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支教团:让华师精神在牟定生根发芽丨华师扶贫故事⑨
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自从与牟定县建立帮扶关系以来,积极发挥教育优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势,把教育扶贫作为帮扶牟定的重中之重。
我校是首批派遣研究生支教团(简称“研支团”)高校之一,截止到2019年初,已连续派遣20届共260名志愿者到西部支教。从2018年开始,学校开始大力争取把牟定县设为研支团服务地。2019年6月,团中央正式批复牟定县为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服务地。2019年8月,学校首次向牟定县派遣卢旺、王彦舒、亢立三位第21届研支团成员前往牟定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研支团云南分队合影
“我以后还能找到您吗?”
8月6日,云南省2019年研支团培训工作刚刚结束,三位成员立即赶赴牟定县,8月7日上午,为期两周的2019年牟定县“情暖童心关爱成长”暑期公益夏令营开幕。该夏令营旨在促进全县各地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等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研支团三位成员分别在夏令营中担任趣味历史、中华诗词、户外体育等课程老师。
夏令营开营仪式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牟定的孩子们,虽然他们很多来自贫困家庭,是留守儿童,但是我从他们眼中看到了光,那种清澈明亮而又充满了希望的光,看到了对知识的孜孜渴求,这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自己作为支教老师的责任和使命”,研支团成员亢立在闭营仪式上深情说道。
亢立与学生合照
在夏令营结束的前一天下午,亢立上完最后一节诗词课,她买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糖果,准备跟这些相处了近半个月的孩子道别。她给每一位学生都发了自己精心挑选的糖果,当发到一位三年级的小女孩张雨馨时,小女孩手捧着糖果,抬头看着亢立,开始慢慢的啜泣。
亢立连忙问道:“怎么了,是不喜欢这些糖果吗?老师给你换。”张雨馨的啜泣声越来越大,她用含着泪水的眼睛望着亢立说:“亢老师,我想我妈妈了,我妈妈在外面打工,今年没有回来,她去年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好多糖果,你像我妈妈一样。亢老师,谢谢您,我以后还能找到您吗?”
亢立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一个只有三年级的小孩子如此感动。她摸着张雨馨的头:“虽然夏令营结束了,亢老师在一中支教,你以后想来找老师玩随时都可以,只要你好好学习,老师还给你糖果吃。”
亢立上课照片
张雨馨擦干自己的眼泪,从抽屉里拿出一幅画,把画递给亢立,她说:“老师,这是我自己画的一幅画,这是我画的天空,这是太阳,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亢老师一样,做一个照亮他人的小太阳。”
亢立欣慰地露出笑容,她知道,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糖果,但是却在学生心理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也让她更加明白自己支教的意义,就是给孩子们带来改变和希望,哪怕只有一束光的不同。
有一天在街上,亢立再次碰到了张雨馨小同学,张雨馨激动的跑上前去跟亢立打招呼:“亢老师,我是夏令营的张雨馨,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这有一颗糖,给您吃。”说完,张雨馨把糖塞到亢立手中,做了个鬼脸就跑了。
亢立家访照片
“老师,我还能跑,我不想输”
夏令营结束后,研支团成员立即投入到华中师大牟定附中的支教工作中。其中,卢旺承担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德育处室行政工作,王彦舒承担体育高考生教练和高一体育课工作,亢立教高二英语课改实班和七年级阅读课。
他们深知自己来到牟定教育扶贫的使命和任务,对于工作从不敢有半分懈怠。一年来,三位成员所教学生共覆盖17个班级近800人,所教班级和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王彦舒上课照片
在训练的第一天,王彦舒就对学生讲“体育训练练到最后比拼的就是意志力,你们所有流的汗水和泪水,会洗净身上的懦弱和胆怯。”
从学生茫然的眼神中,王彦舒似乎读出了什么。是的,他们才刚刚接触体育,不知道体育训练会带给他们什么,这也让王彦舒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要通过这一年的时间,要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改变。
转瞬间,最苦的冬训来临了。在冬训期间有积累,开春的考试才能见成绩。队员们一圈又一圈的跑着,直到累的躺在地上动不了,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我还能跑,我不想输”,但是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坚定,让王彦舒在心酸的同时有一些感动。
王彦舒训练体育生照片
“老师,我从来没走出过牟定,我想走出去,想像您一样去大城市上大学。”队员赛培丽的这句话,让王彦舒印象深刻。他说,“在训练的时候我看着孩子们累到站不起身来,心里很心疼,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孩子们知道,只有拼命才能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让我来做那个魔鬼教练帮他们走出去”。
