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逸夫化学楼,有颜又有才!
根深叶茂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929年建立的私立华中大学化学系和1930年建立的私立中华大学化学系。2002年,由农药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合并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正式成立。
目前,学院设有农药与有机化学研究所、环境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教育研究所、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省级计量认证资格)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优秀创新群体2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部和湖北省还依托学院建有8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
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的学科设置涉及理、工、农三个学科门类,跨三个一级学科。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还开设了“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交叉试验班、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化学英才直博班”以及“化学卓越”优秀教师培养试验班。
甲第宏开
逸夫化学楼是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800万港币,教育部和学校共配套1600万元兴建,总建筑面积12167平方米,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主楼七层,局部八层,是一座集教学、实验、科研及农药研究于一体的理科大楼,于1999年1月28日隆重举行奠基仪式,2000年10月竣工。
逸夫化学楼奠基仪式的新闻报道
逸夫化学楼,是校内五栋逸夫楼之一,其他的四座分别为科学会堂、逸夫国际会议中心、华师一附中体育馆、华师附小南楼。
从1987年起,这五座逸夫楼相继建成,大大缓解了学校教学楼紧缺的问题。如今,它们已成为华师学子生活学习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逸夫化学楼总平面图
逸夫化学楼部分剖面图
在逸夫化学楼建成之前,由于学校教学楼紧缺,今日的5号楼当时由生科院和化学院共用,但不到6000平米、仅有四层的小楼远不能满足两个系所的需要。
“没有地方做研究,人才留不住。引进一个跑一个。”在当时,许多“海归”博士因研究条件与地方限制,没有选择留在华师,这无疑是对化学学院的发展来讲是重大损失。
化学系的学生在五号教学楼做实验
直到逸夫化学楼在2000年建成后,窘境才被打破。“留住了人才,发展了学科。”2015年6月,为了缓解实验室紧缺的情况,更好地支持学院人才引进和科研教学的工作,化学学院新实验楼投入建设。
钢结构外观
基础砖胎膜施工
“在实验室、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上的配合,是三个单位合并成为化学学院的基础。”可以说化学学院的发展,离不开逸夫化学楼。
本固枝荣
01
【老楼】
逸夫化学楼楼顶
进入逸夫化学楼,庄重与轻松、理科的严谨与文科的浪漫的混合观感在大气的布局和精心的布置中扑面袭来。
逸夫化学楼一楼大厅
高高悬挂的欧式吊灯和古色古香的饰品相互映衬,校友赠送的瓷瓶、风格鲜明的摆件为逸夫化学楼增添了几分古典气息。
地面上印着足球烯花纹,墙上悬挂着炼金图,学科气息在细节处被烘托出来。
涉阶而上,拐角处有一面六三级校友赠送的镜子。来来往往的化院学子时有驻足,整理仪表,镜子里反射的是自己,更是代代化院的传承。
化学学院的大部分课程设在八号楼与九号楼,但有部分专业课会设在该楼的教室H101、H201与H237。同时,H101、H201也是学院每周学生晚点名的固定教室。
在H201认真上课的同学
走上三楼,我们可以看到走廊上悬挂着化学系七三级校友赠送的书法作品《临江仙》。
化学学院的窗外是满目的绿色,推开这扇窗,放眼这片林,化院学子能从繁复的学习中抽离片刻,寻找内心的静谧。
# | 实验室分布 |
---|---|
1 | 生物学教学示范中心 |
2 | 物理化学实验室 |
3 | 无机化学实验室 |
4 | 分析化学实验室 |
5 | 有机化学实验室 |
实验室走廊
为展示化学学院学子勤思博学的风采,化学学院知行合一、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执着、奋进、 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化学学院连续十一年举办化学周系列活动,包含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与竞赛和趣味性实验活动等。化学楼H101和H501是承办比赛频率最高的教室地点。
第十一届化学周系列活动之化学方程式大赛决赛在101教室举办
化学周还包含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让不限于化院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老楼集教学、实验、行政功能为一体,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行政办公室、报告厅、辅导员办公室、红石榴学习发展中心都在本楼。
红石榴学习发展中心
六楼有一条通道连接着新楼和老楼。玻璃顶棚、遮阳伞、现代风格的桌椅以及各种各样的绿植为老师、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休憩、讨论的舒适环境。
【新楼】
2018年5月,化学学院新实验楼投入使用。
新实验楼的整体面积约为14000平米,拥有价值7000多万元的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该新实验楼主要供科研和研究生教学使用。
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化学实验室,资料室、报告厅与研究生教室等在新空间建立。 搬进新楼的还有农药化学研究所与分析测试中心。两个单位在逸夫楼中与化学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者的科研项目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助力了学科研究向新的发展巅峰攀登。
作为研究重地,新实验楼进出门需要刷带权限的校园卡才能通过。
进入实验楼,大厅的左侧摆着很多邀请中外学者讲座的宣传海报。虽然本科生集中在逸夫化学楼开展教学、实验,但也会经常来新楼听听讲座,拓宽学术视野。讲座一般会在八楼报告厅开展。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教授在理科实验楼八楼报告厅作题为《Steps Towards Life: Chemistry !》的学术报告
新化学楼除了大厅外,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物,白色为主色的走廊两旁是一间间实验室。
合成实验室的走廊开阔,房门也设计巧妙,开门关门不会影响走廊上的行走
透过门上的窗户,依稀可以见到房间内的大型设备和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学生们忙碌的背影。时不时有人行色匆匆地在实验室和公共仪器室间奔波,他们的心中是实验进度,如同这里大面积的白和一板一眼的布局一样,严谨、简单、纯粹。
# | 实验室分布 |
---|---|
1 | 分析测试中心 |
2 | 分析化学研究所 |
3 | 无机化学研究所 |
4 | 环境与应用化学研究所 |
5 | 物理化学研究所 |
6-8 | 农药与有机化学研究所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新实验室更换了现代化的送风、排风系统,采用“无动力送新风”技术,使合成实验室提高换气效果,有利师生的身心健康;
无动力新风系统的外机,重达8吨,使用了130吨吊车才安装到位
新实验室布置更合理,新增了学生工作位;每层楼道都有安置紧急喷淋装置,保障安全。近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就是在这座安静、沉稳的大楼中产出的。
二十载四季更替见证了两栋现代化实验大楼拔地而起二十年春华秋实陪伴着华师化学人在化学领域的不懈钻研在未来华师化学人也将继续秉承执着、奋进、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逸夫化学楼里、桂子山上创造更多精彩!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姚然 朱慧琳 王心泉 刘绮菲
李琳 刘禹畅 卢信怡(实习) 刘肖涵(实习) 吴杨倩(实习)
图片:华中师范大学往期推送 陈希昌 江宇祺 姜弈灵 孙维 刘亚娜 陈星雨 刘畅 盛为 朱宇晨
部分资料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微信公众号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官网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微信公众号审校:刘志强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欢迎大家积极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