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方案(2018)

点击关注-> 贵州升学网 2020-02-08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新要求,进一步促进我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引导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省普通高中总体办学水平,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的《贵州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和《贵州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我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和评估工作改革的意见和要求,在《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升类及创建评估方案(2014年修订稿)》的基础上,制订《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方案》(2018年修订稿)(以下简称《方案》)。

一、基本条件

(一)办学规模

1.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000人,2018年以后新建和改扩建学校不超过3000人,公办学校学生总人数不少于1500人,民办学校学生总人数不少于1200人。

2.完全中学(公办)学生总人数不少于1500人,其中初中人数不超过600人且按照义务教育划片招生规定招生。

3.完全中学(民办)学生总人数不少于1500人,其中初中人数不超过高中人数。

4.高中班额不超50人,初中班额不超45人。

(二)办学条件

1.生均校园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寄宿制学校不低于15m2/生,非寄宿制学校不低于12m2/生;生均校园绿化面积4平方米以上。

3.普通教室数高于教学班总数的20%,普通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设备。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每12个教学班一套,通用技术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按照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范标准建设。

5.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安全监控全覆盖;教师办公室每人一台计算机,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不少于17台。

6.生均藏书35册以上,报刊杂志种类80种以上,有一定数量的与学校申报示范领域有关的电子图书和专业杂志,有能满足师生阅读需要的阅览室和阅读场所。

7.有4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符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范指导手册(试行)》要求。

8.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要求,配齐配足理科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音乐美术体育器材。

9.学生食堂和宿舍满足办学规模学生数的要求。

(三)教师配备

师(专任教师)生比不低于1∶15。

(四)经费保障

近两年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低于当年全省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水平,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规定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五)教学质量

1.近三届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不低于全省平均合格率(其中,一类示范性高中不低于98%,扶贫开发重点县高中至少有8个学科不低于90%)。

2.近两届学生流失率不高于3%(一类示范性高中1%)。

3.近三年有两届学生高考本科上线率不低于全省平均上线率,其中,一类示范性高中本科上线率90%以上;扶贫开发重点县高中近三年至少有一届学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全省平均上线率,或者近三年曾获市(州)教育质量奖或者教育教学进步奖。

(六)学校管理

1.党的领导。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健全,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政治生态好。

2.德育管理。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选修课程;实质性地实行了选课走班制。

4.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安全防范系统完善,校园环境和设施设备无安全隐患。近三年内,学校无重大安全稳定责任事件。

5.规范办学。近三年内,学校无违法违纪案件,没有违规招生、违规收费和违规补课,公办学校没有举办高考补习班和招收高考补习插班生。

二、示范条件

本《方案》设置了十八个领域示范条件及评估要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办学情况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学科建设、学校德育、国家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国际教育、学生学业发展、学生技能与特长发展、学生社会参与等领域中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作为示范条件,按照评估要点创建并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示范类别要求分类申报。

申报学校须具备按示范类别规定领域数量及其所列评估要点规定的条件。示范条件认定分为:符合示范条件、基本符合示范条件、不符合示范条件。基本符合示范条件指相应条款中最多有两条不完全满足评估要点要求。

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须符合八条,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须符合五条,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须符合三条。其中,在学科建设、国家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6个领域至少有两个领域符合本《方案》示范条件评估要求;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还需要在学生学业发展、学生技能与特长发展、学生社会参与3个领域中至少有1个领域符合本《方案》示范条件评估要求。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在上述十八个领域之外另行申报一个示范领域。

(一)制度建设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实现一校一章程,章程体现立德树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彰显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等现代学校治理理念。

2.建立符合法律规定、体现学校特色、以师生发展为本的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学校管理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处处有章可循”。

3.学校制度流程清晰,管理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学校制度文化特色鲜明,制度执行力强、落实效果好,师生规则意识强。

4.学校章程和制度体系融入办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形成对学校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的管理思路和举措及学校发展行动方案。

5.落实校长负责制,实施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有关制度明确具体,师生认可度高,实施状况良好。

6.学校质量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称改革等制度公平公正、符合校情,能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

7.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支持体系的制度保障到位,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并富有实效。

8.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管理、师生健康管理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在平安校园建设、校园法制教育和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合力治校等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 

(二)文化建设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优秀文化,体现学校发展历程的特点,具体实施方案的计划、方式和路径清晰。

2.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的内涵丰富、诠释清晰,传承学校历史文化、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成为师生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

