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被禁30多年,这片未删节版太难得了
影片《活着》的高潮是凤霞生孩子遭遇大出血,大特写镜头逼视下的家珍泪如雨下,富贵与二喜急得团团转,本来被拉来救人的王教授因为一口气吃了七个包子奄奄一息,无法动弹。
最终众人只能眼见着家珍惨烈异常地死去。这是火爆煽情、催人泪下的一场戏。
但是这场戏与余华原小说的整体立意大相径庭,由这场戏也可以看出一些影片的立意。这场戏的设定非常明确, 凤霞的直接死亡原因就是文革。富贵一家的苦难高潮也是文革。
而之前有庆的死亡虽然是春生的误伤,但其实直接原因是大跃进期间的大练钢铁导致有庆长期睡眠不足,以至于会无法忍受地睡倒在墙根下,造成了死亡惨剧。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跃进,有庆想来绝不能以如此方式死去。如此一来,有庆的死亡是因为大跃进,凤霞的死亡是因为文革。
历史在张艺谋的镜头下被简化为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富贵一家的不幸死亡事件直接归因于此。
这是张艺谋对小说作出的重大改动之一。这也是张艺谋对时代与个体关系之理解。
在张艺谋的叙事中,历史没有什么偶然性,历史就像是一个个公路站牌的串联,个体走到了这个站牌底下,就必然会有规定的动作发生。
必须要指出的是,张艺谋的改动,并非是仅仅强化对于恶劣时代的疯狂控诉,影片整体走向反而是喜剧式的。
影片收尾于富贵的外孙馒头玩耍小鸡、富贵直接说出“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台词。整个场景表达出类似生活在继续,生命在繁衍的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喜庆又温馨的大团圆式的结尾。富贵一家渡尽大跃进与文革的劫波,终于看到光明。
《活着》和拿刚捧回小金人的《窃听风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片中没有反面角色(《窃》顶多就那个国安局高官算反派)。
本来我是很惯性思维的,先后估计了好几个人会成为“坏人”(就像《霸王别姬》里的小四):
将来长大的有庆、当上干部的春生、和和气气的镇长或者精明能干的二喜。
结果都没有,相反这些人还都是“好人”。另外,它讲了集体食堂,但没说食堂的不合理;它讲了土法炼钢,但没说那钢不能用(就像《窃》没有把东德说得一无是处)。
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去直接揭露什么人性的恶和制度的恶,从这一点上,也遭不来封杀之祸。
而从整体上,《活着》要是完全撇开意识形态,这故事基本上就很弱了;可要是说它如何如何地批判了大跃进和文革呢?力度显然又不如《霸》和《蓝》。就这么不尴不尬地被夹在了中间。
最主要的问题,我觉得是导演对本片节奏把握和戏剧张力失衡,各个时期的时间分配和故事衔接不是很好,有些情节跳跃比较突兀,有些又显得拖沓。
而且片子花了那么多篇幅讲春生欠一条人命,结果却不了了之,对春生的后来一点交待都没有。还有片尾突然提到镇长被打倒,也没了下文。
这两个安排最让我不满意,人家王教授好歹最后还提到了他不再吃馒头的情况呢。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活着》称得上是张导的代表作,我也觉得它还不错。但看了这么多他的作品之后,我还是不得不说,我觉得张导的代表作是《英雄》。
点击延长膝盖30年寿命!硅胶减震+弹簧支持,打篮球跑步健身必备,专业运动员都在用它
真的,不是讽刺。撇去为秦始皇翻案这条黑线,我可是对它色彩的运用喜欢得不得了。说到底,张导就是个摄影,大摄影,中国头号摄影。
这点我绝对服!试问《活着》代表了他的什么?风格?手法?思想?态度?我都没有看出来。
三大导演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反映同一时代的三部力作,遭到封杀的《活》、《霸》、《蓝》也正好成了他们的分水岭,打那以后,张艺谋堕落了;陈凯歌入魔了;田壮壮沉默了。
【补记】其实当初写作本文,初衷是对网络上以讹传讹“被禁原因”、追捧甚至神话禁片的做法的一种回应。
本文的主体内容更多是对电影本身的一些评论而不是要纠结于“《活着》到底为什么没能活?”再次修订这篇评论,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
可以在此补充若干信息。两年前张艺谋做客《非常道》时首次谈到本片被禁,他只说了一句“我个人在制度面前是渺小的,自己也觉得无能为力。”
而一年前余华发过一条微博说:“还记得当时张艺谋时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
虽然这些话语依然提供不了对于本片被禁更多的说明,但至少可以表明导演本人当时报审的态度是积极的(制片方的态度则不得而知)。
被禁也许与当时一批电影被禁的大氛围不无干系。
点击下方欣赏完整视频 有5s缓冲 想用手机投屏观影的,后台回复: 投影
张五常:中国历史翻来翻去,都是泪水,只有邓小平一个人,成功改革中国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
张五常:中国历史翻来翻去,都是泪水,只有邓小平一个人,成功改革中国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