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人为什么对双眼皮情有独钟?

东亚评论 2019-12-11


为什么亚洲人爱整容?



说句不好听的,你要的美应该是“平均”


你可能要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嘛,脸好的人生活爱情事业都会更顺利。是的。那什么决定了一张好脸的标准呢?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展心理学教授Judith H. Langlois 1991年曾以2-3 岁和6-8个月大的孩童做实验,在他们眼前分别摆放由成年人评判为美和丑的两张面部照片,研究发现,婴儿对被成人评判为美的照片凝视的时间较长。这个研究说明了人类对面孔美丑的判别或许是一种先天机制。


后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对面孔的审美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即便是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个体,对于面孔吸引力的评判,也存在跨文化共性。




既然有了一致的标准,方法论就好办了,按着标准来整呗。那按照这个标准量化以后整出来的是什么模样呢?


科学家发现,平均脸是人类寻求审美范型的一种方式——1990年,美国德州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得到合成脸,并提出了“平均脸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合成有各种外貌差异的脸以后得出的“平均脸”要比人原来的脸更具有吸引力。其他科学团队的实验也得出类似结论——大部分人认为靠近平均脸会使人脸更美。


你可能一点儿也没察觉出平时惊呼“好美”的一张张脸很有可能是平均脸,充其量也是本身就有吸引力的平均脸,而不是你描述的“惊为天人”。


我们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天天都要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脸庞,大脑是不可能笨笨地每张脸每个部分都踏踏实实整合到一起再一个个比对哪个最美。暴露在如此多人脸之中,大脑通常是三下五除二把各种人脸信息进行计算,最后“Duang”一下算出一张平均化的脸,然后告诉你,表纠结了,这就是你值得拥有的最美。


韩国仁济大学整形外科教授李承哲在2010于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下属刊物《美容整形外科》中发表一篇论文,发布了使用全球多名最漂亮女艺人的照片合成的五张平均脸。(其中包括黑人13名、白人16名、中国人20名、日本人14名,韩国人19名。)


李承哲认为,最具吸引力的脸应该是本身就有足够吸引力的平均脸,而不是大众平均脸。也就是说,美美的脸可能真的都是平均脸,但平均脸呢,就不一定都是美的,想美还是要整的。



长得有点像?你看,就算是跨越种族,人们的审美还真的有共性。


是不是觉得现在的整容范式也都是在往这几张平均脸上靠呢?所以,整容的人天天有,连他们自己也没察觉到,整容是在磨平自身的特点,以期变成一张能获得一致好评的“平均脸”。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抱怨为啥美女都长(zheng)成一个样,越看越觉得无感。



美国医生一刀划开了韩国人最爱的双眼皮,送你的!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致的审美标准会变成什么样呢?


英国摄影记者泽德•纳尔逊(Zed Nelson)曾花5年时间走访17个国家去看看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外在美的追求都是怎么样的,结果他发现世界各地的审美观好像被规定好了似的,都在按照西方高加索人的审美标准行事——直发产品风靡非洲、南美人照着芭比娃娃的样子整形、日本人通过厌食症来减肥……


这是什么节奏?要知道就在100多年前,西方人还被我们鄙夷地称为“大鼻子”,再早的古书记载他们为“异类”。除了经济、文化上的优势,西方人的审美价值最终击败我们的心理防线,有可能是因为跨文化接触的增多减少了人们对外部群体的偏见,也减少了在审美观形成上本地文化先入为主的暗示。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跨文化接触的确会提高对另一群体的审美评价。


东、西方人种差异巨大的外貌特征导致两种审美很难调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南茜•艾特科夫曾说:“借助电影、时尚杂志与互联网,西方现在流行的审美标准席卷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亚洲。东西方在审美中的交流似乎是单向度的,当我们提及美丽这个词汇时,往往脑海中闪现的就是金发碧眼、白皮肤的西方男女。"



△巴西男模整容成芭比男友“肯”


要看看西方的审美标准具体怎么影响我们思维中的那个理所应当的整容方向,还得从我们这方面的师傅——韩国说起。


二十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1950-1953)让韩国一片狼藉,那个时候韩国还没有出现整容,韩国人民还基本上是单眼皮。1954年美国整形医生拉尔夫•米勒德随驻韩美国海军陆战队来韩国,协助治疗因车祸和烧伤等意外毁容的韩国人。