3.学校标识文化文字、符号的内涵与师生行为文化相结合,有较为鲜明的校本特征,能发挥引领、浸润、传播功能。

4.学校环境文化氛围浓郁、育人主题突出,走廊文化、宣传橱窗、校园景观、网络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图书阅览室文化、体育艺术场馆文化、科技与实验室文化等共同形成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实现校园环境的文化育人。

5.师德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文化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学校团队建设的核心要素,各种形式的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建设富有成效,师生的获得感、满足感强。

6.学校理念和行为保持一致,师生行为表现彰显学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理念,师生精神状态良好、言行举止文明、良好习惯养成,能从师生行为上反映出学校蕴藏的文化态度。

7.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2门以上的相关校本课程。

8.建有集收藏、研究、陈列、展览功能为一体的校史陈列馆,并面向师生全面开放,校史文化成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

(三)学科建设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科建设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实施方案的目标清晰、内容具体、路径清楚、保障到位、操作性强。

2.学科教研机制健全,教研工作针对性强,教研活动主题突出、凸显问题导向,形式多样、学术味浓、研究氛围好、实效性强。

3.有2个以上在本地区具有优势的学科。每个优势学科至少有1名领军人物(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形成在本地区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并起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4.优势学科的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方面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有市(州)以上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项目,均建立至少1个课程资源开发、或学科探究性学习、或教学改革、或学科课外活动辅导等研究项目工作团队并持续开展工作3年以上。

5.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个学科至少有1门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重点建设的2个优势学科每个学科至少有3门学科拓展校本课程。

6.优势学科课程的学习资源丰富,有学科专用教室,有能满足课程开设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有学科资源库,有丰富的学科专业报刊杂志和学生课外读物及多媒体教学资料。

7.每个学科至少有3个以上学科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成果丰富。

8.近五年来,优势学科教师获市(州)以上优质课评选获二等奖以上奖次,或在市(州)以上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80%教师有教学案例或教研论文公开发表;学校至少有2个学科教学改革课题或项目获市(州)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并得到推广应用,

(四)学校德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德育目标和内容具有导向性、时代性、系列性,立德树人的措施与办法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具体化、方案化、载体化。

2.校园环境优美、文化高雅,师生文明礼貌、习惯良好,学校文化氛围浓郁、育人效果明显。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修养良好,富有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3.学校育人机制健全,学科德育渗透有实效。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制度化、规范化,有可行的操作规范手册和实践经验与优秀案例汇编。

4.班主任培养和激励机制健全,有3名以上市(州)级以上优秀班主任,学校班主任队伍形成梯队。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评价形成了科学化、专业化、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

5.强化实践育人,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效果好,有20个以上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方面的学生社团。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自主管理和服务意识强,80%的学生志愿者服务达40学时以上。

6.学校在学困生的转化和对家庭有困难学生的教育关爱方面效果好、有特色;家庭、社会参与教育关爱工作制度化,没有学生因家庭和学习困难辍学。

7.德育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学校每学期至少有两项特色德育教育专题活动,专题活动具有推广价值;学校的每个年级都有各具特色的鲜明的德育教育主题。

8.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建设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制度化、常态化并具有实效性。

(五)国家课程实施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开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

2.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办学条件,制定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实施计划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方案。

3.制定切实可行的选课走班指导制度,提供完整的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建立班主任或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导师制度,80%的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

4.按照课程实施的需要,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含学校外聘的具有专业特长的兼职教师)能满足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需要。

5.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合理统筹教师调配、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并积累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6.依据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价和考试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积累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成功经验。

7.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有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业发展、健康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有效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在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富有实效。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齐全、内容丰富:有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修习等重要内容,有学生客观记录其成长过程和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有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科学分析。

9.根据课程实施需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满足校本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设施设备配置、学科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与研修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经费需求。

(六)校本课程建设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有整体的校本课程建设规划,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源,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单位)合作、普职合作,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共建、引进改编等方式开发特色选修课程10门以上。

3.建立教师开发和开设选修课的培养与培训机制,形成一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校外特聘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团队。

4.建立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教材或其它教学资源审核、经费投入与保障等机制完善。

5.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内容丰富、符合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每学年开设15门以上的校本选修课程。

6.校本课程开设的教学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管理、教学研究制度、学分获得标准等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健全。

