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星瀚投资每周投资纪要(5.2-5.7)

2017-05-08 星瀚投资 星瀚投资

一、每周宏观经济事件评述


1、财经评论作家Charles Hugh Smith称,2009年以来,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各大央行纷纷通过降息、量化宽松等方式向市场注水,于是各类资产水涨船高,从股票、债券到房地产纷纷开启长期牛市之路。金融危机以后,只需要买入并持有,又或者更为高明地,逢低买入并持有,就足以让交易员们陷入一种自己是投资天才的幻觉,如果善于使用融资和杠杆,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下图显示了全球央行十多年来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趋势。年初至今,全球央行合计已经购买了约1万亿美元资产。

 


Smith表示,美联储等各大央行在过去几年来一直扮演着金融市场里的上帝角色,通过干预市场制造稳定的假象。美联储破坏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让负债累累、过度依赖杠杆的投机者得以生存,美联储通过政策干预维持资产泡沫,创造了一个病态的、弱势的并且受金融市场主导的单一经济体。

 

Smith认为,在美联储制造出的稳定、低风险的繁荣表象之下,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超载。因此,在这个系统崩溃之前,人人都是交易天才。

 

2、【王毅:阿联酋绝不可能成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在反腐败追逃追赃问题方面中阿合作顺利,引渡合作也在取得进展,愿与阿方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相信阿方决不会成为任何中国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 

 

一切都是为了抓住一个在美国持有阿联酋护照的人。

 

3、加拿大最大的非银行房贷供应商Home Capital Group遭遇流动性危机,股价暴跌,疑似引发了一场“加拿大版的次贷危机”。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在于楼市泡沫背景下,储户们对该公司的前景失去信心。从3月28日至4月24日,资金从该公司的高利储蓄账户存款账户中持续流出,总共减少了5.91亿美元。

这使得上周三Home Capital Group不得不宣布举债20亿加元(约合15亿美元)作为紧急流动性贷款。消息宣布当天,Home Capital Group股价暴跌61%,随后又引发了36%的资金从该公司出逃,直接将之推到了倒闭的边缘。Home Capital Group创下加拿大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银行投资机构挤兑事件。

 

奈何大多数人被资产价格持续N年的上涨所深深洗脑:美股永远涨、京沪永远涨,大家都沉浸在超级泡沫盛宴的狂欢中,或明知泡沫严重但仍被迫参与到这场盛宴。

 

加拿大房价对比美国,日本:

 

 

4、五一假期之后,资金面紧张局面并未如预期般缓解。昨日,货币市场利率全面上行,DR001、DR007分别涨至2.92%,3.18%,前者刷新近两年新高,后者则逼近一季度末形成的高点。1年期FR007互换利率收于3.76%,收盘价越过一季末高点,创2014年8月以来新高。央行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大额净投放1400亿元,但2300亿MLF未获续作,进出之间,虽然短期看央行投放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但后期摩擦风险上升,不确定性在增加。

 

昨日财政部发行1Y、10Y国债,招标情况有些“惨淡”。1Y、 10Y国债中标利率为3.32%和3.52%,较前一日二级市场收益率(中债估值)分别上行8bp、3bp;认购倍数分别为1.47和2.2,边际利率分别为3.43%和3.56%,市场需求一般。我们知道,由于规模效应、承销商返费、新券溢价等因素,一般一级市场中标利率会低于同期二级市场到期收益率(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利差历史均值在-3bp附近),发行利率大幅高于二级市场利率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一级市场的压力很快向二级市场传导,昨日10Y国债活跃券170004收益率再次站上3.50,收于3.52%。

 

5、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公司沙特阿美计划明年上市,IPO规模或达1000亿美元,除在当地交易所上市外,沙特阿美同时倾向在多个国际市场上市。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去年秋天曾远赴中东与沙特阿美主席会面,会面初期,沙特阿美对来港上市兴趣冷淡,认为香港市场太细,直至李小加提出中港股市有互联互通及正研究“新股通”,料可为对方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内地资金,对方才转变态度。李小加在去年出席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活动时表示,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港交所未来或可考虑推出新股通,实现两地IPO互通。

 

