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榜样!华师“三好学生标兵”是他们!


这一年

在桂子山上

他们用知识诠释奋斗的价值

用行动证明努力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0-2021学年

“三好学生标兵”

感受榜样的力量

寻找青春赋予的答案



教育学院 何雨丹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何雨丹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专业学分绩为年级第一,担任大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副主席、教育学院学生党建中心纪检部部长等,曾获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两年来主持与参与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并获得校三好学生、校学习积极分子、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满怀热诚的学前教育人,何雨丹将自己在桂子山的足迹概括为“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她连续两年学年平均学分绩与综合测评排名双第一,并以676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在专业赛事、科研创新方面是一位“享受”学习的人。校科协副主席、华大记者团编辑、年级学习部长……每一个角色都体现着她对桂子山民身份的认同感。参与农民口述史调查、雏鹰归巢计划、小天使守候计划、星光暑期实践队“i星计划”,关注乡村振兴,服务医护人员子女,帮助自闭症儿童,她把每一次出发当作最好的成长,勉励自己继续奔向无穷的远方。



心理学院 王嘉


 师范路上的追梦人 


王嘉是心理学院心理学(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平均学分绩和综合评定成绩连续两年位列专业第一,现任心理学院2018级师范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博雅丹桂奖学金,连续三年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在湖北省首届大学生/研究生心理辅导课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大学四年很宝贵,我一定要干出点名堂”,初入大学的王嘉喜欢与考研党们一起奋斗,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作为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为了改掉讲课的口头禅,她在空教室一遍遍练习;作为1803班班长,她带领班级成长为2018-2019年度校先进集体、第十届最佳师范生集体、校活力团支部等等,“班长是一个班的主心骨,其他人可能会迷茫,但班长必须清楚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准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她在疫情期间面向昆明四十余个乡镇和贫困村中小学生开展《云上心理训练营》系列课程;作为一名大四公费师范生,她将用自己的一份力守护孩子们的心灵。



文学院 何新月


 建一座文学的小庙 


何新月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年综合学分绩专业前三名;曾任院团委学生会副书记、校史馆英文讲解员;现为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连续两年主持国家级A类创新创业项目优秀结项;曾任第七届军人运动会颁奖礼仪志愿者,参与并组织首届湖北省大学生影评大赛。


“我热爱文学,对文学的喜爱让我在努力的过程中十分幸福”,何新月坚持写了十二年日记,2020年看了129部电影和122本书,并创办了阅读量达300多万次的公众号“第七次浪潮”,出版原创作品《渡月桥》。她关注边缘群体文学创作,将打工诗歌及群体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题,并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潜心性别研究。关心文学之余,她还热衷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她雅思7.5分,自学考取上海市中级口译翻译证书,担任校史馆英文讲解员、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颁奖礼仪志愿者,她将公众号部分收益捐给女子学校和贫困学校。



文学院 张瑞卓


 热爱生活、热爱科研的汉语学子 


张瑞卓是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专业学生,推免至北京大学中文系。前三年成绩、综合排名均为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发表独著学术论文三篇,主持完成国创项目两项,获评校科创之星。在书法比赛、马列征文比赛、微电影大赛、运动会上获奖,参与运营文学院“小天使守候”志愿服务活动。


张瑞卓留心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围绕“撞脸”这个词写了一篇青涩的小论文,从问题萌芽到最终发表花费了她整个大一上学期,并将个体研究推向整体,开始研究由“撞衫”引导的“当代汉语‘撞N’词语模”。语言学培养了她的严谨学风,她回顾总结投稿经验教训,在《中学语文》发表《论文用例与严谨学风》一文。她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重生——我与马哲的故事》,主演剧社开年大戏《驴得水》,加入校合唱团,担任地铁站志愿者,参加朋辈导学工作。



新闻传播学院 郑雯斐


 挑战科研 奋力实践 


郑雯斐是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称号,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家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特等奖等奖项,主持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先后任华大在线团长、恽代英采访团副团长、院新闻传媒中心主任,获湖北省优秀大学生记者等荣誉称号。


过去三年,郑雯斐用行动诠释着一名“佛系青年”对初心的坚守、对目标的执着。作为学院唯一一个备战省赛的“挑战杯”团队,她尽全力做好每一个任务,创学院建院以来“挑战杯”赛事最好成绩。在《光明日报》等媒体上发表《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等近百篇稿件,20余万字,所属的恽代英新闻采访团党支部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荣获团中央“活力团支部”、校“红旗团支部”。她参与的“楚巷风华”项目助推“红巷爷爷”荣获武汉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武汉楷模”称号,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历史文化学院 张丽芹


