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47岁还穷困潦倒!刘备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

2018-03-17 历史故事全知道
点击标题下蓝色字可快速关注
来源:三国故事


老子《道德经》讲“柔弱胜刚强”,小草柔弱,大树刚强,台风来的时候大树连根拔起,而小草安然无恙;人的舌头柔弱,牙齿刚强,到老的时候,牙齿全部要掉光,而舌头依然还在。



老子的大智慧在刘备的身上也有体现,我们读正史也好,读《三国演义》也好,刘备给人的印象都是柔弱善良为主(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人无完人)。


《三国志-先主传》原文

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这里意思大部分人应该都懂,可能有些小三国迷不是很理解,这里还是解释下,意思是:


刘备因为立有多次战功,代理了一段时间的平原令,后来被任命为平原相。一个叫刘平的该郡人士一向看不起刘备,以身份低于刘备为耻辱,于是让门客去刺杀刘备。刺客不忍心刺杀他,告诉他实情后离开了。刘备就是如此受到人们的爱戴。


可见柔弱仁义在有的时候还能救自己一命!


上面这个故事是《三国志》记载的,下面我们从《三国演义》的路线来谈谈刘备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智慧。47岁还穷困潦倒的刘备,有着怎样强大的内心最终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实我个人是更喜欢看《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因为正史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而且有争议的地方太多了,还富含政治色彩。


中国的历史,有详细记录的有两千多年,但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么?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小说(小说的特点就是构造)。


秦始皇焚书坑儒,按照秦王朝的偏好留下了一些书;清朝乾隆年间编过《四库全书》,把不符合清王朝价值观的书毁了,自己编了一套八亿字的书;文革期间破四旧,古代留存的东西被破得差不多了,现在学生学的历史,都是带有红色味道的 .......

而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文学作品是独一的,不存在争议,不存在政治色彩。


刘备的一生经历过哪些重要的事情:


刘备,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汉朝皇族后裔,出身贫穷,少时以贩屦织席为业。黄巾起义时朝廷在各处招兵买马,刘备联络关羽、张飞应征,组成一个稳定的政治集团,企图靠军功升迁。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为朝廷立有军功,但因没有人情关系,因而得不到官职,后经朝廷官员的推荐,委身作了县尉,赴任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减裁官员,刘备有被淘汰的危险。


演义说张飞一怒之下,痛打了巡行考察的督邮,刘备随即同关、张二人弃官匿居。后黄巾残部造反,战事再起,刘备平乱再建军功,因多方推荐,刘备当了平原县令。


后来,董卓乱政,十八路诸侯讨之,刘备弃官跟随公孙瓒出兵,其间虽因出身贫贱,官职卑微,曾遭人冷眼,但却立下赫赫战功,在诸侯中赢得了声望。


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联盟解体后,军阀混战,刘备协助公孙瓒解袁绍之围,被瓒荐为平原相。后受孔融邀请,帮助孔融解黄巾余党管亥之围。随即帮助徐州太守陶谦抵挡曹操的进攻,曹兵退后不久,陶谦去世,临终前将徐州太守之职传于刘备,并遗书申奏朝廷。


徐州被吕布乘虚袭取后,刘备驻军于徐州附近的小沛,与吕布集团互相依赖,又常发生摩擦,曾受迫弃城投奔曹操,曹操荐他领豫州牧,兵屯小沛。刘备不满于吕布,投奔曹操。随曹剿灭吕布后,回朝廷见到当朝皇帝,受“皇叔”之称。


刘备在朝廷与董承、王子服等秘密结成反曹联盟,借机走脱,领兵攻取曹兵所占的徐州,公开打起反曹的旗帜。被曹操击败后,先投袁绍,后投刘表,均不得志。


刘备在投刘表驻新野期间,得到当地名士徐庶的帮助,几度击败曹军进攻,尤其是得到南阳名士诸葛亮为军师后,才建立起了结构合理的领导集团,正式开创一生的宏图大业。他在曹兵的大举进攻中,退兵江夏,联络江东孙权,结成孙刘联盟,与曹操进行了赤壁大战,打败了曹操几十万人马的进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孙权和曹操军队大战的间隙,刘备乘机夺取了荆州、襄阳、南郡等地,又乘胜攻取桂阳、武陵、长沙等地,刘备至此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其后,刘备在蜀中名士张松、法正等人的协助下,领兵攻取西蜀,不久又夺取曹操占领的汉中,自称汉中王,军事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刘备集团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孙权集团的忌惮,同时也由于在荆州问题上矛盾,他们与曹操配合,攻杀关羽,袭取荆州,刘备集团的上升线被打断。曹操的儿子曹丕取代汉朝皇帝,建立了魏国政权后,刘备即建立蜀国政权以与之抗衡,被拥立为皇帝。


蜀国叛军杀害张飞,投奔孙吴,刘备急于为关、张报仇,自料胜券在握,遂不听大臣们的劝阻,亲自领几十万大军攻打吴国,一路势如破竹。不料猇亭战役中,刘备被吴国大将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遂退归白帝城,次年托孤于诸葛亮、李严等人,不久去世,儿子刘禅继承了蜀国皇位。


刘备出身贫贱,起兵时既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又没有雄厚的军事力量,但却能在诸侯纷争、军阀混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自己的势力,直至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国家政权,没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和智慧是做不到的。


永不衰竭的进取心+强大的内心修为


刘备少时就“素有大志”,常与乡中小孩戏于家门前的树下,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以此引起他叔父的惊异。他二十八岁起兵,至六十三岁谢世,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进取心。


这里是典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儒家主张向外求,现有的教科书最推崇的也是儒家的思想。


我们常讲要“知足常乐”而这里又说要不断进取,这两者是矛盾的吗?


知足长乐的“知足”主要是针对人性无止境的欲望:


读书的时候想着考一所大学,这辈子前途就不愁了,上了大学之后想着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即使月薪只有1000),毕业有工作之后又想着能有一份月薪5000自己喜欢又自由的工作就满足了。达到月薪5000后又想着能找个喜欢的人结婚成家这辈子就别无所求了。

等真正成家后,又想着多赚点钱买辆车这辈子就真知足了。等买了车之后,也没怎么样,又想着能再买个几十万的房子,再存个100万,一年好几万的利息就可以在家享福了。等实现之后又想着社会变化太快,得赚个1000万甚至1亿才有安全感,才够养老。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追求。在无止境的压力下,天天焦虑的生活着,毫无幸福感!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才开始觉悟,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原来是内心的淡定、从容与知足。

由于人的攀比心理,让我们过多的追求错误的东西。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在进取这一点上,道家讲究“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简单来说就是以无为的心态来做事,顺应自然,最终往往什么事都能做成。


佛家讲究,“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三国大叔理解的意思就是:在事情还没结束之前,要努力的争取,不管结果成功或失败都要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写到这,突然发现好像跑题了……


我们来看看刘备,他前半生穷困潦倒,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不可能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的。


所以我们推崇外用儒家治国平天下,内用道家、佛家修心使内心强大。



回复数字,或许有你想要的哦~

(ID:dajiemi000)

扫一扫左边二维码,
更多历史知识等着你。
............



咨询客服请添加加微信:V18434377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