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演讲】世界环境日·潮和:中国海洋的美与殇

CC讲坛创新传播 CC讲坛 2022-09-22

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的渔村生活简单快乐。成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干净”海底的那一刻,保护海洋的使命就在他心中扎根。这些年,潮和老师用影像记录中国海底的美与殇。中国的海底是什么样子?中国的海底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原本美丽无比的中国海还能回来吗?


潮和

海南省贝类与珊瑚

保护学会会长

国际潜水教练协会参谋教官


“干净”的海,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我小时候是在海南岛的一个小渔村里长大的,村里面世代以捕鱼为生。我们家住的是海景房,离我家门口一百米之外就有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环境里长大的。

我记得我五岁的时候,我的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张小渔网,此后我就常常跟着去赶海的大人们屁股后面,去捕鱼,去捉虾,每次收获都是满满的,常常令我背不回家,每次都得倒掉一半。


我九岁的时候,家里搬离了这个小渔村,但我还是经常会回到我的这个出生地。有一次我回到家乡里面,看到路也修好了,电也通了,可是我们的海水却变得浑浊了。

我问我表哥这是为什么?他说现在这一代人已经不再捕鱼了,只剩下我们老一辈人还坚持着捞着这些虾米小鱼,因为大鱼已经没有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海底已经干净了,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别人的海清澈又美丽?

大约在十多年前,我又回到了海口定居,我选择了与海有关系的工作。我特别想知道我表哥说的海底都干净了是什么样的,我想到海底去看一看,于是我去学习了潜水。


我看到家乡的海底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表哥说的东西都死干净了,那是一种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干净!这让我非常痛心。

我在思考为什么短短的二三十年,我家乡的沙滩变成了滩涂地,海水变得浑浊,海底的海鲜都哪去了?我曾经很自豪地对小朋友们吹嘘说我是吃着海鲜长大的孩子,但现在我们的海鲜也没有了。

于是我到国外去,想看看其他国家的海洋情况是什么样的,顺便进阶一下我的潜水技术。我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小镇子,附近有一个小岛叫诗巴丹。这个岛屿非常得有名,前几年经常有一些海盗绑架中国的人质,在我去的那个时候其实它也充满了危险。但那个小岛是一个全世界非常有名的潜水胜地,因为它的海洋生态非常完好。


当地政府为了限制人数上岛潜水,每天只发120张的潜水许可证,很多人为了等待这张许可证,会在这个叫仙本那的小镇上面住着,一边潜水一边等候这张许可证。2012年我也去到了仙本那,去等这张许可证。这期间呢我去了一个叫马布的小岛上潜水,这个岛非常像我小时候的渔村,它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有大量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让我想起了我童年的大海。

有一天我在海滩上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村民们在围观着什么,然后我走近一看,发现是村民在放生小海龟。


我问当地人你们在干嘛?当地人说:海龟是我们海洋的朋友,我们有很严格的海龟保护法,我们是从来不会捕捉海龟的,但是我们非常担心海龟上岸下的蛋被你们这些游客以及天敌给破坏了,所以呢我们每到海龟下蛋的季节,都会把蛋拿回家里,等待它孵化出小海龟之后,像指甲壳那么大的小海龟,再把它送回大海。


我听后感触非常深,此后我在诗巴丹潜水的这几天,就会经常看到海面上有这种海龟浮出水面呼吸的镜头。


回来中国之后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的海洋会保护得如此之好?他们的很多渔民已经从捕捞业转型到了潜水旅游业,转型到了海洋旅游业去,从事着导游、潜水教练、船工的这些工作,他们在享受着海洋环境保护给他们当地居民带来的福利。