6、【重磅突发!】财政部银监会等六部门出台50号文件: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过度的举债融资行为(主要针对PPP)。

 

1)全面组织开展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组织一次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融资担保行为摸底排查,于2017年7月31日前清理整改到位。


2)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不得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任何形式提供担保。


3)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行为。地方政府不得以借贷资金出资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参与PPP项目、设立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不得对有限合伙制基金等任何股权投资方式额外附加条款变相举债。


4)进一步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要求或决定企业为政府举债或变相为政府举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不得承诺为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融资承担偿债责任。


5)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建设大数据监测平台,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


6)推进信息公开。公开政府购买服务决策主体、购买主体、承接主体、服务内容、合同资金规模、分年财政资金安排、合同期限、绩效评价等内容。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决策主体、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信息、合作项目内容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社会资本方采购信息、项目回报机制、合同期限、绩效评价等内容。

 

此前的PPP模式是政府提供固定收益的保底(优先劣后形式),民企因此才会大量参与PPP。如果严查的话,很多民企可能会不参与PPP,因为项目没有现金流,没有高回报率,唯有依靠保底的固定收益才会参与。

 

此外,地方基建周期和信贷扩张周期有高度联系(滞后一些时间),17年开始信贷/负债扩张已经见顶(国家也开始主动严控),未来地方债务和PPP代表的大基建都不容乐观。

 

7、【美联储宣布按兵不动 对经济前景展望乐观】北京时间周四,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75%~1%不变,符合预期。美联储表示,会关注近期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不过他们对前景整体乐观,认为一季度GDP不佳是暂时的。

 

4月非农(NFP)初值+211K,高于市场预期的+185K,前两月合计下修6K;U3失业率4.404%,低于上月的4.496%,10年新低;U6不充分就业率8.6%,大幅低于上月的8.9%,同样近10年新低!平均时薪+0.3% MoM or +2.5% YoY,上月+2.6% YoY;  

 

总体上看,今年前4个月NFP平均+184.5K,远超耶伦3月初讲话中提到的美国劳动力增长的长期趋势+75K~125K/月,表明劳动市场继续收紧,为下月FED行动做好了准备。周五非农过后,市场认为FED 6月行动概率上升至100%。

 

8、【4月份信用债利率同比上涨近200BP,取消和延迟发行约1326.3亿】“发行利率超过7%的信用债越来越多了,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最近城投债也上了7%。”某大型券商信用债主承人士表示,4月来信用债市场发债利率节节升高,“跟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大概上涨了可能有将近200个bp”。

 

二季度是2017年信用债到期的高峰。Wind数据显示,4-6月三个月,每个月到期的信用债规模约为5023亿元、5335亿元和4374亿元。接下来二季度会有不少企业需要借新还旧,而需求端资金并不宽松,5月发行利率进一步上升到超过8%也是很有可能的。

 

到期高峰叠加融资成本快速上升,企业的信用风险暴露的几率增加,企业债的违约高峰即将来临。信用债市场准备迎接暴风雨,记住,刚兑是一定要打破的(除了民企违约高峰外,地方债和国企也有极大的风险)。

 

 

明斯基时刻来临:一方面,中国实体(非金融)企业的债务/GDP绝对值是全球第一也是人类历史第一,一方面,债务的增速即信贷-GDP缺口也是历史罕见(算上不入表的影子银行估计是历史第一)。现在,清算的时刻或许要来到了(庞氏走到尽头,利率快速上升),与其说是主动去杠杆不如说是达到极限后不得不去杠杆。

 

9、官方和财新PMI指数全部公布完毕。基本都是下降和回落,财新PMI还创了近期新低。经济扩张在货币紧缩30天之后就出现见顶征兆。09年好歹撑了两年,12年好歹撑了一年,现在只有30天。当前经济彻底庞氏化,对信贷扩张/信用货币的依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放水就死,毕竟借新还旧要继续,基建要继续,GDP要继续,资产价格要维持……

 