 突破自我、行而不辍的追梦人 


张丽芹是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公费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平均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综合成绩连续两年位列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金桂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校三好学生称号,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国家二等奖、第26届湖北省翻译大赛省赛二等奖等奖项。


历史学是一门讲究积累和沉淀的学问,脚踏实地,以学为本是张丽芹的口头禅。在上好每节课之外,她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学著作。在保证成绩专业第一的前提下,她兼顾学生工作,组织了历院科研创新训练营和三场大型分享会和“挑战杯”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活动的申报工作。她跳出舒适圈,辅修英语(师范)专业,参加英语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书写能力竞赛,加入未来教育家联盟师范生书写能力训练与指导团,学习视频剪辑、PPT制作、微信推文排版等新技能……从“不起眼”到“闪闪发光”,她告别了曾经平庸的自己,在华师实现了精彩的转身和蜕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茂嘉


 胸怀洒脱,接续奋斗 


吴茂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年度专业学分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年级排名第一;获校三好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获树人单人奖学金;任院团委学生会马列研究会会长,参与科研项目6项;获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分众式优秀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等奖项。


桂子山两年的学习生涯让吴茂嘉从青涩懵懂到成熟坚定。虽不至于“披星戴月、闻鸡起舞”,但足够自律。作为院团委学生会马列研究会的会长,她组织了师说阅读法、党史国情知识竞赛等活动;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她抓住机会以赛促练,不错过一场师范生技能比赛。她坚持做改变社会的“实干家”而非纸上谈兵的“空想家”,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三农调研和党史宣讲。作为新时代青年,她将以严谨之思维、创新之精神继续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睿华


 躬行实践,笃行致远 


杨睿华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成绩排名1/101,保送至复旦大学。曾任院辩论队教练、时评队队长、“桂子山上思政说”负责人,连续两年获博雅奖学金、三好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分子等称号,主持参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 “青年中国行”等科研项目13项,累计获省级以上荣誉6项,国家级荣誉2项,发表论文7篇。


在华师马院度过的三年时光,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屡屡令她沉醉,但又时常让杨睿华费解。当她逐渐把握到学科的特质,便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思辨力”的专业。为此,她加入学院辩论队,成为“时评小分队”最高产的小作家。大三时,她自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课程,平均学分绩达到92.32分,位列全级第一。她先后主持参与挑战杯、创青春等各大科研项目13项,斩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金奖、挑战杯省赛二等奖、创青春省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在对专业知识孜孜不倦的探寻之中,她也真正地领悟到什么叫做“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兰雨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兰雨馨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前三年综合学分绩稳居专业第一名,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创业之星等称号。创办折折玛特公司,获各种科创竞赛国家级荣誉5项,省市级荣誉4项,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任院学生会融媒体中心主任。


从新生的懵懵懂懂到保研北师大、竞聘为学院20级助理辅导员,在兰雨馨看来,只有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快速成长。大一时,她便入驻中科创业学院,如今已成为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近五十万元,拥有软件著作2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三项,在各类国家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无数。她深知经管学子不仅要有经济学“效益最大化”的理性,还应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她参加盲人手语公益项目、大别山暑期支教、丹江口水库调研,调研成果受到各级领导肯定。丰富的社会实践助力她平衡多重角色,作为华大记者团社交传播部部长,策划完成“2019年毕业典礼”“南湖综合楼开幕仪式”等重大校园事件的现场直播。



公共管理学院 王霏


 “追寻”初心,“师者”理想 


王霏是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专业平均学分绩90.91分,总评成绩连续两年位列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先后任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等,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获中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金奖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创业竞赛奖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


“如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长期而连续地下沉到广大乡村地区?”在大一支教中,王霏捕捉到乡村素质教育短板突出、优质教师长期缺乏等一系列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问题,并成立团队,通过线上教育平台,让华师的师范生资源为乡村孩子服务。如今,已在湖北、宁夏等省51个乡村开设221个教学班,辅导学生数量达2万多人次。三十岁之前,从一个大学生创业公司成为全国性的乡村教育组织,是王霏的理想。



