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平台快报 | 贾康:动态发展看PPP

2016-10-29 贾康 贾康学术平台


(本文系贾康先生2016年10月23日在第16期 “中国PPP沙龙”内部研讨会上的发言)

谢谢孙洁秘书长,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财政学会PPP专委会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周末来参加今天这个沙龙的交流。今天我们在沙龙上在交流中将涉及一个过去可能一些朋友接触不太多的医院的PPP案例。

在表示欢迎和对到会的各位感谢之余,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按照自己作为研究者的定位,谈一点儿对于PPP进展中的观察。前面在沙龙活动致辞的环节,我也按这个方式跟大家交流过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还都是初步的,但是我觉得做一些交流可能还会促进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注意到前一段时间财政部管理部门经过全套程序以后,已经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清单,规模比过去更大了,很多地方的同志高度关注。实际上这是一次竞争,自己在PPP创新工作方面要得到管理部门带有权威性认可的一种竞争。那么入选项目的地方和相关的同志,当然就非常高兴,受到鼓舞,而一些有心要争取入选而最后没有入选的地方的同志,就有一种失望,甚至有一种挫败感。我想就这一点谈一点自己的观察。

我觉得入选当然值得感到应有的鼓舞、肯定,但落选未必就可以简单地认为我们具体这个项目就注定不行,在感受上把它完全看成一种挫败。因为我是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认识PPP在中国进一步的创新开拓过程的。PPP的国际经验其实并没有定型,它也在不断发展,特别在中国本土上的发展,更是远未定型,PPP还在创新发展中间。确实现在已经有人在谈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PPP发展现在方兴未艾,而且决策层高度重视,各个方面越来越表现出积极性,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PPP这个概念之下的创新发展,中国会走到引领潮流或者做出重大贡献和发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阵营位置,而这个创新发展过程中这样一轮一轮的示范项目的识别、筛选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评定,是一个必要的促进形式,这个机制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有关的同志们却不能把这样的PPP的示范项目一轮一轮每一轮的确定,看作是相关项目和相关工作者业绩的一考定终身。

我的想法就是想表明这个观点:我们不要把这个事情按照一次竞争决定永久评价这样的份量来理解它,与其把它看作这次竞争中有些项目落选带有挫败感,不如说借这个机会再重新考虑一下在我们相关的工作中,相关的项目设计、推进和机制的建设中能不能更好地由此来发现不足,进一步在项目本身找到优化的潜力空间,和推动以后PPP工作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项目以后我们在相关工作中使之质量提高。

实话实说,这个识别筛选的过程其实也是有反复的。我听到的信息,在前面,进入财政部第一批示范项目的一些具体案例里,后来也有到第二轮的时候认为要做出特定调整,虽然为数不多,但确实发生了,就是要剔除到示范项目之外了。什么道理呢?就是有关的认识过程,包括管理部门他认为应该把握住的一些要领和规则,是有弹性的,也是在动态优化改进的。同样按照这样一个弹性空间,已经树立的示范项目不要以为自己进入了示范之列那就永远是带有先进性的示范,没有进入示范项目的这样一些具体的案例,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没有希望通过改进,在下一轮或未来的什么时候它体现出它的示范效应和特定价值。

我特别愿意强调这样一个视角,现在有关部门的项目示范很有必要,有引领作用,但是我们可能也得承认它还有阶段性的偏好,在不同的阶段上管理部门的引导是有重点的,这个阶段的偏好并不代表永远的偏好,以后可能根据发展需要,PPP的一些考虑上的重心多样化,评级体系还会有一定的调整,特别是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有阶段性的认识局限,以后这个局限性有可能被调整,被突破。从这个角度上观察,我想应该回到这样一个轨道上:我们应有对PPP总体发展过程中它的可塑性的认识,和大家一起努力来更多地丰富有关PPP的认识。

所以,与PPP工作有关的同志,各界人士,包括政府体系内的,也包括企业的和专业机构的相关的人士,是不是在以后的发展中,还是应该有一个对于动态进程的认识和继续保持积极进取心态的必要性,特别是这一轮落选的相关的同志。这一轮没有进入并不等于下一轮不能进入,并不等于现在做不成PPP的项目,以后就永远做不成PPP。创新的过程没有止境。

现在中国这方面PPP的特色,我观察其实已经有好几点可以勾画,比如从国际经验一般来讲原来的用语“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就是比较严格地讲政府之外的企业就是私营部门的,中国现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际上这个社会资本方是把大量的国有企业纳入了合作伙伴一方这个舞台上,当然是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但这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看到按照财政部现在统计,已经做成PPP的这些项目里国有企业占到55%,但是民营企业也有45%,接近半壁江山,这个格局同时也是我们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国特定空间的这样一个情况,并没有像有些同志说的没什么民营企业的事儿了,并没有封住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他们是有可能形成一个共赢多赢的格局的;另一方面,当然也是中国特色之下的,我们也不讳言很多地方政府的决策层面,很多相关的体制内的人士,他们往往首选国有企业来做合作伙伴,特别是成规模的大的项目,国有企业有积极性,越是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把项目做成的可能性好像越高,这也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阶段性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民营企业的空间会被封住。实际上这里面的分工可能也有一些合理的地方,越到市县级,越接近基层,很多国有企业做不过来的或者偏好上并不太感兴趣的事情,正是民营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用武之地。这些PPP项目国有企业是绝对不可能包揽的,是做不完的,本土上,以及“一带一路”以后发展中的项目,我们几十年这么做下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一定会有他们的发展舞台。

另外,凡是做成的项目,以后它还会有后续滚动的开发对接,特别是连片开发的项目。了解到的国有企业中信下面的中信地产和汕头方面做成的汕头市濠江区168平方公里连片开发,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开始切入的大规模海底隧道项目(被称为“汕头的百年之梦”)正在建设中,但是它后面跟着的将是几十年开发过程中很多项目的分包,特定的设计,滚动开发中的种种商机,中信现在已经在广泛联系方方面面的企业一起跟进,而且大量的是给民营企业的机会,就是因为有跟进,现在已经有一些资产组合,有跟进的资本投入的安排,中信说他们现在的现金流已经为正了。第一个项目还没做完,按照现在的时间表,2019年才能投入使用,但是中信的现金流已经为正了。为什么?后续跟进的这些资产组合和这些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已经体现出来了,这里面显然也有民营企业的机会。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说明这种动态的发展非常值得我们看重。某一个阶段中,自己在竞争中感觉到的得失,不要看得太重。

这是从动态视角的观察,大家应该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认识到PPP里还有我们必须加以澄清的一些模糊地带,去克服一些纠结,还有必须积极总结的开创中的初步经验。

总体来说,这个创新之路是应该有信心越走越宽,机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共赢的逻辑在PPP的表现上会越来越鲜明,而不会越来越暗淡。在你追我赶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交流,丰富PPP相关的模式、机制,还有操作中间的要领,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沙龙能起到一点促进作用的特定的追求。借这个致辞的机会谈自己这样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预祝我们这次沙龙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贾 康 介 绍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商学院、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秘书长),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和跨界、跨部门学术交流平台。2015年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与苏京春博士合作);2016年出版《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与苏京春博士合作)、《供给侧改革十讲》、《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苏京春博士合作)。



(长按如上所示二维码,关注“贾康学术平台”!)


贾康学术平台 | 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平台”,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也欢迎关注”新供给经济学论坛“



欢迎关注贾康先生最新力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