10、黑色系和有色金属板块类大宗商品遭遇“黑色星期四”,国内大批商品期货-7%跌停,外盘铁矿石崩盘,油价深跌近5%,期铜跌幅21个月最深。周五国内大宗期货持续下跌,几个重要工业品最近两个月走势犹如崩盘。在2月下旬时我曾发表观点认为:PPI高点已现,根本无法向下传导,没有通胀,没有周期,复苏很快就会被证伪,现在再回头看,大宗商品在2月中见顶后持续暴跌,PPI见顶迹象明显,CPI持续低位,事实胜于雄辩。

 

11、几则新闻:

 

1)银监会:为落实“三套利”、“四不当”等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要点,各地银监局对辖内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工作已渐次铺开。银行各类“脱实向虚”的资金空转行为、各种规避监管的套利行为和违规关联交易成为检查重点。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监局已经进场。这次检查力度很大,覆盖面也十分广。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的合规检查首当其冲。关注点在于是否存在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例如,银行是否有大量运用同业资金来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是否有通过同业绕道,虚增资产负债规模、少计资本、掩盖风险等现象。是否通过各类资管计划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虚假出表。此外,监管部门拟对银行发起和投资私募ABS的规模和情况进行监测。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一旦在检查中被发现,就要从严从重处罚。

 

2)证监会:IPO加速、收紧并购特别是高杠杆的并购、打压加杠杆的庄股和游资这些已经做了很久了。最近又约谈了多家大型证券公司,已明确要求清理资金池类债券产品。而深圳辖区的证券公司对资金池的清理扩大到了全部资金池产品,券商资管业务中资金池产品全面叫停,存量被要求限期整改。目的就是加强各类风险,不得错配资金池,严惩违法违规,禁止监管套利。

今晚网络有大量传言:国海直接被取消资管业务资格牌照,部门解散全体下岗找工作,债券和经纪业务开户暂停一年。此外广发、招商、东北等券商被要求整顿。券商万亿级别的资金池投向债券(久期错配加杠杆)、股市(帮游资散户私募加杠杆)、甚至投向房地产(很多地产公司银行债券没有融资渠道,都走的是券商资管通道)。

 

3)保监会:周五官网公布对安邦的处罚公告,原文大意: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安邦e起赢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报备材料中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不符合规定。

处罚如下:保监会不备案上述产品,安邦立即停止使用上述产品;三个月内禁止安邦申报新的产品;安邦必须严格按照监管政策和要求对所有产品进行合规整改。

 

一行三会全面行动正式开始,这次几个监管者都是拿着最高层的尚方宝剑,遇佛杀佛,遇神杀神。就是要打压过去几年疯狂扩张的金融系统,也要整治那些用极高杠杆赚了数万亿资产妄图掏空国家的金融大鳄(红X代的白手套)。当然在“不引发系统风险”的大前提下,各种监管和调控肯定是走钢丝的,甚至可能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毕竟中国的信贷泡沫和金融杠杆太高了——私人部门债务全球第一,金融部门杠杆全球第一,金融增加值占GDP比全球第一,大家玩大而不倒玩的太久了,病已入膏肓了。没有人知道强监管是否会引发极速的向下正反馈(就和股灾前查杠杆配资一样,证监会也没想到一查就引发大崩盘),市场的参与者都希望看到的画面是:监管层拿着手术刀切开身体,却发现癌症已经遍布全身,如果继续动手术则可能引发身体的系统性崩溃,最后只能无奈的缝了回去,然后只能继续加速给毒品(放水)来缓解癌症晚期的疼痛了。

 

不过,我一直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抑制信贷泡沫在任何时候开始都是对的,如果不能违背人性坚持到底,那只会让癌症越来越严重、毒瘾越来越大,等待我们的就一定会是死亡——被动出清引发的超级金融危机。

 

极低生育率、劳动力拐点、老龄化开始、资产泡沫、实业成本不断抬高,当前消费和贸易已经失去动力,中国经济仅靠投资(房地产和基建)以及疯狂的金融支撑,而疯狂信贷拉动投资的模式已经进入末期,实体的负债和金融的杠杆已经见顶,低收入高负债多座大山压顶的居民也无力再接过杠杆,债务危机随时爆发,金融行业危如累卵。

 

