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处决死刑犯为何要选在“秋后问斩”

2016-08-19 历史真相大揭秘 历史真相大揭秘
点击标题下「历史真相大揭秘」可快速关注

探究揭秘历史真相,

揭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

解密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

让您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来源:网络


相信看过很多TVB、大陆电视剧的读者都会经常在古装剧中,常常看到在法官审判完犯人后,朝廷的那些命官总会这样说:“打入死牢,秋后问斩!”,小编最深印象就系周星驰、张敏主演的《九品芝麻官》,里面无良的贪官就是判处张敏故意杀人而打入天牢,等待秋后斩首处决的。

那么古代刑法中关于“秋后问斩”是从何而来,究竟有何典故?以下由本小编做个大榕树底下的“讲古佬”,向大家讲讲法律的历史。

据考证,这种“秋后问斩”的制度最早起源于周朝,到汉朝时,“秋后问斩”已经成了一项固定的法令。而自此亦成为历朝古代刑法所沿用的重要制度,具体归纳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封建统治者借天意之名,行杀罚之实。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无法理解,封建迷信万事万物都是有“神”去主宰,“信天命”更是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大多数人认为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

“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金的本性冰冷,从五行中讲这时生命沉寂,一年四季中生命力最低,而且金代表用于砍伐的工具,是破坏的代表。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而且秋冬断狱、行刑,不误农时。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反天意,会招致灾祸,受到上天惩罚。于是,“秋冬行刑”被载入典籍,成为一项法令而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灭亡。

【原因二】为方便人们观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要求“秋后”集中处死,亦会事先公告。为何选择“秋后”处决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震慑愚民”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方便前往观看,起到“震慑”的作用。在古装剧中,我们也会看到地方官号召和强迫民众前往观看行刑场面的镜头。

那么,“秋后问斩”具体又为何时呢?

据历史记载,行刑时间一般为孟秋、仲秋、季秋三月。这三个月各为农历的七、八、九月,是秋天的三个阶段。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也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

事实上,“秋后处决”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所作的一项制定,而一旦形势处于紧急状态或遇到危及其根本利益的重大案件,统治阶级就不顾一切,而以“决不待时”加以处决。

其实,无论是统治阶级借天意也好,还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也罢,“秋后问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纠正冤、假、错案赢得了时间,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这样的事情,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不就是赶得及在秋天来临之际帮张敏翻案嘛,见笑见笑!



想了解其他八卦奇谈,不妨关注微信公众号

“历史真相大揭秘”(ID:dajiemi000)

回复数字,或许有你想要的哦~


咨询客服请添加加微信:V18434377888

Pageview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