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友情提示,这片要谨慎观看

大卫写诗 2023-10-15



它好像是对二战期间的德国仇恨极大,好莱坞似乎隔个几年就拍一部抗德大片,上一部是海军题材的大片《灰猎犬号》,今年轮到了空军,最新空战大片《猎狼犬》,这回是美制B–25“米切尔”中程轰炸机大战美制B-17“飞行堡垒”远程轰炸机。


由于采用了最新的制作技术,该片空战场景非常逼真,并且有三分之二的场面是空战。



去法国执行轰炸任务为啥就派一架B-17?


让人不解。



美军长机飞行员,片中“男猪脚”,名字叫霍顿,他在片中的表现是兰博和阿诺.舒华辛利加的组合体。


这部影片试图融合二战、空战、营救、冒险等各种元素,讲述体现盟军英勇作战的故事,但由于脑洞过大或者个人英雄主义等因素作怪,使得本片整体素质被严重拉低,原本精彩的空战被后续过分夸张的拯救行动所拖累,最终沦为一部被人类似于抗日神剧的“反纳粹喜剧”。



在美国影视作品中,个人英雄主义始终是影片的主要题材。《猎狼犬》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一个人可以改变一切”。


在这句类似于“阿弥陀佛”式咒语的保护和激励下,霍尔顿以“背心、迷彩+项链”的经典装扮,不仅躲过了近距离的手榴弹爆炸,还只身一人勇斗整支小队的德军,充分发挥了美国人血液里的“兰博”精神。


不但如此,霍尔顿还在这句咒语的加持下,向横版街机游戏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杀到了德军老巢,不但营救了自己的战友,还捎带破坏了敌人的阴谋。



应该说,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执念相当强。


影片中的德军指挥官就是一个孔武有力的肌肉男,不但能够轻松躲避子弹,还能举起士兵的身体当盾牌,即便是面对敌人的火箭炮,依然露出凶狠地肌肉恫吓盟军。



这是何等的个人英雄主义!


英国变态发明,皇室御用!360度溶解陈年牙垢,比洗牙还干净10086倍

只可惜他是反派,没有主角光环加持,最后只能在爆炸中灰飞烟灭。



另外一句影片的金句就是“你的任务是‘没有幸存者’”。


一开始,德军飞行员严格执行要求,把跳伞的盟军飞行员也杀掉了,但轮到主角的时候,却不知为啥,可能是被主角的惊世美颜所吸引,反派竟然没有开枪立即射杀,反而近距离自己观察,结果不但没有捞着欣赏,反而被主角打到在地、趁机跑掉了。



很有可能也是这惊世一瞥在二人心中埋下了情感的种子,二人在之后的情节里多次相遇,但都没能杀掉对方。甚至主角霍尔顿有机会杀掉对方的时候,还是没下得去手,选择了放弃。



两名主要敌手也真正遇到了一起,由于德军长机飞行员在伞降时扭了脚踝行动不便,被“霍顿”用枪逼住,但远日无冤的,“霍顿”放了他一马。



同时,守卫机场的德军在半履带装甲车的掩护下步步紧逼,而战俘们的子弹将尽,反击火力越来越弱。



更严重的是先前被迫降落的B-17轰炸机已经被德军修好,载着重磅炸弹要偷袭盟军重要设施。



危机时刻又是“霍顿”一马当先,先是成功盗取了同样迫降的B-25轰炸机(“米切尔”是双引擎,珍珠港事件后杜立特机队从“大黄蜂号”上起飞去轰炸东京,驾驶的就是B-25)。



B-25升空之后对包围过来德军密集扫射,以解战俘们之忧。



B–25机头的.50机枪瞬间将德军打成了肉酱。



解围之后“霍顿”驾机追赶B-17,并猛烈对它进行攻击,从飞机的灵巧型(机动性)来说当然是B-25要好一些。



但,被放过一马的德军长机飞行员却驾驶一架梅塞.斯密特Bf-109也赶了过来,企图反杀“霍顿”,


作为二战期间最成功的活塞式战斗机,它确实击落过许许多多架盟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反派角色当然会被安排的这样冷酷无情,脸部肌肉僵硬,眼露凶光和充满了仇恨。



但邪不压正,最终还是让“霍顿”击落了。



在控稳住飞机后打开投弹门,将几枚重磅炸弹投下。


然后就是电闪雷鸣一般将B-17在空中击毁了!



坦率地说,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好莱坞的电影在视觉冲击上确实越来越好了,但是故事情节反而是越来越无脑了,内容几乎是胡编乱造,主要是表现出“美国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主人公各个都是“超人”!



《猎狼犬行动》

导演: Michael B. Chait
主演: 特雷弗·多诺万 / 詹姆斯·马斯洛

这五部大片,曾经被禁得死死的,尽快看
一禁就是26年,抓紧看
这片有多硬,险些被定为X级
不愧是金棕榈奖,这片表达那个,绝了
有读者反映收不到本号,特别说明下,微信现在改了规则,一定要点右下方的在看。如果不点,微信就以为你不喜欢,下次就不会第一时间推送给您了,这对您我,都是莫大的损失。如果点了在看,微信就会第一时间,把文章免费推送给您。
点个在看呗,说明朕已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