我坚持认为,我们应该早点放弃GDP增长目标,尽快让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去泡沫,让实体经济(国企)快快出清不要再僵而不死,对实业民企重点扶持(减税),加速体制法制市场化等改革,加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各领域的管制,精简国家机构……而不是靠疯狂的信贷扩张、杠杆金融、房地产、低效基建等维持虚无缥缈的GDP。

 

还是那句话:全世界将要面对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盛宴终结(特别的以资产负债表极端狂癫史无前例高速扩张的中国为代表),这一次盛宴(长期信贷周期)持续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几乎没有人具有风险意识,故盛宴必然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终结。以前数年是谁胆子大谁借钱多谁杠杆高,谁就是大赢家,未来必然是谁风控好谁更稳健谁现金多,谁才能活下去成为大赢家。

 

12、新财富宏观首席姜超最新发文,坚定短期看空,他认为中国金融过度繁荣、创造了太多的信用货币、泡沫严重,资产价格必会下跌,甚至出现金融机构倒闭,姜超坚持认为中国经济先“破”才能后“立”(破茧重生后资本市场才有长期希望)。我想这也是中国金融行业的有志之士都该有的态度,而我个人也一直持有相同的观点和逻辑。

 

摘要节选:

 

中国资产泡沫的本质是金融过度繁荣!把中国和危机以前的美国欧洲对比,可以发现有一点非常类似,就是金融业发展过度。1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增速高达16%,而其中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存贷款增速仅在11%左右,说明驱动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是以同业业务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16年的券商资产增速高达50%,保险业和信托业资产增速高达24%,所有这些金融子行业的增速均远超13%的M2目标增速,更是远超当年7%的GDP需要。其结果是去年单单银行业就新增了30万亿的资产,相当于创造了30万亿的货币,而GDP仅新增了5.5万亿,很明显金融业创造了过多的货币,而且主要是流向了高风险的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领域。

 

过去几年,许多中小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都以50%以上的速度在扩张,这对于中国经济整体而言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当前监管的重点针对对象。今年央行开始强化宏观审慎监管MPA考核的约束,3月以来银监会发布了8道金牌,近期证监会也开始监管券商资金池,其本质就是要把金融机构从失控的发展里面拉回来。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之所以还在半山腰,在于我们的金融业出现了过度繁荣,扭曲了资金配置。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利率市场化,其本意是让利率由市场定价,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审慎经营的大银行、大保险相对规模越来越小,而是无数的小银行、小保险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变大的法宝就是靠高息举债,而为了偿还高息成本其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向了高风险领域,包括15年的股市、16年以来的房市。国外金融机构有倒闭的风险,所以越高的万能险、存单大家越不敢买。但是在中国由于大家认为金融机构不会倒闭、有政府背书,所以是越小的保险、银行发得利率越高的万能险、同业存单卖的越好。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让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打破金融机构的刚兑魔咒,一定要让一些发展失控的金融机构破产关门,这样大家才会吸取教训,老老实实回归金融业的本质、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会伴随短期阵痛,比如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倒闭等等,但是不破不立,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破茧重生,中国资本市场才有长期希望!


13、刘胜军: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购房杠杆并不高,银行甚至对二套房要求70%的首付款。但这一数据具有欺骗性:很多年轻人买房,不仅借了银行的贷款,还借了父母、岳父岳母的钱,甚至借了影子银行资金。短期来看,父母的钱或许可能不需要偿还。但是当父母需要资金(例如看病)时就会成为子女的债务。因此,中国的家庭部门负债是被低估的。从国际对比来看,日本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1989 年,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 GDP 的比重也未超过3.0% ,而中国2015年达到 5.5% 。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 /GDP 峰值为8.0%,而中国2016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 GDP 比重已达 8.6%。中国的房贷余额/GDP目前约25%,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为411%,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从趋势看,居民购房贷款新增额/新增商品房销售额从2011年的17.3%,猛增至2015年的36.7%,2016年上半年再次创新高至56.5%,首付比其实已经低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07年时平均50%的首付比例。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

 