法学院 熊一霖


 有理想、有情怀的法学生 


熊一霖是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成绩排名第二,任院“灋行”学习发展中心学业辅导小导师、法学会学术监督小组组长等职位,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优秀奖、“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四篇,参与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科研项目一项。


“法学会带给你一种为人处世的新视角,引导你重新审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熊一霖选择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法学生。他会为了“华师表白墙”上的一个求助贴,花20多天不厌其烦地解答疑惑,起草法律文书,联系律师,帮助求助人最终成功寻求到法律援助。他积极参与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的科研项目,关注有关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坚持在每一个假期至少写一篇论文,他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事迹,没有立下赫赫丰碑,他最多只是把一个平凡法学生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好。



社会学院 陈曦


 跨出舒适圈,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陈曦是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8-2021年度平均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二,任2020级学生班主任、1802班班副班长兼宣传委员、华大桂声新闻中心记者,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2020“挑战杯”校赛三等奖、第二届校园调研大赛二等奖。


在陈曦看来,忙”才是人生常态,她享受忙碌的生活状态。大一时,她与几个大一新生组队参加校园调研比赛,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冲进总决赛。大二时,她以百生讲坛比赛为契机,逼迫自己突破舒适圈,加入国创队伍,与新传学院的同学一起拍摄微电影参加国家级比赛。拍微电影、写脚本一窍不通的她,一边翻阅着书籍,一边询问团队里的成员,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终于交上自己满意的脚本。大三时,她撰写的论文入选第十二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主持的省创项目成功结项。跨保的艰辛和三年来在两个专业的辛苦耕耘自不必多说。回首往昔,她只能说,十分感谢曾经在每个重要节点咬牙努力的自己。



社会学院 彭嘉乐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彭嘉乐是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中澳班)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度专业学分绩年级第1名,获2019-2020年度丹桂奖学金。曾为院新媒体部副部长。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实践校先进个人、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获湖北省高校第35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特等奖。


彭嘉乐的专业是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两年的大学生活中,她积极参与青年志愿活动,在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做好学院新媒体运营工作。为社区青少年托管项目的孩子们提供公益服务,为青山小学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们开展小组工作,疫情时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学习心理辅导。她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帮助他人中才能更加完美的展现出来。 



外国语学院 邓钦祝


 守护热爱,奔赴山海 


邓钦祝是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连续两年专业综合排名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阳光学子奖学金、校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等奖项称号,获“讯飞”杯全国高校口语大赛总决赛冠军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4项,主持国家级A类项目1项,任院团委学生会组织部部委、晨光服务队副队长、华大在线记者团英文采编部记者等职务。


“在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的路上,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刚成为大一新生的邓钦祝便加入了校园英文演讲队,在2020年“讯飞杯”全国高校英语口语大赛中,她从14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总冠军”,并在多个全国英语演讲赛事中表现突出。在乡村支教的过程中,她是孩子们的大姐姐;作为晨光服务队队员,她致力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华大在线英文记者,她熬夜写稿子。一路走来,邓钦祝脚步铿锵有力,眼神坚定向前,内心坚韧不拔。



外国语学院 汪静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汪静雯是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研至武汉大学法学院。学分绩与综合成绩始终位列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任校图书馆志愿服务队队长、外国语学院1814团支部书记、华师之声VOC英文编辑等,带领集体获评校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获中华笔译大赛全国二等奖、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一等奖等专业赛事奖项,主持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


汪静雯是我校西班牙语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每日与三号楼的清晨相伴,在八号楼自习到夜里,是她的生活常态。大三时,她开始接触各类与西班牙语相关的交叉课程,自学法律课程,并以西班牙语专业四级优秀,西班牙语国际评估综合测试SIELE最高等级C1的成绩完成西语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之外,她积极参加外语专业竞赛,取得多个一等奖、二等奖的优秀成绩。校红旗团支部、校活力团支部、阳光学子等等荣誉的背后,是她和集体共同挥洒的汗水。如今迈入大四的她拥有非常清晰的自我定位与人生目标。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朱雪莉


 做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前行者 


朱雪莉是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获得数学辅修第一阶段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中级软件设计师证书等,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银桂奖学金、海外交流奖学金等奖学金,获校优秀共青团员、志愿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获2020年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


“选择华师,源于心中的师范梦;选择教育技术学,源于机缘巧合。”为了成为未来的信息技术人民教师,她一方面将重心放在基本的教学能力上,参与微课类比赛、编程类比赛、师范生技能类比赛、师范生授课比赛,加入支教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参与大学生科研立项,担任学生干部、课程助教、副班主任,用实际行动表明促进专业与技能双成长的决心。