7.具有完善的选课走班制度并得以落实,生涯规划教育和学业发展指导成效明显,每个学生均完成选修课程规定的学时和学分。

8.学校积累了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与开设的推广经验和成功案例,经验和案例成果汇编成集;正式出版特色校本教材2门以上并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推广使用。

(七)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有整体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规划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构建了基于学生实际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2.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各学科都设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或教改项目,建有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研修训练、教学实验等教师团队10个以上。

3.积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任务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交流,落实思维训练,重视活动体验和价值观渗透。至少有2个以上学科,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习质量的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4.课堂教学成果丰富。近三年来,每年有不少于50%的教师撰写有教学案例或课堂教学研究论文;学校有教师优秀课例、典型教学案例、优质课堂实录汇编,有课堂教学成果汇编或优秀教师专著。

5.学生课堂自主参与度高,课程教学效果好。评估过程中,随机听课优良率达80%以上且无不合格课,优秀课达30%以上;有三分之二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满意度达85%以上。

6.近五年来,获市(州)及以上优质课评选(含教学技能竞赛)获奖不少于5人次;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或教学改革项目获市(州)级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至少2项。

(八)校本研修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评价与激励制度健全,工作条件良好,工作经费保障,形成了民主、开放、共享的研修文化。

2.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案或计划,构建分层分类和有阶段性的研修体系,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有实效。

3.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区域内研修资源,建设校本研修资源库;研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校本研修方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有引领校本研修的学科带头人5人以上(包括外聘在内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每个学科均有能引领团队研修的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或教研骨干、优秀教师等。

5.有8个以上校本研修团队,如:教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指导等研修团队,并持续开展工作3年以上,有相应的研修成果汇编。

6.每学年邀请校外专家和优秀教师到学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专题培训不少于20人次;每学年本校教师受邀到校外作学术报告、专题培训、示范教学、教学指导等不少于5人次;每学年至少与两所帮扶或合作学校开展校际研修活动不少于6次。

7.校本研修成果丰富多样。学校是市(州)及以上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一类示范性高中应是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近五年完成市(州)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3项以上,通过校本研修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学生指导等方面优秀教师10人以上。

8.有教师专著、校本教材和教师教研成果汇编,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发表论文与参加教研成果评选的数量多、获奖率高;近三年获得市(州)以上的教育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二项以上。

(九)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实施的经费保障、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日常教研、评价激励和安全保障制度。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方面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2.依据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学分管理规范、评价机制健全;每个毕业生均完成课程方案规定的学分。

3.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组建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校内外、跨学科、分类别的教师指导团队;构建分年级、具有递进性和体现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劳动教育、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的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序列。

4.整合大数据、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图书资料、地方文化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校本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的学分。

5.学校专题教育能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形成自主性、常态化、有特色、有推广价值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至少2项。

6.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按年级、分类别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评价的课程管理机制,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学生的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80%以上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体验良好、获得感强。

8.学生综合实践学习成果丰富。探究意识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每个学生均完成小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或创意作品、或结合学科教学的自然考察与社会调查2个以上。

(十)体育与健康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按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施模块教学,课堂教学规范,常规管理到位,评价机制健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以上,体质健康优良率达65%以上。

2.全面关注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支持部分学生特长发展,充分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形成并获得市(州)以上有关部门认可的特色体育项目或传统体育项目1个以上,项目实施的场馆与设施完善,指导教师专业,活动时间保障,项目成果丰富。

3.体育教学与活动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完全能满足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需要,同时满足本校特色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需要。

4.有体育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或省级骨干教师1名以上,或特聘专业教练或体育教育专家2名以上,每个特色项目都有专业指导教师(包括特聘的校外兼职专业教师)。

5.学校课间操(包括大课间)特色鲜明;课外活动时间有保障,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保障;校运动会和体育专项活动及赛事丰富多彩且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6.学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有10个以上体育社团且活动组织规范,学生参与面广;98%的学生体育素养好、有锻炼意识,90%以上的学生会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7.有实施体育特色项目的科研成果(包括出版的校本教材、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市(州)以上的科研成果奖或教学成果奖等)。

8.近三年来,学校有高水平运动员被高校直接录取或省级专业运动队录用,体育特长生高考专项测试成绩合格率达80%;学校传统体育特色项目获省级有关部门(含行业协会)三等奖及以上或(州)二等及以上奖两次。

(十一)艺术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艺术教育和发展艺术特色的思路和规划清晰,有校本艺术教育与特色艺术项目发展行动计划,且实施方案操作性强。