影响房价的因素非常多,但核心就是3点,1、需求,即劳动力人口占比和老龄化的情况,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的核心理由就是人口流入,但目前北京上海的人口均开始流出(16年都是负增长),目前看中国的人口结构,未来的需求端会非常不乐观。2、供给,被人们骂的最多的就是地方政府为了维持高房价一直不放开供地,但我们看到这轮调控中,北京上海都开始疯狂的供地,一季度供地甚至超过去年全年;3、信贷扩张速度。这里有几个理解,一是央行的宽松,包括金融自由化、降息降准,二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信贷扩张的主要来源)。目前看监管趋势,未来信贷扩张见顶的概率极大,也非常不乐观。

 

综合以上,我想答案很明显了。我个人一直很少谈房价,但在今天,我一定要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已经在2016Q4-2017Q1见到20年-30年长周期的顶。在这个时间点耗尽几代人积蓄疯狂加高杠杆买房的人,必定是输家。

 

14、最近港币持续贬值,虽然幅度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香港的美元拆借利率和伦敦美元拆借利率持续保持一定的息差是主要因素,资本不断持续流出。一旦港币/美元接近弱方位,则香港利率可能会飙升(金管局抛售港元)。去年12月已经来过一次预演了。


港币的贬值和资金的流出也是港股最近一段时间弱于海外市场甚至弱于A股的主要原因,虽然从估值、基本面、技术面各个角度看,港股大概率还没有见大底,但有一些基本面优质,前景高确定性,估值极低的港股已经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了。相对而言,A股也有基本面优质和前景较好的白马公司,但基本都被抱团,导致估值较高,整个A股几乎找不到好行业、高确定性、低估值的好公司。


二、全球市场主要资产价格变动跟踪

 

注意到中国长短端利差非常非常低,利率曲线被压到平的不像话……

 

三、市场大势和估值简要评述

 


四、A股指数和行业板块的强弱度

宽基指数

 

行业指数

 

 

 

五、股票池个股信息跟踪


这两周我们百大股池中的企业大量披露年报和一季报,虽然我们不会详细的一一点评(2015百大股池系列是最后一次公开深度解读个股研报),但会在每周纪要的最后写一些重要个股的重要信息点评。

 

股票名称

重要新闻事件

众信旅游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100.9亿,同比增长了20.6%;净利润为2.15亿,同比增长了15.1%,扣非净利润为2.09亿,同比增长了15.4%;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7.6%,净利润同比下滑73.3%。

公司解释2016年业绩增速下滑Q4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出境游有所放缓,2015年出境游游客数量1.2亿(比14年同比增长12%),消费1045亿美元(比14年增长16.7%),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1.22亿(同比增长1.7%),旅游花费达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诚然15年出境游是高峰,16年受人民币贬值,外汇管制加强等出境游增速下滑,但公司四季度营收出现下滑显然并非行业的问题,公司15年并表带来的高基数,此后几个季度业绩增速逐年下滑,并且收购的公司并不理想,导致Q4营收同比下滑。

 

2017Q1公司的营收为22.4亿,同比增长了11.4%;净利润为6020万,同比增长了37.3%;公司的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但净利润增速大幅好于营收增速,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至10.9%,另外公司的财务费用大幅好转,上年同期为503万,而近年一季度为-422万。

 

总的来说,在出国游行业增速下来后,公司业绩增速快速下滑,未来如果没有更多的并购的话,公司回到15%这个增速是比较合理的, 这个增速仍高于行业增速不少,也是非常不错的增长了。

公司此前打算收购华远(与携程的换股价为17.89元,因此股价在18元附近停了很久),但是这个收购并购已经终止。

 

公司当前的PE为51倍,考虑其不断下滑的营收与利润增速,这样的估值显然还是太高。

 

详细分析见百大股池深度研报。

 

卫宁健康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9.54亿,同比增长了26.7%;净利润为5.19亿,同比增长了240%,扣非净利润为1.64亿,同比增长了18.1%;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净利润同比下滑5.2%。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低于近三年的增长率,16年业绩不及预期。

2017Q1公司的营收为1.67亿,同比增长了24.5%;净利润为2700万,同比增长了21.7%,扣非净利润为2465万,同比增长了1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8亿,同比下滑了17.3%。

 

从牛市高位以来,公司的股价跌了70%,但扣非PE仍旧高达84倍,考虑到公司糟糕的应收款问题,很难等到值得投资的价格的出现。

 

