本漫画60年》作者保罗·格拉维特


这种文化传统的本质是什么呢?漫画性,日本文化几乎天然地具有漫画性,也就是笑。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里女神跳起脱衣舞,惹得众神大笑。能与狂言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起初叫猿乐,模仿猴子舞之蹈之,可笑是可想而知的。


俳谐与歌以咏志的汉诗相对照,就是用来逗笑的。浮世绘的主要部分春宫画也叫笑绘,夸张得笑死人。所谓卡哇伊,也无非文化漫画性的表现。一个民族拿来人家的思想或文化,总是用笑来缓解心理上的承重,哪怕是自嘲。中国文化向来排斥漫画性,道貌岸然,甚至我们的连环画骨子里也没有漫画性,所以,简直可以说日本漫画我们根本学不来。



当然,漫画是在西方影响下现代化的。例如最让人们惊叹的所谓“分镜头的切换运用”,保罗·格拉维特告诉我们:“这些被称之‘电影技术’的视觉叙事的新方法,在19世纪初就被西方卡通艺术家们率先尝试过了,比电影导演们在电影中真正运用这种方法还要早。到20世纪30年代,超写实主义、移位摄像机角度以及快速剪辑变成美国连环漫画和电影的常见语言,但这些技术在日本几乎都看不到。


”20世纪50年代以后把这种手法用到了极致的手冢治虫说过,日本动画片是好莱坞与迪斯尼的仿制品。大众文化评论家大冢英志甚至说:“日本漫画所具有的国际性及普遍性不过是因为我们战前与被占领下两度接受迪斯尼所具有的普遍性及国际性罢了,不要误认为‘日本文化’被世界接受什么的,有必要冷静地认识这一点。”


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39年制作的《猫和老鼠》


但是要知道,日本美术自古有连环画或电影的表现方式和阅读习惯,那就是“绘卷”。画卷横向展开,从右向左,空间连续变化,时间也是流动的,动态地观赏。漫画在一页上的分格仍然是这样的顺序。寺庙多用绘卷演义寺庙的历史。四大绘卷之一《鸟兽人物戏画》是国宝,被视为漫画之祖。


《鸟兽人物戏画》局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屏风画每每也具有连续性。“六曲连环”,既分隔又连接,若缩到纸上,不就是漫画的分格么?中国的条屏,四条屏也好,八条屏也好,即便画春夏秋冬,即便草书一首诗,也是一条条分断而独立,只有笔意或意境的连续。这正是中国连环画与日本漫画自在表现方式上的截然不同。


四条屏国画


绘卷是日本绘画史的代表性领域,但漫画几乎不算作美术。比起美术性,漫画更重视的是故事性。漫画批评家多是从符号学、电影手法、大众文化之类的角度批评漫画。某漫画获奖,评审者说画得不好,但故事编得有意思,中国人或许会觉得这评语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从来用美术的标准看待漫画。刘继卣、贺友直可能画不来《丁丁历险记》《海贼王》,更可能不屑于画。


《海贼王》


好像中国大力发展的主要是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创作的那种漫画,给孩子们看的。我们的连环画更近似日本倾向于写实的“剧画”。有人说“连环画,现在已经Finish了”,败给了日本的漫画,恐怕主要是败在编故事上。据说好莱坞电影投资差不多一半都用于编故事。日本战败后漫画发展起来,铺天盖地,动画片乃至电影从中挑肥拣瘦,搬上银幕荧屏,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发达到泛滥的漫画出版,不可能有动画片赢得世界声誉。漫画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快餐文化。


藤子不二雄代表作《哆啦A梦》


对于漫画,日本的舆论也并不一律。当今任副首相的麻生太郎当年做首相时说过:动画片、漫画、电子游戏等是今天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心性内容。他自诩漫画迷,可作为老同学,动画片巨匠宫崎骏替他害臊:看就看呗,满大街张扬什么。


麻生太郎的漫画外交论


文质彬彬的小说家石田衣良说:“日本要是没有了,世界上遗憾的也就是失去漫画和电子游戏罢了。”




本文选自

文 | 李长声

编辑 | 登   登

图片 | 登   登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精彩回顾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