从0到1,汇聚社会力量保护海洋

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为家乡的海做点什么?我决定去考一个潜水教练执照。


当时的想法非常的简单,我就是想通过我的技术技能,把周边一些喜欢海洋的人带到海底,去看一下我们的海底世界,然后去影响他们。


我在国外学潜水的那些经历告诉我:多一名潜水员就是多一个海洋环保者。因为如果你在海底看到这么漂亮的生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触发你的那种怜悯之心,你会不忍心去伤害它们。我之前是一个钓鱼爱好者,但是我学潜水之后,就把这个钓鱼的渔具全部送人了。

两年期间我也教了一百多个潜水员,我感觉到还是不错的,因为其中有一些人成了海洋环保的热心人士,但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我觉得我应该成为一名海洋的记录者,我应该把我在海底看到的所有景象,好的与不好的,分享给世人,分享给大家,于是我学会了水下摄影,而且成为了水下摄影师的教练,专门去教水下摄影。


后来因为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水下摄影,喜欢潜水,我们一起去海底探索,于是我们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底生态保护的志愿者组织——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

这个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技术能力来对珊瑚礁进行长期间的跟踪与调查,对珊瑚礁进行影像记录,以及数据采集,然后拿出来提供给政府,提供给一些机构,然后让他们看到海洋、海底世界的一些变迁,这是当时我们做这个协会的非常初始的一个想法。


然后我们就再继续把我们在海底所拍摄的影像做一些线上线下的传播,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网络的一个平台叫潜水帮,把全球的华人潜水员全部凝聚在这个平台上,然后一起发起一些公益的海洋事业。

2015年的时候,我们几个平台一起合作了一个计划,叫影像保护海洋。我们以纪录片、图片的展现形式,通过线上跟线下的一些推广,举办一些影展 ,一些活动,一些科普教育来去传播海底的世界以及这些生物的一些科普知识。

在做的这个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也遇到了一些质疑,也遇到了一些非议,随着大家对海洋的热爱,对海洋的关注越来越多,支持的声音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基础的教育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最经常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要玩水 ,不准玩水啊。这是什么?其实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怕水怕海的概念,我们对海洋是一种天生的恐惧。

有些国家说我们中国其实是一个农耕的社会,为什么呢?我们离海洋已经很遥远了。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缺乏对海洋的基础教育,这也是很多孩子辨不清楚海洋的生物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无益,是有害还是无害。

举个例子,很多游客到海滩上可以随意地去捡海星、海胆、海参,拿来玩耍,拿来拍照,然后就扔在海滩上,任其自然死亡。其实这是一种对海洋生态非常严重的破坏行为,但其实我们不能怪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没有人教过他这是不对的。


大众疑问:这样做算破坏生态环境吗?

前几天一个朋友请教我两个问题,他问我,我们到海滩上去捡这些死去的贝壳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我说其实你看到之前三亚的大东海也是满海的贝壳 ,很漂亮的,但是后来旅游业很发达之后呢,贝壳被游客捡的一个不剩。你捡一个死去的贝壳残骸对于整个生态平衡可能没有什么伤害,但是你对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每个人都看到漂亮的贝壳都把它拿回家,那么后面的人来他实际上什么都看不到了。


然后他请教我第二个问题,他说我想下午想去买一个海水渔缸来养观赏鱼。我给他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这是我们西沙的海面,风景非常漂亮。在我们国内能去西沙的人不多,因为它是一个敏感区,所以西沙的海洋保护一定会非常的好。所以大家看到这个海没有污染,非常的纯净,我说但是你看过吗,这个是西沙的海底,西沙的永乐群岛,鸭公岛附近的一片海域。这是我2011年参与西沙旅游航线的策化调研的时候拍的一张图片。

西沙曾经是我们国内活体珊瑚以及观赏鱼交易的重要货源地,当地渔民发现这个东西在城市能卖钱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工具在水下敲敲打打,该挖的挖,该捞的捞,把这些观赏鱼、海龟、小丑鱼全部拿来卖给海洋馆,然后就是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像烧过的草原一样,海底下就像我表哥所说的海底都干净了,什么都没有了。

