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用电脑用毛线!

2017-03-28 三石头 艺术乱码

这次受到“不是美术馆”的邀请,参加了“工厂里的艺术展”这个跨界创作项目。这个项目与餐饮企业“云海肴”的品牌合作,共9位艺术家参与,限时72小时,空间是位于昆明的米线工厂内,每个艺术家在72小时内完成,方案和实施,并不能干扰工厂内的正常工作,在第四天展览开幕。全程摄像每人跟拍,真人秀的场面。

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限时游戏。我是一个典型的作品型艺术家,一直沿着我感兴趣的脉络创作作品,等作品凑足了再考虑如何展览。

但这一次我要抛弃存量,完全根据现场感受即兴发挥,并考虑艺术和商业平衡,还要3天可顺利实施,难度不小。


我想象的米线工厂是原生态木屋,手工小作坊,小溪流水鸟语花香。。。。

结果真实的米线工厂真是“工厂”,工人们像实验室的科学家一样穿着白大褂,头套,脚套,手套,全套卫生保障。里面机器声震耳欲聋,想说话必须嘴对着耳朵大声喊,里面比较紧凑,各种机器一刻不闲的工作着,第一反应是,这里真的可以搞艺术吗?






在正式创作72小时前我们去了米线的故乡元阳寻找灵感。

和其他小城市一样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留下女人和老人,各种绣。


与老查的凤凰创奇

冯哥前方已经高能

艺术家们与艺术总监冯兮讨论方案

正宗米线必须有

我在集市上发现了一片七彩。

必须买。




72小时开始了,第一天上午全体讨论




我选择的空间是工厂入口处的工人换衣间,给个工人需要翻过这个高台进入工厂,也是防止老鼠入内,是一个过渡的空间,也是相对私密的空间。这个空间吸引我的是光,在这个分割生活与工作,安静与噪音的地方,这光让我感到仪式感,我联想到了教堂。

我决定做一束彩色的光,留给这个地方。

方案1,本来想光线是反复折射的,但发现墙面是不许钻孔的,工作量也有难度,改为一束光。现在觉得一束更加单纯了。




作品“光”我严重低估了难度,光分颜色,一头钉在框子上就花了整整一个上下午,这还是在有4个人的帮助下,特别感谢不是美术馆孙雪,,一下午帮我扶框子配合钉线,要不晚上也弄不完。

95后女汉子

晚上和4个工厂女工们配合绷紧,上墙。她们最神奇的是我怎么也解不开的结她们没一会就缕的明明白白的,我只能用我笨手笨脚,她们心灵手巧来解释了。

最后我即将把我封在彩色的笼子里,已经快夜里2点了。还有个插曲,当夜里11点时,粘在墙上的板子开始翘起来脱胶了,因为墙面不让钉钉子,所以我用强力双面胶固定了板子,但一百多根线的拉力还是相当大的,板子摇摇欲坠。幸运的通过沟通厂长允许了墙上螺丝固定的方式,才免遭功亏一篑。。如果当时找不到厂长,或厂里坚决不能钻孔,也许这个作品就泡汤了,老冯说我当时还挺冷静的,其实当时心里这叫一个焦虑。



完成图“光”耗时一整天






作品二


我发现工厂后面有一个二层的小阁楼,这是他们的杂物仓库,放些纸箱,锅盖,货物之类,吸引我的一个是光,一个是他的高度。这个空间相对完整,但需要用纸箱隔出一堵墙,让作品更聚气。

原始方案是用彩线做成水波涟漪的圆形,立体的有大有小,铺满地板。但实际操作发现这个工作量需要至少3天时间,但我只有一天。决定改方案。


还是那四个心灵手巧的女工帮我施工,都是细活啊,我在电脑里有点能耐,但在现实世界动手能力槽糕的很。。。

找了两个锅盖当模子,我太聪明了。



完成图 “波” 耗时一整天

灵感来自宇宙大爆炸!



限制创作有点像高考,在短时间内需要高能量的爆炸,不光是想象力,还是执行力与判断力的比赛,哪里出问题都会失败。我总结一下我发现我这次还是在使蛮力,我是全组花费制作时间最长的,使用人工也最多的,下次试试有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另外商业项目的艺术化,尺度拿捏很微妙,比单纯的艺术创作要难,形式+内容都需要让多数人认可才行,更像设计师的角色。这次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创作我收获很多,比起马拉松式的纯创作,限时跨界创作更像一场刺激的游戏而不是修行,本土企业出钱找寻找艺术来提高逼格在中国很是难得,希望更多。




感兴趣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