这个医生很有情趣,帮人帮到底,你毁容了我给你恢复容貌之余还让你更上一层楼——送你一刀双眼皮,不用谢。这就是韩国首例开双眼皮手术。


米勒德说,他想通过帮亚洲人打造更西方化的面孔,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国际经济舞台。“亚洲人的眼睑给人一种消极印象,象征着东方文化中淡泊克制、对万事无动于衷的态度,”他后来在《美国眼科学杂志》上撰文说。


割双眼皮的手术很快流行起来,第一批顾客是韩国妓女,她们希望能够吸引美国大兵的注意力。1961年,韩国第一家整容诊所开张营业。直至今日,开双眼皮仍然是韩国最受欢迎的整容手术,隆鼻手术位居第二。


医生,你真的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在韩国网络上引起话题的60年代整容外科广告照片


西方人:锥子脸不是我们这的,别赖我!


在这样一个浪潮中,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对自己种族特征的负隅抵抗,又是一个磨平自身特点“平均脸”一键搞定的问题。


美国学者尤金妮亚•高博士曾提出“自我种族偏见”的现象。她的研究论文“种族特征的医学化”集中考察了美籍亚洲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受到文化视角的影响。她认为,在西方文化的观察下,亚洲民族的种族特征常常变成了消极的特点,女人们很可能会通过手术做出改变。


双眼皮就是比单眼皮好看,高鼻梁比圆鼻头好,丹凤眼好奇怪……


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整容之大势所趋的“V型脸”并不符合欧美人的审美观。我们看到很多白种人明星也有着宽下巴,但亚洲明星则都是小下颚。有说法认为这是韩国发达的娱乐产业使然,演艺人员经常面对镜头,而镜头容易将脸放大,所以明星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脸,小一点,尖一点,再小一点……此风于是浸染东亚圈;也有说法认为,削尖下巴就是为了改变韩国人自身的种族特征,改变让他们看起来沉重、晦暗的宽下颌。



△1960年韩国小姐宋米熙雅与2012年韩国小姐李星惠


亚洲人:那我到底美不美?


但事实上呢?欧美人看见这么多亚洲人整成他们这样开心吗?


对于亚洲人的长相,在过去,不得不说得不到多少西方人的点赞,更多的是嘲笑和贬低,这才最初促使上文提到的很多在美亚裔迫不及待地毁掉自己的种族特征,变成和西方大众一样的面孔。


但是,亚洲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崛起,以及跨文化接触的增多,已经改变西方人对亚洲人的审美。如果一个亚洲女孩出现在一个岁数大一点的西方人面前,他可能自动把“贫穷”、“战争”这样的标签贴在这个亚洲女孩身上,也自动降低了女孩在他心中的美貌程度;但如果是一个年轻的西方人,“性感”、“漂亮”这类标签照样可以和亚洲女孩联系起来。




西方社会在接受了亚洲人独特的面貌特征以后,也对亚裔女性产生了审美观。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越来越多有着典型亚洲长相的影星、模特和名人受到欧美时尚界的青睐和媒体界的重磅报道。



△模特吕燕


是的。在我国女性仍然试图往“洋气”的方向靠拢时,真正的洋人们开始欣赏亚洲女性的异域风情。




双眼皮手术的迷思



关于眼睛和眼睑的形状,单眼皮和杏仁状小眼睛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美丽的。然而在如今的中国,双眼皮和大大的圆眼睛已成为美的基准。单眼皮是指没有折痕的眼睑,相反,双眼皮则是指眼睛睁开时上方有明显的褶皱。


有些天生单眼皮的中国女性使用双眼皮胶水或双眼皮贴,临时制造出双眼皮的形状,另外一些人则选择做整形美容手术,永久性地在眼睑上留下一道深深的折痕。



双眼皮手术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由于亚洲大约一半人口上眼睑天生没有折痕,双眼皮手术在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中广受欢迎,包括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新加坡人和亚裔美国人。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前主席宋儒耀曾表示,“改变眼睑是北京整形外科研究所最受欢迎的整形美容手术”。