2.音乐、美术教学专用教室、设施设备、音像资料等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满足特色艺术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需要。

3.按国家课程要求和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发展配齐配足了艺术专任教师,有艺术类特级教师、省级名师或省级骨干教师1名以上或特聘艺术教育专家2名以上,每个特色项目都有专业指导教师(包括特聘的校外兼职专业教师)。

4.按国家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拓展艺术选修课程,开设具有民族特色或校本特色的舞蹈、戏剧、书法、影视、剪纸等艺术类校本选修课,有艺术类校本教材2本以上。

5.校园环境艺术氛围浓郁,校园广播、网络与电视、教室布置、走廊环境、宣传橱窗等充满朝气、格调高雅、富有艺术美。

6.有全校性的、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成绩突出的艺术特色项目。有正常开展活动一年以上的艺术类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15个以上,并实现课程化管理;每学年开展的学校艺术类活动实现序列化、制度化、常规化。

7.学生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30%以上的学生在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剧、剪纸等方面至少一项有较好的表现力。

8.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艺术教育研学基地,在创新学校艺术与社会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等方面形成好的经验。

9.艺术教育成果丰富,学生艺术类高考成绩突出,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获奖率高。近三年来,参加省、市(州)有关部门组织的艺术类展演比赛,获省二等及以上奖或市(州)一等奖以上奖两次以上。

(十二)科技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因地制宜制定校本科技教育课程方案,建立实施课程的经费保障、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日常教研等制度,科技教育课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实现科技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

2.学校有以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他现代科技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至少建有一个科技体验园(馆)、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

3.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资源,每学期特聘校外科技辅导员2名以上,有固定的校外科技教育基地,与当地高等院校、科技场馆、科研院所、工农业园区等合作开展科技教育。

4.整合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科学教育。科技教育与相关学科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发科技教育方面校本课程4门以上;科技教育有效促进有关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至少有2个学科的学业成绩、特长生培养或学困生转化在本市(州)具有明显优势。

5.校园文化环境具有科技特色。学校有科普宣传、生态科技、科学历史文化、师生小制作、小发明展示等科技宣传专栏和科技场馆,校园内场地设计、活动设施、生活环境体现科学品味。

6.有不少于6人的专兼职相结合,能开设科技教育课程的专业师资队伍。其中至少有一名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或行业(领域)科技人才等领军人才,两名以上校外优秀科技人才兼职教师。

7.积极探索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的校本科技教育课程,至少开发一项与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相结合的STEM教育项目,形成相应的STEM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成果。

8.科技教育主题活动常态化,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高、参与面广,参与科技活动社团的学生达到学生总人数的1/5;有科技活动社团15个以上,社团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持续开展有关活动不少于3年。

9.学校科技与创新教育的成果丰富,20%以上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科技制作、科技创意设计或探究性科学实验、科学调查1项以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科技创新等相关比赛,获奖面大、奖次较高。

(十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简称“中心”)。“中心”发展规划清晰,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工作成效良好。

2.“中心”至少配有男女各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均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60%以上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3.“中心”心理辅导室设有辅导室、其中至少有一个单人辅导室;辅导室设施先进、设备齐全、条件完善,完全满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心理辅导室每周对学生开放不少于10小时,心理辅导室有关工作记录、个案分析、效果评价等资料完整、档案齐全。

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校本培训课程。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每学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不少于10课时。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规范化、系列化,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活动经常性、常态化,按照高中生成长阶段和年级特点形成明确的主题教育系列,实施效果好。

6.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采取团队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7.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8.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近三年学校至少有1项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获市(州)级以上奖,或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或优秀教学案例,或有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9.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社区和家长服务,学校成为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十四)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思路与规划清晰,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项目选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实施路径清晰;民族文化教育目标、任务、教学模式、活动方式等有明确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操作性强。

2.有一支不少于3人的民族文化教师团队,有一支不少于5人的专兼职结合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团队。

3.有开展三年以上并不少于2项的民族文化教育校本课程,课程覆盖受益面不少于在校生的60%。有比较丰富的民族文化教学资源,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与相关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或系列微课程资源包。

4.有10个以上民族文化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民族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持续开展活动不少于3年。民族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文化考察、研究性学习和有关学科拓展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文字成果和物化成果。 

5.创建具有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校园民族地域文化元素突出。校园内不同区域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成果。

