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为什么“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2016-08-01 历史真相大揭秘
点击标题下「历史真相大揭秘」可快速关注

探究揭秘历史真相,

揭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

解密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

让您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来源:网络




1.如何理解「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水浒是一本太绝望的书,容易让年轻人对世界失去希望,因为它告诉你无论你才智本事如何,一个憋屈的世界总会让你做的一切归于无奈,哪怕你是被逼上梁山的,最后也只能枉死疆场,或者默默终了,说到底,梁山故事更像是一场大梦,每个人都被命运逼迫着向前走,最后也没个所以然,只如鲁提辖所悟那般,不过是潮水滚滚中的一片混沌。


老不看三国,三国杀一本充满民间YY 的书,容易让老年人产生荒谬之感,因为它告诉你的其实是一个成功故事,世界总会给你做的事情一个结局,那就是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样是潮水,怎么都有个大江东去。


这两种东西,前者更接近真实的人生,但却不是年轻人需要知道的那个吧,而后者大概是大多数的老年人嗤之以鼻的对象。


所以,少不看水浒,因为水浒太真实,老不看三国,因为三国太虚伪。



2.“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寺和庙是严格区分的。主尊供奉佛菩萨的为寺;主尊供奉鬼神的为庙。


庙,本是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迷信的人供神的地方亦称庙,如龙王庙、土地庙。


到了封建社会时代,所谓有德有才的人也可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庙。此外,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叫庙堂。


寺,原意是官署,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寺也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


两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寺又指寺院(僧侣居住的地方)。


现在也可这么说:”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场所,庙是历代炎黄子孙纪念国殇、忠孝等人士的场所,寺里供的是佛,庙里供的是神,是人的偶像化。”


3.为什么说“走后门”源于蔡京?


此典故据说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宋哲宗死后,宋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蔡京拼命贬谪和排斥旧吏,并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其诗文也不准流传,因此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在宴间演出了这样一幕: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


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间的,即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哲宗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这便是“走后门”的由来。


另见酒徒新书《家园》描述:大隋朝承袭汉制,官府衙门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职位高到可携带家眷上任,官员的妻儿老小通常都安置在衙门后宅。平素公务往来,客人走得全是前门,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自家晚辈才走后门入内。几百年后,贪佞之风大行,“走后门”一词也由此而来。


还有一个说法,“走后门”原为褒义,典故与包公有关。传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尹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后来,他偶然发现其原因: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并决定打开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但“走后门”的意义后来发生了重大变更,不再是原来的好事了。


4.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北上抗日)。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5.现在电视剧里皇后自称臣妾,这种称呼对吗?


现在的许多古装电视剧中,皇后以及妃嫔们见到皇帝或者在和皇帝讲话时,常以“臣妾”自称,诸如“臣妾叩见皇帝陛下”、“臣妾知错了”、“臣妾有罪”等等。其实这种自称是错误的。


要想知道“臣妾”的本义,我们首先应该弄清“臣”、“妾”二字各自的含义。臣妾,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叫臣,女奴叫妾。《左传·僖公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


《礼记·少仪》:“臣则左之。”郑玄注说:“臣谓囚俘。”意思就是说,“臣”是被抓获的战俘。这就是“臣”的本义。“臣”在古代的另一种用法,是指做官的人,《说文解字》里也说:“臣,事君者。”“臣”的最后一种用法就是男人的自称了,《左传·僖公五年》:“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这是宫之奇对虞公说的一段话,宫之奇在虞公面前就自称为“臣”。


我们再看看“妾”字。《说文解字》曰:“妾,有罪女子。”在古代,“有罪”就可以收为奴隶,因此“妾”的本义就是“女奴”。有时也用来表示“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如《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女子的谦称”。战国宋玉《高唐赋》:“妾巫山之女也。”


至于臣、妾二字连用,多用于男女奴隶的总称或男人在给帝王说话时称呼自己的妻子。《书·费誓》:“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汉书·食货志上》:“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这里的“臣妾”都不是自称,而是专指奴隶或作使动词用,当统治、管辖讲。


当然,历史上也确实存在着错称现象,只是没有现在这样严重罢了。如今电视连续剧,皇帝身边有头有脸的女人见了皇帝如果不这样称呼,就好像不顺口,别别扭扭的。其实大可不必,她们完全可以自称“小妾”、“贱妾”等等。


想了解其他八卦奇谈,不妨关注微信公众号

“历史真相大揭秘”(ID:dajiemi000)

回复数字,或许有你想要的哦~


咨询客服请添加加微信:V18434377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