作为东亚女性最普遍寻求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双眼皮手术常被视为亚洲国家审美标准西方化的标志。吉尔曼指出,早在1896年,美甘光太郎就将一种无切口双眼皮手术引进了日本,“模仿……西方人的眼睛”。他还说,与美国其他亚裔移民群体一样,韩裔美国人给他们十几岁的孩子做眼睑手术,“为了让他们的眼睛看起来‘更像美国人’”。


亚洲女性选择双眼皮手术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西方人,这种观点在西方媒体中很流行。我们经常在互联网上看到西方记者评论说,中国和其他亚洲女性做双眼皮手术、隆鼻术和隆胸手术是为了看起来更像西方人。从一些文章标题中就能轻易发现这种说法的流行程度,比如“中国女性试图通过整形美容手术成为西方文化的一分子”,“在中国,美是一个西方大鼻子”和“睁大眼睛:手术西化亚洲儿童的眼睛”。

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这样的说法,把中国女性选择双眼皮手术描述成对中国民族特征的拒绝和对与西方人面孔特征相似的向往


“有些中国妇女正通过改变眼睛和鼻子的形状寻求更具西方特征的面貌”;“医生移除了她眼睑内的赘皮,给了她一副更像欧洲人的面孔”;“然而,她希望她的眼皮有西方人那样的褶皱……漂亮常常被解读为看起来像西方人”;“中国年轻女性正想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像白种人,希望以此获得成功”;“整形美容手术作为一种改变鼻子和眼睛的形状使之符合西方样貌特征的方法,正越来越受欢迎”;“整形外科诊所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出现。


甚至一些农村最贫穷的年轻女性也愿意花几个月的收入做整形美容手术,让她们的眼睛看起来更圆、更像西方人”。

毫无疑问,随着电影、电视剧和杂志等西方娱乐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美的标准已经深受西方形象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女性对双眼皮的偏爱的确与更多地接触到美国和欧洲媒体有关。然而,认为中国女性选择整形美容手术仅仅是对西方样貌的模仿,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化。


关于双眼皮手术的西方化说法虽然在西方媒体中很流行,在中国却几乎没有,中国人通常将双眼皮手术看作一个关乎美的问题。在我采访过的有意做双眼皮手术的人中,绝大多数否认她们想让自己看起来像西方女人。有些女性说,认为中国人想通过做双眼皮手术获得西方外表,这种想法很奇怪,或者说令人不快。因此,就双眼皮手术的文化内涵而言,我从西方媒体上看到的和从被采访者那里听到的,形成了一个尖锐的对比。


做双眼皮手术是为了看起来更像西方人,这种想法让被采访者感到不舒服,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试图隐藏或否认自己的种族特征,没有人会喜欢这个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女性可能在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将白种人特征内化为审美标准;然而,我们有必要倾听那些确认或否认做双眼皮手术是为了看起来更像西方人的女性的想法,通常,否认的人更多。


接下来从一位认为双眼皮是西方人面部特征的女性开始。丁君是一位23岁的办公室女性,她计划做双眼皮手术,说大眼睛能让她看起来更“洋气”。


丁:我觉得大眼睛很时髦,能让我看起来更“洋气”。
我:你说的“洋气”是指什么?
丁:嗯,就是一种西方人的样子。单眼皮的小眼睛让人看起来比较温和,但是双眼皮的大眼睛让人看起很有精神。我当然喜欢大眼睛。西方女人总是有这样大而富有表现力的蓝眼睛。她们的眼睛会说话!看着她们的眼睛,你就能感觉到她们有多自信!我希望我也能有那种态度。我觉得那就是一种“洋气”,一种独立、现代的感觉。


丁君想做双眼皮手术是因为希望变“洋气”,这为理解西方容貌特征的文化含义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她的话表明,一方面她的确把双眼皮和大眼睛与西方特征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她真正寻求的不是这些特征本身,而是它们代表的象征意义:“洋气”,一种独立、现代的感觉。


可以确定的是,从中国媒体和广告表现出的西方女性形象中,能够解读出“洋气”——被系于西方女性身体形象上的象征意义。学者们指出,西方女性形象在中国广告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营造一种时尚、现代的氛围,促进产品销售。