疫情暂缓了他们考试的脚步,同时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训练,高三的队员耽误不起,王彦舒在相隔大半个中国的家乡,在线上为孩子们制定在家训练计划,为孩子们录制训练视频,保证孩子们“停课不停练”,赛培丽在网上问王彦舒“老师,我感觉自己在家练得时候总是达不到效果,但是脑海里一浮现你的身影和声音,我好像就知道怎么练了。”
时光荏苒,近一年的训练到了检验结果的时候。陪同学生考试的王彦舒站在考场的铁栏杆外,就像一个等待自己孩子参加考试的父亲,心中忐忑、兴奋、担心和期盼,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考场内的孩子们也在张望,当看到王彦舒的时候,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起向天举起拳头齐喊“必胜!”那声音久久在王彦舒心中回荡着。
王彦舒与体育生合照
“我也要考上大学”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研支团成员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外界沟通,让牟定的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疫情严重期间,研支团成员受牟定团县委委托,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搭建起牟定县关爱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线上志愿服务平台。
卢旺上课照片
此外,研支团成员还深入到牟定各乡镇农村进行实地家访。牟定干旱缺水,农业不发达,所以很多农村家庭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
余晓鹏是卢旺教的一名七年级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学习非常认真,从来不拖欠作业,但是受疫情影响进行网络教学期间,余晓鹏的作业经常不按时提交,卢旺决定与其他科任老师一起对他进行家访了解情况。
卢旺家访照片
余晓鹏家在离牟定县城最远的戌街乡一个村子里,卢旺和其他老师一起驱车一个小时后再步行了半个小时,才到达他所在的村子。余晓鹏牵着他一岁多的弟弟早已经在村口等着了。余晓鹏向老师们一一打招呼,并把老师们带到他家里。他70多岁的奶奶也刚好背着粪娄回到家,热情招待老师们。
“余晓鹏,你在学校的时候非常认真,从来不拖欠作业,现在网络教学期间,你怎么有好几次作业都没按时提交,是不是在家里面没有人监督不自觉啊”,卢旺边检查余晓鹏的作业本边问道。
余晓鹏低下头,不好意思看着老师,小声说道:“卢老师,我没有不写作业,每次我都按照老师布置的要求写了,只是……”余晓鹏还没说完,他旁边的奶奶拉起他手,操着一口浓厚的牟定方言说:“老师们,我家晓鹏是个非常老实听话的孩子,虽然我不识字,但是他每天都会把作业做完的。他爹妈外出打工了,晓鹏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喂猪、种菜、放牛,家里没有网络,要跑到两公里外的山上才有信号,所以有时候作业可能会晚点交,我家晓鹏真是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是村里最好的,被推荐去县里上最好的初中,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帮着家里做各种活,从来没有半句抱怨”,说着说着,余晓鹏的奶奶掉下了眼泪。
余晓鹏帮奶奶擦干眼泪说道:“卢老师,您经常跟我们讲知识改变命运,您给我们讲大学,讲大城市,让我们树立梦想,我从来不敢懈怠,听说您是研究生,我也想像您一样上大学,做到您上课经常跟我们讲的,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改变家庭。”
卢旺湿了眼眶,拍着余晓鹏的肩膀,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说:“晓鹏,你是好样的,你是个懂事上进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每次回想起当时家访的情景,卢旺都非常动容:“就是这么艰苦的环境,学生依然热爱学习,从不懈怠,我真的从这些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于学习是多么渴望,我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在他们心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守护他们生根发芽。”
卢旺与学生合照
学校各级领导也非常关心远在牟定的研支团成员们,近一年来,先后共有四批领导老师前往牟定看望慰问研支团成员,学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副校长夏立新等都到过牟定进行慰问,勉励他们牢记使命,为学校教育扶贫事业做出贡献,让研支团成员们备受鼓舞。
2019年12月华中师大副校长夏立新一行到牟定考察调研并看望研支团成员
赵凌云书记一行、楚雄州、牟定县领导与研支团成员合影
赵凌云书记为研支团成员赠书、发新年红包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打赢这场硬仗,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学校派遣前往牟定的首届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牢记学校赋予的使命,努力牟定播下教育扶贫的种子,让华师精神在牟定生根发芽,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对口帮扶牟定:倒排时间 挂图作战 尽锐出击丨华师扶贫故事③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溆民
文字:党波涛
图片来源:研究生支教团
审校:梁伟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