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子山”这么美的名字是谁取的,你知道吗?


翻开这张老照片,看到他忠厚朴实的样貌,很多老华师人都感到亲切。尽管已经离开人世近30年了,他的故事和精神仍然在桂子山上传颂。今天小诗要和大家一起追思的这位先辈,就是刘介愚同志。德高望重的他,又被华师人亲切而又尊敬地称作——介公。


点击观看视频:2019年华师故事《我的爷爷刘介愚》 讲述者:刘敏


不忘初心的革命家


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一生保持革命底色

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

不忘红旗之誓 永葆松柏之贞

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刘介愚1909年出生于山城重庆。从小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一生追求光明。1935年,年仅26岁的他就敢在报纸上发文抨击军阀。1937年,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他辗转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此后,他奔赴冀东敌后长期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曾任冀热察区县委书记、县长,平北专署专员等职。


华北大学欢送南下干部到中原大学工作的纪念照(第一排右一为刘介愚)


1946年,协助成仿吾同志从事华北联合大学复校工作。1948年支援中原大学建校,任一部主任。中原大学南迁武汉时,留任河南大学教务长。1953年任中南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青年时期的他,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将后半生全部献给了共和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1952年刘介愚在朝鲜慰问志愿军(前排左二) 


1954年,刘介愚调任华中师范学院主持党政工作,先后任党委书记、副院长、院长等职。1972年调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代校长。1980年任华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84年任华中师范学院顾问。


1979年,刘介愚(前排右四)和武汉大学校领导一起合影


担任高校领导几十年,刘介愚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多次婉言谢绝学校的福利住房。当学校遇到困难需要裁减人员的时候,他第一个将自己的夫人从一附中裁减。为了华师的发展,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晚年的他,拿出毕生积蓄9000多元,坚持借钱凑齐10000元全部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



开辟桂子山的实干家

带领华师人开山修路

筚路蓝缕开辟桂子山校区

坚定不移抓教育教学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使华师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奠定了华师的百年基业

华中师范学院副院长任命书


1954年,刘介愚调到华中师范学院,从此就和华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里原来只是一座名为“鬼子山”的荒山野岭。正是他灵机一动,给她取了一个谐音名——“桂子山”,并让人在学校栽满桂花树,使之成为享誉江城的赏桂胜地,更成为校友不能忘却的精神家园。


师生共同开辟桂子山校区(图: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


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待人诚恳,总是笑容可掬,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肩挑手提,日夜挖山奋战,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美丽的桂子山校区一步步建设成型。桂中路、玉兰路、桂北路,如今这些地点都是学校最美的风景。


刘介愚与师生员工一起劳作


扎根华师的教育家


栉风沐雨数十载

将后半生完全献给了华师的教育事业


刘介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学校做了许多艰苦而细微的工作,取得了师生公认的重大成就。他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以章开沅、刘连寿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在他指引的正确道路上成长起来。


华中师大1982年纪念斯诺学术研讨会


教学之花、科研之花、团结之花,这是他提出来的“三花”精神。为了让“三花”在华师常开不败,在那个特殊年代,他提出学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所有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搞好科学研究。


刘介愚同志作报告

他注重师范教育办学特色的凝练,对师范生提出四个要求:一是渊博的学问;二是教育学知识;三是言传身教的学风;四是采用启发自学、实验室教学的方法。


他提出所有青年教师都要过“五关”:基础关、教学关、外语关、中学关、科研关。要将在政治上坚持“两个拥护、一个愿意”,业务基础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的潜力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许身革命60年
躬行教育40春
他不仅目睹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发展

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融入学校管理工作

奠定了今天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风格

受到华师人永远的怀念


我们永远怀念他


2019年是“介公”诞辰110周年纪念。12月30日,纪念刘介愚诞辰110周年暨《永远的怀念——忆介公》出版座谈会,在科学会堂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副校长彭南生,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刘介愚生前同事、家属,共同追忆刘老的生平事迹、人格风范。


