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懒熊体育为什么要做体育产业智库和培训?

2017-01-31 张兵 懒熊体育

懒熊智库的前身是懒熊研究院,去年大家看到的《2016体育创业白皮书》、《新三板体育公司报告》都出自这里。


今年,懒熊研究院正式升级为懒熊智库,它不仅承接了研究院的任务,还将负责懒熊体育的培训业务。


为什么要做体育产业智库和培训产品?从懒熊体育自身考虑,答案显而易见。产品逻辑上,这是内容板块的自然延展,同时在商业上,这种延展的合理性与商业成功,也是诸多知名机构的发展经历验证过的。


 

如果从行业出发,这两个产品可以做出什么贡献,却是个值得多说两句的问题。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这个词,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并不太认同这个表达,原因倒不是“事业VS产业”的说法。是因为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建立在完整健全的工业体系之上,汽车、电影、音乐莫不如此。


工业体系之所以得以组建与运转,除了资源的齐备——钱、人、政策、市场等等,方法论和标准才是核心元素,是它们黏结了资源要素。它意味着任何的资本、人才、政策只要按着这些方法论和标准都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要做大或者领先在于去正确的更改了这些方法论或者标准。

 

在商业层面,中国体育正是缺少这种方法论和标准。


据说今年的CBA全明星赛不错,但如果把举办城市换成仅距半个小时高铁路程的天津,便肯定不是一个水准。隔着14个小时航程的美国NBA在中国办比赛,如果抛开工作人员的投入程度等客观限制,比赛体验的还原度很高。为什么?原因就在那些刻在组织人员脑袋里的那本执行手册上的内容——那套驱使他们现场信号总控设备与球场地板要从美国成吨空援、规定了拉拉队要有行为准则与记者的采访流程细节……的方法论和标准。

 

甚至你也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在一个成熟工业体系中,资本、人、资源都是为这些方法论与标准服务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方法和标准以及能力能不能撑得起来。


举个例子,大年初一上映的《乘风破浪》实际拍摄时间为80多天,杀青到上映40多天,考虑到电影的质量,这是一个极为高效和牛逼的过程。而实现这个过程(不做详述)的核心是一套昂贵的设备和一套高效的流程管理机制(这套设备的发挥也依赖流程)。这部片子耗资一个多亿人民币,对于这样主题的片子算是昂贵,很多钱应该是为这个魔鬼的流程买了单。但我想,对于投资人来讲,他们是乐于为这样的方法论和流程买单的。

 

对比中国电影与中国体育,需要填充内容都还处在培育阶段,但都不缺钱。差别在于,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已经开始,并且越来越好,中国体育的工业化还没有起步。

 

绕了一大圈,回到懒熊智库与培训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上边。总结归纳体育工业所需要的方法论与标准,并使得它们得到最有效率的传播,是我们的初衷和未来要做的。


过去一年,懒熊出炉三份报告,主题基本都是跟资本相关,可以说是投资方法论的体现,映衬着过去两年体育行业主角是资本的情况。未来,在资本已经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懒熊智库与培训将会更多关注体育每个细分领域——产品、服务、IP在实操层面的方法、规律、标准,以求助推这个行业的发展。


 

2017年,懒熊体育产业智库会规划三到四本报告,至少六次懒熊体育创业课也在规划之中,而在3月开始的清华大学体育产业高管课程,懒熊体育也受邀参与了部分课程的授课与实施。


最后,我们懒熊智库要做个广告,2017年,懒熊体育创业课会走出北京,去到更多的城市,有意向合作的机构可以与懒熊体育联系。


同时,懒熊智库也期待着在商业案例上有优秀业绩的公司进行合作。当然,支撑这些工作完成的是人才,有对懒熊体育产业智库与培训课程工作感兴趣的,请将简历发至hr@lanxiongsports.com,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文_懒熊体育智库负责人 张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