信息管理学院 熊思玥


 全面发展,争做国之栋梁 


熊思玥是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18级本科生,前三年学习成绩专业第一,保送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攻读情报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博雅丹桂奖学金、科创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连续三年获评校级三好学生。担任校维服会长、院舞蹈队队长、1803班学习委员,获湖北省翻译大赛一等奖,获国赛、亚太赛、美赛等数学建模类竞赛奖项6项,发表CSSCI论文一篇。


熊思玥深知专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大学期间,她以赛代练,参加了国赛、亚太赛、美赛等大小十余项数学建模类竞赛,并获得六项奖项,在湖北省翻译大赛获一等奖,顺利成为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会员。她还重视对自己的科研训练,大二起便加入老师的课题组,旁听计量经济学、心理测量学等相关课程内容。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创新创业则是整个团队的拼搏,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参加挑战杯、三创赛、国创等十余项创新创业大赛,辛苦是成倍的,收获也是倍增的。  



体育学院 郝一


 科研路上的瞌睡虫 


郝一是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021年度学分绩位于专业第一,任院组织部主任,获校优秀共青团员干部、三好学生、科创活动积极分子和各类奖助学金7项,主持国家级A级的创新创业计划2项。


“大学使我最开心的,便是科研和足球了”,郝一在大学中获得很多荣誉,但最不易的是大一参加调研大赛的时候。300多支初赛队伍,光进入复赛时的队伍都有80支,他是进入决赛的12支队伍当中,唯一一个以本科生大一为负责人的获奖队伍。为了能够为校争光,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参与比赛,南湖校区早上六点的操场都有他的身影。大三时,郝一终于成为了能够代表学校参与湖北省大学生联赛的队员。



体育学院 鄢雨萌


 寸积铢累的追梦人 


鄢雨萌是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获校博雅丹桂奖学金、博雅银桂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湖北省学运会大学组游泳选拔赛女子甲组50米自由泳第二名、湖北省全民锦标赛徒手团体组第二名,拥有健美操一级裁判员证、二级社会指导员证书、瑜伽一级教练员证、国家职业教练员证等各项证书。


鄢雨萌的专项是武术,刚入校时基本功不扎实,她就将自己的训练视频拆解开来,一帧一帧的观看,反复训练改正。就是这个“固执”的女孩,会在操场练足球到寝室关门,会在各大课堂中担任班长、小组长,从腼腆内向到学会协调配合其他同学。她拍摄的《如何正确进行运动补液》《藏舞教学》等教学视频受到好评,《新冠肺炎疫情后公共体育课程的复课建议》获学校第三届校园调研大赛优秀奖。鄢雨萌希望当一位既能够在路边为他人鼓掌呐喊的啦啦队员,也能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的优秀大学生。



音乐学院 刘雨婷


 作曲亦为曲中人 


刘雨婷是音乐学院音乐学(公费)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二。先后担任院团委学生会青协副会长、院团委副书记。获湖北省“长江杯”乙组二胡组一等奖、湖南省“洞庭杯”器乐大赛大学生组金奖,校博雅金桂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学生工作意味着我大部分的大学生活”,从大一加入院团委学生会开始,刘雨婷干学生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发送志愿服务项目、统计志愿者名单、加分表……接到任务就做,全力做到最好的她,从青协干事做到青协副会长。大三时她竞选上学院团委副书记,为了一场迎新晚会、一次团学骨干培训,她经常忙的“不着家”。热衷尝试“新鲜事”的她,本为民乐专业的她在主选修考试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作曲专业,有六年民乐团演出经验的她,加入校艺术团西洋管乐团,创办中小型乐队“肆柒国乐团”,自学尤克里里、微信公众号推送编辑等。



美术学院 赵思怡


 永远走在尝试新事物的路上 


赵思怡是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担任院组织部部长、18级团总支部书记、团支书等职务;获国家奖学金、银桂奖学金等,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我能够做好应做的每一件事,我可以过得更加充实,我可以去尝试更多可能”。从在书中第一次了解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到加入文华勾沉剧社,到获得“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从第一次围读剧本、第一次参演、第一次导演……面对困难和任务,赵思怡来者不拒。她喜欢数学,就去数统学院蹭课;对影视好奇,就辅修了广播电视学,尝试写评论。大学期间,她走过山西,走过四川,走过福建,走过湖北,用画笔绘制山河,参与创作的《画说抗疫英雄》《画说百年辉煌》《画说千村风貌》获得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任定康