6.建有内容丰富的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师生民族文化教育成果的陈列室。

7.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成果丰富。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热爱家乡情感增强,学生作品和研究性学习成果丰富,参与校外文化展示活动多,在市(州)以上各种文化活动、技能比赛中获奖率高。20%以上的学生具有一项民族民间文化技能技艺、或一件创意作品或一个研究性学习成果。

(十五)国际教育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元素明显、办学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普通高中国际教育的有关要求。

2.学校对外交流管理机构健全或内设机构对外交流管理职责清晰;外事管理人员专业化,外事制度建立,外事管理规范。

3.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外语教师3人以上,2/3的外语教师能熟练与外宾交流,每学期有2个以上常住外教在学校任教。

4.对外交流活跃,每学年承担外事部门的国外大中学校和教育团体的参访团2个以上或承担重要活动1次以上,每三年至少有1个师生代表团出访海外大中优秀学校。

5.引进2门以上的高中国际课程,且开设和管理规范、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并通过迁移和改造成为适合本地实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适合本校高中生学习且在本校开设的校本课程。

6.国际教育项目培养目标清晰、培养方式多样,国际视野拓展校本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丰富,每学期至少有2项特色鲜明的国际教育主题活动。

7.国际课程无国际教育应试化倾向,引进的国外课程理念、教学方式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成效明显。

8.国际化办学成果丰富、特色鲜明。在双语教学、中外课程融通、国际特色课程创建、国际化教师培养、高中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积累了可推广的办学经验。

(十六)学生学业发展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生学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划清晰,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体系科学、完善,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业发展指导计划且具可行性与操作性。

2.学校课程资源丰富、选择性大,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益好,至少有3个学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可借鉴和推广。

3.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指导成效明显,个性化、差异性教育特点突出,“培优辅困补短板”经验可借鉴和推广。

4.近三届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均为95%以上,各科优良率60%以上(其中,一类示范性高中不低于80%,扶贫开发重点县高中至少有9个学科不低于50%)。

5.近三届应届学生至少有两届高考,一本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0%以上(一类示范性高中的一本上线率达70%以上);或者高考数学(或文科数学、理科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或物理、化学、生物)及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5%以上;或者学校至少有两届学生在本市(州)的出入口评价中排名前三。

6.近五年来,学校在本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中至少有三年获奖(排名前3);或者在学科特长生培养、或学科学困生转化方面成效显著,至少有三届在本市(州)名列前茅。

(十七)学生技能与特长发展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在学生发展规划、综合素质评价中对学生技能发展要求明确、措施具体、方法可行、行动有力。

2.学校具备完善的校园网络;建有能满足学生技能与特长发展需要的理科实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专用功能室;功能室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创建了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教育平台。

3.学校重视技能意识教育,师生充分认识技能改变生活的意义。在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技能、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等方面有较为成功的可推广和借鉴的经验。

4.自主开发技能发展校本选修课程,开设6门以上技能发展选修课;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至少开设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课程3门。

5.学校开放办学,建有校内外技能训练、技术体验、特长培养等学生实训室或实践基地,与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建高中生技能发展实践基地,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6.学生的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创意物化等能力显著提高。1/3以上的学生至少有一项技能特长,如:通用技术、生活技能、劳动技能、技术应用、设计制作、民族技艺等。

7.学生形成良好的技能意识,参加各类科技制作和技能竞赛人数较多、获奖面较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有2项以上得到省级认可或表彰。

(十八)学生社会参与示范条件评估要点

1.学校将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校本课程建设计划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养的保障制度。

2.搭建多样化学生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内外较为丰富的社会参与机会。

3.构建有特色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等学生社会参与系列活动,开发6门以上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校本课程,有比较完善的学生社会参与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4.创建有特色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开发适合学生志愿服务岗位;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在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队伍保障、时间安排、技能培训和安全预案等方面,积累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高中三年每个学生志愿者服务不少于40学时。

5.学生全员参与社会活动,体验良好,获得感强。在参与社会调查、参观企业、社会活动、劳动锻炼、学校管理等方面评价良好;到社区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传统村落、乡村小学、贫困乡村、贫困户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服务的参与面广、人次较多。

6.通过社会参与实践,学生至少在以下2个方面获得良好发展和明显进步: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尊重传统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国家认同和认识个人义务,自主管理和生涯发展规划,尊重他人和交流合作,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情怀,践行社会公德和热心公益,尊重生命与保护环境,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

三、评分细则

本《方案》评分细则的评分内容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程与教学、教育质量等五个方面,满分共500分。具体评分细则见《附件》。