座谈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出席座谈会

“刘介愚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青年时期怀抱一腔热血参加革命,二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师范院校的开拓性建设。他讲政治,年少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战火纷飞中锤炼了精神,磨砺了意志,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武器,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也升华了革命的信仰。他讲大局,遵从党的安排,在华师任职几十年,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后半生几乎全部的心血。他讲奉献,八十高龄仍关心学校的发展,将自己节衣缩食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设立“新梅奖学金”,还不让学校公开他的名字。 他立德不朽,作为一位初心不舍的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言不朽,有关教师教育的论述在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功不朽,带领华师师生员工在桂子山上开荒修路,奠定了华师的百年基业。刘介愚的一生集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于一体。他是革命家,从小立下革命之志,追随共产党。他是教育家,对教师教育、教育事业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他是政治家,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带领师生员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国家需要的教师教育。以刘介愚为代表的老一辈华师人为华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纪念刘介愚,就是要缅怀先贤,登高望远,一起谋划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华师。

——赵凌云


 副校长彭南生出席座谈会

“刘介愚在华师工作、生活了近30年,与桂子山早已融为一体。当年他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当年他组织数千名师生肩挑背扛铺成的碎石路,如今已经成为宽敞的柏油路;当年他提出的“让教学之花、科研之花、团结之花在华师盛开”的“三花”理念,如今已经在桂子山上花开遍野;当年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过“基础关、外语关、科研关、教学关、中学关”这五关,如今这些过关的教师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这份坚守,这份情怀,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百年华师,沧桑砥砺,正是有了刘介愚这样一批老一辈的华师人,才有了华师今天的灼灼辉煌。”

——彭南生


学报编辑部主编、《永远的怀念——忆介公》主编范军


“刘介愚是不忘初心与使命的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也是桂子山上的种树人,其身上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是老一辈有着红色基因的优秀共产党人的楷模,梳理和阐发他的感人事迹与高尚品德,在当下尤有以史为鉴的重要意义。他们那一辈人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是一群不忘红旗之誓、永葆松柏之贞的真正人民公仆。”

——范军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周挥辉


“整理出版百年学府优秀文化、弘扬桂子山光荣传统,是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刘介愚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一心为公,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周挥辉


家属代表、刘介愚的孙女刘敏


“我在华师生活、工作多年,时常会在不同的场合被华师的’老人‘拉住,给我讲爷爷作为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故事。但对我这个孙女而言,并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过这些事情,他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位慈祥、宠爱我们的爷爷。直到我作为本书的复审,逐字逐句地审阅了《永远的怀念——忆介公》全书,爷爷的形象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完整起来。我被感动了,爷爷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是一位革命家,是一位革命化的职业教育家。他一生清贫,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精神,是一个共产党人无私无我地为革命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仍鞭策着我们这些后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刘敏



王庆生 王先霈 龙振泉

熊铁基 杨亲德 丁金祥

陈吉昆 尹均生 肖汉森

 周西林 陈武秀 李良明


老同志们回忆起与刘介愚交往的点滴,动情处哽咽难语。大家认为,刘介愚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勇于担当的一生,是乐于奉献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佳诠释!“我们要沿着老前辈的足迹走下去,把刘老的作风传承下去”。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为该书作序,他写道:“眼前这满山葱绿,气象万千,蕴藏着世代流传的华师精神,其中就包含着他们自身的博雅与刚毅品格,值得后来者永远铭记、传承与发扬光大。”他还为该书撰写长文《偶然相遇,终生相随——怀念敬爱的刘介愚同志》,深情回忆了与刘介愚的交往经过。因故未能出席座谈会,章先生

特撰诗句表达对刘介愚的追思和缅怀:


纪念刘介愚同志诞辰110周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泽惠桂子,世代难忘。

华师学脉,永放光芒。

愚生

章开沅敬礼

 


百年华师

群星璀璨

刘介愚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他们用一生奉献铸就的华师精神代代相传

而他们自己留下的一个个故事

也会被华师人铭记

并永远传颂下去



图书简介:


书名:永远的怀念——忆介公

 主编:范军 严定友

出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永远的怀念——忆介公》分“永远的怀念”“历史的记忆”“媒体的印痕”“附录”四个板块,收录刘介愚亲属、师友回忆与其交往的文字,从多方面展现刘介愚亲切诚恳、平易近人的性格,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高尚品格,以及勤俭敬业、两袖清风、清廉正直的道德情操。全书内容饱满,情感真挚,富有教益,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好教材。



推荐阅读
2020首篇推送,献给每一位勤奋努力的华师人!
华师校友+中国首部,2020年第一部电影就看它了!!!
 我们都是追梦人,2020华师人冲鸭!
华中师大20个专业进入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姝萱 王心泉 卢梦欣 朱慧琳图片:陈希昌

文字及部分图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供稿

审校:曹世生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