 责任与奋斗同行 


任定康是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院数学-经济学交叉培养专业2018级本科生,先后担任年级学生会主席、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班长等职务,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第九届湖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二等奖、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申请至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数学这门学科,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美妙。”上课紧跟老师步伐,课后习题独立思考,平时多翻课本,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数学竞赛,任定康在琐碎的学习生活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大三学年,他数学专业课平均学分绩达到93分以上,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多门专业课接近满分。身为数经班班长,他从不缺席班级活动,作为运动会训练负责人,即使手臂骨折仍坚守在工作岗位,这让他收获了“八班奶爸”这个饱含认可与信赖的昵称。谈及未来的规划,任定康相信成功得益于平时的努力,点滴的积累可以成就大事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潘雅婧


 连续三年的国奖获得者 


潘雅婧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公费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年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三年平均学分绩为91.54。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决赛一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决赛一等奖、第四届“九三物理”卓民奖学金。


大学伊始,潘雅婧就与图书馆那排排桌椅结下深厚情谊,即使是早上第一节课,她也会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占好最佳位置开始自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大三时,她给自己定下获得一次国家级竞赛奖项的目标,并最终以团队之名荣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潘雅婧还参加了湖北省翻译大赛并获省一等奖。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陶洁


 未来已来 


陶洁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前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综合排名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TI杯”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级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入选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天眷班”。


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没有课程的时间,陶洁就在图书馆里泡着。高中时,数学一直是她头疼的学科,每次高数课堂,陶洁都会坐在第一排,逼迫自己集中精力,绝不退缩。凭借着不服输的一个劲儿,她的专业课成绩一直稳定在专业第一。从大二开始,陶洁开始参与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学科竞赛,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她的理想就是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学学院 韦怡君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韦怡君是化学学院化学(非公费师范)专业2018级本科生。学分绩位列专业第一名,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曾担任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以及2007班学生班主任,获“名师之路”讲课比赛二等奖等多个师范生技能比赛奖项。


韦怡君最大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老师,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她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师范生技能。在学院组织的“名师之路”系列活动中,大二的她得到代表学院参加第十三届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粉笔字比赛的机会,并被评为校“师范生积极分子”。作为学院学业辅导中心无机化学科目负责人,她辅导超200人次,被评为2019-2020学年秋季、春季学期学业辅导优秀志愿者,也从中懂得了“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的道理。



生命科学学院 王有艺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王有艺是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技术(中澳)专业本科生,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连续两年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博雅丹桂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校维权与服务工作积极分子等称号,获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省一等奖,发表两篇英文SCI论文,曾任校华大记者团策划运营部部长。


大二上学期,刚进导师课题组、担任校级学生组织部长的王有艺,同时迎来三门全英文专业主干课程和公认极难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生化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记不住,就每天中午、晚上默写几遍直至全部正确;英文专业词汇不认识,就提前下载好PPT,把词查好并背诵;英文授课听不懂,就课下多读几遍课本,多看几遍慕课。因为学的投入,她逐渐被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兴奋传递深深吸引。大学三年,无数个日日夜夜,她总是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未来,王有艺也会在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继续耕耘探索,解决更多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生命科学学院 霍凯璇


 当00后成为未来教育的追光人 


霍凯璇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公费师范生,大学三年平均学分绩位居专业前5%,学年综合素质位居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银桂奖学金、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获校三好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二等奖等28项奖项;曾任院学生会立法工作委员会主任、2018级团总支书记、师英教育协会生科分会会长、喜马拉雅听书《生命课堂》公益项目编辑……


未来需要更多能够跨学科教学的教育人才,为此霍凯璇辅修了英语专业双学位,在没有双休的“苦难”日子里,努力的她自带光芒。学习之余,她带领狗尾草陶笛社团从三星级社团一跃成为五星级社团。2020年疫情期间接触生命教育后,她组建“YI”时代三下乡科普实践队,开展城镇居民防疫知识普及程度调查,获得2020年全国大学生优秀调研报告奖。“做三四月份的事,到八九月份自有答案”,这位来自草原的蒙古族女孩儿正带着对成长为卓越教师的梦想一路前进。



