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梁达松:豁达人生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3-03
编者按2017年11月26日,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中师范大学专场活动将在华师佑铭体育馆盛大举行,届时众多校友将重返母校,共同谱写“校友 母校 武汉”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忆往昔,青春年少,朝夕相处桂子山上同窗苦读;看今朝,意气风发,五湖四海资智回汉共创辉煌!


为展现校友风采,特推出【校友故事】专栏,旨在展示广大优秀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激励今日学子践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



人物简介

梁达松,男,1932年10月出生,广东信宜人,中共党员,华师54级政治教育系学生。原云南省楚雄市永仁县教育局副局长、永仁一中校长,云南省首批特级教师。


人物故事


梁达松校友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云南从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像一颗插在永仁的柳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在那里默默的生根、发芽、发叶。章开沅评价说,“梁达松校友的事迹与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一样感人,梁达松工作的云南永仁县山区比汪金权所在的湖北蕲春更艰苦”。



主动申请到边疆教书

1954年,梁达松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被我校(华中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录取。为了满足对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紧急需求,梁达松这届原定四年授完的课程改为三年授完,提前一年毕业。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梁达松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各科成绩优良,拿到了华中师范学院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1957年5月,梁达松积极响应党中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的号召,主动向院党委申请到云南省从事教育工作。有位要好的同学劝梁达松要慎重选择。但梁达松斩钉截铁地回答:“谢谢你对我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早已考虑过,越艰苦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到那里去工作。”院党委批准了申请,梁达松实现了朝思暮想去云南边疆的愿望。从此,他一干就是50年。



住半间五平米的土坯房

到云南后,梁达松被分配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学。永仁县是一个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于一体的边远小县,古时属于诸葛亮南征孟获的荒蛮之地。




永仁中学坐落在一个大山脚下,房子建在山沟两旁。学校除了教室、黑板,就没有什么教学设备了。没有电灯,学生上晚自习用汽灯。除了课本,没有其他教学参考书。学校安排梁达松当班主任,教三个年级八个班的历史课。


学校分给梁达松的住房是半间只有五平米的土坯房,只能支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书桌。他把床边当板凳,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洗脸盆架无处放,出进转身都困难。这个房子,梁达松一住就是5年。




     为了山区孩子的梦想
梁达松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别人孩子的成长照管得多,对自己的家庭照管得少,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


1963年,梁达松的妻子在太平地麻地村小学时,由生产队分给粮食。他全身心地扑到工作上,没有时间照顾怀孕的妻子。8月的一天,妻子背着上百斤的谷子去邻村碾好之后又背回学校。由于负荷过重,路途坎坷,高低不平,导致怀了7个多月的男胎早产,出生后5天就夭折了。1974年,梁达松9岁的儿子由于没人照看,孩子下水游泳,很久也没有出来。梁达松从学校赶到出事现场请人帮忙打捞上起来时,孩子的呼吸早已停止,心脏不再跳动。梁达松声嘶力竭呼唤自己的儿子,可是孩子再也没有醒过来。此时此刻,梁达松的两串泪水顺着脸颊淌下来。



于是,趁着区域调整,梁达松开始考虑是到四川攀枝花去换个环境以淡化悲痛,还是坚持留在永仁?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了留下,并且更为注重学生的安全。梁达松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转到了对学生的关爱,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无微不至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后来的事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后来有了更多的升迁提拔机会可以离开永仁,但结果是他一次比一次更坚定地留下来。


就这样,梁达松一直在永仁干到退休,成了扎根边疆山野中一棵小草。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傻瓜?”梁达松说:“没有傻瓜,哪来聪明?”还有人问他:“对永仁为什么这么执着?到底图个什么?”他的回答是:“需要和喜爱。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喜爱永仁的一草一木。”




    成为云南首批特级教师
梁达松坚定地认为,政治课是德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开始注重教学改革,逐步积累了教学经验,形成了“五个学”、“四环节”、“三熟悉”、“二结合”、“一红线”的教学理念。


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和教学实践,梁达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86年他获得了云南省教委发给他的奖励证书。1989年由楚雄州教委推荐、省教委评审,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梁达松成为云南省首批中学特级政治课教师中的一员。获此殊荣前后,他都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相继发表多篇论文,对云南省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1987年,他接任永仁一中校长。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出特色,他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优良校风、优化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梁达松的带领下,永仁一中先后获得了省级和国家级多种荣誉称号。


在梁达松50年的付出中,一批批山区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的学生有很多走出大山到外地工作,在省州工作的更是不乏其人,有了还当了领导干部;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发展的精英已不是凤毛麟角;有的还走到国外去攻读博士,从事科学研究。


无论走得再远,学生们也忘不了恩师梁达松。文革期间的学生到2007年还赠送给他一块写有“为人师表”的大红匾。在边疆沧源县工作的学生周嘉壮写信说:“回首这43年,虽然岁月漫漫,但您始终是我最难忘怀的老师。您作为30班的第二任班主任,无论从精神风貌还是道德规范上都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您关心学生、嘘寒问暖,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贫困学生特别关怀、体恤。您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完成学业,在学生特别困难时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要做一个好教师,这是梁达松读小学时的理想。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本文选自《桃李芳华桂子情——华中师范大学校友风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11月26日

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华师专场将在佑铭体育馆举行

长按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收取电子邀请函,填写报名信息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蒋玉佳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收取电子邀请函,填写报名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