详细分析见百大股池深度研报。

 

海大集团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272亿,同比增长6.33%;净利润为8.56亿,同比增长了9.72%,扣非净利润为8.16亿,同比增长了11.9%。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为54.7亿,同比增长了36.5%;净利润为5780万,同比增长了47.5%,扣非净利润为5300万,同比增长了45.1%;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71亿,较上年同期的4.26亿大幅下滑。

原有核心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禽饲料增速较快),新的动保、养殖、销售贸易高增长,其中动保疫苗的增速为63%至2.9亿、生猪养殖的增速为170%至9亿。

 

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水产预混料发展到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对虾等各种水产配合饲料,从水产饲料体现核心优势延伸到畜禽饲料优势逐步凸显,从单纯的饲料经营到为养户提供苗种、动保、养殖技术服务等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华南到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南亚等区域的扩展,经历了许多个从无到有,再到做强做大,做到行业前列的过程,依靠的是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集体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和文化使公司一直处于学习进步中,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海大集团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行业整体行情差的时候,海大能通过提升市场占有率来实现营收利润不下滑,行情好的时候,海大的增长速度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饲料行业短中期看具有一定周期性,长期看总量总是在增长的,海大集团的业绩也会不断实现增长。

在全行业不错的情况下(供给端环保淘汰、需求端规模化养殖集中),公司一季度业绩保持不错增长,不过一季度是淡季,参考意义不大,而从公司预收款大增的情况看,2017年全年还是比较乐观的。看来为了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实施,公司上下都想要17年冲业绩(这个员工持股计划不是要求员工出钱,而是计提净利润的3%买股份送给员工,前提是17年业绩增速20%+)。

 

海大集团依靠优秀的基本面,过去几年的股价非常坚挺,这就导致公司的估值一直下不来。当前的PE为31(饲料行业龙头公司新希望基本面较差,不过估值只有14倍)。

 

详细分析见核心股池深度研报。

 

克明面业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21.6亿,同比增长了18.7%;净利润为1.37亿,同比增长了29.3%,扣非净利润为1.13亿,同比增长了20.9%;利润增速略低于业绩快报。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增速24.5%,利润增速42.5%,远快于前三季度。公司表示是年初12亿定增的挂面、小麦粉项目带来的扩产以及公司成本控制较好使得营收和利润增速较快。

2017Q1公司的营收为4.60亿,同比持平;净利润为3500万,同比增长了6.91%,扣非净利润为2900万,同比增长了18.5%;

 

总的来说,公司业绩增速保持不错,营收过去数年都在15-20%的增速,这对于一个面条企业来说是非常可以的了,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公司的行业天花板有限,公司的毛利率和费用率改善也有限,未来增速将会下滑至10%以内。毫无疑问,这种公司只能给20倍PE以内的估值,公司当前估值太高。

 

详细分析见百大股池深度研报。

 

伊之密

16年公司营收14.43亿,同比增长21.4%,净利润1.09亿,同比增长50.5%,略低于业绩快报。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净利润同比增长78%。公司三四季度利润增速均远快于营收,主要是15年基数较低,产品毛利率提升(16年油价相对于15年大跌)。公司营收增速保持不错,主要是下游行业爆发,从年报中看到业绩增长主要依靠汽车行业的注塑机业务爆发(玩具、日用品增长也不错)。

 

17Q1公司的营收为4.12亿,同比增长了54%;净利润为5200万,同比增长了319%,扣非净利润为4610万,同比增长了306%。一季度公司的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的期间费用控制得好。17Q1公司的营收大增54%,但期间费用为8868万,同比仅增长了11.7%。16Q1公司的净利润绝对额只有1240万,期间费用少花点,利润增速就能提高很多。

 

详细分析见核心股池深度研报。

 

巨星科技

巨星科技5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与Masco就受让Arrow100%的股权事项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美国巨星工具公司购买上述股权,合计交易价格1.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6亿元。