在研究1985—1995年间发行的中国女性杂志上的广告时,约翰松观察到中国广告对中国和西方女性的描述有明显差异:中国女性大多被展示出害羞、温和、含蓄、顺从的样子,而西方女性则更常被描绘成自由、坚强、独立、情欲化的样子。


70年代创刊的香港《姊妹》杂志


克雷默对1996—1999年中国户外广告的研究结论与约翰松观察到的不完全一致。克雷默说,中国和西方女性身体形象的象征含义正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广告上的中国女性显得更加自信了。“


然而,约翰松观察到的整体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户外广告中依然可见”。为什么西方女性的面部特征和身材在中国女性眼里会是现代性的化身,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


当丁君说她想通过双眼皮手术变得更洋气时,她的真正目的是想获得“现代”中国女性的文化公民身份,成为一名和西方女性一样独立自信的中国女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广泛流传的西方审美标准,不仅仅是西方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其源发的文化价值观的形象表现。在中国,重塑女性身体的过程就是重新定义女性的过程,而新的身体政治凸显了西方关于自由、个人主义和性欲的概念。


丁君表达了她想要看起来更加国际化的愿望,与她不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否认做双眼皮手术就意味着模仿西方。大多数人对西方审美文化在中国的盛行表现出矛盾心理。他们普遍承认,近几十年西方审美标准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他们坚持认为西方审美特征不适合中国女性。


换言之,虽然公开表达了她们对西方女性身材和面部特征的羡慕,但大多数女性争辩说,通过双眼皮手术获得大眼睛更多是为了让自己有吸引力,与西方化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女性的回答,要求我们就全球化对中国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影响作出解释。



强调双眼皮是美的一个特征,这是我从受访者那里得到的最常见的解释,包括中国整形美容业最有名的面孔郝璐璐。郝璐璐告诉我,经常有人批评她想变得像西方人。然而,在谈到她的双眼皮手术时,她强烈否定了这一点。“我追求的不是更像西方人,而是美!我没有试图让自己像其他人,而是想提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她说。除了像她们理解的,为了更“美”这个原因,受访者做整形美容手术还有其他不同的动机。


被称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郝璐璐整容前后的照片


其中之一,是想摆脱困倦的面容。就像一位20多岁的想做双眼皮手术的女性说:“单眼皮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迟钝消极的人,我想要更有活力的样子。大眼睛肯定更有表现力。”23岁的大学生冯洁打算做双眼皮手术,她说了类似的话:


我想做双眼皮手术,因为我厌倦了人们问我为什么总是犯困。经过一段时间,我确信我就长着一副疲倦的样子!事实上,他们问我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困。我就是看起来这样。我想,加一道褶子让眼睛变大一点,我就可以摆脱那种疲惫的样子。另外,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看人的时候,通常会首先注意到眼睛。大眼睛的女孩肯定会得到更多关注。


这里,眼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被视为一个人内在精神的象征。为眼睛下垂经常被视为疲惫、不愉快的表情,它其实会影响人们的感受。所以,重新塑造眼睛形状,被认为是唤醒真正的内在自我的一种方法。

一些女性选择双眼皮手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21岁的酒吧歌手朱霞做过双眼皮手术,她说:


在我还是单眼皮的时候,画烟熏妆太难了,我觉得那个妆很酷……双眼皮方便画眼影和眼线。现在我可以画任何一种时髦的妆……女性做双眼皮手术有很多原因。在我而言,更多是为了好玩。


我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情况,与劳拉·米勒在研究日本审美文化时的发现一样:她采访的很多日本女性称,她们做双眼皮手术是因为单眼皮化眼妆太麻烦了。


除了这些原因,大多数受访者还说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双眼皮与西方人的双眼皮看起来不一样,很多人不喜欢会让眼睛太像西方人的双眼皮手术。25岁的赵进是一位秘书,我碰到她在医院等着做双眼皮手术,她说:


双眼皮手术能让我的眼睛显得更大,但我不想让医生切得太宽。如果眼睑上的折痕太高或者太开,会让眼睛显得太像西方人。没有人喜欢那样,明显太假了,不自然。我喜欢适当的双眼皮,自然而然地就适合中国人。