四、评估程序

(一)学校申报

1.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中国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普通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均可以申报。

2.学校按照本《方案》的基本条件、示范条件和评分细则自评并完成自评报告,认定符合《方案》的要求后,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评估申请。

3.升类学校须获得相应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类别称号3年后才能申报升类评估。

(二)地方初评

学校所属市(州)或县(市、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申报学校进行初评,将满足基本条件、符合示范条件要求、评估总分350分以上的学校逐级申报至省教育厅。申报须附初评报告。鼓励地方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初评,或者邀请省内外专家参与对申报学校进行初评。

(三)资格审查

省教育厅组织对申报学校进行资格审查,重点对基本条件、地方政府支持、学校自评和地方初评的情况进行审查。对满足基本条件,地方政府对学校建设发展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前期评估程序严格完整的学校纳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评估的范围。

(四)评估认定

1.组织专家评估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资格审查通过的学校进行现场评估。

首先对学校是否符合本《方案》规定的示范条件进行评估认定,再对符合示范条件和基本满足示范条件的学校根据本《方案》的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估,对不符合示范条件的学校不再进行量化评估。量化评估重在查实数据、验证事实、检测效果。学校根据本《方案》的要求提供相关数据、物化成果和原始印证材料,原则上不单独准备评估资料,评估专家直接到档案室或资料室查看原始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符合示范条件的学校,按照示范类别要求划定类别。对基本符合示范条件的学校,须整改后一年内申请专项复查。通过复查仍不符合条件要求的学校不予认定;通过复查符合示范条件,且量化总分达到规定的学校给予类别认定。

对于学校自主申报的本“方案”所列十八个领域之外的示范领域,在符合基本条件基础上,由评估专家组在评估前先行设计评估要点及示范条件要求,统一评估论证通过后,再进行评估。

2.示范类别划分

一类:满足基本条件、符合示范条件八条、总分450分以上。

二类:满足基本条件、符合示范条件五条、总分400分以上。

三类:满足基本条件、符合示范条件三条、总分350分以上。

3.评估结果认定

评估专家组认定类别、或限期整改复查认定、或不认定类别的结果,经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报省教育厅党组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估意见反馈至受评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在资格审查、评估认定和复查复评过程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申报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4.对通过评估,认定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类)的学校,省教育厅授予“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类)”称号。

(五)复评复查

1.首次申报通过评估,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省教育厅在3年后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复评可升类;复评发现问题,责成当地政府和学校限期整改;复评发现问题较多、达不到相应类别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要求,分别给予黄牌警告、降低类别直至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号。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搞“终身制”。

2. 2015年前已经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应对照本《方案》要求进行建设或整改,自本《方案》公布后的三年内按照程序申报复查;2015-2017年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应对照本《方案》要求进行建设或整改,在五年内按照程序申报复查。各类别学校经过复查,达到本《方案》要求的可以保类或升类。对不按规定时间申报复评或复查的学校,视为自动放弃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通过复查,基本条件中有2条及以下不完全满足,或者示范条件有2条及以下不完全符合的学校,限期一年内整改;基本条件中有3条不完全满足,或者示范条件有3条不完全符合,或者在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学校,进行黄牌警告;被黄牌警告一年后仍达不到基本要求,或者有3条及以上示范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一类、二类示范性高中,降低类别;被黄牌警告一年后仍达不到基本条件要求,或者有2条及以上示范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三类示范性高中,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称号。

本《方案》公布起5年内,学校规模在4000人以上的省级示范高中,办学规模应缩减到4000人以下;学校规模在3000人以上至4000人的示范高中,办学规模应缩减到3000人。没有按照要求减少规模的,将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本《方案》公布后,2017年前评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不得再举办初中或转为完全中学。否则将取消省级示范性高中称号。

3.对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认定的学校,省教育厅将不定期对是否存在违规办学、配额生招生政策是否完全落实等方面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

4.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复评、复查和抽查,原则上省教育厅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省教育厅主要负责评审组织、监督管理、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重点是对基本条件、地方政府支持、学校自评与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审查。

- End -


大家都在看


贵州:2019年度招收空军女飞行学员工作安排

高校专项计划!全国95所大学,

专科真的不如本科么?是你想错了!

速看 | 图解专业、专业分类一目了然!


长按二维码获得贵州升学考试最新资讯
点击原文阅读,登录贵州升学考试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