那个朋友说他不买了,其实对于大众而言,不是不爱海洋,而是不懂,我们缺少关于海洋的教育。

这是我2011年在鸭公岛附近海域里拍到的照片,因为我参与的是西沙旅游航线的开发,那么这个航线到2015年的时候已经正常运营了四年。2015年我去的时候,看到当地把鸭公岛上原来挖珊瑚的这些居民转型成了海洋旅游的从业者,成为这条航线的导游 ,有些成了船工,也有些在岛上从事着渔家乐,也赚到了不少的收入,比起他们之前去海底挖珊瑚,去抓观赏鱼,他们收入来源可能更加稳定。

这是我在相同的那个地方拍的照片,当年他们把海底都弄空了,但岛上居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后来,2015年我去时发现珊瑚已经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有了生机,甚至有一些观赏鱼和珊瑚已经回来了。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远离买卖,保护海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虽然我们国家这几年对海洋的环保,包括渔业的保护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我们的海洋教育也在逐步地去加强,我们民众也开始重视海洋环保。


但是前不久出现的一个新闻,还是让大家非常的闹心,就是我们的北海上出现了一条鲸鲨,刚开始的时候,是石油钻井平台的一个工作人员看到了一条活的鲸鲨在水面上游,鲸鲨是地球上最大的鱼类,它性情温顺,不伤害人,靠吃浮游生物为生。以前在我国的东海南海都有,但这几年因为渔民的过度捕捞,几乎灭绝了。

所以在北海看到这条鲸鲨时,大家非常兴奋,发到网络上,一片欢呼雀跃,觉得这个鲸鲨又回来了,我们的海洋环境又好了,可是没几天新闻又报道,这条鲸鲨被渔民捕杀了,在市场里卖两块钱一公斤。


我们看一下国外的鲸鲨,在东南亚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小渔村,这个村子跟我的老家非常相似,我们曾经去看过,它前面的海域也是鲸鲨的洄游区域,以前这儿的村民也是靠捕捉鲸鲨为生的,后来鲸鲨被加入了《华盛顿海洋公约》二类保护动物之后,这里就禁止捕捞鲸鲨了。

那么村民们不但不捕杀,他们还定点定时地投喂鲸鲨,把鲸鲨变成了一个游客可以观赏的旅游项目,那么游客可以在上面看鲸鲨,他可以来投喂,他每年给当地带来的几百万美金的产值,这就是一个保护跟掠夺式捕杀的一个例子。


还有最近我们中国的炒作界又开始流行一种东西,可能朋友们都知道,叫砗磲。很多人的手串还戴着砗磲,砗磲是海里的一个巨蚌,它长大到一米大约花数十年的时间,它是海水的过滤器,非常的珍贵。

那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它的这种光泽,做起来像玉一样,颜色如象牙一样洁白。于是,我们的渔民就开始琢磨应该把它弄上来,继续卖给这个有巨大需求的消费市场,我们在淘宝上搜“砗磲”这两个字,出现的是25693家店铺在经营着砗磲饰品,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据。砗磲也是列入了二类的保护,所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我们的环保之路任重道远,为了中国海,还能无限蓝,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编辑:郭丽丽


【演讲视频实录】

【相关演讲链接,点击图片查看】

【CC演讲】徐健|发现自然之美

【CC演讲】董长军|生态摄影的呐喊

【CC演讲】董剑|成为一名绿领

【CC演讲】蒋晓云|重金属污染治理:从“西医”到“中医”

【CC演讲】苏剑程|小蚯蚓可以解决5.2亿亩盐碱地的大问题

【CC演讲】杨军|挑战不可能:虫子吃塑料

【CC演讲】杨勇|为中国找水

【CC演讲】简艺|何以为食?——良食大学的思考与行动

【CC演讲】周缘|人与湿地和谐共生,让湿地不再失地

【CC演讲】余家华|猎人无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