计算机学院 黄凌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黄凌云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二,平均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三。现任1901班文体委员、院礼仪队队长、ihuada网络文化中心部委。两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获华为ICT大赛创新赛全国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湖北省二等奖。


木犀团队是黄凌云梦开始的地方,从0开始的学习过程是十分艰难的,每周的例会小结,定期的机试检验,前辈们的push,同学间良好的竞争环境,无一不成为她前进的动力。大家熟知的华师匣子、木犀课栈中,都有她的努力。此外,她还参与“菁程:任务驱动型大学生成长平台”项目,开发“树洞--抑郁症患者救援志愿者管理网站”项目,申请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A级(国家级)项目——“后疫情时代抑郁症患者网络画像构建与分析”,获得多个奖项。



计算机学院 潘磊


 不负韶华,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潘磊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学年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三(3/192),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科创之星等荣誉;曾任院学术与科技创新中心部长、年级学生会学习部长、校机器人协会会长等职务,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A类项目两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两项;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双足舞蹈项目组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多足舞蹈项目组二等奖、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潘磊在大学之前从没接触过计算机专业,算是一个IT“小白”,在大学三年里,他经常独自敲代码到凌晨一两点。为了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和科研竞赛能力,他在大一加入学术性社团——机器人协会,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协会会长,率领团队在2020年中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好成绩。2021年暑期他和团队通过教授机器人编程和创客教育线下课程,提高小朋友scratch编程、3D打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推广少儿编程教育,获得中青网等媒体报道。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孙冉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孙冉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任城环学院2018级年级主席,获博雅优秀学生奖学金、世纪鼎利奖学金、校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称号;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湖北省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全国三等奖。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大一新学年接近尾声时,孙冉每天晚上都会拿着一份名单和一支笔,开启“宿舍夜谈”活动。一个月后,那张名单上已经密密麻麻,记录着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方便后期逐个解决。在孙冉的家乡有这样一个地方:“博爱残疾人之家”,她花了五年去陪伴他们,并开设公众号向社会介绍这个组织,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群“慢飞的天使”。温暖志愿行,她永远在路上!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熊珮言


 一直在路上的地理人 


熊珮言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2019-2020学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2020-2021学年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博雅金桂奖学金、海外交流奖学金等奖励,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社团工作者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曾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1904支部团支书,带领集体获校“最佳师范生集体”“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入选恽代英菁英学校五期班成员,担任军运会媒体服务中心志愿者。


“我是一个学习速度很慢的人”,作为理科生转入城环学院后,等待她的除了转入新专业的欣喜,更多的是从没碰过的地理知识。于是在课下她会把没有听懂的知识一遍遍反复地积累,利用云课堂、慕课等资源和平台给自己“开小灶”,将庞大的地理学科知识拆解到每一天,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韧劲延伸到她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中,南京雨花台上有她与恽代英菁英学校的同学们立下的决心,城环学院党员实践队有其探寻红色故事的脚步。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王翊臣


 践行全面发展,做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王翊臣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8级本科生,保送至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2020至2021学年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前三学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三;连续三年获校三好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博雅丹桂奖学金、博雅银桂奖学金、海外学习交流奖学金、高原奖学金;曾任院团委副书记,获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我要上研读博,去大学教书,做一名学者”,这是王翊臣的理想。大学期间,他通过层层选拔进入恽代英菁英学校第五期学员,加入政国学园国际关系思想史团队,前往台湾政治大学参加两岸菁英访学夏令营,担任院辩论队副队长、学校官方微博编辑,成为学院2018级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共青团员,一步步按照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前进。“做事认真细致,脚踏实地,让人放心”,是老师们对他的评价。


优秀的华师学子们

脚踏实地 笃行致远

做仰望星空的前行者

胸怀洒落 接续奋斗

把握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让我们一起向榜样们学习

全面发展 做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强烈推荐





▼2021→2022,华师奋进向未来! ▼


2021 我们一同携手走过

2022 我们仍将并肩而行

我们一起努力

明天会更好!


▼华师与海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进一步加强省校交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华师与海南省政府共商深化省校合作大计

推进共赢发展


▷2021,华师闪闪发光!华师2022年月历,速来领取!藏不住了!华师这些“神仙课程”你上过吗?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余洋洋 陈钇桔 易馨悦 王金旭(实习)

材料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责任编辑:刘志强
审校:曹世生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一起为华师学子点亮“分享”+“点赞”+“在看”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