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丽乡村 | 永定湖洋里革命基点村的美丽蝶变

2017-11-24 永定新闻网

2017年9月7日,时任龙岩市市委书记林国耀到湖洋里革命基点村调研(资料图片)。温贵雪摄

永定新闻网讯 (温贵雪)永定区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革命基点村,地处合溪乡与西溪乡接壤的马石山北侧,海拔700多米,全村现有81户320余人。

在大革命战争时期,张鼎丞、刘永生、马发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闽西以马石山为游击据点,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地处马石山脚下的湖洋里村民,积极支持革命武装斗争,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送情报、送米、送菜、送弹药。为此,湖洋里村也遭受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严重摧残和迫害,村民房屋多次被烧光,先后三次被迫移民并村,为支持革命有7人先后为革命牲牺被评为烈士,5户被列为接头户,3人为失散老红军,4人被评为五老有功人员。解放初期,湖洋里村仅剩11户57人,比解放前鼎盛时期的31户148人减少20户91人。

这个深藏在合溪采地深山中的革命基点村,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在基点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如今已实现美丽蝶变。


新修的通村公路宽阔平坦,方便了村民出行。温贵雪摄

闲暇时间,村民围坐在一起喝喝茶。温贵雪摄

通路通电:生活条件得改善

在没有通路通电以前,湖洋里是一个很“山”的地方。村子距离采地村村部有4公里,都是石砌小路。村民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得从山外靠肩挑手提拿进来,养的家禽家畜、种的木薯地瓜、砍得竹子木头要拿出去卖,还得靠肩挑手提弄出去,村民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修路,成为村民最为迫切的愿望。上世纪80年代初,盼路心切的村民经过简单测量,从邻村天丰村的马蹄凹接入,修建了一条简易机耕路。回想起当时修路的场景,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还记忆犹新。那时候,村民家家户户出劳力,靠一锄头一锄头开挖,修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简易机耕路。机耕路开通那天,村民欢呼雀跃。从此,拖拉机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开进村里,一些大宗的物品,村民终于不再靠肩挑手提。

但机耕路毕竟太简易,遇上下雨天,车辆就打滑没法进出。为改善出行状况,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采取“以林换路”的方式,对道路进行改建并实施路面硬化,修成了2.5米宽的水泥路面。虽然道路狭窄、弯多、陂陡,车辆无法交会,但比起以前的泥土路要好得多了。

通电对于湖洋里村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县老区办牵头为村里解决用电问题,也是实现村庄巨变的大事。为加快项目建设,当时村中的青壮年主动协助工程队扛起电杆、拉电线等工作。有了电,有的村民购买了碾米机,从此不再靠人力舂米;有了电,有的村民购买了电视机,增进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有了电,有的村民安装了电话机、购买了手机,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系。村民切身感受到了通电以后带来的生活变化。

村民在竹林中劈除杂草。温贵雪摄

经过管护的竹山苍翠欲滴。温贵雪摄

林下养殖山羊成为村民致富项目。温贵雪摄


致富增收:村民逐渐富起来


路通了,电通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就多了,接受外部信息也就多了。村民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逐步转变了发展观念,寻找到致富门路。

村民最先找到的致富路子,就是外出卖糍粑。这种当地传统的客家小吃,制作简单,多人爱吃,湖洋里村民从中看到了商机。村民介绍说:“最关键的是从事这种小生产门槛低,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我们平时家家户户都会做,而且成本也很低,到一个地方租个房子住下了,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开始经营”。

不少村民买一部摩托车,夫妇一起外出卖糍粑。找到合适的地方,他们就租好房,买些糯米、花生、白糖,制作成美味的客家糍粑。他们一般都是妻子在租房附近售卖,丈夫骑摩托车到稍远一点的周边售卖。据村民介绍,卖糍粑虽然辛苦,但一天几百元的收入一般不成问题,一年下来除去开销,少的人每人可攒3万元左右,多的可以攒5万以上。

湖洋里村民以客家人的淳朴,基点村群众的坚毅,把糍粑这种客家小吃做到极致,除了在周边县市售卖,还卖到了广东、浙江等地方。村民谌松招介绍,最高峰的时候全村有40多人外出卖糍粑,如今部分村民积攒了第一桶金后,又转型到深圳等地开店,经销茶烟酒等商品。

除了外出经商,留在村里的村民在种养方面也找到了致富门路。

由于村里大部分耕地都是“入山田”、“冷水田”,只能种一季,而且产量低,加上山中鸟兽糟蹋,过去村民靠种粮食收入很低。而丰富的竹木资源,由于道路不通,也没有什么效益。近年来,道路通了,一些村民把目光盯上了竹山。“我们像耕田一样耕山,竹山的效益还是很不错的”,村民谌林招介绍,现在管理竹山,一年下来卖冬笋、笋干、毛竹等各项收益加起来,也有上万元,有些甚至达到好几万元。

为增加收入,一些村民还发展了林下种养。其中,村民谌林招就发展起了竹山养羊。目前,他的羊群已经有100多头。“竹山养的羊,生长环境好,膻味少,客户特别喜欢”,谌林招介绍,“现在不少客户直接上门来买,每头羊大概700元左右”。

新村改造前,湖洋里革命基点村村民的房子很多已经十分破旧。谌继荣摄


实施新村建设后,湖洋里革命基点村旧貌换新颜。温贵雪摄

新村气派的门楼。温贵雪摄


新村建设:村庄旧貌换新颜

        村民致富了,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才能改变山村的人居环境。2014年春,在村民谌松招的悉心组织下,成立了新村建设理事会,并积极争取到了2015年度区政府造福工程和老区办美丽基点村建设项目。

根据项目安排,村里实施了公路扩建提升工程。理事会成员积极筹措资金累计达115万元,把2公里长只有2.5米面宽的机耕路扩大至4.5米面宽的水泥路,通过减陂、去弯,并建设避车道和排水沟等设施,通村公里变得更加安全、畅通。如今,村民出行已十分方便,全村家家户户都购置了摩托车,小汽车也已达到40多部。

同时,进行了新村建设。湖洋里全村上下全部都是土木结构的土坯房,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显得十分破旧,几户人家共用一个茅侧,公共卫生条件极差,有的土坯房已经崩塌。经理事会成员与全体村民反复论证,最终达成拆旧房建新村的共识。

为把新村建设好,村里聘请了永定土楼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则,进行统一规则、统一设计、统一建造,使得新村总体布置合理,建筑间距、退让、立面造型、外装设计、单体平面布置、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均基本符合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的要求。经过改造,全村每一户都住上了100平方米的套房,并配套有杂物间。同时,规划建设了新村牌楼、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篮球场、公共绿化带等设施,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结合农村实际,为解决入住套房后村民办理红白喜事需要,村里还特地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一楼设置了“理事厅”。“理事厅”可容纳40余桌,由村里统一购置厨房用品、餐具餐桌,方便村民办理红白喜事。

根据规划,村里还要建设休闲公园、文化墙,并在村口建设景观湖,提升村庄品质。“湖洋里村距离马石山只有4公里,未来我们将打算开通一条通往马石山的观光路,这样湖洋里就可以把西溪乡赤寨村‘红色旅游’和马石山‘生态旅游’连成一片,发展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了”,村民谌灿华说起村庄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永定新闻网


制作:吴丽仙  主编: 刘永良  监制: 苏冠生


投稿邮箱:jryd8167@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