这证实了米勒在研究日本双眼皮手术时的发现:“其实,让眼睛显得太西方化的手术不受欢迎,因为那样看起来明显是人造的……相反,人们想要的是显得更大但仍然是日本人的眼睛形状。”米勒认为,日本女性渴望双眼皮不仅仅是因为想要有“异国风情”,“双眼皮手术的正常化是在日本文化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事实上,女性做双眼皮手术的原因总是各有不同。我想讲一下刘佳的故事,她是我的一位采访对象,在谈到双眼皮手术时,她极力批评西方化的说法。与其他多数被采访的女性不同,刘佳在美国生活过几年,她的人生经历让她可以从文化冲突方面来谈双眼皮手术。


很多年前,我们都还在我的家乡生活时,她是我的一个朋友。自从2002年我离开家乡、2003年她去美国留学后,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2007年1月她回国探望父母时,我在北京见到了她。我看到了她眼睑上的变化,就她的双眼皮手术和她交流了很久。2003年,刘佳在中国西南一个城市的某家私人整形美容诊所,花1600元做了这个手术。她解释说:


我不满意我的眼睛形状很久了,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直到2003年收到了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想,如果我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生活,为什么不以一个新面目开始呢?……我听说,在美国整容手术贵到难以承担。但是你知道,在中国整容手术相对便宜。所以我就想了想,随后问自己:为什么不呢?


在众多推动中国双眼皮手术需求的因素中,可以承担得起的价格非常重要。从冒牌医生做非法手术的小美容院,到正牌医生提供专业医疗美容服务的大医院,双眼皮手术的价格从800元到7000元不等。与其他类型的整形美容手术相比,双眼皮手术属于最便宜的那一类。我问刘佳,她为什么选择了双眼皮手术,她回答说:


中国有句著名的谚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的眼睛太小了,哪怕只是把眼皮加宽两毫米,眼睛看起来也会明显变大。我没有想要一双特别大的眼睛,只是想让它们看起来睁得更大一点……我没有考虑其他任何手术。对我来说,一点微调可以接受,但是大变样不行。除了双眼皮手术,其他手术大多数听起来都太恐怖了。毕竟,它(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手术,制造褶皱的技术是成熟安全的。


刘佳的话,说明了眼睛在很多中国女性关于外表的概念中的重要性。我问她,在去美国前,有没有其他原因刺激她下定决心,她说:


我期待去美国留学很久了,但是当想到要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开始新生活,感觉兴奋和担忧混合在一起。我想我在去那里之前,对自己的外表有点不自信。你知道的,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漂亮的外表对女人而言常常是一本有效的“通行证”。我不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但肯定想更有魅力。那个时候,获得一双大眼睛成为我增强自信的方法。



女性在换到新的社会环境时选择做整形美容手术,这很常见。例如,一些高中女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做整形美容手术,一些大学女生在得到第一份工作之前寻求手术。在刘佳的案例中,对“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开始新生活”的担忧,加剧了她对自己外表的不自信,因此双眼皮手术是她提升自信的方式。


对很多人来说,整形美容手术是解决情感、精神和社交问题的一个可行选项。现代整形美容手术和古代的“过渡仪式”有类似之处(Gennep,1960[1909])。整形美容手术有时相当于一种仪式,标志着人从生命中的一个位置走向另一个位置。我问刘佳,在做手术之后,她是否满意自己的新样貌和新生活。她说:


满意。虽然它只是我脸上的一个小变化,但在那个时候增强了我的自信。但是你知道吗?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不会做同样的手术……我在国内接受双眼皮手术的时候,只是单纯的想要更漂亮。但是去美国之后,我意识到人们把做双眼皮手术等同于想要看起来像西方人。媒体经常把亚洲女性做双眼皮手术等同于试图抹去她们的种族特点。我认为事实真的不是那样。我经历的事实在太尴尬了。