标的公司Arrow,系美国上市公司Masco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设计、生产和分销各类手动、电动、气动和锂电池动力的U型钉、钉子、铆钉等紧固工具射钉枪和相关配件耗材。据美国咨询公司的尽调报告,2014~2016年,Arrow因为市占率较高,营收和利润均不再增长,其中2016年净销售额为6863万美元,调整前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253.3万美元(扣除税费后,收购对价约为15倍PE)。

或许国内对Arrow了解甚少,但该公司在美国已深入人心,拥有美国手动、气动、电动射钉枪和耗材的百年品牌Arrow。相关数据显示,Arrow拥有该产品在美国大型连锁超市接近60%的市场份额,工业领域接近38%的市场份额,属于绝对的细分领域龙头。2016年,自身从事五金行业的巨星科技,与标的公司Arrow的业务往来为184.4万美元。

 

收购百年品牌Arrow,为巨星科技带来了想象空间。据悉,全球电动、气动工具每年拥有8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此次收购Arrow品牌后,巨星科技将大力发展气动、电动工具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凭借自身在设计创新和销售渠道上的优势,继续加大Arrow品牌的投入,加快Arrow品牌的全球化进程,开拓Arrow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巨星科技董事长仇建平表示,Arrow是一个标志性的美国品牌,并将成为巨星全球产品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rrow公司的销售渠道、市场能力以及强大的市场地位,结合巨星的研发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将为公司的全球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更多的创新和更优质的产品。

Arrow的总裁Gary Duboff表示,巨星科技将是Arrow品牌未来全新发展的理想合作伙伴,将把Arrow品牌带入全新的工具领域,全新的市场渠道,全新的地理区域。巨星科技的快速创新能力和投资能力,将有助于加速Arrow的增长和扩展全新的产品开发路线图。

 

巨星此前手握重金,我们一直推测他有潜在的并购动作,现在的收购也算是预期之中。公司此次低价格收购美国知名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从收购标的的行业和公司属性看,巨星此次收购显然又会是1+1>2的优秀收购。此前预测公司2017利润增速20%前瞻PE 22倍,而此次收购并表预计贡献4000万左右的净利润,提高业绩增速5%以上,估值将进一步降低。

 

迈克生物

迈克生物于2017年4月28日与QIAGEN N.V.(以下简称“凯杰”)签署《关于共同设立迈凯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合资经营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共同投资设立迈凯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9,000万元美金,注册资本3,000万元美金,其中迈克生物出资1,800万元美金,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60%,凯杰出资1,200万元美金,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40%。视未来需要,双方有意将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额增加至5,400万美金。

 

凯杰生物成立于1984年,是德国老牌分子诊断企业,996年凯杰在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全年收入12.3亿美金,净利润1.3亿。凯杰产品以试剂耗材起家,目前全球大约有超过500种产品,极其丰富,但是以试剂耗材为主要利润来源。2013年约50%的收入都是分子诊断的,凯杰除了病毒载量测试、血筛和测序,几乎已经覆盖了分子诊断全部业务。目前全球凯杰已经是TOP3的分子诊断公司。

2016年之前全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序产品的企业主要有Illumina、Life、罗氏等,2014年全球测序市场约为44亿美金,但是测序主要应用场景在于科研市场。凯杰于2016年推出GeneReader系列二代测序产品,凯杰优秀的样本前处理和结果解读解决方案,使得该系列产品被业界称为最适合临床的测序产品。

 

迈凯基因将是中国企业深度介入测序产品的凯杰在中国NGS产品本地化和商业化的唯一合作伙伴。能与全球TOP3合作,体现了迈克生物的优异所在(国内技术最好的IVD公司,拿到了非常罕见的JCTLM认证资格),未来两实力派公司将发挥各自的研发优势,开发出适合临床的测序产品,撬动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的测序市场。

 

梦百合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17.2亿,同比增长了25.1%;净利润为2亿,同比增长了22%,扣非净利润为1.92亿,同比增长了1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亿,同比下滑了10.5%。2017Q1营收同比增长30.2%至4.8亿,净利润同比增长31.2%至6735万,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5.7%,主要是原材料(MDI\TDI)价格上涨太快,公司成本无法转嫁,费用率变化不大。

 

