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抓关键·释活力·重成效 | 华中师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一年来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显著增强。


我校思政课教师丁茜参加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1 


提高站位:关键课程领创新


“强化学校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持续巩固基础工作,守正创新重点工作,戮力攻坚难点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思政工作质量,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格局。”3月17日,校党委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3次集体学习,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全面推进我校思政工作体系创新的共识。
3月18日,学校2020年第21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线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优势,加强师生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常态化的线上思政工作模式确保在线教学期间“线上学习不间断、思政教育不断线”。

校党委书记赵凌云谈思政课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学校在更深刻地认识思政课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牢牢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总结我校思政工作经验和问题,在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突破思政工作重点领域和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思政课领导体制,成立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见》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绘就了施工图。


“今年,在落实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将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马院建设、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释放改革的整体效应。”校长郝芳华表示。


学校将思政课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讲解深入浅出,充满力量与感情,讲话幽默风趣。”“全面又深刻,深情又生动的讲解,醍醐灌顶。”2019年3月23日,网络直播恩格斯经典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读时,这样的留言不停刷屏。这一期“名家导读马列经典”活动的主讲人正是赵凌云。


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主讲

“名家导读马列经典”活动


这堂有35000人观看的网络直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着力打造的“校领导讲思政课”教学品牌的一个缩影。校党委书记赵凌云不仅走上思政课讲台,还担任专题负责人,指导“原理”教研室集体备课,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参与思政课建设。


在赵凌云书记的率先垂范下,郝芳华、查道林、彭南生、陈厚丰、夏立新、任友洲、彭双阶、李鸿飞等全体校领导及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近300人次走进思政课堂,真正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


 2 


引领聚智:同课异构提质量


2019年8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院”,向“地区引领、国内一流”迈出坚实一步。创优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严把“入口关、培养关、考核关”,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设立丁茜工作室,发挥老中青教学科研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不断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在已经形成的专家指导型、校际联合型、多课联合型等集体备课模式的基础上,率先探索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新模式



2019年12月29日,在武汉市二桥中学芳草校区一楼多媒体教室,一场“最美思政课”:大学中学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研讨会正在举行。大学和中学教师们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教”这个主题,或展示体验性教学,或注重理论式启发,彼此切磋,互相学习。


“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研讨会


迄今为止,我校“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研讨会已经举办了6场。围绕同一门课程、同一个专题,邀请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讲解和教学展示,由学界名家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针对重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形成授课共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疫情防控时期,学校率先举办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网络集体备课会,对思政课线上教学进行集体研讨,发挥全国重点马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3 


名师示范:全员参与强队伍


学校强化学科支撑思政课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引导教师以科研支撑、服务教学,采取得力措施把科研育人、学术育人落到实处。


张耀灿教授授课




2019年3月初的一个早上,不到八点,8412智慧教室已经挤得满满当当,慕名而来的老师和同学不得不到其他教室搬来桌椅听课。八点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张耀灿先生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为题,开讲“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不少同学课后兴奋地说:“没想到本科生也可以在曾经只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的课堂上站到学科前沿,感受前辈名师的风采!”


林剑教授授课




“你是否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信马克思主义的都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一旦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它就不由得你不信。”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剑主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的开场白。授课全程,林剑教授始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没有所谓的讲稿,更没有对着PPT照本宣科,多年的学术积淀使他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会贯通,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李良明教授主讲

《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龙静云教授主讲

《道德理论的一般问题》



这些学术含金量颇高的思政课正是学校着力打造的“名师讲思政课”“思政名师面对面”等教学品牌。张耀灿、李良明等名师纷纷走进课堂,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服务思政课建设和支撑思政课教育教学,实现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统一,提升了思政课的建设质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在为学与为人上的表率作用,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均是思政课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参加至少一门思政课建设,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思政课课堂教学任务。


 4 

 

凸显特色:因需施教增实效 


学校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守好课堂、活动和网络三大阵地。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为原则,对接学生的专业特点,大力探索“思政+专业”的分众化教学新模式,邀请奥运冠军杨威、著名画家刘三多、著名词作家佟文西等参与分众化教学改革探索,开展“体育冠军向体育生讲思政课、美术家向美术生讲思政课、音乐家向音乐生讲思政课”等系列分众化教学活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思政课,着力改变思政课教学中的同质化倾向,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山路十八弯》词作者佟文西

为音乐学院2019级本科生讲思政课


奥运冠军杨威为体育学院2019级本科生讲思政课


著名画家刘三多为美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讲思政课


学校注重挖掘各类活动的育人价值,打造了“学马列读原著”活动品牌,开展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征文比赛、“马列原著百生讲”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学马列”“悟马列”“传马列”,“学马列读原著”已成为桂子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马列读原著”现场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华师一张亮眼的“名片”。学校构建了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网络课堂教学为补充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开发“桂子山上思政说”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当主人,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言学语、网言网语“另类”呈现思政课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疫情防控时期,学校探索了“1+N集中导学、1对1分别授课”线上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研究专长并转化为教学优势,利用在线技术实现师生的及时共享,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学生的获得感。



☝☝☝
欢迎关注『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和华小诗做朋友!


推荐阅读

致敬英雄!谢谢你们!一路平安!

@贵州师范学院 九年帮扶,“疫”路有情

严翊歆:“00后”书写战“疫”担当丨我的2020④

跨越时空的鼓励,华师音乐学院教师作品感动世界

4个来电,带你了解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华中师大这条战“疫”专线 全天候全“心”为你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琳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校:郝日虹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