刘佳告诉我,在她的一位美国朋友得知她做过双眼皮手术后,关于这个问题她们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论。她朋友认为,像刘佳一样的亚洲女性在眼睑上增加褶痕,是为了西化她们的外表,刘佳则坚持说她的手术只是一个关于美的问题。她朋友的观点让刘佳觉得不舒服。她说,她不介意让别人知道她做过这样的手术,但是因为这件事受批评,让她感到很不开心、不舒服,好像她曾经试图抛弃自己的民族特征似的:


我做这个手术的目的是想变得更有魅力。在中国,我们觉得大眼睛好看。从来没想过,在眼皮上加一道褶皱就是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像西方人……我一直以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爱我的祖国,而且到国外生活过之后更是如此。当有人用这种观点来批评我的时候,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刘佳坚决为她的整形美容手术辩护,说它是一个关于美而不是西方化的问题,原因可能在于,生活在西方社会,她坚守自己“中国女性”的民族或种族认同的压力更大。实际上,在中国大众媒体上基本看不到这种流行的双眼皮手术的西方化说法,双眼皮在中国媒体上被描述成一个有关美的问题,而不是一种西方特征。正如刘佳所说:


不光白种人有双眼皮,每个种族,包括亚洲人,都有双眼皮。有些中国人像我一样天生没有双眼皮,但有的人有。看看你,你天生就是双眼皮。你看起来像西方人吗?当然没有!你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你看,说在眼皮上加一道褶皱就让中国人不像中国人了,这简直可笑!所以我做手术的目的不是看起来像西方美女,而是像大家觉得好看的其他中国女性。


诚然,有些中国人没有双眼皮,但有些天生就有。所以,简单地将双眼皮手术等同于想要看起来像白人,这是有问题的。实际上,那些做手术的女性一般都把自己与有双眼皮的中国人进行比较,而不是和西方女性比。


潘女士是一位大学美术教授,我和她讨论了中国女性对双眼皮的偏爱,她也认为大眼睛不一定就是西方形象:


当然,如今我们的审美理想受到了西方影响。只要扫一眼街上和商场里的广告牌,到处都能看到西方美女。但我认为,我们觉得大眼睛漂亮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影响。如果那样的话,我们怎么解释在中国对西方开放之前,人们就认为大眼睛好看了呢?


比如,在改革开放前“浓眉大眼”就已经是美的一个标准。显然,中国那时与西方完全隔离,西方审美标准不可能影响我们。事实上恰好相反,如果一双大眼睛代表西方的审美标准,那么它就会被中国共产党抨击。但事实并不是那样,你要怎么解释呢?


上述观点引出了在中国政治背景下对中国人偏爱双眼皮的其他解释。如果研究一下改革开放前的宣传海报,我们会发现海报上画的男女一般都有着浓眉大眼。如前文所述,在改革开放前,中性是女性美的理想型,她们的外貌举止都应该像男人一样因此,传统的理想美女形象,即苗条身材、苍白面容和小眼睛,被革命女性的形象所取代,后者丰满健壮,晒黑的脸庞上有着圆圆的大眼睛。



浓眉大眼的面部特征不仅在宣传中被广泛采用,而且在改革开放前的十几年间出版的小说中也常常被用来描述英雄人物。在对这一时期小说的研究中,杨澜认为当时的小说家有意将故事主人公的外在相貌与内在品格联系起来:


(作家)尤其注重对眉毛和眼睛的描写,用一些比如“浓眉大眼”、“明亮的眼睛”这类标准说法……试图传达关于主人公意识形态品质的象征性讯息:“大眼”和“明亮的眼睛”被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洞察力和远见联系起来。


所以,在改革开放前,随着性别化的身体政治从温软娇柔的女性转向强壮中性的“铁姑娘”,大而富有表演力的圆眼睛作为“正确”的面部特征,取代了杏仁状的小眼睛。在改革开放后,大眼睛一直作为美的特征受到欣赏;然而,当“消费革命”取代“政治革命”,在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追求大眼睛的文化含义也有了新的解读。


说明:本文前半部分转载自公众号“壹读”(ID:yiduiread)的《为什么亚洲人爱整容?丨壹读百科》一文;后半部分转载自澎湃新闻的《双眼皮手术的迷思:东亚女性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像西方人吗?》一文,原文为《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手术在中国》(文华 著,刘月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一书节选部分,对比原文内容上有所改动,以原文为准。




更多精彩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