从销售区域上来看:外销收入为14.5亿,同比增长了20.6%,营收占比为84%,毛利率为31.7%,同比下滑了2.59个百分点;内销收入为2.71亿,同比增长了55.5%,毛利率为44.1%,同比增加了5.17个百分点。外销产品主要为ODM/OEM产品,内销则是以自有品牌,故内销的毛利率高于外销毛利率。根据年报信息,内销的高增长主要为公司几年来营销渠道的建设已见成效,或者也可以说国内消费升级大家开始认可记忆棉床垫。

 

公司所处的行业增速较慢,但公司依然依靠自身的优秀品质取得了很不错的增速(利用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相信凭借公司现有的护城河(技术、地位、客户),未来几年大概率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我们不应该对其增速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这个行业就是一个不到10%增长的行业)。

16年公司自有品牌爆发,销量和毛利率齐升(50%以上增长),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考虑基数较低和消费持续升级,未来大概率内销市场能保持30%以上增长,海外收入保持15-20%增速。给出20-25倍PE的买入价,目前仍需等待。

 

详细分析见百大股池深度研报。

 

强力新材

2016年公司的营收为4.40亿,同比增长了31.4%;净利润为1.16亿,同比增长了34%,扣非净利润为1.01亿,同比增长了24%。扣除收购影响,2016年公司的营收增速为10.8%,扣非净利润增速为7.4%。

2017Q1公司的营收为1.35亿,同比增长了60.6%;净利润为2970万,同比增长了27.9%,扣非净利润为2884万,同比增长了28.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40万,同比增长了3.68%。

 

我们此前分析: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来自PCB和LCD行业,而这两个行业都已非常成熟,增速缓慢。公司的想保持20%的业绩内生增速并不是很容易的,唯有依靠兼并收购。目前看来确实如此,16年公司就是依靠并购维持了30%的业绩增长。公司的估值较高,当前内生性业绩增速比较一般,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暂时也不能抱以很乐观的态度,综合而言,现阶段不具备投资价值。

 

详细分析见百大股池深度研报。

 

国药控股

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国药控股主要股东Oppenheimer Developing Markets Fund于2017年4月28日,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26.8万股,耗资4420.882万港币,成交均价34.865港币,变动后持股7.07%。

另一主要股东OppenheimerFunds, Inc.于2017年5月2日,场内增持公司好仓1157.64万股,耗资4.03亿港币,成交均价34.791港币,变动后持有股份9.74%。

 

大投行纷纷加仓,上周我们分析过国药的一季报,业绩非常好,未来前景非常确定,目前的估值非常低,值得重仓。


六、每周总结


1、全球货币宽松格局彻底逆转,各种金融紧缩已经开始。国内极高的债务、杠杆、资产泡沫注定不可持续,未来的波动率会大幅加大。

 

2、大宗商品持续下跌,再通胀交易落幕,周期复苏即将被证伪,PPI高点已现,CPI未来仍将弱于预期,PMI数据进一步佐证。

 

3、A股大盘股(上证50和沪深300)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但相对国债和港股来说仍没有太大的优势,此前部分有优势的白马股大涨之后估值偏高。过去一段时间AH溢价指数持续上涨,A股吸引力越来越低。A股的中小创虽然大跌,但估值仍相对全球成熟市场显然非常高,属于严重高估值区域。并购增发政策收紧、业绩增速下滑、IPO不断加速,壳价值不断和牌照价值不断降低,大多数小盘股的主跌浪才开始。

 

4、H股指数估值处于偏低阶段,恒生指数处于估值合理阶段。此前对港股阶段高点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虽然从估值、基本面、技术面各个角度看,港股大概率还没有见大底,但有一些基本面优质,前景高确定性,估值极低的港股已经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了。相对而言,A股也有基本面优质和前景较好的白马公司,但基本都被抱团,导致估值较高,整个A股几乎找不到好行业、高确定性、低估值的好公司。

 

5、美股高位盘整,波动加剧,仍继续看空。当然对于满足“三好”的资产,我们是不看空的,并且需要多资产、全球化的多元配置。

 

6、各方因素下(特别是美国减税),人民币贬值压力再起(比特币是大涨是前瞻指标)。继续看平/看弱美元,看多日元。个人认为17年美元兑日元会到100以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